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阖家欢 >

第136章

阖家欢-第136章

小说: 阖家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姐妹俩回了礼,清若笑道:“肃三哥太客气了,再过些日子柏青成了亲,我都得管他叫做姐夫呢。”
肃三表情一松,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柏青是柏青的事,他能娶嘉姐儿也是他的福气,但我这边规矩可不能乱。往后你也别管他叫姐夫,省得他粗皮厚脸还得往上蹭。”
“肃三哥是怕我们管柏青叫姐夫,身份高过你吧?”清如跟着打笑道,管父亲叫哥哥,管儿子叫姐夫,想起来都觉得好笑。肃三被戳中心思一般,难为情地寻了个借口离开,看他落荒而逃的模样,清如撇嘴道:“肃三哥怎么比柏青还要高兴,又不是他娶媳妇。”
“怎么不是他娶媳妇,娶儿媳妇呗,再说了,清嘉堂姐确实不错,他立刻要升级当大官了,自然高兴了。”清若笑了笑,没想到这半年时间,人情世故瞬息风云。
还没等她感慨完,杨茂礼这边的消息更让她觉得什么叫做计划赶不上变化。杨茂礼看着两个表情呆滞的女儿,清了清喉咙,继续道:“我跟你阿姆都决定了,待你阿嬷百日后,咱们就搬去城内,地方我也选好了。一个小院足够咱们一家六口住,距离你们舅舅家还是大姑姑家都很近,也近码头。海亭我就交给肃三了,让柏青每个月,不,每个季度进城一趟便足够了。”
清如截了话头,急忙问道:“那知海堂怎么办?”
杨茂礼抿了唇,缓了一会儿才说:“这件事我们刚刚也商量过了,你阿公同意的。如今你们二叔可算是靠着知海堂和几块薄田,再过不久,清曼清嘉都要出嫁,发贵眼瞅着也长大了,很快还要娶妻生子。这点点滴滴都是银子,况且咱们一走,肃三又也不在木云,留着知海堂也不知让人看着,还不如……”
“还不如当成贺礼送给他?”清若接了杨茂礼的话,见他点点头,也不知如何接口。
“阿爹,凭什么!这本来就是咱们家的,当初看他可怜奢侈一半给他们,说好另一半是留给昭哥儿的。现在都给他了,那昭哥儿怎么办!”清如可没那么好说话。
“放肆,他是你二叔,你怎么能这么说话。”杨茂礼极不惯清如对杨茂昌的态度,把眼神投向清若,希望得到她的支持。
“阿姐,你也说说吧。这要是帮清嘉添妆,我倒还能理解,可是清曼她险些害了阿姆,凭什么要帮她。还有发贵,他不是仗着他未来大姐夫是有钱人吗,那就让他去啊!”清如也跑来扭着清若的手,希望她能站过来。
清若抿了唇,问道:“是阿公同意的吗?”杨茂礼点点头,清若摊手道,“既然阿爹跟阿公都说好了,问我们做什么,这知海堂原本就是昭哥儿的,与我们这两个女儿有什么关系。”
清若心里是气父亲的老好人,眼睁睁看着清曼下狠手,他却还要帮着杨茂昌。可她也能理解,杨茂礼护短,她们是他的妻女,是短,而杨茂昌是他的亲弟弟,这也是短。手足和妻儿对杨茂礼来说都不好割舍,况且杨茂礼还是百年难遇的孝子,明知杨老爷子偏心杨茂昌,又对清曼心怀愧疚,他怎么好忤逆老父心愿。
被一向都体贴知心的女儿这么说,杨茂礼也觉得愧疚,可没想到清若忽然出声安慰他:“既然阿爹安心不下,那便送吧,要是不把知海堂送出去,以后他们上门打秋风,阿姆都不好意思赶人。”清如听了,急忙去扯清若的衣袖,清若挑了挑眉摇头,低声在她耳边说了几句,清如立刻喜笑颜开。
“好吧,那就送吧,别说咱们不近人情。”没想到清若竟然早让肃三做了另一手准备,明知做了虚账,暗着把知海堂暗藏的资金都挪到海亭去。当初为了的就是防着杨茂昌借管理之便,偷偷转移知海堂财产,如今把知海堂拱手相让也不过是表面的虚壳还附送了人情。当然,如果杨茂昌经营得当倒也还是能继续下去的。
