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血火河山 >

第372章

血火河山-第372章

小说: 血火河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到这个国家,还能够再见到您,我真的是太高兴了。说实话,每天夜里我都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您。”

他说话的语气让穆罕默德五世浑身直冒冷汗,强打精神的苏丹说道:“太好了,这真的是太美妙的事了,当你家中遭到不幸后,我还以为你也就这么失去了生命,现在一切都好了,继续辅佐我吧,马哈茂德亲王。”

马哈茂德亲王没有理他,却将头转向了罗玮。

笑容从罗玮的脸上散去,他冷冰冰地说道:“穆罕默德五世,统治奥斯曼帝国无方,致使协约国士兵在奥斯曼帝国境内长驱直入,险些使同盟国遭受重大损失。在位期间穆罕默德五世不理朝政,荒淫昏庸,让土尔其国内境况日益愈下,民不果腹。在迪亚巴克尔保卫战中,不顾中国士兵的浴血抵抗,屡次要求投降,在军民之间造成极端恶劣的影响。鉴于种种劣迹,中国和德国联合研究决定,穆罕默德五世已经不再适合担当奥斯曼帝国的领袖,我们建议您主动体面地让出位置,由您的兄弟穆罕默德亲王继任!”

中国人的每一句话都象一把重锤一样敲击着穆罕默德五世的心,等罗玮说完后,穆罕默德五世终于明白自己陷入到了一个巨大的阴谋之中。

整个奥斯曼帝国在中国人进入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操控在了中国人的手里,伊斯坦布尔的叛乱或者他的被囚禁,全是中国人设好的全套,自己象个傻瓜一样毫无知觉。

“不,阴谋,这个是阴谋!”穆罕默德五世凄厉地叫道:“你们骗了我,骗子,我是不会退位的,决不!”

罗玮又重新笑了出来:“退不退位完全是你们内部的事情,我们只是建议,最后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结果我们无权干涉,也不想去干涉。”

穆罕默德五世又重新燃起了希望,只要中国人真的象他们自己所说的一样,他就还能反败为胜,他还有那么多可以掌握的军队!

“来人!”穆罕默德五世向着外面大声叫道。

阿卢比中将慢慢地走了进来,他的表情非常严肃,谁也看不出将军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给我把这个叛徒抓起来!”穆罕默德五世指着马哈茂德亲王暴怒地说道:“他企图谋夺苏丹神圣的位置,把他给我绞死!”

谁想到阿卢比中将根本就没有动,他就这么静静地站在那里,看着苏丹的表情里流露着无奈、失望、鄙夷。

“难道你也想背叛我吧,阿卢比将军?”穆罕默德五世发现事情有些不太对劲了。

阿卢比将军终于开口说道:“苏丹,我代表奥斯曼帝国的所有将士劝告您,退位吧,您已经不再适合统治这个国家和指挥我们的军队了,亲王比您更加适合这个位置!”

穆罕默德五世一步步向后退去,然后跌坐在了他的椅子上,他看到了马哈茂德亲王只有胜利者才会有的笑容,他看到了罗玮神秘莫测的微笑,他还听到了阿卢比将军的叹息……

……

1917年5月6日一大早,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五世,穆罕默德·拉沙德·本·阿卜杜勒·麦吉德·本·马哈茂德下达退位诏书,并指定由他的兄弟马哈茂德亲王继任新的苏丹,称穆罕默德六世。

对于穆罕默德五世的退位,得到消息的土尔其人并不觉得吃惊,这样无能怯弱的苏丹早就应该让更有能力的人来担任了,只是大家对明明已经在伊斯坦布尔叛乱中死去的马哈茂德亲王的出现感到比较好奇。

随后,一则小道消息打消了人们的疑虑,在叛乱发生后,穆罕默德五世为了铲除亲王,派人去焚烧了亲王的府邸,幸亏亲王早就有所防备,得以逃脱了这场大难,这才能在中国军队的保护下登上了苏丹的宝座。

