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萌军风云 >

第163章

萌军风云-第163章

小说: 萌军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本舰队先是吃了一惊,接着就开始嘲笑起台湾舰队来。
“支_那人的战斗素养真是太差了,他们这是在浪费炮弹吗?”
“哈哈哈哈……”
但出奇的是,台湾舰队的炮弹打得特别地准。
在这么远的距离上,第一轮炮击就打出了近失弹:第二轮更是形成了跨射…………一发主炮炮弹从‘山彦号’驱逐舰上方飞过,落到不远处的海里,‘山彦号’驱逐舰的舰长在指挥舱里都能感觉到一阵震荡。
如果运气稍好一点,‘山彦号’驱逐舰这一轮就要不死即伤。
‘山彦号’驱逐舰的舰长吓出了一身冷汗,来不及想台湾海军为什么打得这么准的原因,一叠声命令战舰转向规避。
不曾想,‘山彦号’驱逐舰在躲避炮弹,离它不远处的日军‘文月号’驱逐舰却在规避鱼雷,两艘战舰一个往左转,一个往右转,等到发现不对时,已经来不及了……
“轰隆”一声,‘山彦号’驱逐舰的舰艏直接撞上了‘文月号’驱逐舰的舰身,将‘文月号’驱逐舰船身撞出了一个不小的口子,两舰同时失速,甲板上更是一阵鸡飞狗跳,屁滚尿流。
“八格!”
‘山彦号’驱逐舰的舰长气得要死:“这个该死的混蛋……”
就在这时,那两枚慢悠悠的老式鱼雷终于到了……
因为两艘驱逐舰一时都失去了动力,所以看到两枚老式鱼雷慢悠悠地游过来的时候,格外显得惊心动魄……
“助けてくれるよ……”
“鱼雷!!”
“快规避……”
还规避个屁啊!鱼雷再老式,打固定靶还是没什么问题的,两枚鱼雷一枚命中了‘山彦号’驱逐舰的舰舯,一枚撞上了‘山彦号’驱逐舰的舰艏,两声巨响几乎同时响起。
两团巨大的水柱腾起。
鱼雷之所以破坏力大,是因为它跟舰炮的方式不一样。
鱼雷击中的部位基本上都是战舰没有装甲防护的水下地带,或者近水地带,并且海水是不能被压缩的,所以爆炸引发的巨大动能通通由目标战舰的舰体消受了下来!
随着两股巨大水柱的腾起,不久前还威风八面的‘山彦号’驱逐舰一阵剧烈的颤抖,舰体发出刺耳的撕裂声,在众目睽睽下变成三截。
3分钟不到,这艘数千吨的日本驱逐舰舰就消失在海面上,在原来的位置,只剩下几团漩涡,和一堆杂物垃圾。
而跟它撞在一起的‘文月号’驱逐舰也受了它的连累,本来船身就被撞出一个口子,损管人员正在紧急抢救,随着‘山彦号’驱逐舰的爆炸下沉,舰身上的口子被再度大了许多,大量的水涌入,短短时间,‘文月号’驱逐舰的甲板便横向倾斜了将近30度。
虽然它一炮也没有挨,但覆没已成定局。即使垂死挣扎也没有用,甲板倾斜,损管已经无法作业,连炮塔都失去了作用。
它唯一能做的,就是慢慢地等待着,沉入海底……


