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逐寇 >

第192章

逐寇-第192章

小说: 逐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逆天行动的最大功臣——石金奎,这个曾经的逃犯,赐千金,赠高宅良田,同时还被授予立愿之赏。楚王问他有什么愿望,他说想要回乡,在被夫人李氏抽了两耳光后,改说想要当官。于是,他受任户部右侍郎(原户部右侍郎赵钤凌迟处死),正三品的高官。此外,更获封开国子爵,要知道整个楚国一共也就三个子爵,他是第四个,而他的夫人李氏,则封三品诰命夫人,以表彰她为国家挽留了一个杰出人才。

“养鸡鸭”这三个字,换来如此赏赐,实在是厚之又厚,可与这三个字的贡献相比,却又算得了什么呢?毫无疑问,这三个字换来楚国的一次伟大胜利。更重要的是,楚国的胜利,同时也意味着,大狄的灾难开始了。

实事求是的讲,即便近百万只禽类一起张嘴大嚼,也吃不掉多少蝗虫,这场大蝗灾其实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只是依靠生物天敌的原理将其驱赶出了楚国罢了。眼下距离入冬还有整整十天,距离一场大雪还有不知多少天,这样长的一段时间,足够蝗灾席卷整个荆州北部!

海天震怒了,他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自己的好侄儿居然如此卑鄙,又是如此狠心,竟不顾百姓死活,把自然灾害引往敌国,海天真的很想扯着刘枫的衣襟,喷一脸唾沫地问他“做人要不要做得这么绝?”

然而,更可怕的是,他居然真的做到了!蝗虫成了他的先锋大军,浩浩荡荡向大狄杀来了!

——他到底有什么能耐?难不成真是星君下凡?

鹰卫将“养鸡鸭”三个字送回上京时,大狄君臣一起傻眼,海天把金匣都掉在了地上。——就这三个字?就能逆转乾坤,以人力驱虫退灾?

没有人相信,可事实摆在眼前,容不得人不相信。

“他妈的!这臭小子能养鸡鸭,朕为何不能?”海天当机立断,含怒拍桌子下令:“拟旨!全国征集家禽!——老子也玩那劳什子‘生物作战’!”

有了旨意,大狄远比楚国强盛的综合国力彰显无疑。短短三日便有五十万禽类聚集到荆州北部,沿线布防。

可怜这些蝗虫,前有强敌,后有追兵,围堵在荆州进无门,退无路,真把个荆州吃得是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百姓们想啃树皮也没有,最后就连狼军大督帅朵里尔都要饿肚子。

海天下旨不惜血本输粮救济,他想要凭借雄厚的国力,与楚国和蝗虫一拼高下,看谁耗得过谁。

这时,海天才惊讶的发现,大狄国力虽强,却没有楚国那样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运粮居然成了大难题,难民很难依靠救济粮过活,大量百姓往中原逃难,甚至不顾“阎罗章”的赫赫凶名,冒死翻越国境线投入楚国,这回,“阎罗章”却化身“弥勒章”,向难民张开了热情的怀抱。

十天后,蝗虫们惊恐了,凌乱了,它们发现整个荆州实在没有吃的了,连人类似乎都跑个精光了。于是,生物的本能再次发挥作用,蝗虫们在入冬前的最后时刻找到了最后一条生路——西进!大华国!

第216章 【食虫度灾】

(因为是第一次写天灾,老实讲从前看的小说也没有发现成例可以借鉴,着实担心了一把,万没想到上传之后非但没有掉收藏,反而涨幅喜人,推荐票也给力,真的,阿鱼感动到想哭啊……呜呜呜!)

