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宣穆皇后 >

第39章

宣穆皇后-第39章

小说: 宣穆皇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受到了一番大冲击,但这个层面的人最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缓过一口气,北方一平定,士族阶级又重新站了起来。

老曹没对士族妥协过,轮到他儿子上台却只能低头,当然这已是后话了。
 

就目下而言,司马朗这一策提得虽然不好,但还没到触怒人的地步。

接下来他给曹操提的建议,便让孟德气怒了。

——恢复井田制。

曹司空刚使劲了浑身解数,为解决粮食问题,大规模屯田,这年轻的毛头小子就让他恢复井田制。

这还是自己提上去,亲自己派的党人。


井田制好吗?从方案上看是好的,但实际操作上,收不上税啊!收不了税,帝国的体制就无法运转,要曹司空曹将军怎么去打仗,怎么去“一统天下”?

许多历代灭亡的原因表面看是由于战争,深究了就是因为政府软弱,税制出现问题。税都收不上来,财富集中在私人手上,国家又如何远转得了。

司马朗献策的时机也很不好,一个新政策的下达总会有人反对,他就好死不死地和这些反对者们混在一起,曹司空一生气,便让他“抱病”了。

和非暴力不合作的士族相比,这样的“抱病”也真算是老曹手下留情了。政令下达的时候,遇到反对者就该遇谁削谁,否则政令没办法让下面人施行。

也算是爱护他了,让他这么回家去躲躲风声。

 被“抱病”的事儿自然瞒不了家里人。

 司马建公一把年纪,听说向来稳重的长子竟然做出了如此举动,气得发颤。

在众人面前还要给他留脸面,等子弟们散了,关了院门就是一通板子。

“你倒是出息了,家里就没教诲过你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这是在给向来照顾自家的靠山拆台!

政治,就是站队的问题。曹操之所以在士族中选择司马家,倒不一定全是为报恩。士族中比司马家声望更高的多了去了,连边让都可以让他杀了,敢与全士族为敌。

司马朗毕竟年轻,有着自己的政治理想,被骂急了,也辩道,“我原是为国为君,连年战乱本该养民……”

以他至孝的品格,也只是为自己辩了一句。

他不说倒还罢了,一说建公自己夺了板子打,“就你一个有知道治国之道了,你以为自己有几分才能!”

这便是官场的现实,有时对一个政令的赞同否议并非出于事实上的可行性,不触及根本利益的时候,仅仅是站队罢了。

或许司马朗的确想做个惜民的好官,但偏偏政治,是最不能讲良心的。

政治家如果要讲良心,那么就是他失势的开始。


这顿板子没人看见,也没人劝。

司马懿倒是很担心胞兄每日去探望,回来后没有提一句对此事的看法,却是说,

“大哥这样可不成,越发消瘦下去了。”

“养病”就要成真病了。

虽然春华更好奇,在这件事上他的想法,最后却是没问,“这是有了心结,往后……我们也做不上什么,退一步想,如今家人团聚也总是好的。” 

傻了才在这时候去问他的政治理想。

如果问出了与自己想法相左的言语,要说违心的话表示同意,她会觉得自己恶心,难道还要她去据理以争吗?

关于大伯的事,她回答得也为难,马上岔过去。

温情地叹息,“我看你才是消瘦了,父兄之间隔阂,你这个做兄弟的总是两面跑。”

“一家人总是和睦的好。”

“你这样做,长辈们都会欣慰的。”

说完抿唇而笑,很自然地顺手为他系好鸣语,神态安然。

院外和风草木,春已深,繁花映衬着楼阁,风角轻动。

眼前良人眉目俊逸清秀,唯有目中坚毅之光,比他人藏得更深的想法,才会让她想起这人现下寻常世家次子背后,未来所要走过的路途。

这样的良人,是历史上的狼顾之子,还是要一同相守的夫君?许多时候总让她有些迷惘。

 “待会儿要出去吧?”给他理完配饰,“别担心家里,总有我在。”

“我这样不作为,真是苦了你了。”

 “说什么话。”瞪了他一眼。

男人出去了,就“出息”了。哪怕混个人脉也好,宅在家里,可就真没前途了。

抬头坚定地看着他,“无论你想做什么,我总会支持你。”

司马懿微眯起眼,纯粹是出于诧异,过了一会儿才说道,“我现在这样,连父兄都时常训斥不作为。作为贤妻,你也不规劝我吗?”

