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逐寇 >

第82章

逐寇-第82章

小说: 逐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天苦笑道:“岂止是非议?你也不必客气,他们在背地里骂朕,说朕妄改祖制,数典忘宗,这些朕都知道,只是懒得和他们计较”。

察丝娜拿起一张朱红的唇纸,揉开两片鲜嫩欲滴的绛唇,抿了抿,随口笑问:“陛下好悠闲,今日不上朝么?”

她入宫不久,虽然精通汉学,人又冰雪聪明,琴棋书画,诗词歌舞,无所不精,可性子却颇为顽皮不羁,对宫中的繁文缛节不屑一顾,朝廷的规矩也是听过就忘,并不十分关心,惹得朝中老臣颇有微辞,所幸皇帝倒似喜欢她这个样子,因此她也有恃无恐,乐得轻松自在。

海天顺口嗯了一声,顾左右而言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其实,朕有此心已非一日,初入关时,各族齐心,志在封疆裂土,朕若不准,势必惹出滔天大祸。加之汉华亡国不久,人心思旧,不得不行非常之举,以定社稷。”

察丝娜转过头,见他眉头蹙紧,渐露神往之色,不敢出言打断,也就不再追问上朝之事,只听他继续说道:“孰料我鞑靼打仗固然天下无敌,奈何久居草原,根本不通治国之道,各族督帅竟将草原上那一套照搬了来,所辖封地荼毒之甚,真叫惨不堪言。”

察丝娜出身娄罗大族,原本见识广博,海天所言之事,她也是知之甚详。虽然年幼,当年境况未曾亲历,可光是所读史料邸报上的文字也已触目惊心,每每思之,无不惊骇莫名。

海天叹息说道:“朕察觉之时,已然不及阻止,却也无力阻止,只得以‘役汉耕粮,我享其成,允其自治,视同牛羊’为由,保全了最南方的部分地域。如今想来,幸好如此,否则前几年北方大荒,若无南方存粮补足,天下非大乱不可!可即便如此,却也生生饿死了十多万人呐,作孽啊!”

说到这里,海天面露余悸之色,察丝娜轻轻握住他手,两人对视苦笑。察丝娜心想:陛下竟对我倾诉国事,这可是先皇后都不曾有的殊遇,定是我方才所言甚合其意。

海天说道:“可经此一事,南粮北调的弊端暴露无遗,一路北来,关山险阻,人吃马嚼,所运之粮十不存一,相国黎昕照谏言开凿运河,这固然是好事,可朕深知,如今时机未至,奈何各族被饥荒吓怕了,竟是众口一词,朕迫于无奈,也只得允了……”

察丝娜听得很认真,心里却想,陛下一统草原各部,攻占中原锦绣江山,雄才伟略,乾纲独断,何等英雄?可是对待部族内忧,却未免有些患得患失、心慈手软了。不知不觉间,手里把玩的玉梳被她攥得紧紧。

海天语气一变,恨声说道:“果不其然!运河一旦开建,诸军各逞其能,无所不用其极,致使南方义军四起,处处烽烟,大狄七军固然勇悍无敌,可天下何其大,百万狄骑分兵力薄,各族又心存异志,纵使占有一时之机,若长此以往,终非千千万汉人之敌……”

他语气愈发沉重,咬牙切齿地说道:“如今看似四海升平,实乃内忧外患,风雷暗藏,民间怨愤如薪淋油,只需星火之引,转眼即成燎原之势!若再不妥施国政,内抚汉民,外慑诸藩,大狄气运只怕难逃夭折之数啊!”

海天目视皇后,沉声道:“谁又知道,胡汉一体并非朕的恩典,乃是定鼎之策,长远之计,更是救亡之举啊!”

察丝娜听他说得如此可怕,登时目瞪口呆,不由自主打了个寒战。她大力赞同胡汉一体,固然有一定见解,可更多的,还是出于讨好君上的意思,如今听他一番话,此举竟关乎国运盛衰、气数长短,这是她始料未及的,不由得茫然失措,无法做声。

正疑惑间,忽又听见海天喃喃自语:“况且……这也是大哥和三妹的遗愿……”

察丝娜愕然:陛下乃是先汗长子,其后胞弟三人,哪里来的“大哥”“三妹”?心虽不解,可见他满脸戚容,目露缅怀之色,却也不敢多问。

这时,忽闻殿外传来禀报,声音是海天的内侍普颜,说道:“陛下,两位相国率百官在殿外跪请圣驾……”

察丝娜大奇,问道:“这大清早的干甚么呀……”话未说完,遥遥传来左相察尔罕和右相黎昕照的呼喊声,两人苍老的嗓音叫道:“陛下……上朝啊……”

海天尴尬地笑了笑,察丝娜却已变了颜色,厉声问道:“普颜!今日可有朝会?”

