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血火河山 >

第393章

血火河山-第393章

小说: 血火河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样凶猛的攻击下,英第1营四面风声鹤唳,岌岌可危,恰如急雨狂风中的烛火,阵地和防线摇摇欲坠。

在第一次的攻击中,第一师的一个营就成功突入了敌人的阵地,他们攻下了左翼敌人一个排防守的阵地,并成功将该排排长和所有英国士兵击毙,这意味着已经在敌人防线上撕开了一个口子。

随后,英军很快组织了连级规模的反击,企图夺回这个阵地,但被第一师的这个营战士狠狠地击退了。现在,第一师可以从敌人左翼阵地向西迂回到其后侧,又可以向南攻击英军的营指挥所和约500米开外的一个英军炮兵阵地。

另外两个营的第一师士兵沿着道路向东侧的敌人阵地发起了攻击。英军的火力很猛,八挺重机枪的凶猛火力暂时压制住了中国士兵的进攻,双方一时僵持不下。

这时候,被国防军占领的一座高地上,迫击炮营将迫击炮拉了上来,炮手居高临下轰击几处敌人的阵地,炮弹准确地杂英军的工事上爆炸。士兵们从小山顶上冲下,十几挺机枪同时发出了轰鸣,几分钟之后,他们攻占了敌人阵地的右翼。

英190团1营的所有阵地几乎同时遭到了国防军第一师的强有力攻击。到了午夜之后,第一师师部已经下了决心,不让被围之敌度过这个夜晚。

各个阵地之上,国防军士兵的号声,喊杀声让协约国的士兵心惊胆颤,双方在枪炮的交织中协约国士兵的死伤更让人触目惊心。

英军1营的指挥所内,气氛空前紧张,危急的形势使英军军官们情绪变得极为不安,即将覆灭的恐惧象夜晚一样使他们眩晕,以致好酒都无法对战局做出抉择。

在这一个夜晚,几乎交战双方的武器都在超极限的射击,当战斗结束之后,人们发现地面铺着一层层厚厚的弹壳、弹夹。随着国防军第一师的更为猛烈的冲击,协约国士兵的伤亡不断在那增加,现在很明显的,继续抵抗下去只有死路一条。

凌晨两点的时候,敌人阵地开始出现动摇。参加进攻的各路中国国防军的军官们判断出敌人想要逃跑,于是加快了进攻的节奏。

3时30分,英军190团第1营营长下令放弃阵地,无数溃散的英军发疯一般的向后退去,他们终于等到了撤退的命令,没有谁再愿意在这块死亡之地上付出生命了。

中国军队很快占领了这块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阵地,随后他们没有任何停留,第一师的两个团立即对附近法澳联军的阵地发起了冲锋。

中国人的迫击炮炮弹不断的在法澳联军的阵地上爆炸,士气大振的中国士兵对阵地的冲击让这些法澳联军的士兵们无从抵挡。

3时45分,法澳联军指挥不顾米沃少将一再要求他们坚守阵地的命令,向后溃败而去,英军都已经撤退了,自己还有什么必要再在这里当替死鬼!

现在整个伦敦德里角的核心阵地大部分被英勇的中国士兵所占领,几千名协约国败兵龟缩在一块不足两平方公里的阵地上,米沃少将到了这个时候也无能为力了。

让协约国士兵感到害怕的中国的迫击炮再次拉了上来,阵地过于狭小,拥挤着的协约国士兵又太过于密集,他们简直成为了中国炮手练习射击的活靶子。

米沃少将再次发出了请求撤退的电报,但依然被卡塞特上将拒绝了,上将告诉米沃,大约两个师的援兵正在向他靠拢,卡塞特要求少将无论如何再坚持一天。

可是米沃少将再也不相信这样的谎言了,在天色就要发亮的时候,少将下达了一条奇怪的命令:

“从现在开始无论在哪里,只要看到中国人的身影就立刻逃跑!”