奥斯曼帝国的军民恍然大悟,反而增添了对马哈茂德亲王-穆罕默德六世的同情。

中国和德国政府在第一时间通电表达了对穆罕默德六世的支持,并希望奥斯曼帝国在新任苏丹的带领下,彻底打败入侵奥斯曼帝国的侵略者。随后,阿卢比也代表军方发表了支持苏丹继位的声明。

穆罕默德六世宣布了新的人事任命,他以在抵抗联军作战中指挥无方的理由免除了恩维尔军事大臣的职务,委派拥立有功的阿卢比将军为新的军事大臣。

接着,穆罕默德六世聘请中国人罗玮为奥斯曼帝国军政总顾问,协助苏丹和军事大臣一起处理奥斯曼帝国的事物。

对于穆罕默德五世和恩维尔的处置,穆罕默德六世则体现了他宽宏大量的一面,他把这两个人安置在了迪亚巴克尔,并把该城划分为前苏丹的领地,还派了队伍保护他们安全。

但当穆罕默德六世离开迪亚巴克尔,重新回到首都伊斯坦布尔的时候,穆罕默德五世和恩维尔的住宅同时失火,这两个人一起被烧死在了大火中,天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情。

穆罕默德六世登基后没有几天,与中国政府签订了《中土友好互助协议》,规定了中国政府在奥斯曼帝国享有的在政治、军事、商业等各方面的特殊权益。

1917年10月,经过中土双方几天的磋商,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六世郑重宣布奥斯曼帝国即日起加入“大中华联邦”体系。

为了表彰奥斯曼帝国的忠诚,中国宣布向奥斯曼帝国无息贷款两亿中华币,用来促进奥斯曼帝国的经济发展。这让土尔其的百姓感恩不已,随着与中国往来的频繁,大批的中国人入驻到了土尔其,中国人在那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随着军事和政治上的一系列动作,中国政府在世界大战最紧张的时刻,却将奥斯曼帝国牢牢的控制在了自己手上,这是帝国在正面战场之外的另外一种胜利。

第446章 水资源研究所

中国在迪亚巴克尔战役取得大胜,联军在战场上同时失去了几位高级指挥官和大量军队,残存的近四十万的军队已呈群龙无首的局面,被歼灭已经只是早晚的事情。

1917年5月10号开始,中土军队在奥斯曼帝国展开全线反击,从迪亚巴克尔到伊斯坦布尔,到处都是中土士兵在不断地发起反攻,虽然联军新任指挥英国人瓦伦中将也勉强组织起了几次防御,但都很快被中土军队在最短的时间内冲垮。

协约国军队被赶出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已经只是个时间问题。

但进入到五月初的时候,在中国一个偏远的城市,却险些酿成了一起惨祸。

在这座小城市外的郊区,几年前帝国政府就在这里建起了一座对外号称“水资源研究所”的神秘实验室,其保安规模之严格令人砸舌,内外的安保工作全部由党卫军精锐部队负责。更加让人觉得其神秘的是,党卫军内部调查署的署长陶自强自从实验室建成后,每个月的月初都会亲自驾临这里,一呆就是几天,从里到外总会经过最严格的检查之后才会离开。这些也算了,最使小城居民感到好奇的,试验室的研究人员有时偶尔进城,身边也总会站着几个荷枪实弹的党卫军军官。

流言不断的在小城传开,有人说那里其实是个专门研究把铁变成黄金的地方,有人说那里根本就是个巨大的金库,藏着帝国所有的宝藏,所谓的研究工作都是个幌子。

对于金钱的贪婪和对流言的深信不疑,曾经有一些不法分子纠集在一起,企图强行冲击研究所,抢夺里面的宝藏。但刚等他们越过设立的警告标志,还没有接近研究所,里面就响起了激烈的枪声,甚至在此之前没有一点的警告,其火力之猛一点也不逊色于正规军,居然在战斗中还用上了迫击炮。上百名不法分子在强大火力的打击下,没有一个人能逃跑的,全部为自己的贪婪而付出的惨重的代价。

