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血火河山 >

第266章

血火河山-第266章

小说: 血火河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指挥冲出树林的英国军官傻眼了,这是怎么一回事,指挥伏击的自己反倒被中国人包围了起来,而山上冲下来的英军一看势头不妙,匆忙掉头就向山上重新跑去,可是已经晚了,中国士兵明晃晃的刺刀已经送到了他们的鼻子底下。

在两边人数相等的情况,只怕世界上没有哪支部队能比得上中国军队的白刃战技术,他们的刺杀技术简单有效,甚至有点冷漠无情,在恐惧的英国士兵看来,面前的敌人简直就是一群铁血的杀人机器。刺刀从这个英国人的胸膛拔出,紧接着又刺入另一个英国人的胸膛,他们连半秒钟的犹豫都没有。

20分钟都不到,山顶上冲下来的英军被消灭得干干净净,侥幸没有死的,哆嗦着双手举起了枪示意投降,但看起来中国人并不想在俘虏身上浪费多少时间,他们端着刺刀从跪在地上的英国人身边呼啸着冲向山动,连看也懒得看英国士兵一眼。

投降的英国士兵尴尬到了极点,山顶上是中国士兵的欢呼,山腰是自己的士兵被中国军队包围着进行攻击,偏偏这里他们高举着双手的样子像足了一群小丑。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若明若暗的夜色让战斗对于英国人来讲变成了一场致命的游戏。虽然英国军官组织部下集中火力,勉强打退了中国人的几次进攻,但很快他们就发现自己就快要崩溃了。那些中国人开始单个向他们渗透,这钟渗透在夜色里悄无声息,他们借助于树木和石头这些瓦公山上满目可见的天然遮掩物品,摸到英国人面前,然后用可以端在手里射击的机枪向英军扫射,而抢占了山头中国士兵也组织起力量向英军冲击。

随着一阵手榴弹的爆炸声,英国人的几挺重机枪同时哑了。中国士兵发起了最后的攻击,大批人群向英军的阵地前蜂拥而到,防守者心胆俱裂,黑暗中仿佛到处都是敌人,但偏偏他们逃无可逃,等待他们的只能是被彻底消灭的命运。

中国士兵象一片无形的潮水一样漫过他们的阵地。

过了没有多久,这支英国军队消失了。

霍云龙走到了瓦公山顶峰,他看下了垂头丧气的英国俘虏,又拿出怀表看了,对身边的参谋说道:“电告总司令,189团已站在瓦公山的顶峰!”

接着他骄傲地说道;“现在,这里是我们的了!”

1914年9月2日深夜,德里。

9月份的印度气候还是让人非常反感,皮特中将觉得整个背心都被汗水浸湿。尽管在白天的战斗中他严令所有的士兵对中国人发起了最凶猛的进攻,他的部下执行这个命令的决心也非常坚决,有几次他甚至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但是随后中国人就彻底让这个希望再次成为了泡影。现在皮特中将最关心的不是是否能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而是非常想见一见组织抵抗的那位中国将军究竟长得是什么样子,能在完全被包围的情况下,能够有将防守进行到底的决心和勇气。

他的部队现在看起来情况不是太好,从9月1日黄昏开始,德里外围就隐约传来了枪炮声,陆续传来的消息也向皮特中将展现了中国人进攻的意图:这是一次坚决的、果断的、大规模的战略性进攻!中国人留在德里坚守的部队只是一个诱饵,他们巧妙地将英国在印度的精锐全部吸引到了自己的周围,接着从四面八方蜂拥上来的中国军队就可以象一头大象踩死一只蚂蚁那样简单将英国人消灭得一个都不剩下。

在德里的右翼,中国军队已经占领了克铂勒德布尔,舒尼上校投降;在德里的左翼也出现了中国军队的影子;数目不详的中国人则突破了原以为能够坚守8到10天的瓦公山,估计现在已经到了斋浦,英军的逃跑路线被完全切断,现在皮特中将的部队已经是四面楚歌。

想到瓦公山一股股的怒气就从皮特中将的腹部升起,那个该死的英国军官,自作聪明的和中国人玩什么包围的把戏,难道他真的以为中国人会走进他的伏击圈吗?