普颜支支唔唔答道:“回皇后娘娘的话,今日是外藩述职的……觐见大典……”

乒乓一声,玉梳落地,打得粉碎。察丝娜看也不看,双目急望窗外,天色大明,早过了晨时,整整迟误了一个多时辰,她狠一跺脚,发怒道:“陛下!您故意瞒着我……您…您这是陷臣妾于不义啊!”

海天望去,见皇后粉面通红,凤目圆睁,自己新画的两条秀眉竖得笔直,显是焦急气恼已极。他心中大乐,笑吟吟地走近前来,低声道:“今日来的,不止各路外藩……”他顿了顿,目不转睛盯着皇后,意味深长地道:“还有察合津汗国的使臣!”

察丝娜闻言一呆,皱眉沉吟片刻,忽而展露欢颜,犹如一朵鲜花绽放开来。眼波滴溜溜一转,轻声笑道:“陛下既有深谋,臣妾担些骂名怕甚么?哼哼,仗着陛下宠爱,臣妾今日偏要不识大体,矫揉媚上……嘻嘻。”说着,她语调一变,提声道:“普颜!传本宫懿旨,就说陛下昨夜操劳,此刻高卧未起,让他们耐心相侯便是。”

普颜张口结舌,不敢答应,犹豫道:“陛下……这…这……”

海天浑不理睬,只是微笑。察丝娜媚眼如丝,横了他一眼,故作怒声道:“怎么?本宫说的话,你不听?”

普颜隔着房门,瞧不见两人神情,可他是个百伶百俐的角色,见皇帝久不做声,立刻连声应诺,磕头告退。

海天眼望娇妻,见她伸了伸舌头,眼光中尽是玩闹的神色,心中骤起波澜,只觉灵犀相通,美妙难以言喻。宫中佳丽虽多,不乏倾国倾城者,可论起天资聪颖,知心解意,又有谁及得上她?此女不仅是样貌酷似三妹,才智见识也堪与之比。这个皇后,朕选对了!不由感慨道:“梓童,你若是男儿,大狄就有三位相国了。”

察丝娜嘻嘻一笑,说道:“陛下不缺相国,缺皇后。”

海天大笑,上前握住她双手,深情叹道:“自古红颜可贵,知己难求,如今朕两者兼得,幸甚,幸甚呐!”

第086章 【朝中风云】

这一拖延,直至巳时三刻,皇帝才告别皇后,起驾上朝。门前跪着大片文武官员,至少都是三品以上的,大多年纪老迈,此刻早已跪得东倒西歪,也只得哆嗦着垂泪紧随,唉声叹气,边走边骂:“红颜祸水!妖媚误国!”

唯独左右二相相视而笑,皆是心照不宣。这一出戏,皇后是临时演员,他俩却是同谋,心中不免暗赞皇后善体上意,更佩服她的胸襟胆魄。

御驾浩荡直行,过玄武门,途径掖庭宫,转进广运门,直至宸极宫。此宫原名大兴宫,乃是皇城大内中宫。今日乃是诸藩外臣齐聚的大朝会,因此觐见之所设在宸极宫承天门前的大广场上。

此时此刻,文武百官、宫掖宿卫、内侍宫女站得密密层层,整整齐齐。銮仪卫当值的站殿校尉举目远眺,望见黄罗伞盖缓缓而来,静鞭挥起,三旋落地,但听啪啪啪三声脆响,鼓号齐鸣,奏起悠扬雄壮的丹陛大乐。

