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萌军风云 >

第358章

萌军风云-第358章

小说: 萌军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指挥官贝蒂拒绝对德国人投降,与舰同沉,整支分舰队只有‘狮号’与‘玛丽女王号’负创逃离了战场,不知去向。
德国舰队总共只有一舰战沉,两舰重伤。
如果这是整块战役的结果,无疑德国人得到了一次重大的胜利。
然而德国舰队在大胜之下,指挥官希佩尔也放松下开始大意,结果在准备回程的时候,突然遭到英国另一支分舰队的袭击。
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中,这次袭击来得是如此突然,以致于德国人直接被打得懵逼,一个照面就有一舰战沉,一舰负创。
这支英国分舰队的主力战舰是“无敌号”和“虎号”,他们也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忽然间出现,并直接切入了德国人的阵形,将他们截作两段,然而横过了舰身,对着因为松懈而几乎没有防备的德国舰队狂轰滥炸。
德国指挥官希佩尔不得已之下,只好作出一个决定,让“战略价值比较低”的德国潜艇挺身而出,上前挡枪眼。
还剩下17艘的德国潜艇全数浮上水面(技术限制,他们只有浮上接近水面的深度才能发射鱼雷),与英国舰队短兵相接,用鱼雷对拼英国人的舰炮。
英国人目前也没有专门的反潜武器,不过整支舰队中,那不计其数的副炮和速射炮,用来对付十几艘原始的德国潜艇倒也足够了。
一翻对拼之下,德国潜艇部队战沉十三艘,剩下小猫两三只打光了携带的鱼雷,仓皇逃窜。
恶劣的天气帮了英国人的大忙,英国人在这一番炮雷对决中损失极低,只有三艘战舰中了鱼雷,并且都不是要害部位,没有一艘战舰战沉。
德国舰队终于在潜艇部队惨重的伤亡中重整旗鼓,再一次与英国人展开了舰炮的对决。
这一回英国人在数量上稍占优势,而德国人吨位和口径占据上风。
两国舰队在狂风暴雨中浴血奋战,因为恶劣天气的缘故,命中率都很低。
麾战了很长时间,当海面气候进一步恶化,逐渐变成风暴的时候,德国指挥官希佩尔终于决定撤退。
第二阶段的对战,双方成绩都差不多,都是两舰战沉,数舰受伤。
对于德国舰队的撤退,英国人犹豫片刻,还是决定不追击。
这一次英德两国的海上决战就这么草草结尾,但两国舰队的实力都遭到了重创,英国人的损失尤在德国人之上,如果不是因为恶劣气候中能见度很低,让他们的分舰队突然出现在德国舰队身边,奇迹一般地突然袭击,打了个第二回 合的话,他们已经是惨败了。
饶是如此,英国人“海上帝国”的光环在这次大战中也受到严重削弱,有些风光难再之感。
至于德国人,赢了面子,却输了里子。他们一战近乎打光了威廉二世陛下这么多时间的积蓄,数十万吨的钢铁和德国海军的精英沉入了大海。
海军刚刚想雄起一下,转眼就被打回到解放前。
整个德国海军的实力一下子残了一大半,如果不是还有天下无敌的德国陆军在撑着场面,德国人可以说是一战中第一个负伤流血的列强。
现在也是血流不止,就算有威廉二世拼命的叫嚣,要重新建造这么一支强大的海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好在陆军还给力,进展比较不错。
德国人托施里芬计划的福,一战爆发没多久,德军已成功地侵入比利时和法国东北。
德军先锋直接进逼巴黎,法国政府被逼撤退至波尔多。
在后世历史上的情况也跟这差不多,只不过德国人打得没这么坚决,或许是这次战争爆发的时间提早了一点,威廉二世的年纪小了那么一两岁,干劲比较足?