夜半三更,赵濂却无法入睡。这位年轻的大华皇帝推枕而起,绕室彷徨却又无计可施。自从楚国成功退灾,他已有一股不详的预感。果然,大狄国也用同样的手段驱赶蝗灾,如此两面包夹,活活把蝗灾逼入了大华境内。

这下可好,你们二位互拼鸡鸭,我却殃及池鱼,可怜我大华,只有三郡之地,还是西川这样禽蓄不丰之地,全国禽类加起来也没多少只,哪里挡得住饿疯了的蝗虫?而且一旦受灾,真是全国遭难,连救灾都有心无力。可恨这些蝗虫精诈似鬼,就挑我这软柿子捏……

唯一的好消息是,终于入冬了,这几日天气转冷,云涛涌动,钦天监拍着胸脯汇报说三日内必有一场大雪,只要雪一下,再多蝗虫也要一起冻死,这场横扫神州半壁的大蝗灾也将就此终结。

想到这里,赵濂还是气不打一出来,大华国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中,就差这一步!天呐!你瞎了眼!

赵濂越走心越乱,听着窗外最后几只秋蝉嘶声力竭的临死悲鸣,只觉得头脑仿佛炸开似的嗡嗡响个不停,不由立住了盯着夜空一钩冷月发怔。——国内存粮将尽,饿极了的百姓不顾朝廷禁令,开始大规模宰食禽类,大华国最后的一点抵抗能力也随之消失……怎么办!?

“陛下……”屋外内侍总管轻轻禀报,“上将军求见,奴才知道陛下睡不安稳,不如见一见人,散一散心,兴许回头便得个安稳觉。”

“胡开山?他来做什么?——这么晚!”

赵濂心乱如麻,喃喃自语偏又理不出个头绪。虽然半夜被打扰,可赵濂对这位内侍总管的态度却出奇的好,因为他不是个普通太监。此人名叫庆生,也是侍候过先帝的老奴了,当年长安城破之时,便是这个忠心的太监抱着年幼的赵濂逃出宫来亡命天涯,可以说是赵濂的救命和养育的恩人,地位超然,私下里赵濂管他叫“阿父”。

“让阿父担心了,我没事,这点小挫折,难不住濂儿的!”赵濂边说边整肃衣冠,“让胡开山御书房候着吧,这就过去。”

赵濂一只脚迈进御书房,胡开山一个箭步冲了上来,“陛下!末将想出个办法,兴许可以撑过去!”

“什么!?”赵濂心中原有些怪他夤夜见驾有些唐突,听了这句话真恨不得他再早来几分,忙止住他行礼,“好将军!什么时候了,还闹这虚礼?——快快道来!”

胡开山扬起一张黝黑的脸膛,“陛下莫怪,这是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说吧!死马当活马医了!”赵濂不自觉地咽了口唾液,却在下一刻差点反胃吐出来。

因为胡开山说出的三个字:“吃蝗虫!”

吃蝗虫!?赵濂一听,差点吐了。心说楚国搞了个“养鸡鸭”,你来个“吃蝗虫”,都三个字,也都不靠谱!可仔细一想,有道理啊!你吃老子的粮食,老子就吃了你!他赶紧问道:“快寻名医,蝗虫是否可食,有没有毒……”

“陛下放心!末将……已食虫三日,味道怪些,人却无恙,尽可放心!”他说着苦苦一笑,露出两行白牙,反射着红彤彤的烛光。

赵濂大为感动,执其手道:“将军这份苦心、这份胆略,真有古之神农氏遗风,忠君爱国之情皎然如日月!”

是夜,赵濂连夜下旨,封存全国所有余粮作为过冬储备,不再救济,同时号召全国军民一起捕食蝗虫。

为此,赵濂召集文武百官,世家族长,百姓代表,当着他们的面吃了一场蝗虫宴。皇帝带头,百官景从,民间自然也只有跟从的份。

这一吃,还真的发现,原来蝗虫非但无毒吃不死人,而且滋味还……过得去!一时间,烤蝗虫、炒蝗虫、炸蝗虫,蝗虫串、虫泥饺子、虫卵粥、虫跳墙、蝗虫上树等诸多虫类名菜应运而生,虽然吃多吃久了犯腻味,从平民到百官,从百官到皇帝,满嘴都是腥腐涩口的哈喇子味,可总算没有出现大批饿死人的惨况,这道坎,大华算是过了。

