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萌军风云 >

第323章

萌军风云-第323章

小说: 萌军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他前期建立的大量工厂之外,还要广泛宣传,推动整个中国社会的生产力,让全体中国人民活跃起来,努力赚外国人的钱。
这其中需要很多朝廷部门的配合,以及,前期向整个西方世界宣传出中国的能力。
让顾玉灵带队前往奥匈帝国进行医疗援助,就是最重要的一步。


第五百二十五章 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十二) 
奥匈帝国,霍夫堡皇宫里,斐迪兰大公对着顾玉灵巧笑昙昙,先是表达了对顾玉灵治好了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的感激之情,又聊了几句对塞尔维亚的淡淡愤怒,然后很自然地将话题转到了中国的八艘飞艇上面。
斐迪兰大公一直对军事力量很关注,奥匈帝国跟德国关系也比较近,前段时间两国还私下商议,准备共同进行更大口径舰炮的开发,斐迪兰大公也一直是亲身参与。
所以很多围观群众可能只是对中国人的飞艇看个热闹,她却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价值——
自古以来,军方从来都只有陆军和海军两个军种,而中国飞艇的出现,却让她看到了第三个军种出现以及发展的契机。
能够飞上天的兵器,已经是足够高大上的代名词,更何况中国人的飞艇已经不是原始的玩具,已经是很成熟的军用兵器,没看到她们都可以从中国飞到奥匈帝国来了吗?
所以斐迪兰决心一定要得到这项能够飞上天的技术,哪怕多付出一些代价也在所不惜。
她在弗兰茨·约瑟夫一世手术后第一时间就请顾玉灵来到自己的会客室便是这个意思,要不然,她现在更应该呆在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的病房里,毕竟,弗兰茨·约瑟夫一世清醒过来后是否看到她,跟她即将到手的皇位有莫大关系。
顾玉灵当然看出了斐迪兰大公的心思,不过她并不反感,因为这本来就是她来到奥匈帝国,除了给弗兰茨·约瑟夫一世治病之外的另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正在发展中的国家,当一回‘Sales’。
于是顺着斐迪兰大公的话题,她很自然地给斐迪兰介绍了一番中国飞艇的情况,根本不用夸大什么,直接就把斐迪兰大公给震住了。
可以自豪地说,现在中国飞艇,或者说空中兵器的发展,毫无疑问是位居世界前列的,除非列强各国有什么隐藏的科技树,否则说是世界第一都可以。
此次带来奥匈帝国的八艘“青鸾级”飞艇,正是中国空中力量发展的一个顶峰。
“青鸾级”飞艇是真正意义上的武装飞艇,有效载重超过20吨,为了来到奥匈帝国进行医疗援助及和平展示,拆掉了大部分的武器,但相关武器位仍然保留着。
它在吊舱驾驶室两侧各有一挺7。62毫米口径的马克沁机枪位,下方可以架设一门75毫米口径步兵炮,或者80毫米口径迫击炮;
