滴滴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兴亡一叹 >

第75章

兴亡一叹-第75章

小说: 兴亡一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百零八天罡地煞,原本就不过是截教二三流弟子,被上清教主签到封神榜上,亦不过凑数而已,战死不足为奇。但连袁洪都丧命,这就由不得天庭不重视起来。

太白金星启奏道:“杨戬劈华山,私放天犯,天条不容,理当再调遣兵将捉拿,以正法纪。下界妖众相助杨戬,作乱人间,亦当早早剿灭才是,不可使之坐大才是。”

天帝道:“正是这话。哪位卿家愿为朕分忧,领兵出征?”

凌霄殿中鸦雀无声,无人应答。

能站在凌霄宝殿中的,都是天庭中的头面人物。降魔大元帅李靖闭门思过去了,三坛海会大神哪吒在东极妙岩宫里听师父讲道,天蓬元帅正在下界东海龙宫镇守,四大天王正在镇守南天门,杨戬已经成了反贼,如今宝殿之上,陛下之前,就只有斗、雷、水、火、瘟各部天尊,五斗星君,正一龙虎玄坛真君赵公明,三霄娘娘,以及四大镇殿元帅,几乎尽是截教弟子,都已经看出天帝意图,哪个还会上前自投罗网。个个眼观鼻,鼻观心,默然不语。

天帝不快道:“难道满天神将,都怕了那杨戬一人不成?”

雷部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闻仲出列,道:“启奏陛下,老臣有几句话要说。”

天帝道:“卿家但言无妨。”

闻仲道:“天庭神将,大多皆是封神榜所封。虽然原本法力高强,但封神之后法力再难进境,停滞不前;反观下界妖族,修为却日有增益,族众日渐繁衍。此消彼长,已历千年,故此有今日之大败,虽然惊骇视听,其实亦是情理之中。”

天帝微微皱眉,闻仲又道:“以老臣所见,此次之事,罪魁祸首乃是杨戬,并非下界妖族。陛下不必派兵征剿,当遣使招安为是。”

天帝一怔,道:“招安?”

闻仲道:“正是。陛下请看,天庭神将大多皆为封神榜所封,千年来一成不变,实非良政。臣听说下界南瞻部州大唐国,如今大开科举,广收人才,天下称善。人间尚且如此,我天庭岂可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下界妖王既有广大神通,高强法力,与其兴兵征讨,劳师动众,不如招上天来为神,一则兵戈不动,三界自然安定;二则广收英才,天庭自然稳固;三则予人弃恶向善之机,正显陛下仁德宽厚。岂不是好?”

中天北极紫微大帝姬伯邑考亦在殿上,闻言道:“天尊此言差矣。下界妖王纵有神通法力,终究也是妖怪,焉能为神。”

闻仲道:“妖怪缘何不能为神?天蓬元帅曾为妖,今为神,功勋卓著,谁曰不宜?我雷部风伯、雨师、雷公、电母亦曾是妖,自蒙陛下提拔,任神明以来,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十殿冥王昔日亦曾是妖,如今为冥府之主,执掌生死簿,三界轮回井井有条——凡此种种,人所共见,难道紫微帝君偏不知道么?”

姬伯邑考无言可对,但总觉此事不妥。只是闻仲方才所列举的例子,天蓬、风伯、雨师、雷公、电母、十殿冥王,都是天帝旧部,一手提拔的。所以天帝势必要赞同闻仲的说法,否则岂不等于自打耳光。

果然,天帝道:“天尊所言有理。妖族亦不乏忠义之辈,堪为神明。”

闻仲又道:“陛下英明。臣以为,陛下可下一道旨意,宣牛魔王等人上天来,依其才能大小,授予官职,收束其心。更有一桩,牛魔王等人相助杨戬劈华山,虽非主谋元凶,毕竟亦是有过,可就遣他们去收服杨戬,此也是将功折罪之意,一举两得。”

天帝犹自沉吟,火部天尊罗宣、瘟部天尊吕岳、正一龙虎玄坛真君赵公明等人——都是昔日上清通天教主的亲信弟子——齐齐上前道:“臣等以为闻仲所言极是有理,愿陛下准允。”

天帝道:“好,既如此,哪位卿家下界走一遭,代朕宣示招抚之意。”

