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凤霸九天 >

第81章

凤霸九天-第81章

小说: 凤霸九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可惜什么?看着猎物从自己张开的罗网下大摇大摆地走出去,皇后依然能够含笑说这样掏心窝子的话,刘娥的心中,忽然也有一种感觉,也是皇后所说的——惺惺相惜。将来有一天若是失去郭后这个对手,自己是不是会有一份寂寞呢?刘娥抬眼看着郭后,再能谋算又能如何,终究算不过老天爷。
“娘娘,”刘娥握住了郭后的手:“相聚是缘,同侍一夫也是缘。臣妾不知道此去之后,将来会有多少机会再服侍娘娘。就容臣妾今日服侍娘娘一回,以了我的心愿。”
此言一出,郭后的笑容忽然滞住,不置信地看着刘娥,一向完美无缺的笑容忽然之间有了一丝裂缝,嘴角颤抖着好半天才说了一句话:“你、你这又是何必。”
刘娥在寿成殿整整呆了一天,亲手服侍皇后一切事务,皇后数番阻拦,却也拗不过刘娥,只得依她了。
直到晚上掌灯时,刘娥这才告辞出去,皇后又取下自己头上的凤钗给她插上,道:“难为你这一份心意,我实在难安。此一去,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将来你我不论尊卑,无分彼此!”
刘娥一转身出去,侍女莺儿就冲着她的背影冷笑:“假惺惺,到了这个时候,还如此做作,哼!”
郭后叹了一口气道:“也难为她了。到这个时候,依然礼数上做足了,叫人挑不出任何毛病来。她这待人处事上,确是无人能比,怨不得官家如此爱她,怨不得人人夸好,便是我也不得不佩服她!”
莺儿傻了眼:“娘娘,您还真的叫她给哄住了呀?”
郭后凄然一笑道:“只可恨天地间既生我郭熙,又何必再生那刘娥。我自问德容工言,便是在后宫所有妃嫔中,亦是头挑的。只可惜有她,才叫我落得如今孤影只身不堪之境……”她不禁落下泪来:“多年来,孤枕寒衾之时,我可以对自己说:‘没关系,我是皇后,我有皇子!’到如今,祐儿不在,我一身病体,拿什么去继续撑下去啊!”她望着刘娥的背影,冷冷地道:“你放心,我活着你做不成皇后,便是我死了,你也做不成皇后!”

第三十六章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第一卷,我曾经贴过,后来发生过一些不太悦快的事,再加上书商要求,所以我删贴了,内容简介也贴出来了,不过如果有许多人还是要看的,我或者可以跟书商商量一下,选个时间外放,也许会选在五一长假期间吧。
前几天在晴老川的专栏有点小烦恼,嘿嘿嘿,老实说原创专栏里的都不太在乎分分,晴老川实是大冤枉,她前面那么多好文都静静地躺在那里呢,偏生韦帅望的事被人误会。所以俺正看着这件事,赶紧回个贴子请大家不要刷分。
其实,分数毕竟表示读者对作者的认同,我当然是在乎的,但是分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大家看了贴子,对人物对故事对这一段章节随便吐口口水,跟作者多交流,好让俺知道这一段写得究竟如何?如果不满意不喜欢也尽管放心板砖,只要是对文不是人参公鸡,都米关系。
谢谢!
欢迎多吐口水!