第两百五十四章 大海战:与日本联合舰队的碰撞(二十一) 
一下子毙送掉日本两驱逐舰,重要原因虽然是两枚鱼雷,但主要诱因却是台湾舰队的炮击。
台湾舰队能打得这么准,当然是有原因的,不过并不出奇。
怪就怪日本舰队这个进攻阵形摆得太标准了。
台湾海军在战争之前的训练中就多次模拟训练过,如果在台北海域打海战应该怎么打。
台湾这地方不是穷吗,开发程度低,上岸也没什么玩的,于是一帮台湾海军就有事没事训练。
不一定要实弹,就当是玩呗,你扮演日本舰队,我就扮演中国舰队,什么正方、反方、红队、蓝队……都玩过。
很多次玩下来,基本上公认:
最佳的进攻阵形,就是日本第一联合舰队现在这个样子了……
因为玩得多了,所以各项数据心里都有数了。
除了风往哪边刮不太好预测,其它什么距离、地标、方位……都熟悉得要不要的,大老远地看到战舰的影子就有把握开炮,什么测算之类的全都可以省了。
所以,这两轮炮击打得这么准,真实原因并不出奇,就是唯手熟尔。
只是到得第三轮,日本人已经醒过味来了,双方的实力差天差地远,这就是到了要拼命的时候了!
第三轮炮击,台湾舰队勉强还占了点先手,一炮命中日军‘不知火号’驱逐舰,一炮命中日军‘霞号’驱逐舰。
‘不知火号’还好,只是轻度受损,冒起了一点火头,很快就被扑灭。
而日军‘霞号’驱逐舰,之前在与台北岸防线的炮台炮击中已经受损,这下子伤上加伤,被台湾舰队发射的120毫米口径炮弹击中了舰身中部的上层建筑,左舷放置的救生艇和交通艇的位置!
上面几艘救生艇和交通艇被彻底报销,并且这枚炮弹穿透甲板后,钻进了水兵舱爆炸,在里面卷起一阵腥风血雨,炸成了一个人间地狱。
‘霞号’驱逐舰的船身也被炸出一个洞,冒出滚滚的黑烟,舰身摇摇晃晃的,即将失去平衡。
“不好了,舰长,我舰舰舯左侧进水!2号、7号两个水密舱失去作用,正在左倾…”
‘霞号’驱逐舰的舰长大急:“该死,赶快关闭附近舱室,开启抽水机…”
话未说完,来自台北岸防线炮台上的一发炮弹给了他最后一击!
这发260毫米口径的炮弹击中了‘霞号’驱逐舰的近水部位,虽然这里有装甲带,但驱逐舰脆弱的装甲带没起到什么作用,剧烈的爆炸在舰身上撕开一个大洞,海水汹涌而入。
‘霞号’驱逐舰上的水兵虽然在发疯般地抽水,但仍然无济于事。因为海水涌入的速度远远大于他们抽水的速度。
提问:一艘将近3000吨的驱逐舰,一边每分钟抽水60立方,一边每分钟灌入海水1200立方,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灌满整艘战舰?
答案是五分钟之后,‘霞号’驱逐舰就从海面上消失了。
但是接下来台湾海军遭到了近乎毁灭般的打击。
‘士林号’驱逐舰首先被一发180毫米口径的炮弹命中,幸好只失去了主炮塔。但舰艏受伤,失速严重,无法再以20节的速度向日军舰队冲锋并炮击,‘士林号’舰长干脆让舰身打横,以副炮继续对准日本舰队射击。
这样一来,‘士林号’驱逐舰的受弹横截面积也变得最大,下一轮炮火中,接连被三发炮弹击中,其中有一枚来自战列巡洋舰的280毫米口径炮弹,舰身直接被轰得粉碎,英魂袅袅,化作漫天尘埃……
而日军这一轮仅有‘东云号’驱逐舰轻度受损,接下来,台湾舰队‘太鲁阁号’驱逐舰与“奋起湖号”驱逐舰同时中弹,两舰都在重度受损的情况坚持向日军舰队炮击,最终沉入大海。
而他们最后的奋战将日军‘雷号’驱逐舰击成重伤,冒出滚滚浓烟;‘须磨号’防护巡洋舰轻伤,失去了一座副炮。
再一轮齐射,台湾舰队剩下的4艘驱逐舰全部中弹起火,烈火燃亮了海面!
‘爱河号’驱逐舰、‘高美号’驱逐舰、‘鹿港号’驱逐舰,都是重度受损,‘鹿港号’受损尤其严重,失去了大部分副炮,舰艉也严重起火,舰身已经徐徐倾斜。
‘鹿港号’驱逐舰舰长无奈下令弃舰,但绝大多数士兵拒绝执行这个命令,损管人员在玩命地抢救战舰,炮位上的士兵们一刻未停下开炮。
仅靠着唯一一门双联装主炮,‘鹿港号’在剩下的时间里一直坚持战斗,发出的炮弹居然击伤了日军‘明石号’防护巡洋舰!以及一艘日军的辅助运煤船!
日军‘明石号’被击断了一根桅杆,速度受到一定影响。那艘辅助运煤船则不知道被击中了哪里,整个都被点燃,变成了一只偌大的火炬!
船上的日军士兵纷纷跳海逃生。
台湾海军最后一艘“七美屿号”驱逐舰,受损相对较轻,但舰桥被一枚来自日军战列巡洋舰220毫米口径的炮弹击媒,并且“下濑火药”在甲板上燃起了猛烈的大火,整个舰身上已经看不到活着的士兵踪迹……
在日本第一联合舰队的旗舰‘朝日号’战列舰上,舰队司令官高岛万太郎终于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眼前所见的,已经是台湾海军最后挣扎的力量了,只要最后一轮射击,台北的防护力量便宣告破灭,整座海港以及台北市便纳入日本第一联合舰队的封锁掌控之下……
他看了一眼时间,略有不满,当下便下令:
“最后一轮齐射……”
。。。。。。。。
此时,在高岛万太郎刚刚转过视线的海平面上,天水相接处突然拉起了淡淡的烟柱。
这烟柱比日本第一联合舰队的烟柱要淡很多,以致于日本第一联合舰队的瞭望员看到后,第一时间并没有认为它是属于一支舰队,而把它当成了若干货船。
他们甚至都没有想到要向舰队司令高岛万太郎报告。
而高岛万太郎的指挥部人员之前被一扫而光,就连参谋长西藤花花也亲自带领日本‘纸枭飞空部队’出击台北岸防线了,无形中让旗舰的指挥出现了一个断层。
这个小小的断层在平常的海战中很容易被弥补,但今天,却让日本第一联合舰队失去了珍贵的近十分钟时间……
直到这许多烟柱更加临近,最后连那狰狞雄伟的舰体都清晰可见的时候,日本第一联合舰队才意识到:
中国舰队提前赶到战场了……


