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宣穆皇后 >

第81章

宣穆皇后-第81章

小说: 宣穆皇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陆氏因失言而讪笑,春华也了然。
这一位夫人,的确是柔弱了点,以前是有丈夫在;丈夫死后,全靠着曹家优容撑下来。守着孩子过日子,有时柔弱的母亲还需要儿子来给她安慰。
陆氏不是个会专营的人,有时会说错话,却绝对的老实。见过了她,春华才会相信这世上士族真的会有这样白兔样的女子。

她不介意,陆氏便生硬地引着她转移话题,“该要和夫人您道喜了,令弟高升了。”
这的确算是喜事了,春华嫡亲的弟弟张纬升官了。

“他也不过就这样罢了。”春华很明白,要不是因为娶了荀家的女儿,父死后的张纬前途会受到怎样的冲击。
又和陆氏说,“倒别先恭喜我,令郎前番得了魏王召见,大抵是要有好事了。”

郭嘉死时这孩子不过才一岁,如今郭嘉死了也刚十年。
十年了,魏王曹操更年老了,老了的人会怀念过往,会找了司马防喝酒,会找杨彪聊天。也会想到死去的人。

在新老交替,青黄不接的时候,他想到了郭嘉。
郭嘉活着该多好啊。

郭奕不过十一二岁,曹操就算想重用也重用不了,只是怀念起故人,也想见见故人的子嗣。
这孩子,未来一个侯的爵位是逃不了的。
果然召见后不久,又给加封了两百户。

春华也是没什么多的想法,一来郭奕失了父亲,又是独苗,竟然教养不坏,二来也是对于他父亲的敬重,对于孤儿寡母的同情。
故而对陆氏说,“令郎我看着是会有出息的,他年纪大我儿些岁数,倒也不妨孩子们玩耍。”

魏王王宫里的年轻公子们大多是曹家子弟,郭奕是被曹操优容的故人之子,以前是被接回曹家照顾的。这样的故人家人,被曹操接回家优待的也很多,陈宫家人都属于此。
然而等曹操称王,邺城宫里这些故人家人们就住的有些尴尬了。

郭奕不过就是个十岁出头的小少年,他的这个小少年,和家境优渥、父母俱在的小少年又是不同的。
难为他有担当,早早地就报备,带着母亲出了宫置了宅子。也便是这样,郭奕才重新被魏王记了起来。

小的时候,他也是被曹家收养,和一群曹姓子弟一同长大,他并不耀眼,但日子过得很稳当,既没得欺负,又没卑躬屈膝。
许多人觉得这孩子没什么灵气,至少比不上他父亲,但这就是春华觉得他是个聪明人的地方了。
他是个孤儿,和一群曹家子弟在一起,他又要怎么出众占尽曹家公子们的风头?不声不响,安安静静的对他来说才是好事。

又觉得他可怜,难为他一个孤儿,幼儿就在别人手下讨生活。

*
疫病之患远远没这么快终止。

建安七子最后一人,王粲在这年底也死了。

王粲是名门世家之士,死后悼唁由曹丕主持。
曹丕对着来吊丧的人说道,“咱们也别废话了,王仲宣生前喜欢听驴叫,咱们一人一声给他学驴叫,也就是悼唁他了。”

吊丧的人都面面相觑,都不知道王粲生前有这么个怪癖。
然而曹丕是王子,大家只好听从命令,王粲的坟前传来一阵阵的驴叫。

由人说给阿督听,阿督气得摔了团扇,“王公生前好歹也是个士,太羞辱人了。”
阿督的乳母唐氏劝道,“三娘你可别大声。”
阿督今年已经十岁了,对于世事亦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是士大夫,哪能这么羞辱的?”阿督道,“我就从没听说过王公生前还喜欢听驴叫。”
她毕竟是女孩,也不过是听说。
阿师接触的更多,有了疑问便去问父亲,“仲宣公果喜听驴声吗?”