真宗亲征,准备甚多。
此时寇准忧王钦若通晓史事,能言善道,深恐他在京中会影响真宗亲征的决定,因此在朝堂上,一力举荐王钦若出任镇守边关的天雄军府兼都部署。王钦若知自己已招寇准所忌,只得愤然赴任。
真宗下旨,毕士安、寇准、王旦等群臣随驾亲征,封雍王元份为东京留守,镇守京中代行王事。其余诸王除楚王外,皆随驾亲征。
雍王元份之子允让,已经是宫中嗣子,此时又留守京中代行王事。众人心知肚明,一旦前线战败真宗有事,雍王就成了太上皇了。
此番亲征,李继隆为驾前东面排阵使,石保吉为西边排阵使。李继隆是刚刚去世的李太后之兄,石保吉为晋国长公主的驸马,虽然两人均为皇亲国戚,却也都是身经百战的宿将。
天子亲征,御驾刚出汴京,消息传到澶州,已经使得军心大为振奋。消息传来,王钦若刚到天雄军上任,便打了一个漂亮的大胜仗,将攻打天雄的辽军打得大败。
澶州离汴京只有两百余里,天子车驾第三日到了韦城住下,时近隆冬,次日起来继续上路时,已是满天鹅毛大雪。
张怀德早备好了貂帽狐裘,此时见天上下雪,忙捧出来给真宗换上。真宗看了看外面的天色,叹道:“如此天寒地冻,冷的又岂是朕一个人。这貂帽狐裘,能够人人皆有吗?朕既然来到前线,便当与将士们同甘共苦。随驾的文武百官,前线将士都没有寒衣御冬,朕身着重裘,如何出现于千万将士面前?”
张怀德只得捧着狐裘就要退下,刘娥正随侍在傍,见状道:“官家,貂帽狐裘可以御寒,官家既然不用,何不将其裁成几领护肩,也好赐与守澶州的将帅们御寒,让他们可以分享圣恩?”
真宗嗯了一声,道:“这倒也使得,只是行程匆匆,又没有带宫坊的匠人。”
刘娥拿起狐裘看了一下,道:“不妨,这女工活儿倒也简单,臣妾试试看这几日赶工,能不能做出来。”
真宗点了点头:“就交给你了。”
也正在此时,澶州城北城门上,威武军的军头张环正领着手下,大清早地抬着床子弩出来了。
本朝因缺少马匹,因此各军中皆以步兵为主。因为要对付辽人的剽悍铁骑,其时军中近一半以上皆为弓弩手,但是就算是弓弩手,也有高下之分。象张环这一种,就算是弓弩手中的顶级了。
张环掌的是床子弩,而且是床子弩中最为强劲的三弓八牛弩。整张弩弓由三张大弓组成,拉动这张弩需要八牛之力,弩弓大如铜床,因此得名。每次动用床子弩,需要百余名兵士分别绞轴张弦,方能将弩箭发出。床子弩本能一射七百步,开宝年间,大匠魏丕对床子弩作了改进,增造至千步。虽说千步,但是素日最多也只射过七八百步,过远则难免失去准头。
张环掌弩二十余年,从最普通一人可掌的单弩开始,直到如今率百名军士掌这军中最强的三弓八牛床子弩,这军中多年生涯,他也不知道自己手中的弩,射杀过多少敌人。有时候他觉得自己的生命都已经和这弩弓化为一体了。
清晨的阳光照得床子弩上,反光映得张环微眯了一下双眼。忽然听得耳边兵士叫道:“有辽人来探营。”
张环向城下看去,却见远处辽军营门大开,有一队辽人的骑兵,约有上千人向澶州城而来,显见是辽人乘着清晨时分来探营。
“他奶奶的,辽人也学狡猾了,前几日射杀几个探营的辽将,如今都知道缩在千步之外了。”身边的兵士见有敌兵来了,拿着弩弓上的望山量了半天,却无法瞄准,气得直骂。
张环温和地笑了:“别急,掌弩人最戒心浮气燥,一弩要发射千步之外,稍一焦燥,捺不下心来,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他微眯着眼看着远处这一彪辽人骑兵,由于长年掌弩瞄准的缘故,他的眼睛就在平时也是微眯着,看上去似乎整日睁不开眼,然而仔细看了,却是从他的眼睛细缝中透着一点寒光。看任何事物,都像是在冷冷地观察着一处可以瞄准射击的目标似的。他长年掌弩练准头,整个人的脾气也变得极为耐心细心,轻易不动喜怒,然而只有他最贴身的小军才知道,他所有的耐心细心,都只是为了等待猎杀猎物的那一刻。
但见这批辽人,直到站在千步之外一处小山上便止步不前,当中一人居中指挥,辽军分成一支支小队散开,在城外驰骋交错,查探军情。
这些人骤忽来去,无法瞄准,气得城头的众军士直乱骂不已。张环伏下身子,探出城头观察了一会儿,才站起来拍了拍手地道:“以三百步手弩,耐下心来瞄准骑兵前方六步射出,先拿这一小队的骑兵试试看!”
