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湘军 >

第15章

湘军-第15章

小说: 湘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咸丰皇帝现在想起了团练的好处,想用民间武装来对付太平军。他不仅任命了一批团练大臣,还下令刊刻嘉庆初年的《筑堡御贼疏》和《坚壁清野议》,颁发各省,号召大家边学边干,苦练快上。
可是,实际效果能否如咸丰皇帝所愿呢?
团练是什么东西,王錱有过解释。至于团练的作用,在嘉庆时代可以概括为八个字:清查保甲,坚壁清野。清查保甲,可以防止城乡士民与起义军勾结呼应,让作战的清军部队没有后顾之忧。坚壁,就是修砌高垒,挖掘深濠,修缮城防;清野,则是拆除城墙外若干距离之内的房屋,清割农田作物。这样做,一可以断绝起义军的粮食供应,二可以增大起义军攻城的难度。
这八个字扎实做到了,在没有统一指挥,各自为战,不占领根据地的情况下,白莲教起义军想不成为“流贼”都不行。而起义军一旦无法立足,屁股后面便总会跟着一队猎人般的绿营兵。起义军所到之处,都有坚固的堡垒和质朴勇敢的民兵,想歇脚都找不到地方。大致说来,各地的白莲教,就是这样被团练制度困死的。
现在文宗面对的是太平军,他认为可以用祖宗皇帝的办法加以镇压。他没有认识到,白莲教和太平军相差甚远。白莲教没有统一的指挥机构,太平军则有一个紧密团结在洪秀全周围的领导集体。白莲教很像同治年间的捻军,流动作战,没有根据地。太平军则已经建都于金陵,以江苏和浙江为根据地,横行长江,从容进退。白莲教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太平军则在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都有自己的纲领。团练对付得了白莲教,要用来对付太平军,却是相形见绌了。
但是文宗见清军绿营缺乏战斗力,不堪一击,便把团练当成了法宝,曾国藩不好直截了当地指出天子的谬误。他自己心里清楚,要想靠各地团练来扑灭太平军起义,无异于痴人说梦。他这个钦命的帮办团练大臣,其实对团练毫无兴趣。文宗既然要他从事军武,他就要组建一支新式的军队,挽狂澜于既倒。
以往谈到曾国藩,俗口流传,总说他起家于团练,后来把团练部队扩展为湘军,完成平乱大业。其实,曾国藩根本就没办过一天团练。从一开始,他就借鉴了江忠源的经验,想组建一支正规军;以对抗全国的太平军为己任。他的设想规模宏大,是罗泽南和王錱所不及的。书包 网 。  。。  想看书来
1853年,咸丰三年(10)
当然,曾国藩不敢公然修改皇帝的旨意,只能用移花接木的办法,隐秘地实现意图。在接奉上谕的第十天,他给文宗复奏,用隐晦的说法,含糊地说出了要新建一支军队的想法。
文宗要他帮同团练乡民,“帮同”二字,本身就是一个含糊的措辞。所谓“帮同”,就是协助巡抚,至于怎么协助、协助到哪一步,皇帝不说,做臣子的也不便详加请示。
于是,曾国藩索性以含糊对含糊,明办团练,暗练新军。
他在复奏中,首先讲了一通办团练的难处。他说,圣谕说要团练乡民,确实是当务之急。然而,团练的难处,不在于操习武艺,而在于难以募集资金。这是采用迂回的办法,先从财政上阐明办团练的难度。
清廷财政紧张,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自1840年以来,清廷为鸦片战争陆续支付赔款二千一百万两纹银。1843年,户部银库监守自盗,亏失九百万两。全国税款欠缴几近五千万两。连年水旱灾害,造成歉收,赈贷费用接近两千万两。中央财政捉襟见肘。