司马懿当然知道这事的更细致的情形。
“喜欢又如何,不喜又如何?”他想到了昔日的学生,今日上司的曹丕,对此行为也没什么好感,“上面的人定下了的基调,难道他还能不喜欢了?”
曹丕这么突然发难,就连累上王粲在史书上永远的成为了个喜欢听驴叫的“变态”。

司马懿忽然警惕起来,他的学生是个这样的人。
他可不愿意死后也被史书翻来覆去地变成个“好听驴鸣”的荒唐人。
*
王粲是犯了什么事,让曹丕要这么惦记他的,春华从仲达哪儿知道的很清楚。

起初曹丕是得势的,那时候曹丕附庸风雅和文士们开party,王粲也很乐意讨好这位形势大好的继承人。
于是曹丕就将他当作了挚友,一次次地在《与吴质书》中写的“仲宣如何如何好”就是明证。
他们有过一段蜜月时间。

然后坏事来了。
曹丕他自己太闹腾,失势了,曹操看上了小儿子曹植,重点培养子建去了。
王粲就是根墙头草,更兼他是在杨修杨主薄西曹下做事的,就转而讨好曹植去了。
两人都是才子,自然比和曹丕,这么个伪·文学青年要来得更有话题。

曹丕于是记恨上王粲了。
然而再记恨,他可以在往后当政后用职务之便公报私仇的。但是士毕竟是士,这样侮辱人身后的名声实在是过分了。
士可杀不可辱,说的就是这个了。

政治失利使人结局凄惨什么的,历来不是什么稀罕事。成王败寇,这些政客都是投机分子的多,也谁怨不了谁,谁比不上谁更“正义”,更“高贵”。
失败便失败了,但作践人便不对了,有这样一个气量狭小的上司,春华一面为所有得罪过曹丕的人捏了把汗,又对着自家未来开始有了忧虑。

虽说伴君如伴虎,曹操也犯错,是人都会犯错,但她宁愿伴曹操,也不要伴曹丕。
曹操的脾气是流氓了点,但人家好歹气量大,很豁达,他也砍人,士大夫什么的,他是用“砍”的;曹丕则是个混蛋。

这不,曹丕刚“辱”完了王粲,不明真相的群众甚至以为王粲真有这么个变态爱好,误会大了,千年都这么传下来。
而曹操因封了曹丕为太子,这一年也清算人了。
首当其冲的就是杨修,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凡罪犯收杀。很干净利落,也保存了所有为士者的体面,杨修在死前亦说道,“我固自以死之晚也。”

事情收尾于第二年元春,那时春华的幼子也已经出生了。
靠在塌上,想着杨修死前说的那句“我固自以死之晚也。”,春华心情复杂。
杨修也知道政治投机的失败就是代表了被清算,曹操终还是厚道人。

他的确是厚道的人,正因为他没“辱”也没“骂”,后世关于杨修之死才出了n个版本的,《杨修之死》鸡肋剧——保人晚节的曹操成了大白脸。
毁人名声,搅黄了人家葬礼的曹丕却成了个“豁达”的贵公子。

不过她也实在没精神去想这个,渣攻与贱受的这个问题,向来都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正帛上再次写出了她家新生儿的名字:亮。
春华囧囧有神的抱着她家小三儿,这个圆脸儿吸吮着手指的团子。
心里泛起一阵嘲意,咦,司马二达,你还真是和叫阿亮的人缘分不解呢。

问孩子他爹,怎么就取了这个名字。
司马懿尚没有一点未来要和一个叫做“亮”的人相爱相杀的自觉,回答得很自然,“父亲起的名字,他的哥哥叫‘昭’,弟弟叫‘亮’又何不可呢?”
昭,亮,都是光明的意思。显然汉末流行的单字名中,普遍的不是喜欢用“光”的同类词,就是“玉”的同类词。
倒显得自己敏感了。

得了,往后司马仲达也算解气了。
哪一天,要是他在叫诸葛的“亮”手下吃了亏,就可以回家对着自己儿子一顿臭骂,“阿亮你个死孩子。”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亲爱滴某童鞋给留的言,叫司马亮,果然很逆天
 
