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兴亡一叹 >

第43章

兴亡一叹-第43章

小说: 兴亡一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女娲眉头微扬,笑道:“奇了。难道准提道兄教授殿下十二年,不曾对殿下说起过么?”

李承乾道:“承乾着实不知,还请娘娘指教。”

女娲道:“世间万物,均可以五行区分。金锋锐,木繁茂,水悠长,火炽烈,土沉厚,此五行之相也。修道之人,不但要有强大元神,也需有与之匹配的肉身方佳。寻常人的肉身,五行之相不显,但有些天赋高明之辈,便能具现五行之相,或得其一,或兼得二三,甚至有五行之相齐备者,乃是天生的修道材料。”

“能得金之相者,便称之为金德之体,例如元始弟子广成子;能得木之相者,便是木德之体,例如百眼道人;能得水之相者,便称之为水德之体,例如洞庭龙王的弟弟钱塘君;能得火之相者,便称之为火德之体,例如元始弟子清虚道德真君;能得土之相者,便称之为土德之体,例如白象王。”

“上古神明,天赋神通,皆具五行之相。如刑天、西王母有金德之体,东皇、句芒有木德之体,应龙、共工水德,祝融、烛龙火德,后土与我,皆是土德之体。但神族都只能身具一德,从无身兼数德的例子。”

“妖族自开天辟地后,秉阴阳二气化生,其中也不乏有五行之相者。人类乃我捏土所造,于天地万物之中,最为灵长,能具五行之相者,更胜妖族。不但如此,更有能身兼数德者。大约千人之中,有一人能具一德;万人之中,有一人能身兼双德;百万人之中,或许能有一人身兼三德;殿下身兼金、木、水、火四德,乃是亿万之中方有一人,自然是天纵奇才。”

李承乾渐渐明白,道:“不知是否有五德兼备之人。”

女娲道:“自然是有的。开天辟地至今,已然五千年,世间生灵亿兆之数,兼具五德之人亦是不少,只是大多都埋没无闻,唯有数人,既有五德之身,又有无上机缘,更有大毅力大智慧,终于修成大道。三清教主、接引道兄、令师准提道兄,便都是五德兼具之身。”

李承乾悚然而惊,道:“难不成唯有五德兼具之身,才能证得混元?”

女娲点头道:“正是如此。有五德兼具之身,未必能修成大道,十之八九都湮没无闻。但反而言之,迄今为止,妖人两族,能修到混元大罗金仙者,却都是有五德兼具之身。便如镇元子,无论资质、天赋、智慧、毅力,皆不亚于三清,却只因仅是四德之体,终于只差一线,始终证不得混元。”

李承乾默然片刻,缓缓道:“不知妖族之中,可也有五德兼备者。”

女娲笑道:“只有两人,殿下却也都是认识的。一是凤凰长子,孔雀明王;一是令师弟孙悟空。”

李承乾沉吟无言。若依女娲所言,自己虽然是四德之体,已经算是不世出的奇才,但要证得混元大道,却是绝无希望了。他既然修道,自然心中就有一份渺茫念想,如今女娲一席话,却是将这份念想完全断了,不由得隐隐有些沮丧。勉强笑笑,道:“多谢娘娘指教。”

女娲看出李承乾神色,微微笑道:“殿下不必灰心。世事玄妙,变化无常,若论起来,此事我倒还能帮得上一点忙。”李承乾精神一振,连忙道:“请娘娘指点。”

女娲道:“若是别个,我也无能为力,但殿下既是人类,又恰恰缺的是土德。我乃是造人始祖,又是土德之身,要帮殿下补全这五德,倒也不是十分难事。”

李承乾大喜,正要出言相求,猛然心中一阵阴寒之感掠过,又住口不言,沉吟半刻,道:“既然先天注定,承乾也不敢妄求。娘娘美意,承乾心领了。”女娲略有些意外,道:“殿下不愿补全五德之体,成就混元大道?”李承乾道:“诚如娘娘所说,五德兼备,也未必就能修成混元。承乾才浅德薄,不敢妄求这等非分之福。”女娲深深凝视,半响道:“既然殿下心意已决,我自然也不勉强。”轻轻拍手,姑射仙子上殿来,手中托着一个碧玉盘,盘中两枚异样鲜果,隐隐有紫气盘旋其上,一看便知不是凡品,在李承乾和玉藻面前各放了一颗。李承乾倒罢了,不识得此物,身旁玉藻却是吃了一惊,失声道:“紫玉仙丹?”