吊舱两侧各有一门57毫米口径步兵炮,一门37毫米口径速射炮,2挺7。62毫米口径的马克沁机枪;
尾部还有一个重要的武器位,可以视情况加装两挺7。62毫米口径马克沁机枪,或者一挺12。7毫米口径的新式重机枪,甚至是20。5毫米口径的机炮,以及属于黑科技的电磁脉冲轨道枪。
此外,飞艇上还有炸弹投掷装置,以及轰炸瞄准系统。
在发动机舱、燃油舱、弹药舱、驾驶室和各枪炮位等重要位置,均铺设有10—15MM的装甲。
这是一艘名副其实的武装炮艇,最起码在飞机大规模出现之前,可以保证强大的空中优势,和强大的对地压制能力。
就象是军事武器中的屠龙刀一样,“倚天不出,何以争锋”,当然以后遇上飞机,飞艇的先天劣势注定了它不是飞机的对手,只能黯然退出空中战场。
不过即使是那样,飞艇用于空中运输也还是很有优势的,叶云飞也根本没有打算过用飞艇当空中主力兵器,这些武器位只是为了保证飞艇在运输过程中,有一定的自卫能力而已。要不然以飞艇的载重力,完全可能打造成一个空中的战争堡垒,它现阶段的载重负荷没有任何飞机能够比得上。
如果用于投弹,现在中国最先进的飞机也只能负载不到一吨的航空炸弹,而飞艇可以运载一、二十吨!
这个世界由于有天赋能力存在,以及其它一些原因,对空中兵器的发展要稍滞后于后世,奥匈帝国现在还没有飞机的概念,对飞艇也只是听说过而已。
因此一听到顾玉灵的介绍,斐迪兰大公立刻就大为震撼。
要是她不懂军事也就算了,偏偏她对军事相当关注,一听就明白,这种挂载了大量火力的空中怪物,对地面部队将具有何等恐怖的压迫力!
她胸中有团火焰熊熊燃烧起来了,只剩下一个声音:“得到它,一定要得到它!”
她隐隐觉得,顾玉灵肯跟她说这么多,是不是说明中国方面,对这个飞艇的技术并不是不能出售的?
可是她几次想要询问价格,都被顾玉灵不动声色地带到其它地方去了,斐迪兰大公有些不明所以,好在她城府也不浅,索性按下心中的些许焦燥,耐心听顾玉灵讲解其它的内容。
顾玉灵想要卖的,肯定不会只是几艘飞艇而已。
飞艇再先进,卖得再贵,又能卖得几艘?
这东西就是一榔头的买卖,人品好的客户可能连飞艇图纸、相关技术一起买下来,付出一大笔钱,也就一次性而已;
要是有些人品不好的,比如英国什么的,美国有一些年头也是,就喜欢干这种事——只买你一两件成品,你不卖他想办法偷也可以,弄回去拆解开来,然后就开始大加仿制,反正人家确实也有这个工业技术。
除非你能一直保持产品的先进性和代差,要不然就是这个样子,钱没赚多少,辛苦研发的技术反而都便宜了别人。
所以顾玉灵看出斐迪兰大公对飞艇心痒难耐,却就是不跟她聊详细的售卖价格,反而把话题扯到了那样飞艇上挂载的轻重武器上面。
这年头军火销售的大头,除了海军的巨舰大炮,就是陆军的轻重武器、弹药。
这些东西单价不贵,看上去技术含量不高,但胜在量大,一个国家的陆军有多少人?国家级的采购肯定不会是买一两把枪来拆着玩的,建立生产线什么的费用不见得比批量采购低多少,而且相当费事,真要遇上大型战争了,武器损耗率很大,临时生产不见得供得上。
所以真正销售军火的国家都是有大量库存的,而很多没有生产能力的国家,一部分是真的没这个能力,一部分是觉得自己开发生产划不来,所以选择向其它国家采购。
顾玉灵现在所做的,就是象斐迪兰大公展示自己国家完整、先进的产品线,力争当这个国际军火商。