乐声中,御驾渐停,海天踩着侍卫的脊背,从容下辇,徐步登上门楼,迈向中央的御座。

首领太监普颜高声唱道:“圣上驾临!”原本静止不动的百官一起复活,齐刷刷跪下,发出啪的一声响。

跪在首位的左右相国齐声高呼:“臣等觐见吾皇陛下,恭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文武百官一齐甩袖舞拜,随声高喊:“恭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音是如此洪亮,如此整齐。在这喊声中,海天稳坐在金銮宝座上,坦然受礼,挥手道:“众卿平身”。

礼毕,乐止,宗室王公百官原位肃立。海天凝目望去,但见龙、虎、豹、狼、鹰、熊、猿七兽军大督帅,顶盔戴甲,站成一排,身后列着十大汉军绿营统领。一干战将个个抬头挺胸,威武不凡。又见二相三公九卿,各级文吏属官,手持玉圭,分列左右两个方阵,着红袍的是鞑靼族官吏,绿袍则是汉官。

这一刻,红日当空,阳光普照,全场近千名文官武将,皆是衣甲光鲜,精神饱满。海天看了心中极为振奋,方才面对皇后时的温文尔雅已然尽去,脸上满是意气风发的激昂与威严。

皇帝把手一挥,左相察尔罕迈步出列,喝道:“百官跪聆圣谕!”

一众文武再次跪倒,齐声高呼:“万岁!”

察尔罕清了清嗓子,摊开一支黄绫卷轴朗声诵读,语调抑扬顿挫,一诵三叹,文辞华瞻雅致,花团锦簇,言道:“朕开国十三载,视民如赤子,养士如兄弟,谋安泰,恩桑梓,抚蛮远。练万众以身人之先,临百阵无念我之后,十载之中成大业,六合之内为一统。非朕之行有德,盖金之政无恒,是以受天之佑,获承至尊……”

这是大朝会宣读圣谕的惯例,必先称颂皇帝文治武功之能,宣示皇权天意神授之威,而后再有褒奖、勉励、鞭策之类的官样文章。

海天耳朵里听着,目光一一扫过前排众人,但见汉官摇头晃脑,胡将哈气连天,心中的激动之情渐渐退去,说不出的滋味涌上心头。心知克承汉礼、融合两族实非朝夕可就,唯有铢寸累积,历经数代之后,方可大成。

此刻,他也只得暗自摇头苦笑,心道:大哥啊,你说做皇帝又苦又累,没什么好,当时我和三妹都笑话你,如今方知,你才是最聪明的呀……

目光最后落在一名雪白锦袍的年轻人身上,他单膝跪地,神情倨傲。这个人就是察合津汗国派来的使臣么?听说是乌良哈的小儿子。海天平静的目光里暗含着深深的愤怒。

一篇文章足足念了大半个时辰。察尔罕年过六旬,早已念得气喘吁吁,声音都有些发颤,好歹撑到了最后的结尾:“今天下承平,四海安康,万民伏惟,盛哉大狄,念我鞑靼族千载百世以来,未之有也。此苍天之眷,先祖之佑,黎民之惠,众卿之功也,朕心感佩无已,朕躬夙夜忧叹,常存儆惕,仰答上苍,岂违众生之愿哉?故兹诏示,教谕百官,祭告天地。钦此!”

鸣赞官朗声喝道:“礼成!”

百官如梦初醒,山呼舞蹈:“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静鞭三响,礼乐大作,奏起雍容磅礴的中和韶乐。海天站起身,前呼后拥,转驾宸极殿。百官磕头恭送。

朝会大典至此告一段落,以上这些都是例行仪式。真正议决军国大事的,是紧随其后的小朝会,诸路藩镇,朝廷大员参与即可,二品以下京官尽皆散去,各归本司料理军政。

※※※※※※※

宸极殿内,海天高坐龙庭,众官将叙礼已毕,分文武列于左右。

海天开门见山,说道:“宣察合津使臣”。

普颜高呼:“宣察合津使臣鄂尔兰,入殿觐见圣颜”。

须臾,一身白袍的鄂尔兰昂首入殿,目不斜视,直至阶前,一撩袍襟,单膝跪地,朗声道:“察合津八王子鄂尔兰参见陛下”。

众文武见他不施全礼,无不怒目而视,站殿仪将上前一步,正要开口喝斥。海天抬手挥退,淡然道:“平身”。

“谢陛下!”鄂尔兰坦然起立,抚胸行了个鞑靼礼节,说道:“父汗嘱咐我转达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