“郎君是怎样的人,该如何行事,一向是有自知的。”对于他不怀好意的试探,春华也很坦诚地回答,“况且,我也不觉着这样不好。”

说完后,正在给他理衣襟的手背抓住。


刚才被试探上她倒有几分对答的急智,这会儿却被惊到了。

有些恼怒地说,“做什么,还不放手?”脸上若染彤。

“真是这么想的?如果我一辈子不作为。”

“你不会的。”抽手,面红,“都有人看着,不正经。”

 然后扶了下鬓发,稍解了下窘迫,悄声道,“我终不会看错你的。”

 妻子这样的肯定一时让他有些气血上涌。

 春华自然是肯定的。再说这年头女子自己有嫁妆有产业,他若是敢真一辈子去当“名士”,自己至多当养个小白脸,日子是不愁的。

这样激情澎湃的时刻,却再一次被不解风情的明月给冷场了。

调整过心情,回头春华就催促道,“你还不走吗?就不怕和人约了迟到?”

像是刚才的温情全褪去,仲达再一次受了打击,“你可赶着我走了。”

过来捏了捏她耳垂,“晚些回来再与你说。”

这货竟然笑了。


一时愣愣地点头,等过会儿回过神来,又悲愤了。

她貌似……貌似被嘲笑了。

靠,你这只死二达。

作者有话要说:仲达基友帐
另外:出息出息,出去就会有出息了。
谨以此句先给一切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童鞋们


46、浮云蔽白日(一) 



翻开仲达基友帐;掬一把春华血泪史。

未来,春华所知道的司马懿第一基友——曹丕,曹子桓,正有些小麻烦。

曹司空外出征战去了;剩下的儿子中曹丕最长,便把国都后方托付于他。

这一年曹丕十九岁,心爱的甄夫人为他生下了香喷喷的长女,又似得了父亲的倚重将后方托付给他,可谓是人生得意之时。

这一得意,总未免要乐极生悲。

曹丕外出狩猎,结果就被他父亲留在许都作为他老师辅佐的崔琰给“劝告”了。

“盖闻盘于游田;书之所戒;鲁隐观鱼;春秋讥之…………袁族富强,公子宽放,盘游滋侈,义声不闻。”
这贼老头不但说他糟蹋百姓土地,还上纲上线地拿出袁绍的儿子作比,这一顶帽子扣下了,曹丕就要成了老爹心目中没用的废物了。

偏偏态度还极好极中肯,一副直耿忠臣的样子说,“公子我是为你好,走路不要太急,骑马不要踩到农地。”,“我全是为你好”,你要是不捏着鼻子认了就是袁绍那两个听不进劝的废柴儿子。

太凶残了,谁不知道袁本初是我老爹的死对头!他那几个儿子又是出了名的不中用。

他爹这会儿还不在眼前,就是连个辩解都没法去。崔琰是曹操给他留下辅佐他的老师,还是个盛名之下的名士,曹丕气归气最终还要去给人家认错,检讨写两份,另一份还要快递到他爹哪儿去。

 回头和他的谋士密谈,曹丕牢骚没地方发,“崔季珪实在是大题小做,难为在他与阿爹关系确好。”

强族子弟谁没点狩猎策马的爱好了。这时候与后世读书人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虚弱书生状况不同,通常这年头的读书人素质真不错,在朝堂写得了文章,上战场砍得了人。

