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血火河山 >

第66章

血火河山-第66章

小说: 血火河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失去了外围阵地的北洋军,收拢兵力,将全部部队集中在了3。16阵地,企图凭借坚固的工事死守。

2营长瞄准了北洋军阵地最薄弱的一点,以6连加4连一个派,一口气组织了四次冲锋,在手榴弹消耗干净后,终于突入阵地,与敌人绞杀在了一起。

北洋军内实施“连坐法”,因此北洋士兵在局势危急的情况下也不敢擅自放弃阵地逃跑,而是豁出了性命和6连战士亡命厮杀。

在这被突破的一点上,两军的反复争夺到了白热化的地步,一个个圆瞪着双眼象面对杀父仇人一样。往往是对方已经倒下,还要朝敌人的尸体补上一刀才肯罢休,拼杀到了这个地方,什么拼刺技术都丢在了脑后。

6连长刺刀折断了,顺手从阵地上操起一个大木棍,对准一个凶悍的敌人就猛砸下去,只一下,那个敌人的脑浆都冒了出来。

帝国士兵的意志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发挥,有的士兵肠子都流了出来,直接塞了肚内继续拼杀,直到鲜血流尽;有的时候胸口被刺出了个大窟窿,依然“荷荷”叫着一口咬住敌人的咽喉。

渐渐地,凭借着顽强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心,6连一点一点确立了自己的优势。

最关键时刻,2营长亲自带着一个排的预备队赶了上来,生力军的加入,让帝国士兵彻底稳定住了局势。

终于,在这个突破点上,除了满地哀号打滚的伤员,再也没有一个能站着的北洋士兵了。

完成突破的6连,开始向3。16阵地腹部猛攻。6连长高举着印有金星标志的军旗,冲在了第一个。他的军旗指向哪里,英勇的士兵就冲向哪里。在军旗的指引下,6连攻克了阵地上一块又一块的地方。而在外围攻击的2营士兵,被敌人阵地上飘扬着鲜红的帝国军旗所感染,呐喊着无畏地冲锋、冲锋!

被内外夹击的北洋守军,继续顽抗了近一个小时,防线全线崩溃。

历时三个小时的3。16阵地攻坚战结束,除逃走100余人外,900多北洋守军全部被歼灭,2营损失2排排长马德彪以下士兵147人,敌我伤亡比例接近10:1,帝国军队大胜!

在3。16攻坚战中,手榴弹的威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第109章 紧打慢攻

3。16阵地被突破,让台儿庄北洋守军失去了重要的战略要地。蔡锷以1团为左翼,2团为右翼,对台儿庄展开钳形攻势。

沉寂了一会的帝国炮兵继续发言了。

随着炮兵司令罗蕴军的“全部大炮集火射击”的命令,帝国炮兵大炮喷吐出长长的火舌,一颗颗炮弹呼啸着砸向敌人的阵地。被击中的目标上尘土翻滚,血肉横飞。伴随着炮火地的延伸,两个团的帝国陆军发起了全线冲击。

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挥动着毛瑟手枪的营、连长冲在最前面,士兵们争先恐后,前赴后继,奋勇拼杀。

震耳欲聋的炮声,让北洋守军精神上受到了极大震颤。

台儿庄北洋守军标统许义策也打出了悍劲,他严令本标各级军官:“务必督促官兵,坚守防线以克尽全功。如有丢失防线者,以‘连坐法’论处,格杀勿论!”

被许义策严厉督促的各级军官,亲自在各自防线上巡逻督战,不准守军退后半步。

帝国陆军两个团连续发起几次猛攻,都被阻滞。

见陆军受阻,蔡锷立刻命令集中20门大炮,集中轰击台儿庄东南角。1小时30分钟的炮击,台儿庄东南角被炸开了一条60米长的大口子。

炮声一停,象同时得到了命令一样,帝国士兵们从地上纷纷跃起,还是2营的6连,如出闸猛虎一般冲在了最前面。他们不顾敌人火力疯狂地射击,奋勇冲过火力封锁线,跨过已经被炸得稀烂的障碍物,一举冲过了突破口。

