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眷眷红尘(完整版+番外) >

第48章

眷眷红尘(完整版+番外)-第48章

小说: 眷眷红尘(完整版+番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待太监把长长的圣旨念完,我出列拜道:“皇上,臣有本奏。”
“张爱卿请说。”铁桢远远地向我道。
“这次海山之乱,殃及许多朝臣,朝中忠臣良将为之一空,六部官员也折去一半,微臣以为,皇上应该马上开设恩科,选拔德才兼备之士,填充各部空虚。”
铁桢双眉舒展,露出笑容:“张爱卿言之有理,传朕旨意,开设恩科,由右丞相张爱卿和礼部侍郎周爱卿主持,选拔天下有才有德之士,入京赴考,无论贵贱,只要德才兼备,皆可破格录用。”
我和周大人一起拜道:“臣等遵旨。”
铁桢远远地冲着我微笑点头。
这时,一名武将出列奏道:“臣愿领二十万禁军,进军江北,讨伐海山叛党。请皇上恩准。”
如一块大石投入池水中,溅起一片浪花,朝堂之上顿时响起争论之声,赞同与反对者争的面红耳赤,嗡嗡之声不绝于耳。
一个苍老的声音打断了争论,梁左相稳步出列,向铁桢拜道:“皇上,依老臣之见,梁将军所言极是,叛王海山甫到江北,立足未稳,此时正是痛击他的大好时机。”
“海山叛党横行朝野十年,荼毒百姓,祸害人间,死在他们手中的人数不胜数,朝廷应马上派大军剿灭他们。”说的慷慨激昂,正是那个在我婚宴上阿谀海山的兵部尚书刘大人。
皇上端坐龙椅之上,脸上神情复杂。对百官的争论似乎并不上心。一直迟迟没有回应。
我立在文官之首,低头不语。以我心中所想,此时并非讨伐海山的适宜时机,但我的身份是海山的门生,木颜的女婿,虽然海山叛走,木颜被杀,但在别人眼里,我和这两人终究脱不了干系,此时出来说话,不但于事无补,还会让大哥为难。
感觉到铁桢的目光落在我身上,我以目示意,依旧保持沉默,铁桢恍然,笑了笑,道:“此事容朕考虑几日,再作定夺。”
梁相爷还想说什么,被他抬手打断,扭头向太监示意,龙椅前的太监再次宣旨,以阴谋废立皇帝,大不敬,谋反等罪名,将文武官员将近百人下狱,待大理寺审定之后,再行处决,这些人都是海山的亲信或门生。昨晚就被铁桢的御林军拿下,关在天牢之中。
接下来又开始议事,我立在大殿上,离大哥最近的位置,静静地立着,再也没有说过一句话。直到太监唱道:“退朝。”才率领身后百官,向坐在龙椅上,高高在上的皇上跪下行三跪九叩之礼。此时天已黑了。殿外刮起了北风,呼啸着,抬眼望着龙椅上的大哥,忽然觉得他离我好远好远。他是皇上,而我是犯下欺君之罪的平民女子。就象隔着一道深渊,是走还是留。这一刻,我心中一片茫然。不知该何去何从,有谁能告诉我?
悲喜交加
走出皇宫大红的宫门,扭头回望,星星点点的灯火,映照着皇城微暗的天空,华美壮丽,一如从前。
“去相府。”我向轿夫低声吩咐。连续几十个小时不眠不休,体力心智几乎耗尽。第一次,我深刻地体会到什么叫心力交瘁。
官轿抬起我,穿过茫茫长夜,轿外是稀落的车声、人声。我倚在轿壁上闭目养神。
“到了,大人。”去相府的路,比我意想的要短了很多。掀开轿帘看外面,我掩饰不住心中的讶异。一座气势恢宏的大宅耸立在我眼前,门前四尊巨大的石狮,狮颈上都系着红绸,崭新的府门,崭新的牌匾,上书相府两个龙飞凤舞的大字。我认得那字,那是大哥的笔迹。眼里忽然酸涩的厉害,却流不出泪。
“大人请。”青衣小帽的下人提着灯笼在前引路,我背着手,一步步走上雪白的石阶。走进深深的庭院。
两个熟悉的身影相互搀扶着,立在密密的树影之下,远远地望着我,回廊上的灯光,映着他们的满头华发,满脸皱纹,眼里充盈着混浊的泪水,就那样望着我,有欣喜、迷惑,讶异,期盼,那样沉重的目光,就象一张网,紧紧地罩着我,再也飞不出去,就象一座山,压在我心头,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滚烫的泪水如决堤的江河,从我眼中奔涌而出。
娘迟疑着问道:“你是?”