杨茂礼不知两个女儿葫芦里买的什么药,但见她们都同意,心里也舒坦不少。整了整气势,摆出一副严父的模样,对她们说:“另外还有一件事,眼瞅着明年你们就及笄了,也要论嫁了。但守孝不能乱了规矩,你们两个,不管是谁都要谨慎点,再不要让人看见谁跟谁马车相会,或者谁跟谁私送香囊。绵县不比木云,你们好自为之。”
清若清如皆是一惊,默默相视,各自尴尬地别开头。




卷三
第一百六十七章 新生活
杨茂礼一家进城已经好些日子里,但因卜出的日子还未到,所以且是能住着人,尚未算得上乔迁。原本一家大小六人进城,杨茂礼已经寻了理事会让他们帮忙照拂发继媳妇母子几人,可谁知发继媳妇哭着跪求杨老爷子不要抛下他们。毕竟是从山里下来,就算木云是本家,可久不联系也都疏远陌生了,更别说发继过身,留下的只是孤儿寡母。
若不是当初杨茂礼出面挽留,理事会就算照拂也仅仅是寻个小屋子让他们安生,哪会如今的闲适生活。再加上朝夕相处,彼此之间确实也有了些感情,发继媳妇便领着四个儿女去求收留。
“大爷,求求你们不要丢下我们,我们可以帮忙照顾三老爷,还有昭哥儿。你们要是这么走了,我们可怎么办!”发继媳妇再次发挥她的泪功,把杨妈妈哭得很是心软,连忙把她搀扶起来,好生安慰。
大丫二丫跟在清若身边认了几年字,行为举止也都模仿了七成,大丫走上前对杨老爷子他们行了礼,正色道:“三老爷、大爷、大*奶奶,当初如果不是大爷收留,如今我们都不知会怎么样。到底是没了阿爹,走到哪里都会被人瞧不起。”大丫沉下眼眸,顿了一下再说:“我们不用你们养,只求帮我们找个地,能住我们母子几个就够了。我和二丫三丫都长大了,能帮阿姆做些零活养家,也能陪三老爷解闷,宝儿还可以给昭哥儿作伴。”
大丫这番又阐述情理,又分析利益,还点明难处的话,让杨茂礼就是想寻个由头拒绝也难。人家都说白了,我不用你们养,就是想靠着大树好乘凉而已,而且也不是白乘凉的,没事我还会来浇浇水抓抓虫什么的,何乐不为呢。
最后无奈,杨茂礼只好着人在他们的院子附近寻了小院,门面是窄了些,但一家五人住还是绰绰有余的。既然屋子都帮人找了,那工作问题也得帮忙落实,否则解决不了吃饭问题。清若立刻推荐杨竹眉家名下的霓绣坊,虽说三个丫头的手艺做不了大件的绣品,但一些小帕子小装饰还能能胜任的,而且是自家亲戚,怎么也不可能坑人。
杨茂礼听了也觉得极好,便写信给杨竹眉,发继媳妇知道后,免不了又要三拜九叩地表示感激。
清若也受不了他们这一套,单纯觉得举手之劳,特别是在她见识了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以后,她就更笃定往后没事得多做好事。
就在杨老太太的七七后,杨茂礼选了个日子,跟杨妈妈一起郑重其事地跑了杨茂昌家一趟。不但把知海堂的地契和长工的契约都叫给他,也说了他们的决定,方氏脸上顿时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起初他们也没理会,以为是太过震惊,待到百日后,他们进城,才听人说起,知海堂倒闭了。
问其原因,说是杨茂昌先前跟人签了一笔大买卖,还是预先收款的,可知海堂早就无力承担,待到主顾跑来提货时发现根本无货可提,气得想把杨茂昌告上官府。好在那主顾是杨老爷子的旧识,也没多为难,只要求原款退回,然后再去帮忙收货。
清如听了冷笑道:“这叫偷鸡不成蚀把米。”
“我怎么觉得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清若笑道。