后续部队迅速抢占突破口两侧有利地形,巩固扩大突破口,以火力掩护6连地突进。进入到台儿庄的6连部队,沿着两侧,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掩蔽,用灵活的迂回,分割,连续数次打退了敌人的反扑。跟进的部队冒着炽热的火力网,迅猛地向纵深发展,大胆勇猛,锐不可当。

台儿庄内到处都是士兵地搏杀,到处都是血与火的大地,帝国的军旗漫卷着战场,越来越多穿着藏青色军装的士兵涌入了台儿庄。

就在台儿庄攻击战各线顺利,胜利的天平已倾向1师的时候,蔡锷却突然命令各部放缓前进步伐,接着,在并不需要援兵的台儿庄投入了一个营的预备队,半小时后,又再次投进去了一个营。如此反复,到了19日下午,1师在台儿庄的兵力达到了三个团,并且在持续增兵之中。

奇怪的命令让师参谋长大惑不解。

面对满腹狐疑的部下,一直端着望远镜关注着战场的蔡锷,只简单的回答了一句:“我们的任务是调动北洋军,把压力全部集中在我们这边。命令,预备队各团每6小时调动下驻地。”

20日中午10时,不断增兵,实力已达到4个团的1师,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对台儿庄发起总攻。仅仅用了不到两个小时,早已风雨飘摇的台儿庄全部被占领。北洋守军标统许义策在卫兵地死命保卫下,仓皇逃出了台儿庄。

台儿庄战役,蔡锷的1师,凭着灵活强大的炮火,多变的战术,英勇无畏的士兵,以最小的代价取得了胜利。也许长眠于此的2师将士的英魂也能得到安慰了吧。

北洋大营。

袁世凯和他的部下,正紧张地围在军用地图前,讨论着目前的战况。

王士珍忧心忡忡:“大帅,叛军此次准备充分,来势凶猛,而且据报叛军高级军官已经被换了个遍,这次的入侵,和前次大不一样。”

“苏鲁一线,目前战况如何?”说话的袁世凯比起前几年来,人明显胖了不少。

冯国璋指着地图回答道:“苏鲁一线的战斗主要集中在台儿庄,叛军炮火猛烈,士兵训练有素,台儿庄战局非常吃紧,外围阵地已全部落入敌手。不过,我北洋军也绝对不是吃素的,许义策正依据台儿庄有利地形坚守,给与叛军重大杀伤!”

袁世凯满意地点了点头。

“不过,”冯国璋话题一转:“叛军在台儿庄久攻不下之际,陆续向该地区增兵,许义策连连告急。大帅,我看可以考虑向台儿庄增援了。”

袁世凯并没有立刻回答,问道:“叛军指挥官是谁?”

冯国璋道:“据说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名叫蔡锷,年青得很。”

“唔”了一声,袁世凯不以为意:“一个毛头小伙子,许义策应该可以坚持得住。”

话音才落,外面的卫兵就扶进了一个浑身是血的北洋军军官,冯国璋一看,正是自己的爱将许义策,急忙扶住了他:“许义策,你怎么这样子回来,难道台儿庄出事了?”

看到冯国璋,许义策放声大哭:“大人,台儿庄没了,弟兄们也全完了!”

“什么!”冯国璋大惊失色:“才三天,台儿庄就丢了?”

袁世凯反而显得镇定得多,越是遇到大事越不能心急是他的格条,他淡淡地说道:“华甫,先弄碗水给许标统喝了,慢慢说,怎么回事。”

一口气喝完了一大碗水,许义策说道:“叛军的大炮实在厉害,炮弹多得就象用不完一样。我的人马死伤惨重,但仗着大帅的威风,弟兄们多次打退了叛军进攻。可就在当天下午,敌人大举增兵,起码来了上万人。这以后,我军阵地前每天都能看到叛军增援来的部队,到20日上午,攻击台儿庄的部队起码有3、4万之众。虽然们虽然打得很顽强,可实在挡不住那么多人枪啊!”

冯国璋倒抽了口冷气:“打个台儿庄,竟然动用了这么多的兵力?”