国库空虚,清廷自然无法像嘉庆年间那样资助团练,而民间捐款,指望虽大,却是画饼望梅,当不得真。
那么,曾国藩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困难呢?他提出把各地团练集中起来,编组更有战斗力的新式军队。当然,他没有使用“编练新军”这样的字眼,而是说要在省城成立一个大团,把壮健朴实的乡民招募到长沙,训练一个人,就收一个人的成效。这种做法比各地一哄而起操办团练,减少了许多经费,达到了曾国藩创建正规军的目的。
曾国藩说,朝廷与太平军开战以来,时间已有两年多,消耗的军饷不可谓不多,调集的军队不可谓不众,但是将士们见了太平军,马上就逃跑溃散,没有听说过哪支部队进行了战斗。清军只是用大炮和鸟枪从远处向太平军射击,不敢与太平军短兵相接。原因在哪里呢?因为士兵没有经过训练,既缺乏胆量,又没有武艺在身。现在,他打算改弦更张,注重练兵。他要吸取明朝戚继光和近人傅鼐的经验,练兵只求其精,不求其多。不指望马上见效,只指望能够接济前方作战的兵力。
曾国藩使用这样一番说辞,偷换概念,从本质上改变了团练的性质。按照清朝的惯例,团练只是在各州各县就地兴办,省城和重镇的防务,还是由绿营担任。曾国藩提出在省会长沙办团,大大提高了团练的地位,增强了团练的职能。
戚继光练的是新军,傅鼐办的是民团,根本是两码事,他把二者混为一谈,是为了混淆视听。日后,他照搬戚继光组建军队的办法创立湘军制度,只字不提那个办民团的傅鼐了。
或许是文宗不够精明,没有发现曾国藩的小把戏,或许是他没有留意,只把曾国藩的这份奏折当作办团大臣照例回复的文书,于是草草批示:“知道了。悉心办理,以资防剿。”
直到八年以后,事实已经证明曾国藩的做法可行,这位大臣才将实情向皇帝吐露。他说,他在1853年1月奉旨办团练,第一次上奏折,就报告了要自行编练一千名勇丁,他所办的是官勇,而不是团丁。
曾国藩无异于承认,自己当年和文宗玩了一次文字游戏。在这个游戏里,他成了赢家,于是湘军的创建,得到了圣谕恩准,他就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番了。
曾国藩在这份奏折中提到,要把各县经过训练的乡民征集到省城,其中就包括罗泽南和王錱训练的湘勇,也就是由湘乡知县朱孙贻以县衙名义操办的团练。曾国藩把这支一千多人的队伍,加上江忠源留下的楚军,按照戚继光的成法,分为中、左、右三营,分别由罗泽南、王錱和邹寿璋统带,号称“湘勇”。这就是湘军正式的创立。
在这里,“湘勇”的“湘”,和“湘军”的“湘”,是有所区别的,不可一概而论。前者的“湘”是指湘乡,因为当时有江忠源的宁远“楚勇”、塔齐布的宝庆“宝勇”和林源恩的平江“平勇”等名目,于是湘乡的团练就称为“湘勇”;后者的“湘”,才代表湖南。因此,湘军这个称呼,应该是指湖南的军队。
31
战火烧到湖北以后,湖南暂无大的战事。代理巡抚潘铎立足于他的本位思考,不愿意多养军队,多供军饷,奏请清廷撤兵二千多人,只留下一千七百名沅州兵防卫本省。 。。  。。 
1853年,咸丰三年(11)
曾国藩却不管江苏人潘铎怎么想,他要趁着湖南处在战争的间歇中,抓住时机,加紧招募兵勇,进行训练。他见清军在湖南兵力空虚,便有了进一步扩充湘军的理由:他要用团练勇丁来弥补本省兵力的不足。他呈告清廷,湖南的标兵都调往追赶太平军的清军大营去了,这里兵少将寡,只能靠团练勇丁来支撑局面。
曾国藩重视扩军,更重视训练。他不但训练湘军,还命令绿营的城防部队,每月六次集合操练。抚标中军参将塔齐布,每当曾国藩检阅部队时,总是穿着草鞋,带刀侍卫,勤勉有加。