只要瓦公山现在还在自己手里,那么斋浦就不会丢,斋浦不丢,德里的英军就有足够的时间从这里撤离,然后或者防守,或者由军舰运载他们回国。

皮特中将这时候又想起了军舰,大英帝国无敌的海上战队呢?为什么们从开战后就象是失去了影子一样?在陆地上或许中国人占据了上风,但在海上,这个世界上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英国海军的对手!

谈舒了一口气,整理了一下糟糕的心情,恶劣的局势使他陷入了紧张之中,中国军队已经布下了天罗地网,目前他的责任不再是进攻,也不再是防守极为重要的德里城,而是如何想办法把他的部队带出这空前的包围圈,避免全军覆灭的命运。

其实皮特并不知道,这个时候在德里城内的中国第一中华装甲师现在已经打光了最后的一颗子弹,而身为装甲兵的他们,甚至连一把肉搏用的武器也没有,全师官兵已全部做好了与坦克一起毁灭,自杀殉国,绝不当俘虏的最后准备。一次,仅仅再需要最后一次不用半个小时的攻击,皮特就能够实现他一直想实现的梦想。

很多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你只要再跨出最后一步就能取得成功,但这最后一步,总有大多数的人在最后关头轻易放弃。

1914年9月3日上午9点。

经过数天来连续的作战,段祺瑞的部队已经成功推进到了德里城的南面和西面。这座城市南面和西面的高地均被段祺瑞的两个师占领,后续部队正源源不断的赶往这里。

英国人在印度的主力大约25000人已经被四面八方攻至的中国军队挤压在了以德里为中心的狭长区域。

这时段祺瑞的部队在各个山头隐蔽则,停止了对英军的攻击。他们已经连续十多个小时没有吃任何东西了,如今英军已经被包围,他们开始吃起随身携带的干粮。

晨风吹拂着山头,这让恶战了几天的国防军士兵感到了一点惬意,但几天来不间断的战斗毕竟让他们消耗了太多的体力,一些战士已趴在石头上沉沉睡去。

段祺瑞拿起望远镜,向德里方向的英军望去。他的眼睛里全是血丝,几天的战斗让他也消瘦了下去,瘦削的脸上挂满了尘土。透过清晨的迷雾,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已经滚在情景。

德里城外布满了英军的帐篷和大炮,一些英国士兵脚步匆匆的走动着,偶尔有火光闪烁,看来是英国人正在准备早餐。

按照张孝淮总司令的部署,段祺瑞的部队只是将英军控制监视住,等待更多的中国军队上来,当士兵们养精蓄锐之后,于晚上9点准备发起攻击。在夜间的突然出击,更加具有突然性,能避免过多的人员伤亡。毕竟英军的火力配置很齐全,战斗力也不弱。

但是,被围困主的英国人却开始躁动不安了。皮特中将很清楚,如果他的部队继续这样等待等到中国军队的大队人马赶到,从容完成了包围,那么他和他的部下从此将背上“俘虏”这个耻辱性的名字。皮特已经把他的指挥部随主力一道运动,如今他的指挥部便混杂在这批被围困的部队之中。他明确的告诉自己的部下,不会再有任何援兵来增援德里了,现在想要保住性命他们只能够依靠自己。

最后,下定了决心的皮特向还保留着战斗力的,也是他唯一能够依靠的克尔达·赫里欧第62步兵师师长强森少将下达了突围的命令,突围的方向是要62师带头冲出包围,杀开血路经斋浦向普杰突围。

中午一点多的时候,皮特命令所有炮兵打空最后一发炮弹,向德里城外西面和南面的中国军队开火,同时命令62师带队率先突围。一时之将德里城外人仰马翻,混乱不堪,英军士兵争先恐后准备逃跑。