闻仲道:“老臣愿往。”天帝道:“既是卿家的主意,便劳烦卿家走这一遭。”闻仲谢恩,下了凌霄宝殿。盘算道:“这些妖王散居各地,倒不好一家一家去跑,先找牛魔王去。”命人将自己的墨麒麟牵来,翻身骑上,一拍双角,墨麒麟四足腾云,出了南天门,一路往翠云山而来。

※※※

闻仲来到翠云山,见妖雾弥漫,煞气凛凛,直冲云霄,整座翠云山仿佛被一只巨大的黑碗倒扣其中,心中有些不喜。又因妖气浓郁,将云路都阻住了,墨麒麟梭巡不敢向前,闻仲皱眉,额头陡地睁开一只神目,白光放出,远近有数百丈,妖气怪氛被这白光一射,顿时纷纷消散,不敢靠近。

就听得妖气之中,有呐喊鼓噪之声,无数奇形怪状的妖魔身影若隐若现,须臾,霹雳声响,妖雾中跳出一个人来,乃是个道士模样,头戴星冠,身穿大红金缕法衣,足下云鞋,腰间宝带,手中拿一对如意金钩。长髯飘洒,犹如烈火,面容狰狞,有如恶鬼,正是那牛魔王手下的如意君,罗刹国大将。

如意君相貌十分凶恶,举止倒还有礼,见闻仲神目白光冲破妖氛,知道不是等闲之辈,也不敢掉以轻心,上前拱手道:“这位兄台请了,不知驾临敝处,有何指教?”闻仲见他客气,便也还礼道:“烦请通传一声,就说闻仲前来拜会大力牛王。”如意君一惊,再仔细看他相貌——身披金甲,外罩大红道袍,头戴九霄烈焰冠。面如淡金,长髯飘拂,额生一目,腰间悬紫电锤,坐下一只墨麒麟,两根雌雄金鞭正挂在墨麒麟上——不折不扣正是传闻中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模样,连忙道:“原来是天尊驾临,慢待慢待,请随我来。”喝退群妖,分开妖氛,当前引路,闻仲跟随,一路到了芭蕉洞前。

牛魔王正在芭蕉洞中与铁扇公主饮酒,听闻仲到来,起身迎接。他这芭蕉洞,听起来不过是个山洞,其实其中大有天地,宫阙巍峨。如意君引闻仲入来,牛魔王整衣冠,降阶相迎。这两人彼此知晓来历,也不必讲什么客套。牛魔王是上清通天教主弟子,和金灵圣母平辈论交,闻仲又是金灵圣母弟子,若要真论起辈分来,闻仲还是牛魔王的师侄。不过截教中人,素来不甚讲究这些规矩,只要不是本师本徒,彼此见了,大多都称一声“道友”,关系亲近的叫一声“道兄”,也便是了。

两人入殿坐下,闻仲道明了来意,牛魔王沉吟片刻,道:“老牛素来散漫惯了,这辈子只想能逍遥自在,快快活活。只怕要有负道兄厚望。”闻仲摇头道:“此言差矣,道兄是我碧游大教弟子,非是旁门,奈何久居下界,与妖族为伍?总非长久之计。”

牛魔王叹道:“师尊退隐千年,门下弟子星散,老牛也早心灰意冷了。”闻仲道:“不然,如今三界动荡,风起云涌,此正英雄大有为之时也。我教被玉虚一门欺压千年,凡我碧游弟子,无不隐忍在心,不敢稍忘。道兄蒙掌教师尊亲授,道德高深,神气完足,如今又执掌万千妖族,蒙女娲娘娘青眼看重,一举足而三界震动,岂可自甘沉沦如此。”他性烈如火,说到后来,不禁疾言厉色,牛魔王亦不在意,道:“道兄所言诚是,不过此事我亦不能一人做主,便请众家兄弟来商议商议。”当下命人去请蛟魔王、九灵元圣等人来,一面款待闻仲住下。

不几日,诸大妖王都到了,闻仲说明来意。九灵元圣首先摇头,坚不肯去,道:“那天庭规矩又多,拘束又多,哪有我在竹节山里逍遥快活。”;百眼道人思忖片刻,亦婉言谢绝了,金角银角兄弟二人却道:“天帝美意,焉敢推辞。”闻仲大喜。