女娲笑道:“殿下和玉藻拨冗前来,我这太素天中没什么佳果招待。这紫玉仙丹是天帝和金母进奉与我,正好拿来做个顺水人情。”李承乾虽然不认得这紫玉仙丹,但看玉藻神态,也知道非比寻常,连忙谢过,却先不服用,只是放入袖中。再说几句,两人起身告辞,女娲端坐不动,只是微微点头,道:“殿下,日后自有再会之时。”

姑射仙子送李承乾和玉藻出了殿,见孙悟空还在那屏风前呆立。李承乾有些担心,姑射仙子道:“不妨事,娘娘只是让他返本归原,明了前身,日后自有一番造化。”李承乾与玉藻便拱手作别,出了娲皇宫。姑射仙子依然用一方锦帕将玉藻送下界去了。

※※※

下界来,却已经不在积雷山。玉藻看看路径,说是到了通天河边。牛魔王等人都在娲皇宫中,两人也就不再去积雷山,认了路径,自往长安而来。

玉藻见左右无人,低声问道:“殿下,方才娘娘要帮你补全五德之身,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无上幸事,你为何推辞?”

李承乾摇头道:“涌泉滴水,木瓜琼瑶,受人厚恩,自当重报。我与女娲娘娘素昧平生,如何能受这等大恩。若是受了,以后却要如何报答。”

玉藻笑道:“殿下多虑。娘娘乃是妖族大圣,至高教主,功参造化,三界之中无不景仰。又贪图殿下什么报答,又需要殿下报答什么。”李承乾摇头不语,他其实现在也隐隐有些后悔,但方才在娲皇宫中不知怎地,突然心底便升起一种极度不安之感。过了片刻道:“罢了,不说这个,娘娘方才赐的紫玉仙丹,是什么来历,很珍贵么?”

玉藻失笑道:“殿下,你连紫玉仙丹都不知道。”原来此丹乃天地开辟之时长出的根苗,三十三重天阙,奇花异果不计其数,这紫丹却只有三株,都在瑶池的桃园之中,八百年方一结实,每株只结五枚紫丹,实有侵天地造化之功,在三界之中,是仅次于人参果的仙丹灵药。每结实时,天帝金母便亲手采下紫丹,进奉于三清教主和女娲娘娘。三清教主和女娲自己自然用不着服食,一般都转手赐给了门下弟子。

两人来时是为参加万妖大会,还要赶些时间。如今回去,左右无事在身,在空中见下方有山林秀美之处,便落下云头随意赏玩。其间寻了个僻静地方,将那两枚紫玉仙丹服下,默运玄功化开。灵丹仙药,效用皆是慢慢显出,不能一朝成就,两人也不着急。

※※※

却说女娲命姑射仙子送李承乾和玉藻两人下界,又召孙悟空前来。猴子此时已经明了前生,知道自己乃是女娲的补天灵石所化,渊源极深,当下入殿拜倒。女娲抚慰一番,携了猴子的手出殿,又召牛魔王等六大圣和九灵元圣、百眼道人、金角银角等人前来,又命姑射仙子:“取召妖幡来。”

姑射仙子连忙取过一个金葫芦,放在丹墀之下;揭去芦盖。女娲娘娘用手一指,葫芦中有一道白光,其大如线,高四五丈有余。白光之上,又悬出一道幡来,光分五彩,瑞映千条,缓缓摇动。这召妖幡乃是当年女娲娘娘炼石补天后所炼,号令天下万妖所用。不多时,只见阴风惨惨,怪雾沉沉,天下万妖,凡有太乙散仙以上修为,能上得太素天者,尽皆奉召前来。

女娲见万妖齐至,开言道:“昔日轩辕小儿无礼,迫我自封太素天,至今两千年矣。我退居日久,本不欲再问外事,不想道门强盛,我妖族窘迫沉沦,见欺于天人,余过实深。我今欲起而振之,变乱为平,诸君可愿与我共之?”