许义策艰难地咽了口口水:“叛军这次是铁了心要打下台儿庄,攻占山东了。根据前方探子的回报,江苏境内还有大批的部队正在赶来!”

“大帅,贼军势大,不好应付。”冯国璋担忧地道:“台儿庄失守,枣庄危急,枣庄若丢,叛军当可长驱直入,如此山东战局紧张啊。”

袁世凯仔细地看着地图,沉默不语。好久,他长叹一声:“李国勇已成气候,羽翼丰满,数万人西进,数万人南征,在山东他竟然还能聚集那么多人枪!”

一边的段祺瑞说道:“我看李国勇未必就真有那么大的能量。”

“哦?芝泉说说看。”袁世凯将目光投向了爱将。

段祺瑞道:“根据情报,李贼拥兵三十万,我看真正能打的也就那么十来万。西面用去了他几万人,南面又用去了他几万人,真能放到山东的,最多5万人。所倚仗的无非炮火犀利尔。我北洋军只要处处设防,节节抵抗,未必便不能胜他!”

第110章 帝国第五师

段祺瑞继续说道:“自古士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只要我们能将叛军牢牢拖住,叛贼士气必散,我军则可寻机歼灭叛军!”

袁世凯笑着拍着段祺瑞:“芝泉,真智勇之将也,有诸君在,何愁反贼不灭!”

商议下来的结果,是以四镇主力集中对付蔡锷之一师,另二镇负责山东各处防御。如此一来,枣庄一线北洋军实力大大增强,但其它地方就显得薄弱了许多。

而这正是帝国总参谋部所想要看到的。

11月29日,帝国陆军第5师在鲁西南发动巨金鱼战役。在鱼台前沿阵地展开率先攻击的是帝国陆军第5师13旅37团,团长董继先。为了确保战役顺利,师长张孝淮亲自来到了第一线督战。

缺少炮火支援的37团,在一片呼声中,勇猛地向鱼台前沿阵地守军发起攻击。为了确保山东济宁的门户鱼台,北洋军在这放了1400多精锐部队,火力强大,弹药充足。冲上去的37团士兵一个又一个倒下,一连几次冲锋都被打退。

董继先气喘吁吁地说道:“师座,弟兄们伤亡太大了,是不是休整下,等大炮上来?”

张孝淮冷冷地道:“没有大炮,我也不要伤亡数字。董继先,哪怕37团全打光了,也一定要帮2师打开通路,这是死命令!”

阵地前烟雾弥漫,枪声震耳。37团士兵在枪林弹雨中,往前冲锋,往前翻滚,往前爬行,一排排的手榴弹扔出,一个个战士倒下。终于,在付出重大伤亡后,37团冲入了北洋阵地,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吼杀声,爆炸声交织在一起,卷起的阵阵烟尘和浓密的黑烟中,枪托飞舞,刺刀闪闪。

在后面督战的张孝淮从望远镜里看到愈演愈烈的肉搏战,还是吃惊不已。北洋军的单兵作战能力和顽强程度大大超过了他的估计。这些北洋老兵枪法奇准,拼杀技术过硬,往往几个人组成的小防御圈,也让十几个帝国士兵近不了身。而被打散的散兵游勇,即使没有军官指挥,仍然能够依靠有利地形,独自寻找战机。

拼杀了半个多小时,见37团无法控制住局势,张孝淮不得已投入了两个连的预备队。

阵地上穿着藏青色军装的帝国士兵和穿着灰色军装的北洋士兵绞杀在一起,没有人后退一步,血腥的场面让每个人都忘记了害怕,刺刀从一个尸体上拔出再刺进另一个身体,子弹射倒一个目标再转向另一个敌人。

37团全体官兵,已杀红了眼,有的士兵在白刃战中无法占得便宜,直接拉响手榴弹就和敌人同归于尽。而北洋士兵也凭借着决死精神做着最后地挣扎。

靠着增援上来的一个连,37团一点一点扭转着战场形势,逐渐地,战场上穿灰色军装的士兵越来越少,帝国军旗飘扬的地方越来越多。

当夜幕就要降临的时候,鱼台前沿阵地终于落入到了张孝淮的手中,1400余北洋守军全部被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