做作者的有时也习惯了,人生阅历,或者什么的,大家自然都是不同的。就是我自己,五年前的想法也和现在不一样。或许没踏上社会前的想法更带了锐气的,谁踩我一脚,一定要报复到底……人都是被现实磨去的棱角,就是因为这个,所以大多数人会妥协,会权衡。
 
被毒舌惯了,作者么,要卖得起萌,经得起打,这样才是个好作者。
 
我有时宁愿自己累一点,多看看大家的留言,大多数都给了我宝贵的意见,也是从我第一篇不成熟的文,到现在这一步成长的原因。
 
读者是珍贵的,需用心尊重的,而作者就是把伞,该遮风挡雨的遮风挡雨,该修修补补的也要修修补补,等雨停了,或许大家就走出了一段新旅程,但很高兴作者这把伞曾经陪过大家一段行程。
 
89、黄梅不落,青梅落(三) 。。。
 
这一年;刘备的兵锋锐进于西,关羽的军势耀武于南,甚至连许都的献帝为响应宗亲也再次密谋了造反。
 
消息报告到邺城,曹操震怒。
 
曹操已经老了;但是最近却没有一件能让他省心的事情。
 
去年,好不容易才将立嗣的事摆平。益州的刘备派张飞、马超等将领进攻汉中,已经派曹洪前往协助夏侯渊抵御;荆州关羽的军势日益壮大,声威直达许都,原以为有曹仁坐镇南方,不会有问题。
 
没料到关羽还没动手,自己内部先起了叛乱!耿纪是自己一手提拔的官员;韦晃也是丞相府的属官、自己的亲信;居然全都叛乱!
 
曹操对许都百官进行了血洗清算;连汉献帝身边的属官都进行了消减数目,又换上了自己的人。
 
而原先在许都为吏的官员无论参与谋反与否,都被押到了邺城交代问题。
 
然而也就在这年初,新得了少子的司马懿,双喜临门,又再次被升为军司马。
 
这在曹操的谋士中实在是个异数。
 
以曹操任命文臣的惯例,谋士不会派以军权,先时信任如荀彧,都要防着文臣掌军权——当然最后他是掌了,得到了个武职,任命当月就死了。
 
但也不是完全无异数,例如郭嘉便是一例。
 
然而,郭嘉已死。接下来可以培养做二代谋士的人,却再没一个人能如他这样合曹操心意了。
 
郭奉孝是个多好的人选。
 
曹操老了,看着许都被押送来,战战兢兢的天子属官们,有些乏了。
 
年龄正好,既没有可恶的世家背景,又睿智无尽的智慧。
 
而且最合他心意的是,奉孝有那么多可爱的小缺点,生活毫不检点,时不时地触犯《禁酒令》,时不时地流传出浪名。
 
只有这样的臣子倒是能让人主放心。
 
不像眼前这位司马懿,家世、礼仪、时评,完美得令人害怕。
 
曹操看着他新提拔的军司马,目光微冷,“你说要加强屯田?”
 
司马懿恭敬却立,“耕作、蓄粮,不止为了税收,也能缓了南线运粮。”
 
曹操当然知道这是项好政策。
 
连年战乱,又连年混乱的管理,荀彧死后无法高效运作的体制,再不好重整,弊病已然渐渐显现了。
 
屯田是利于魏国的最后一剂强心针。
 
曹操抚掌大笑,很久。
 
“丞相?”
 
曹操只是回想起来过往,“孤想起了令兄伯达的事。”
 
“家兄……”,这是一个令司马懿怀念又不愿想起的名字,“是怎样的事,会让您突然想起?”
 
“令兄曾提议过恢复旧法,井田制。”不但提过,还触怒了曹操,令司马朗“致病”。
 
屯田是利于国家,而利于国家的事自然侵犯了大地主的利益;井田则是利于世家贵族,减少了税收,自然不利于国家。
 
司马家本就是河内世家,司马朗为世家说话也是理所当然的,反而是司马懿近乎是牺牲了世家的利益。
 
曹操自然是会答应屯田之策的,只是又有些阴笑着准备看司马懿倒霉。
 
他提拔这小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