米沃少将带着他的部队撤退了,逃跑的时候非常狼狈凄惨,三万五千名士兵有超过一万五千人成为了阵地上的亡魂,不少于一万人成了中国人的俘虏。具有光荣传统的英第33师就这样惨败在了中国人的手里。

占领了伦敦德里角全部阵地的第一军没有任何的停息,他们按照战前的部署对协约国部队展开了新的攻势,而阵地则由随手赶到的第二军接手。伦敦德里角阵地的夺取对于澳大利亚之战有着重要的意义,成建制的中国军队可以在毫无阻碍的情况下顺利登陆,源源不断的军事物资可以从容的送到前方士兵的手中。中国军队第一军在伦敦德里角的攻击得手,让澳大利亚之战从一开始主动权就掌握在了中国军队的手里,此时的蔡锷所想的并不是如何赢得战争,而是如何用最小的伤亡取得胜利。

在其后退役的米沃少将的回忆录中这些记载着他和中国人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交锋中所亲眼看到的一切:

“我的曾经战无不胜的第33师遭受到了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我们损失惨重,在中国人发动总攻前已基本丧失了战斗力,我不得不命令士兵放弃了辛苦修筑的阵地。

在撤退的路上,我从士兵们的眼神中确定无疑的看到了一种紧张不安、大难将临、动荡不安的可怕气氛,一种惊恐不定的精神状态。我很清楚我们的部队业已丧失了最宝贵的信心。从他们的眼神,从他们的步态都可以看出这一点;从他们长官的脸色,从军士直到那些上校,完完全全的都可以看出。他们反应迟钝,不愿意和身边的同伴交谈,他们完全缺乏那种在士气高昂的部队身上可以发现的勇气和进去精神。

我和我的部队失败了,我们的一切都已经失去,33师的骄傲、光荣和历史,我们败在了中国人的手里,他们表现得比我们更象一群职业士兵。

中国的士兵们训练有素,武器精良,尤其在他们身上你可以看到那种一往无前,为了取得胜利不惜付出一切的决心,这才是最可怕的。

我想的军旅生涯随着伦敦德里角保卫战的失败也该结束了,我不在乎我即将面临哪怕是最严厉的军事审判,我更担心的是英国士兵的生命,和中国这样的军队打仗,我们辉有取得最后胜利的机会吗……”

米沃少将最后的结局是被协约国军事法庭判决临阵脱逃的罪名成立,但考虑到当时战场上的实际情况,以及有多名军官为他证明当时的情况有多么凶险,最后法庭从轻处罚了米沃,只是强行性的让他提前退位。

无疑米沃是幸运的,他起码在残酷的战争中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并且在日后成为了一位历史研究专家,还曾经多次来过中国。

国防军第一军的攻击是迅猛的,他们以第一师为先头部队,勇猛快速的接连攻克维多利亚里弗当斯、腾南特克里克和巴罗克里克,兵锋直指迈克唐纳山脉。

迈克唐纳山脉是一道天然的防线,协约国澳大利亚总司令卡塞特上将在这里安插了一个师的重兵防守,在他看来这道天然的防线是坚不可破的。

入夜时分,两名英国哨兵百无聊赖的在走来走去,澳大利亚的夜晚静悄悄的,附近不时传出的鸟叫让他们觉得心里有些发毛,他们现在唯一期望的就是接班的哨兵赶快到来。

“他们来了。”一名哨兵指了指左面。

两个身材高大的人快速的向他们走来。

“快点,快点,我们实在困死了。”英国哨兵不耐烦地说道。

当那两个人走到离他们四、五十米处时,英国人忽然觉得不太对劲了。

“喂,站住!”