一队手弩兵上来,排成队依着张环所教射向所瞄准的骑兵前方,但听得唰唰连声弩箭破空而出,那一队骑兵奔驰飞快,却哪里抵得上弩箭破空之快,一轮急驰上去,竟是一个个前赴后继地直向箭头飞扑上去似的。但见箭头射处,黑压压一片仆倒,整队辽兵不是伤人便是伤马,纷纷坠地。
忽然见一道电光闪过,一骑飞驰出十余步外,方见断了两半的箭头坠地,但见黄沙滚滚,那一骑辽军早去得远了。
张环看得分明,失声道:“三百步弩弓竟然能被此人一刀削断,此人身手绝非普通探马,至少是个百夫长。”
身边众军士聚了过来,听他此言忙问道:“张军头,那又如何?”
张环微眯着眼,努力要穿透强烈的阳光,看清远处小山丘上的辽军人马。他的声音已经因为强抑着激动的心情而显得有些沙哑:“能够让如此好手为他作探马,身边又围着这么多辽将的人,必须是辽军营中,地位不低。兄弟们,这说不定是条大鱼,咱们开弩,想办法试试能不能射到他。”
副军头正学着张环的样子远远地瞄了瞄远处,听到张环的话不由地吓了一跳:“张军头,那个小山丘离咱们这里起码千步之外,咱们的床子弩已经是军中最好的弩弓了,它虽然号称千步,但是顶多只射过八百步,八百步外就没射过。想要射到那小山就已经不可能了,更别说是射到那辽将。”
张环猛一回头,那副军头正站在他的后面,忽见他转头四目相对,但见张环平时永远眯着的双眼陡然间精光大炽,眼神中竟似有一种赌徒似的狂热,也许军人是一种更狂热的赌徒,有时候在战场上他们的一个决定,就是赌命。
张环的声音低沉暗哑:“张环掌弩三十年,从来没有射过千步以外,也从来没有射过辽人大将。如今机会送上门来,射中了,那便是射杀辽人一员大将。若是射不中,顶多我张某冒失顶罪罢了,于战事上来说,划算得很。”
众人皆凌然,张环一声令下,百余名弩箭手各司其位,张环登上弩台,六名兵士抬上一支足有六尺长的箭矢,齐力一声吆喝,将这箭矢安放在弩架上。这三弓八牛床子弩的箭矢以硬木为杆,精钢为簇,生铁为翎,状如标枪,三片铁翎则像三把剑一样,世称“一枪三剑箭”。这样力度的弩箭一旦射出,便是城下敌将穿着铁铠甲,手执盾牌挡阻,也难免盾碎甲裂,一命呜呼。
张环大喝一声,众兵士齐声大喝,扳动索盘,但听得轧轧连声转动,这床子弩已经在众力之下缓缓张开了一大半。张环伏下身去,双眼眯得只剩一条细缝,这细缝中却聚集了所有的寒光杀气。他的眼睛,从一枪三剑箭的尾部,成一条直线,以弩臂未尾一个突出的铁制望山为校准,一直望到远处的小山上。
床子弩上有八道黑线,从两百步到八百步各有刻度,越到中间,刻度越密,数百步的距离,有时候哪怕只是细如发丝的一点偏差,那便是差之毫厘、缪以千里的不同了。事实上在六百步以上,就差不多要大半靠掌弩手个人的眼力手法和经验,才能决定射出的成败了。
张环以望山为校准,缓缓地调整着高低角度,他似乎在看,但是人的眼力,能穿越这么远吗?他的整个精气神像是附在了这支弩箭的上面去,那亮晶晶的弩箭头仿佛化为他的眼睛,在遥远的旷野上寻找焦点。那一刻城墙已经不在,身边的所有人马也已经不在,甚至前面的一片旷野也已经不在,唯一清晰的只有那闪闪发光的弩箭头,一直延伸到远方的小山上。渐渐的,那喧天的黄尘在他的眼睛里一寸寸变得清晰,那远处极细小的兵马人群,竟似乎大了一些,看得更清了一些。他看到那旆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