第两百五十五章 大海战:与日本联合舰队的碰撞(二十二) 
“纳尼?”
当日本舰队司令高岛万太郎看到这一幕时,都被眼前的情况惊呆了:“怎么可能?支_那人的舰队怎么可能来得这么快??”
他临时调措的几个参谋和联络官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支支吾吾地看着高岛万太郎气急败坏的吼道:“我们提前了那么长时间,甚至都没有向支_那宣战!支_那舰队怎么可能几乎和我们同时赶到台湾海域?!他们难道会飞吗?!这不科学!”
中国舰队当然不会飞,不过他们能及时赶到台湾战场,也没有什么不科学的地方。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便在于顾惟君,她当着外国记者的面,向日本天皇陛下宣战的行为,随着外国人的消息渠道传遍了全世界,也让天凤朝政府及时收到了日本出兵的消息。
再就是得益于萨正冰主动与叶云飞的合作。
在萨正冰的大力配合下,两人在满洲大战,也就是全国统一战争开始之前,就努力为与日本的国战作准备。
限于时间太短,叶云飞还没有办法把科技树攀到一个很高的位置,但适当加强中国海军的军事实力还是可以做到的。
比如说在罗正阳、罗璧君,以及‘YS实验室’众多科学家的努力下,以不大幅度改动舰体为前提,对海军现有的军舰做了一定程度的优化:
速度提高了一点,又全面换上最优质的无烟煤,这样又提高了一点。
战舰的主装甲带被削弱了一些,而在重要位置补上了装甲,这主要来自于叶云飞后世了解到的经验。
炮弹的火药全面大升级,统一换上了标准的TNT炸药,让海军舰炮的威力增大了不少。
并且更换了主要舰只的炮管,让中国海军主力舰只的主炮从本来略逊于日本海军的300毫米口径,提高到了356毫米口径!
在中日两支舰队的实力对比上,这也是中国舰队唯一占优的地方。
而能够及时赶到这里,除了萨正冰精准的预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
高岛万太郎自己犹豫不决,首鼠两端。
高岛万太郎原本计划在九洲进行补给,进攻中国南海海域;尔后又改变主意,打算在冲绳进行补给,转向中国东海海域。
最后才决定插向台湾海域,先攻击台湾……
几来二去,日本第一联合舰队的先手时间浪费了不少,而萨正冰从收到日本出兵的消息,誓师出发,到直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