如若当初杨茂礼没想到要把知海堂过给杨茂昌,如今这庞大的账务便是由杨茂礼来负担,而杨茂昌一家则是拿着那货款早就逍遥去了。杨老爷子听了默不作声,杨茂礼也觉得郁郁不得,而这件事没少成了杨妈妈日后用来踩丈夫的经典例子,有些人只是见不得别人好,使不得好心。
“阿姐,你说他们怎么会有那么多钱,居然这么快就还款了?”清如好奇道。
“他们要是有钱,知海堂就不会倒了。”清若绝不会因为她把知海堂抽了底间接导致知海堂倒闭而心虚的,反正知海堂早就不是他们家的。而木云从此就多了两个茶后故事:《杨茂礼友爱手足,拱手相让知海堂》《杨茂昌经营不善,庞大家业成泡影》,并且这两个故事被长久用来劝诫兄友弟恭和勤俭持家的典例。
待到清嘉过门后,头次回门日柏青便带着清嘉曾上门来道歉。因为早在他们成亲次日,杨茂昌带着方氏和发贵跑得不知人影,清嘉头次回门却找不到父母,急得没办法,不得已才说他们可能逃跑的原因。柏青听了极为愤怒,但也机灵,带着妻子直奔绵县。
找到杨茂礼时,已经是晌午了,清若正在布饭,听到有人在门外喊急忙去开门,却看到柏青夫妇俩。听完他们的阐述,杨茂礼也怒不可遏,“胡闹!!”
“老二这次太过分了,这分明是不让清嘉回门嘛!”杨妈妈也气呼呼的。
“不回门会怎么样?”清若小心翼翼地问。
杨妈妈瞥了她一眼,“出嫁的女儿要是不回门,将来是不育的!就算生了,也总是要磕磕绊绊,养不大。”
清若不由得睁大了眼睛,要真这么说,她以后还不能远嫁不成,要不然生不孩子在古代可是要命的大事。杨妈妈见女儿一脸惊恐,又道:“不过有些远嫁的,也不是非得三天回门,另会有时间安排。”这时,清若才偷偷拍胸口压惊,睨见清嘉一副快要哭的样子,不禁感慨,杨茂昌这么一走,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回来。莫不是他们不回来,清嘉回不了门,这一辈子都生不出孩子了?
杨茂礼去跟杨妈妈耳语了几句,然后回来道,“你阿爹不像话,你也甭伤心,都是回娘家,这里也是你的娘家。小若,赶紧去摆多副碗筷,我出门割两斤烧肉回来。”杨茂礼说着出门,杨妈妈安排清若再去厨房看看还有没有东西可以加个菜,然后带着柏青夫妇去后院给杨老爷子请安。
不得不说,杨茂礼这个人情做得很好,没过多久,肃三夫妇也都亲自上门拜谢,还将当初挪知海堂底款换来的几间铺面都交还给杨茂礼。
清若看着那四张地契,地点都是商业聚集地,还有两间是相连的,另外一间虽然偏远了些,但免费赠送了一个小后院,不管居家还是行商都极好。当初她只是不甘心知海堂就这么被掏空,让肃三看能不能挪一些出来,投放到海亭也好,买田置地也好,不曾想挪出来的钱居然够买四块地。
事后肃三才告诉她,其实这几间都是杨老爷子中意的,只是后来分家,把钱都分了没买成。
清如立刻就建议要在绵县开个知海堂,把名声挣回来,却被清若否决了。“知海堂的名字早被他们弄臭了,不说如今下了海禁,就是没有海禁,那些老主顾以后咱们挪地搬家,把老二那些烂帐算咱们头上怎么办。”
“那怎么办,就这么空着嘛,知海堂没了,昭哥儿往后难道还去海亭不成。”遗传到杨茂礼的护短,清如开始为发昭操心前程。
“难道昭哥儿以后就不能走仕途吗?!”杨茂礼对清如的态度很不满。
双胞胎极有默契地偏过头,不屑地瞥了一眼,看得杨茂礼吹胡子瞪眼睛。清若嘲讽地笑了笑,“阿爹,你就得了吧,别忘了昭哥儿当初可是最不屑书本。”
想起发昭满月,因不能大肆操办,所以只是一家子关起门吃了顿好的,顺便跟发昭同学研究一下他未来的发展方向。杨茂礼不死心,一直坚持要将发昭培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