六大圣当先拜倒在地,高声道:“娘娘圣明睿智,功德盖世,欲拨乱反正,再造乾坤,也不过一振作间耳。我等誓死追随娘娘,再兴妖族,重见荣辉。”

既然有人带头,万妖都不是笨蛋,自然纷纷拜倒,山呼万岁。女娲微微颔首,又训示几句,便命七大圣为万妖统领,九灵元圣等人副之,朝夕训练,以备大用。九灵元圣、百眼道人等虽然不甚服气,但女娲娘娘意旨,不敢违背,只得俯首听命。女娲这一番作为,虽然在太素天中,也早已震动三界,玄都天八景宫太清教主太上老君、弥罗天玉虚宫玉清教主元始天尊、灵宝天碧游宫上清通天教主,西方极乐世界中两位佛门教主,以及天庭瑶池中昊天上帝、瑶池金母等人,尽皆知晓,当下心中各自转过念头不提。

太素天中无日夜之分,诸事办完,已经不知何时。女娲遣退众人,也不带随从,独自来到后殿。此处是娲皇宫的禁地,除女娲之外,无人敢靠近此处,也不知是什么缘故,只说是几千年前流传下来的规矩。殿中也无光亮,也无声响,仿佛无人居住。

女娲缓步进入,这一座大殿中空空荡荡,荒凉旷远,别无陈设。地面以黑金岩与白玉石交错铺设,构成一个巨大的八卦高台,八卦之外,又有六十四卦,团团排列。在这六十四卦之上,透明火焰烈烈而起,幻出三界中无数正在发生的场景来,种种爱恨情仇,生离死别,急速闪掠而过。有一男子,长身挺立,一袭白衣,手中托着一个小小铜炉,反复摩挲,正在八卦台上缓缓行走,口中喃喃念诵,眉头紧锁,隐有苦思沉吟之色,间或伸手一指。被指中的卦相之上,正在急速变幻的场景便顿时缓慢下来,待那男子细细看完,挥袖一拂,又复急急变幻不休。女娲进来多时,那男子仿佛全然未觉,只是皱眉苦思不已。

女娲也不说话,静静等候。不知过了多久,那男子抬头,朝女娲看了一眼,道:“你来了,事情如何。”女娲笑道:“准提果然收了那两人为徒,又助李承乾争那人皇之位,意欲大兴佛门。凡此种种,尽在兄长算中,一毫不差。”

白衣男子摇头道:“世间生灵,只要不能证得混元无极,无论如何神通广大,法力通玄,也不能预知未来,就算是你我、三清、接引、准提也不例外。我演八卦之相,知万物之渊源流变,所以勉强能得窥少许天机,也未必尽准,你却不可过分倚赖。”

女娲道:“兄长于一千多年前所算,如今已经尽数应验,分毫不差,足见这八卦之术,确有造化莫测之能。”白衣男子叹道:“不然,我推衍八卦六十四相,若能克竞全功,则有望证得混元无极大道,自然过去未来,无不了然。但这六十四相的最后一相‘未济’,我已然苦苦推算两千年,依然不能明悟,总是差了一筹。女娲,我所算若是全然验证,那是侥幸;若是不验,也是理所当然。”女娲道:“兄长放心,小妹明白,自当谨慎行事。”

男子微微点头,看着女娲,半响道:“女娲,你念头还是不改么。”

女娲柳眉一扬,道:“人类负我,我自然要与些教训。”白衣男子道:“姬轩辕负你,并非人类负你。”

女娲怒道:“兄长,你还要为他们说话。人类若不负我,那轩辕剑是如何来的?仅凭轩辕小儿那点微末道行,若不是倚仗轩辕剑,又岂能逼我立誓自封这太素天。兄长,且莫说我,便看你自己。你自我造人之始,便下世为人皇,耕织渔牧,取火筑屋,皆是你所教授,结果如何?人类一成气候,立时便要你退位。此等忘恩负义之徒,我当年就不该造它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