三十六岁的满洲镶黄旗人塔齐布生性沉毅,见识不凡,素来为已故都统乌兰泰所器重,并向江忠源提及。在1852年的长沙保卫战中,因守城有功,被提拔为游击,清廷赏给他蓝翎,令他代理中军参将。
现在,塔齐布引起了曾国藩的注意。曾国藩与他交谈,对他的见识不凡感到惊奇。考试他所带的兵勇,发现训练有素。
与此同时,曾国藩决定依靠湘军的武力,整顿全省的治安。只要州县报警,他接到报告后,立即派出几百名湘军,当天就要轻装出发,路上不许停留,所到之处,立即平息事端。湘军不但镇压会党,还就地诛杀不法的官吏。
3月份,自称普南王的道州天地会首领何贱苟,派出部将何禄与吴玉老十,在长沙以南约四百里处的常宁,袭击杉树村的清廷驻军,得手之后,乘胜攻打道州,斩杀清军把总许德禄和典史吴世昌。
曾国藩派刘长佑率领五百名楚勇,王錱率领三百名湘勇,一同开往常宁。湘军还没开到,常宁本县团丁已将会党打散,俘虏了吴玉老十。
曾国藩又接到报告:江西上犹的会军西进湖南,攻击桂东。他令罗泽南率部镇压。
罗泽南率部抵达长沙以南约两百里处的衡山,得知草市有刘积厚的一千多名会党起事。罗泽南和王錱配合刘长佑的楚军前往镇压,擒获刘积厚等二十多人,很快就平息了事端。会党余部逃往衡山以东三百里处的攸县。
罗泽南率部继续向东南方推进,抵达桂东,将江西的会军赶出省界。
在湖南的东南部,永兴、安仁和茶陵有会党劫狱,烧毁官署。消息刚出,刘长佑、张荣祖和塔齐布带兵前往镇压,会党随即溃散。清廷奖励塔齐布,赏换花翎,记名以副将使用。
曾国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于3月21日上奏,专论如何对付湖南的会党。
这位团练大臣说,太平军在湖南走了一遭,这里的会党,多半都随太平军去了,但仍然有串子会、红黑会、边钱会和香会聚集闹事,如东南部的衡州、郴州和桂阳州,南部的永州,西南部的宝庆和靖州,都是崇山峻岭,有利于会党的孕育。当地官府知道会党的势力无法遏止,都不想自己的辖地里发生祸患,千方百计地加以遮掩,苟且偷安,留下了几十年应杀而没有杀的人,听任他们横行霸道。现在乡下的无赖刁民,气焰高涨,他们见有人命在身的强盗首犯,常常逍遥法外,又见太平军势力强盛,朝廷没法制止,便以为法律只是一纸空文,起不了作用,官员也就不再可怕。因此,如果不采用严刑峻法,就无法打击他们的气焰。
曾国藩说,他打算采用严厉的刑法,铲除弓虽。暴势力,良民才会有安生之日。他虽然因此会得到残忍严酷的名声,也在所不惜。当今的急务,要使全省没有破不了的案子,清除大小各路会党,就可以指望涤荡一切污浊。对于那些曾经有过抢掠、拜会、结盟行为的人,当即正法。只要清除了内奸,太平军从外省再次打来,也无法有什么作为了。
文宗非常赞同曾国藩的看法,觉得他讲出了自己心里的话,立即批复:“办理土匪,必须从严,务期根株净尽。”
曾国藩动员全省大小官员,积极整顿社会治安。他只要接到有关官员贪赃枉法、玩忽职守的举报,马上将犯罪的官员逮捕斩首,他的行馆成了审案的公堂。此后三个月,他杀了五十多人,文官和司法官员大为不满,叫苦不迭,又非常惊悚,不敢不打起精神料理公务。
为了维护自己的威信,表明自己的认真,曾国藩在所有的布告上,都署上他的大名。他勤于给府县下发公文,请官员们招贤纳才。湖南的知府和县令们,虽然旧习难改,但有的人慑于曾大人的严厉,只好照他的办法去做。有的人则是因为亲眼见到曾大人这样的高官,也与乡民诸生平等相处,也就为自己高高在上、脱离民众而稍有悔悟。于是,各地官员都开始探查当地的利弊,并时常向曾国藩报告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