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飞奔过去,跪倒在地,向他们拜了三拜,方抬起头道:“我回来了。” 话音一落,心中百感交集,不由放声痛哭起来。
“好,好,回来就好。”娘听出我的声音,又惊又喜,弯下腰把我拉起来,抱入怀中,痛哭失声。
爹也在旁边不住地流泪。哭了好一阵,我想到自己现在的身份,急忙立起身道:“这里不太方便,不如我们到书房中叙话。”
爹忙道:“如此甚好。”娘拉着我的手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往后园走去,环顾四周,院子种满花草,环境清雅,雕楼画栋,曲径通幽,确实是处极好的宅院,是大哥要给我一个惊喜么?不知不觉,欠他的越来越多,要到何时才能还清。
在书房中坐下,端起娘亲手泡的香茶,品一口,久违的味道,蒙蒙的雾气中,泪忽然模糊了我的眼睛。
爹叹息着问道:“丽君,你怎会中了状元,又怎会化名张好古?”
“此事说来话长,爹娘容女儿慢慢道来。”我长叹一声,将离开江宁的遭遇挑好的说了一遍,那些不好的情节自然略过不提。
娘听我说完,面露担忧之色:“丽君,你毕竟是个女子,这官场,还是早些抽身的好。”
听到她的话,没来由的,心突地一颤,我为什么要留下来,只是为了还恩吗?大哥的大恩,要到何时,才算还清了呢?
爹若有所思地看了娘一眼,忧道:“只是这官场一旦入了,岂是说走就能走的。当年爹就是因为看不惯官场黑暗,方才告老离去。你如今是状元的身份,又兼着丞相的职位,若想抽身,只怕不易啊。”
知道爹爹说的有理,其实我心中也在为此忧虑,此时却只有设法为他们宽心:“爹爹放心,所谓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到时女儿自有办法,大不了摘下面具,恢复女儿装,学当年的陶渊明,挂冠离去,隐居乡间,从此不问世事罢了。”
听我言语中信心十足,两老的担忧方才略略减了。孟夫人拭去泪水,轻声道:“丽君,皇甫公子他……还没有消息吗?”
“是啊,没有消息。”我听到自己的声音在回话,淡淡的,象是很平静,真得很平静吗?没有消息?那代表什么,也许这一生我都再也见不到他了。从千年以后穿越过来,遇到和浩宇一样的男人,原以为是上天安排的缘份,却原来只是让我再一次品尝失去的滋味吗?
“哦。”爹和娘对视一眼,脸色都有些苍白。
爹先起身道:“丽君,你娘有些体己话要和你说,爹先去歇息了。”
“爹爹慢走。”我急忙起身相送。
待爹离去,娘拉着我坐在椅上,仔细看了我好一阵,看的我脸颊泛红,开口问道:“娘,你做什么呢?”