后续的发展也就完全不同。
德国施里芬计划由德国元帅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担任总参谋长期间(1891年至1906年)提出,德国总参谋部所制定的一套作战方法。其主要目标为在未来的战争中,应付来自德国东西两面的两个敌国—俄国与法国(英法联军)的夹攻。
施里芬在辅佐老毛奇与瓦德西时,便对两大强敌法国与俄罗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历了拿破仑战争的法国,虽然在普法战争中失败,并失去了盛产铁矿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其陆军却雄风不减,在欧洲处于领先地位,是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在欧洲大陆上最大的敌人。
反观俄罗斯,虽有600万常规部队,但装备落后,战略思想仍旧停留在冷兵器时代。当德国的克虏伯大炮、毛瑟枪已经驰名世界,德国参谋本部正在着重研究马克沁机枪的价值时,俄罗斯的士兵不少还以绑了尖刀的木棍作为唯一装备。
同时,俄罗斯广阔的领土、落后的铁路网和老化的战争动员机制使得俄国的战争反应速度大打了折扣。但同样,落后的道路也大大不利于德军在俄罗斯广袤领土上的征伐,同时宽广的东西长度提供的战略纵深与漫长的补给线、恶劣的冬季环境、数量巨大的‘蒸汽压路机’都将使俄国战场成为持久战。
在仔细研究了双方力量对比之后,施里芬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构想:利用德国兵力动员迅速的优势,先行击败法国,而后回头集中力量对抗俄罗斯。
施里芬判断,俄罗斯落后的军事动员体制使得俄国至少需要6到8周才能完成对德国的军事集结。而在这段时间内,拥有毛奇时代主持修建的密集铁路网与高明的智慧,德国完全有能力迅速完成军事集结调动并打败法国。这就是“施里芬计划”的基本战略思想,以三个字来概括,就是“时间差”。
1891年,也就是出任德军参谋总长的第一年,施里芬便提出了一份“备忘录”,被称为第一号备忘录。在这份备忘录中,施里芬采用了军事学家所罕见的“剧情排演”的方式,推演了未来欧洲大战的基本过程,提出了“时间差”的战略构想与实施方式。


第五百九十三章 再度下水!日本人加入一战!(三十二) 
之后,施里芬又在1892年和1894年提出了第二、第三号备忘录,这三份备忘录,便是“施里芬计划”的基本雏形。此后,在任期内,施里芬主导进行了对未来战争的无数的演习、沙盘演练与讨论,对备忘录进行了反复的修改。
1905年12月,施里芬完成了最后一份备忘录,并于1906年亲手交给了继任者,老毛奇的侄子小毛奇,至此,完整的“施里芬计划”终于成形。
施里芬计划可以看成是日后的闪电战的雏形,也可以说,施里芬元帅也就是闪电战计划的初步提出者。
施里芬计划的核心是:集中强大兵力于西线,通过防务空虚的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从侧翼包围法军,速战速决打败法国。然后挥师东进,再去对付俄国。战争爆发后,德军总参谋长小毛奇遵循其前任的计划,仅用11个师的兵力监视俄国,而在西线则集中了7个集团军,共80个师,以梅斯为轴心分为左右两翼。左翼2个集团军,共23个师,守卫梅斯以南法德边境的阿尔萨斯和格林地区的阵地;右翼5个集团军,共55个师,借道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突破法国北部边境。
以严谨闻名于世的德国人在战场上完整地重现了这份作战计划,一切如同计划的那样,德军突然宣战,然后出兵中立国卢森堡,取得了卢森堡的铁路网。
第二天,德国便按照施利芬计划,侵入中立国比利时。
比利时军队是亲英法的,要不然他们也不会对法国的那一边完全不设防,后来这点也成了德国人出兵的一个重要借口。
比利时人确实对入侵的德国军队顽强抵抗了,但由于战争提高爆发的关系,比利时完全没做好战争准备,调兵遣将非常仓促,而德国人相对准备充分。
或许这一点不算非常大的优势,毕竟比利时人现在还是占着地利的。
只要他们顽强反抗,哪怕不能阻止德军,只要能延缓德军进攻的速度,只要有5到10天的时间,法国的援军便可以陆续到位,就算德国人牛逼到连法国援军都能干掉,后面还有英军呢。
等德国人穿过比利时,进入法国领土的时候,相信法国和英国的军队已经云集巴黎,并且一路征战,德军就算是铁打的也会极度疲劳,那时多国夹攻,或许便能将德国人一战而定。
谁知德国陆军果然强横,就靠着那么一点点先发制人的优势,一路势如破竹,打得比利时的军队落花流水。
比利时人在沿途设置了重重防御以抵抗德军,但是没有用。
德国人很快就向世界展示了一下为什么他们被称为是‘天下无敌’的德国陆军,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他们的种族天赋能力——
“进攻强化”!