察觉出了英军意图的段祺瑞,一边迅速向张孝淮总司令报告,一边果然地命令改变原定计划,立即对被围之英军实施攻击。

下午两点的时候,攻击正式开始了,几个山头上面的号兵吹起了冲锋号,号声在山谷之间回荡,充满一片肃杀之气,匆匆赶到的国防军炮兵开始向德里城外的英军轰击,双方的炮弹划过天空,巨大的响声让人震耳欲聋,爆炸声令人心跳不止。

国防军士兵从石缝中、草丛中、岩壁之后钻了出来,潮水般的向德里城外的英军冲去,硝烟弥漫了整个战场。

英军士兵已经无路可逃,想救自己的唯一办法就是奋力抵抗。他们利用自己手里的武器,组成一道道的火力网,死死地守着不让中国军队突入他们的防御圈里。

第341章 突击,突击!

战斗进行得空前激烈,本来就微弱的太阳此时在天空中已经全然不见,天空仿佛突然就要黑下来似的,浓烟厚厚地遮盖了天空。

在西藏平叛中立下过赫赫战功的402团团长徐子栋亲自带着警卫排,从德里的东端接近了英军的阵地,一个小个子士兵顺着一条水沟摸到了英军的掩体前面。徐子栋命令机枪手向英军不停顿地扫射以掩护部下的行动。突然,那个小个子士兵从地上一跃而起,他的手中拿着成捆的手榴弹冲向敌人的掩护。在他接触到掩体的一刹那,徐子栋看见他的身子猛地向前扑倒,随即是一声巨响。徐子栋看见一些枪的部件和人的残肢断臂随着爆炸的尘土飞起,之后便是片刻可怕的沉寂。

“给我上,杀光这些狗日的!”徐子栋心疼的心在滴血,那名小个子士兵跟随着他从西藏打到了印度,没有想到却在这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整个警卫排的士兵象一股复仇的火焰卷向这道他们的兄弟以血肉之躯打开的缺口。一个残破的掩体被徐子栋指挥着一连几颗手榴弹炸得起了火,躲在后面的几个英军士兵没命似地奔逃而出,警卫排的士兵几梭子子弹过去,让他们全部倒在了不远处。

英军迅速集中兵力开始堵塞这个缺口,更为密集的子弹从掩体后面帐篷方向射出来,交战双方依然处于白热的胶着状态之中。

大约有两个营的英军奋力向南冲击,国防军的一个团扼守着几个向南的山头。为了夺路逃跑的英军似乎把赌注押在了这条可能的通道之上,他们集中了几乎一切可能的炮火,如同下雨一样把炮弹向这几个山头倾泻。

炮弹将碗口粗的树木成片催倒,树枝和树叶在炮火中灰飞烟灭,东一截西一截的树干黑呼呼地散落在被炮弹疏软了的山岗上,一个英国62步兵师的军官耳朵已经被子弹打穿,血流如注,一脸鲜红,但对生的渴望却让他依然疯狂的督促他的士兵向中国军队占据的山头发起一次又一次地冲锋。

一方想着无路如何要冲过这里,找到逃跑的希望,另一方咬着牙寸土不让。仗打到了这份上,什么战术、队形已经全部失去了作用,剩下的只是两军士兵精神和意志的较量。

到了下午6点左右,从几个方向赶来的国防军部队开始陆续投入战斗,巨大的压力使得英国人的防御圈向更加狭隘的区域收缩。对手的后退让中国军人嗅到了胜利的气息,他们从掩蔽处冲出来,向英军发起了最后的冲击。

几门大炮被移到了前沿阵地,头几发炮弹没有命中目标,让地上出现了大大小小形状不提的弹坑,漫天飞扬的泥土让人的眼睛都无法张开。国防军的炮手们及时拨正了弹着点,接二连三的炮弹在英军中爆炸,英国士兵一片片倒下。穷途末路的英国人不愿意再往后面退了,再退也将是死路一条,他们又重新组织起一群群士兵,向国防军固守的阵地反扑上来,而且决心比任何一次都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