“丽君,你已经满了十六岁。不小了。”娘脸上挤出一抹笑容。
暗暗揣测着她话里的意思,心中忽升起一丝疑惑,低声答道:“娘,你有什么话,不妨直说。”
“好孩子,爹和娘为你订了一门亲事。”孟夫人笑道,笑容中透着一丝苦涩,皇甫家家世清白,皇甫公子她虽未见过,却听小兰说过,生的一表人才,又有官职在身,本是女儿最好的归宿。只是如今人算不如天算。皇甫老将军突然去世,皇甫少华至今下落不明,倘若遭了什么不测,女儿还未出嫁,就成了未亡人,这门亲事却是许错了,想到这里,她和老爷就觉得愧对女儿。心中充满歉疚。
“亲事?”我霍地挣脱她的手,站起身道:“娘,女儿现在不想成亲。” 心里堆满了事,乱纷纷的,两位老人居然还要乱上添乱。更何况以我的男子身份,怎能贸然许婚。
“唉。“娘深深地叹息了一声,有些艰难地开口:“爹娘给你许的,是皇甫公子。”
“是他?”我脑中轰的一声,原来是他,爹娘居然许了我和二哥的婚事,这心里全乱了,也分不出是喜,是忧,还是悲。
孟夫人见我沉默不语,心中不安,含着泪道:“丽君,娘知道委屈了你,只是我孟家是重信之人,定礼已经下了,生辰八字也交换了,所谓一诺千金,订下的婚约,怎能反悔……”
“我……我有些不舒服,先回房。”我打断她的话,推开门,飞快地奔了出去。
一个黄衣的娇小身影从回廊另一头飞跑过来,险些撞到我怀里,我定睛一看,不禁失声唤道:“小兰。”
听到我熟悉的声音,小兰顿了一下,一头扑到我怀里,死死地抱住我,好象一放手我便会飞走似的。“放松点,我快被你勒死了,小兰,哪有丫环这样抱她家公子的。”见她这付样子,我心中的阴霆一扫而空,忍不住笑着打趣她。
小兰抬起那张布满泪痕的脸道:“小……公子,你坏死了,在外面都快一年了,都不回来找我。害我这么担心你,每天烧香拜佛的,盼着你回来。”
我心中大为感动。看她流泪,轻轻地刮了下她的鼻子道:“我这不是回来了吗?唉,小兰,你不知道,我有多想你。特别想念你烧的香汤。”
“真的,公子,你等着,小兰这就去给你烧香汤。”小兰喜地转过身,飞快地跑了。
蒸腾的雾气,弥漫着我的视线,还有熟悉的药香味,泡在温暖的水流中,我有种昏昏欲睡的感觉。
小兰轻轻为我揉肩,我扭头看了看她,笑道:“小丫头还是穿裙子漂亮。”
“真的。”小兰跑到我面前笑着转了一圈。笑完忽然叹息:“要是小姐也换上女装就好了,那样皇甫公子一定开心死了。”说到这里,慌忙掩口,可怜巴巴道:“小姐,对不起,小兰说错了。”
我低下头,用手捧起一捧温润的水波,水波里是我略有些苍白的脸,朦朦胧胧的眼眸,我看着它微笑:“我相信,他一定会回来。”
“真的?”小兰一双圆眼睁得更圆:“小姐,你怎么知道?”
“因为,我曾经问过他一句话。他还没有告诉我他的答案,他怎么可以不回来?”
倘若我是女子,他会不会喜欢我?他还没有告诉我,他怎么可以不回来?一颗泪珠落下来,落在手心里,静静的水波荡起一圈细微的涟漪。
“小姐……。”小兰在我身后轻轻啜泣。
“傻丫头。哭什么,还不服侍我歇息。”我深吸一口气,让自己的眼神恢复清明。
“哦,好。”小兰抹了一把眼泪,急忙扶我起来,又给我套上中衣,我躺在床上,披散着满头长发,看着手里那块刻着水纹的玉佩,玉佩在微光下闪着冷冷的光芒。
书房议政
御书房。
我匆匆走进,向铁桢拜道:“给皇上请安。”
他急忙起身扶道:“你我兄弟,不必拘礼。”
“皇上,君臣有别,这礼数切不可废了。”我不顾他阻拦,硬是把礼给做完了。
铁桢无奈地笑了笑,抬手道:“好,坐下。”又向御书房中侍立的太监挥手,“你们都下去。”
房门在身后轻轻关上,室内只留下我们两个人。我看到桌上堆积如山的奏折,知道大哥登基伊始,政务繁忙,急忙长话短说:“皇上招臣来,莫非是为了发兵江北之事?”这几日朝堂之上,多是请旨攻打叛王海山的声音,其中态度最坚决的,当属左丞相梁起。据说他的长子梁威现任四品金吾将军之职,本在南疆镇守,几日前调返京城,任京城龙卫军都尉之职。
自拜相之后,每日我府上宾客盈门,高朋满座。拜在我门下的门生已有数十位之多,其中有普通官员,也有想求个出身进阶的平民子弟,我择其中优秀之人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