按照魅力值和能力强度的不同,德国军队中具有“进攻强化”的能力者,能够短时间将体力或者攻击力提高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五不等,均值大概是百分之十差一点点。
并且这种能力能够扩展到所使用的武器之上。
也就是说,哪怕是使用完全相同的装备,德国军队的攻击能力也要高于比利时军队10个百分点左右,并且这种优势会象滚雪球一样的越滚越大,最后成为辗压式的优势。
而且德国军队的武器装备和军队素质本就远在比利时军队之上,比利时人打得如此不堪,战场完全一面倒,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之所以在前面的英德海战中,德国一方没怎么发挥出这种“进攻强化”的优势,那是因为英国人也有自己的绝活——“防御强化”!
同样是种族能力,同样是差不多10个百分点,一方是矛,一方是盾,双方打起来半斤八两,也是很正常的事。
也怪不得英德两国世代是仇敌呢,连彼此的能力都是互相克制、敌对的。
此外还有个题外话,英国人自己是海上帝国,不但自己舰队实力强大,造舰能力自然也很高,于是经常高价向其它国家销售战舰。
老牌海上帝国的销售价格当然是死贵死贵了,不过还是有很多自己没有造舰能力的国家趋之若鹜。
然后这些国家买回去之后,便发现英国战舰果然很牛逼,开起来的速度比预计参数总要高出两、三节。
于是他们很高兴,以为自己占了个大便宜。
直到很久以后才知道,原来英国人自己习惯了有百分之10的防御强化,于是在造舰的时候同样习惯地将战舰装甲给减少了百分之10……
装甲轻了那么多,快个一、两节当然是很正常的事。
原本就只是英国国内的造舰习惯,最初对国外销售的时候还注意一下,后来生意好了,忙不过来,于是就习惯成自然了……
哈哈,这是题外话了,还是说回正题。
随后比利时军队又准备在列日要塞阻击德军,但仍然没有什么卵用。
不知道奥匈帝国与德国是德奥联盟吗?奥匈帝国自从得到中国买来的飞艇后,转眼就将这项技术给了德国,德国人研究了不久,很快就生产出了自己的飞艇。
这回德国军队把飞艇投到了比利时战场上,用重炮轰击加上飞艇在天上投掷燃烧弹,很快就将烈日要塞点成了一支大火炬。
为了防止比利时军队延缓德军的攻势,德国人甚至从后方调来了毒气。
不过为都没有轮到用上,比利时人就崩溃了,德国军队只花了一天时间,就攻克了烈日要塞,顺带俘虏了大量的比利时军队。
随后德军右翼集团蜂拥而入,德国飞艇也再次出动,对抵抗的比利时军队进行轰炸和扫射。
比利时军队尽管也顽强的抵抗着,但原本就不是德军的对手,在这种天下地下的组合攻势面前,还是抵抗不住。
因为战场发展太快,此时法国军队还没来得及进入比利时对德作战,比利时自己先失去了反抗德军之力。
两天之后,德军攻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