第五百二十六章 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十三) 
对于顾玉灵的介绍,斐迪兰大公一开始不以为意,心中还有些轻视,心想:
中国能有什么先进的武器,它有那个工业基础和技术实力吗?能比得上自己的奥匈帝国?
她自己之前还在与德国人商议,共同开发390毫米口径的巨型舰炮呢,中国恐怕连炮管都做不出来吧?
只不过当顾玉灵将飞艇上持载的轻重武器,以及一些相关步兵武器说出来的时候,斐迪兰大公再一次变得迷惑了。
这不科学啊……我怎么一个也没听说过?
轻机枪、冲锋枪、掷弹筒、迫击炮……
以及反步兵手雷、反步兵地雷、定向地雷……
还有轮式步兵战车、车载无线电台……等等。
所有这些,对斐迪兰大公来说,全是新式的武器装备,她……基本上都没听说过,或者说,仅仅听说过,但即使在奥匈帝国,也还只是存在于研发中的展望目标之一……
这下斐迪兰大公风中凌乱了。
她虽然懂点军事,但终究本质上是个政治生物,最多属于军事爱好者那一级别的,没可能做到真正的军事将领那么地娴熟精通。
顾玉灵说出来的这些东西,她能听得出是好东西,但究竟怎么好、好在哪里,就说不出来了。
她不得不向顾玉灵连声致歉,临时打断两人会谈,转而将会谈地点转移到大型会议室,并且召来手下多名高级军官,一同与会。
顾玉灵对此表示无所谓,她同样很从容地叫来随行的一些中国海军军官,以及作为她副官兼护卫的秋槿、将随身携带的平板电脑(这都是叶云飞兑换出来的,小东西并不贵,已经作为国身边所有重要人员的随身标配了),接上投影仪,正式向奥匈帝国军界诸人介绍中国的先进武器装备。
在转移会场的过程中,斐迪兰大公乘机去了一趟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的病房,这位奥匈帝国的皇帝陛下终于醒过来了。
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他这么大的年纪,身中三枪,也许还能够在病床_上活下去,但还想健健康康地继续当皇帝,就不太现实了。
还好弗兰茨·约瑟夫一世心中也早有准备,斐迪兰皇储的位置也早已固定,无非是提早一点,将皇位交到斐迪兰手上而已。
奥匈帝国地位最显赫的两人短短聊了几句,弗兰茨·约瑟夫一世便正式发下了传位诏书,宣布自己即日退位,由皇储弗朗茨·斐迪兰大公接掌奥匈帝国皇位,称为斐迪兰二世。
短短时间之后,重新进入会议室的斐迪兰已经完全变换了一个身份,正式成为奥匈帝国的新任皇帝陛下了。
所有的在场人员,包括顾玉灵等人在内,都重新跟她见礼,称呼“皇帝陛下”。
斐迪兰表情平淡,但还是看得出她的心情很好,哪怕她之前已经权柄在手,事实上已经在行使大部分皇帝的权力了,可真正成为奥匈帝国的皇帝,那还是不一样的。
不过这样一来,整个奥匈帝国都处于她掌中,她要做任何事情都没人能够阻拦,她惩罚塞尔维亚的决心,以及想要得到中国先进武器的想法,更加炽烈了。
有奥匈帝国的军事官员参加会议,整个介绍的场面更加正式了一点。
在投影机投出的画面中,每一样中国产的武器装备,都以最直观、形象的画面呈现出来,不但有声音讲解,旁边还有文字注解(中、奥两国文字),奥匈帝国的军事官员提出问题时,可以随时停下,解答完毕再继续播放。
这是奥匈帝国所有人从未见过的新颖场面,整个流程真的是“高端、大气、上档次”,不知明,而觉厉。
不知不觉地,奥匈帝国的官员们,原本还有一些对中国制造看不太起的想法,已经全部消散了下去,转而慎重思考起来。
奥匈帝国是个老牌帝国没错,不过也确实老了,斐迪兰或许只知道一点点,这些官员们心里可都清楚。
奥匈帝国现在上下贪污成风,官员们忙着捞钱,吃空晌,喝兵血;士兵们则薪水发不到位,缺乏训练,拿在手里的武器很多还是多年前老掉牙的枪支。
除了巨舰大炮这一类面子工程还比较华美之外,奥匈帝国上层还保持着一点看似强大的威慑力,但中下层基础已经开始腐朽了。
如果要惩罚塞尔维亚,势必要采取战争手段,可是现在的奥匈帝国军队,连军车的数量都不多,难道要象几十年前一样,用牲畜拉着重机枪和火炮上战场?
而中国人的武器展示,则让他们看到了新的希望。
世界各国目前都没有轻机枪的概念,普遍采用的是马克泌重机枪,它极其笨重,而且发热严重,还需要装上水冷套筒散热。
虽然它在战场上有极大的压制力,但过于笨重让它已经渐渐跟不上时代和战场的发展。
而中国人提出的轻机枪的概念,让与会奥匈帝国军事官员们眼前一亮。
这种轻便的机枪,战场压制力跟笨重的马克泌重机枪差不多,但轻便性要超过太多,必要时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