吴质却惯常是个工于心计的,马上道,“公子可别把不满表露出来,您愈是认得诚恳,司空大人也会高兴。”

这一年北方初定,曹操正在收买人心,礼贤下士呢。

曹丕也知道在这时候犯错就真不长眼了,但毕竟年轻,心中不服气,“我哪里不明白,只是可恨崔季珪却是三弟老泰山的兄弟。”

“这也未必是三公子的意思,许是下面人自己想的。”

“趁现在这个当口查我的错处,真是好算计了。”老爹不在肆意任为,等老爹回来了,还不让他更生气了,平时的一个小错可以乘二。

“那您最近可不如略收敛些了。”

曹丕一挑眉,“当然,不但我该虚心下来,就是门人也不许给我惹事。”

崔琰是曹植妻子的叔父,因此曹丕更认为是这老头故意与自己作对。

但说了也没用,崔琰与曹操关系向来不错,更何况崔琰向来是以正直被人称道的,这样的“劝告”书得又有理有据,真让人百口莫辩了。

不由气恼。

自大哥曹昂死后,众人就益发地看重于他。

然而当自己渐渐长大后,父亲却更中意起后面生的弟弟来。

自己的亲弟弟曹植是一个劲敌,而环夫人所生的冲弟更是让他时常忧虑起自己的处境。

曹冲,由美人环夫人所生的漂亮弟弟,自是少不了一副好相貌让人心生好感。以曹操自己的相貌,并不文雅,年长的儿子们也都只是普通的相貌,曹冲的确更讨人喜欢起来。

然而光是一张漂亮脸蛋也就算了,曹冲还是个不折不扣的神童。母亲是宠姬,自己又得父亲心意,曹冲得字为“仓舒”的时候甚至都未到十岁!而同期的自己甚至未弱冠得字。

有时他想,为了这个弟弟,父亲真说不准会废长立幼。

崔琰谏曹丕之事当时在许都传得很广,陆续发展出好几个版本。

这会儿司马懿还没和未来基友曹世子搭上线,原因也很简单。此刻他不过是个寻常家族的次子。

司马家的家境也只是一般,相对许都成群扎堆聚集过来的全九州名门世家而言,的确算不上第一流的世家。

他现在能搭上的人,层次也不高,多是年轻士子。

这些人中有不乏未来功成名就的,自然也不少就此永远沉默下去。

此刻,春华正到前室奉茶,屋室中坐着的两人,一青年,一少年,却难得相谈甚欢。

放下杯盏,她略低头俯身,“招待不周,请慢用。”

漂亮小少年蒋济不由也颔首回礼,“嫂夫人多礼了。”

人家小少年比春华也只大一岁,两人略见过一面,春华就识相地避开了。

回去又不免想,仲达平日与人交往的有许多,带回家来登堂拜会父母的友人却不多,这个少年和他关系竟好成这样,甚至带回家来。

后悔起自己以前历史知识的缺乏。

她的身边有大量的清普员们,就是没个汉普员给她絮叨一下仲达基友帐的。

这个漂亮少年郎蒋济比她也只大一岁,如果不是看到过其人谈吐举止的话,她甚至都该怀疑一回自家老公的性取向问题了。

世家子弟,虽然都未到弱冠之年,别看他年纪小,已经是在江淮一带闻名遐迩了。

但再好的名声到了名人扎堆的许都也是要打折扣的。

出去奉过一次茶水,后面的事她就让侍女做了。

她出去是表示一个态度,但两人年纪太近,总要避嫌。

心里烦闷,对吴妈吩咐,“给三婶的东西准备妥当了?”

“都好了。”吴妈心疼她,“您又何必这样待她好了,一次次被赵夫人用话刺,这时候您的心该有多痛呢,还要您去贺别人。”

“妈妈别这么说,该我做的总要做好。”春华道,“这事儿最后还要麻烦你走一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