话音才刚落下,只见过来的那两个人端起了手里的冲锋枪,一阵急促的子弹向英国人飞来,毫无防范的两个哨兵立刻成为了枪下之鬼。

瞬间,偷袭得手的中国士兵打响了信号弹,后卫部队的迫击炮弹在敌人阵地上开花,潜伏的第一师士兵发出齐声呐喊,扑向还在睡梦中的敌人。

长长的山脊顿时成为了火海,从梦中惊醒的英国士兵慌乱的钻出了营帐,但见漫天红光,杀声不绝于耳。

“中国人上来了,中国人来了!”英国人惊恐的大声叫着,他们拿起武器胡乱向对面冲击的中国士兵漫无目标的射击。

“上,上!”负责正面防卫的英军威伯尚未高声呼喊。但中国士兵已经向利箭一样冲向了他们的阵地,国防军士兵在英军第1排和第2排的接合处找到了突破点,枪林弹雨如注,中国士兵们飞向这一地带。

骁勇无比的第一师独立团第一连的士兵一马当先,扑向这个空隙带。数十名士兵在连长的鼓舞下叫喊真冲向敌人阵地。他们把手榴弹两枚一束,紧紧的绑在一起,扔向英军的战壕、掩体,一连串的爆炸声令英军士兵魂飞魄散。

威伯很清楚自己把守的阵地的重要性,无论怎样这里都不能失去,起码要坚持到天亮后援军的到来,否则整个迈克唐纳山脉的主阵地都会受到动摇。

但是冲锋中的中国士兵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气概让他觉得心惊,他们攻击的凶猛性,步伐的灵活都让威伯上尉有种大祸临头的感觉,他不知道自己还能抵挡多少时候。

第467章 残酷的战斗

阵地上的搏杀到了白热化的阶段,中英两方士兵展开亡命的攻击和防御,每一寸地方都在激烈搏斗着,谁都不愿意轻易的放弃,迈克唐纳山脉陷入了血和火的世界。

许多年以后防守迈克唐纳山脉的英79师第8步兵连的一位士兵痛苦的回忆说:

“中国人的手榴弹真的象暴雨一样落下,而不是一种夸张或者形容。我们枪中的子弹打光了一支又一支,中国人还是毫无畏惧的冲上来。他们的手榴弹,是用两颗绑在一起的那种,好像永远也投不完一样,向我们的阵地乱扔。有时候我们简直不能够射击,而必须去对付那些投入战壕的手榴弹。有的人拣起来把它扔回中国人那一边,有的人挥舞着铁楸击打飞来的手榴弹,让其在战壕外面爆炸。但是,数量实在是太多了,那些扔不完的,挡不住的就在战壕内爆炸起来,只要红光一闪,你就什么都完了。

我亲眼看见彼得·拉尔德中尉用脚数次踢飞落在他身旁的手榴弹,那情形看起来非常滑稽,不象战斗,倒象是在玩一种特别的游戏。后来,一枚手榴弹落在他脚下,他没有来得及踢走它,那颗手榴弹便在他脚下爆炸了,他的双腿被从膝盖处炸断,仅省一些筋骨相连,边边脸都不见了,他就这样在地上不断的抽动着死去了。那情景到现在让我想起来还时常会从恶梦之中惊醒。

如此遭遇的绝非彼得·拉尔德一个人。二等兵赫克托·卡尔雷特也是被手榴弹所炸伤的人。一枚手榴弹落入掩体,他猛扑上去,抓起来向要往外扔去,但手榴弹在离开他的手掌之前就已经爆炸了,他的手掌被炸得稀烂,几根断指就落带他的脚下……”

虽然英国人抵抗得非常顽强,但国防军的士兵仍然突入了英军阵地。一连长赵长喜一马当先的冲在了前面,他奇迹般的没有受到任何损伤,如果战场真有福将的说法,那么指的一定是他。这些国防军士兵英勇冲杀,无所畏惧,但象是老天特别眷顾勇士一样,枪弹居然都沾不上他们的边。

数十名国防军士兵冲入英军之中,短兵相接已使人无法用枪瞄准射击。暗淡的月光下人影幢幢快速奔跑中的追逐和被追逐令人眼花缭乱,双方的士兵已经不知怎么样用枪去对待对手,英国兵捡起挖工事时用的铁楸,国防军士兵则迎与刺刀和枪托,双方展开了空前的白刃格斗。这是双方士兵精神和毅力的较量,这是双方士兵格斗技巧的较量,两军相逢勇者胜,说的也许就是现在的局面。

一连长赵长喜参加国防军前一直跟随着他的父亲,一位年老的武师在江湖上卖艺为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