七大圣商议片刻,猕猴王、孙悟空两人地盘都在东胜神州,时刻防备被道门欺压侵袭,故此不能脱身,蛟魔王亦无意上天庭为神。狮驼王、白象王听闻仲如此说,欣然从命,留鹏魔王镇守狮驼国。当下牛魔王、狮驼王、白象王和金角、银角五人,随闻仲上天来。

天帝善加安抚,各封官爵,营造府邸,都安排在斗部。牛魔王、狮驼王、白象王三人,昔日都是截教弟子,与天庭诸神将多是故交旧识,自从封神战后,千年不见,如今相聚,自然别有一番感触,且都不提。

天帝又道杨戬劈华山,触犯天条,命牛魔王等人征讨。闻仲道:“老臣执掌雷部,正有诛逆除奸、锄恶安良之职,愿往相助。”天帝道:“甚善。”遂命闻仲率雷部二十四员神将相助。

※※※

再说玉藻送还宝莲灯,出太素天回花果山来,见李承乾伏在石桌上沉沉而睡,手里还紧紧握着轩辕剑。玉藻低笑道:“怎地在这里睡着了。”想他大约是这几日劳累困倦了,心中涌起暖意,便欲将他抱到床上去,却心有余悸,小心不敢去碰那轩辕剑。却不想手刚碰到李承乾,他突然大叫一声,挣起身来。

玉藻正要抱他,冷不防被突如其来这一吓,手不由自主一抖。李承乾站立不稳,摔倒在地。他手中还紧紧握着轩辕剑,又没什么剑鞘,顿时便将手臂割破了一道口子。

玉藻连忙将他扶起,道:“承乾,怎么了?”扶他坐下。李承乾神情恍惚,定了半天神,方才渐渐清醒过来,看见玉藻在旁,道:“没事,做了个恶梦。”玉藻道:“什么样的恶梦。”李承乾摇头道:“却又记不太清楚了,只是在梦里当真恐惧得紧……黑沉沉的……好像还有个人,与我说了句话。”想了半天,却又想不起那句话是什么,头反而又隐隐疼起来。玉藻轻轻抚他的背,柔声哄道:“想不起来便不想了,反正是个梦罢了。怎么在这里睡着了。”李承乾道:“我也不知道,正琢磨这轩辕剑,不知不觉便睡着了。”

玉藻道:“莫想了,你这些天也累了,歇歇罢。”李承乾不语,过了片刻,突然问道:“玉藻,我第一次在东海中见到轩辕剑的时候,当时猕猴王曾说,这轩辕剑中,蕴藏了轩辕黄帝陛下的功法秘诀。有这种说法么?”玉藻想了一想道:“我倒是也听说过这种说法,只是恐怕未必可靠。”李承乾道:“我倒觉得有些可能。”低头看见自己手臂被割破一道,也并不太在意,正要起身,陡然眼角瞥见一抹微光,仿佛从轩辕剑身上发出来。

他噫了一声,举起轩辕剑定睛再看,就见几点血迹沾在剑身上,微光便从血迹中隐隐发出。玉藻道:“怎么了?”李承乾道:“这剑在泛光。”玉藻道:“没有啊,我不曾看见。”李承乾诧异,指着那几点血迹道:“就是这里泛光,没看见么。”玉藻依然摇头,道:“只看到血。”李承乾默然不语,沉思片刻,突然一拍桌子,道:“我想起梦里那人与我说的是什么话了。”

玉藻道:“什么?”

李承乾道:“他说:我以我血溅轩辕。”

玉藻一怔,道:“这意思是……”

李承乾不答,伸指在自己左手腕上一划,顿时鲜血溅出,落在轩辕剑上。玉藻眼中看来,并无异样,李承乾却见得剑身烁烁泛光,大喜过望,道:“是了。”过了片刻,那些血渐渐隐去,仿佛都被吸到剑身里去了。

轩辕剑吸了血,越发殷殷放光,渐渐浮凸出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的图象来,越来越清晰。李承乾紧紧盯着,不敢眨眼,再过片刻,那些图象渐渐淡去,剑身一面复归黯淡,另外一面却现出几行字来。

“失道而后德,

失德而后仁,

失仁而后义,

失义而后礼。”

李承乾一怔,这几句话他倒是熟悉,乃是道德经里的语句——只是道德经乃是老君春秋下世,化身李耳时所著,怎么会写在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