当天亮的时候,响了一夜的枪声这才停止。胆战心惊的小城居民悄悄地溜出城外,躲在研究出远远的地方观看,却发现那些平时很威风的小城警察现在居然在那乖乖的搬运尸体,而研究所周围起码又紧急增援上来了一个排的武装党卫队。

这以后再也没有人敢靠近那个地方,研究所或许将永远成为人们心中一个不解的谜团。

其实只有研究所的核心人员,和帝国政府的最高级官员才知道,这个所谓的“水资源研究所”,这些年来研究的是一种建立在爱因斯坦教授理论基础上上午,被元首命名为“原子弹”的神秘而且恐怖的大规模杀伤武器。

这项被称为“原始人计划”的研究工程,由爱因斯坦教授亲自担任组长,集中了大量中国各个学科的优秀人才和已经取得中国国籍的外国科学家共同完成。

最初这个计划是由帝国元首李国勇向爱因斯坦提出的,在元首的启发下,这个伟大的科学家认为经过核裂变完全可以制造出威力巨大的新型炸弹。而这位在历史上一贯反对战争的教授,不知道听信了元首什么蛊惑的话,认为这种炸弹一旦研制成功,完全可以提前结束战争,早日使世界恢复和平。因此爱因斯坦教授以巨大的工作热情投入到了对原子武器的研究之中。

在帝国集中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基础上,实验室首先成功提炼出了超过200升的重水,原子弹一项最重要、也是必须的物质被成功解决。加上大中华联邦内丰富的铀矿资源,让原子弹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接着在1916年中旬,帝国在撒哈拉大沙漠试爆第一颗原子弹成功,随后帝国军队封锁了试爆点方圆几百公里,不得任何人畜接近,对外的解释是中国地质探测队在此发现了大量军事上需要的矿石,这样的封锁一直持续了两年才结束。

而负责实验室安全保密的工作就落到了陶自强身上,这位忠心耿耿的党卫军上将,对于领袖的命令在执行度上从来没有半点折扣,甚至在妻子临盆的当天他也依然出现在了实验室中。

这两年和这个恐怖的实验室接触得多了,陶自强对原子弹的一些理论也都基本知道了些,他现在对帝国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没有半点怀疑,只要在每个敌对国家都扔下一两颗这样的巨型炸弹,那么什么样的抵抗都可以结束了。

“陶将军,你又来了,怎么样,孩子出生没有?”一个叫马龙的年轻物理学家看到陶自强向他走了过来,问道。。电子书下载

陶自强对这些科学家向来是很重视的,他微微点了点头,从总是板着的脸上挤出了一个难看的笑容:“快了,算上临产期,不是明天就是后天。”

“那你现在还要来。”马龙有些责怪地说道。

“和你们比我就算不了什么了。”陶自强认真地说道:“你们都几年没有回家去过了,我好歹还能经常见到老婆。”

马龙笑了出来,正想说点什么,忽然意外情况发生了。马龙当时正在用螺丝刀拨动滑轨上两块小于临界质量的铀做着试验,一个不小心螺丝刀掉落到了地上,当螺丝刀掉到地下后,两块铀一下子滑到了一起,重量超过了临界质量,并发出了蓝色的闪光。这表明这块大于临界质量的铀在中子的作用下,链式反应已经开始,瞬间将引发核爆炸。如果再捡起地上的螺丝刀以拨开两块铀已经来不及了,但如不立即将两块铀分开,一场意外的核灾难将在所难免,也许附近几十公里、上百公里的地方都将会被夷为平地。(这在真实历史上是加拿大科学家斯罗达博士的事迹,蜘蛛引用了下。)

年轻的科学家被这情况吓坏了,一时间无法做出任何的反应。但一边的陶自强这些年来一直关注着实验室的进展,他很明白即将会发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