蝗虫们惊讶地发现,何时起,人类也成了天敌?还让不让虫活了?带着这股绝望和不甘,当年十月二十,一场大雪如期而至,蝗虫们合上了疲惫的双翅,结束了辛劳而又罪恶的一生,大群大群地冻死在荒芜的大地上,据不完全统计,大华境内的虫尸扫出来不下三千万斤,也全被穷凶极饿的大华军民蒸熟曝干,做了过冬的干粮。

赵濂也好,海天也罢,也包括逆天成功的楚王刘枫,几位王者不约而同发出同样一番感慨:蝗灾这东西,人要灭之难如登天,天要灭之易如反掌,真让人不由感叹,天威浩荡,人力渺小,造物神奇实不可测。

纵观这场大灾变,青州、徐州、荆州、扬州受灾最惨重,只是其中三州各有后台老板救济,尚可勉强支持。独独青莲教的徐州是没人疼的野孩子,原本指望大华国会仗义援手,可如今人家也遭了老殃,巴巴地守着粮袋啃虫子过冬,想来是指望不上了。

眼看同样遭殃的永胜、无颜二军在楚国接济下吃饱吃好,而自己分明离楚国更近,却只能干瞪眼睛饿肚子,心里甭提啥滋味儿了,只怨当初瞎了眼,抱错了一条骨质酥松的大腿,一有急事,嘎嘣一下,断了。

教主洪涛炎不得不把头磕回来,亲自带着蓬莲圣女双双赶往广信城向楚王负荆请罪,倍说当年联手之情,痛陈背信弃义之过,声泪俱下地恳求回归楚国阵营,只求度过这个残酷的冬天。

可是一连几日没人理会他们,两人呆在国宾馆里大眼瞪小眼,免不了互相埋怨,奈何当初背楚投华的决议是两人商量着办的,谁也怪不得谁,只好自哀自怜,自叹命苦。

外人不知道,他俩看似一个教主一个圣女,其实却是夫妻档的神棍,俩人从小便是师兄妹,早年遍行天涯,从走街卖艺发展到装神弄鬼,卖符施药,靠行骗闯出名堂,但也就会些歪门邪道,一身内外功夫倒也十分了得,可说到底还是个闯江湖的草莽豪客,真要论起经世治国争霸天下的本领来,那是稀松得很,也就是这样的眼界,才会受了鄂尔兰和赵濂的蛊惑,舍近求远背离了楚国的善意,如今吃了大苦头,追悔莫及,偏又补救无门。

俩人互相埋怨了一阵,又开始互相安慰,蓬莲抽抽鼻子说:“贼汉子,莫怕!想开了些,只要度过这道坎,后边儿的路顺着呢!——咱们手里有六十万精壮,比楚国全军更加人多势众,怕什么?”

“你这贼婆娘,女人见识!”洪涛炎拭了拭泪,又擤了擤鼻涕,随手抹在道袍内侧,叹道:“就因人多势众,楚王多半是不肯接济我们的,且不论我们反过水,就是没反过,养虎为患的搓事儿谁肯干?你肯不肯?”

“我……我不肯……”蓬莲说着叹了口气,不言声了。

两人枯坐一阵,洪涛炎噌地一下站了起来。

“你哪里去?”

“不能等了,咱得想办法!——活人还能让尿憋死了?”

洪涛炎攒眉怒目对空发一阵狠,转身拖出随行的箱子,打开里面尽是金银财宝。他取出整整二十根蒜条金,用一块不起眼的破布仔细包了,又换下符文锦绣的道袍,解散了道髻,换一身青长袍绿马甲,戴一顶瓜皮小帽,做了普通客商打扮,说道:“还得找罗统领,好歹寻个门路,见一见楚王。”

“我同你一道去。”

“不行,上回你翻过脸,去了反而不美。”

蓬莲一想确实如此,便不再坚持。

洪涛炎独自出门,一路问人找到罗三叔的统领府,把门的年轻门馆手柱长棍,竟像站岗的士兵般立得笔挺,见了他又冷又硬地问:“来者何人?所为何事?”

一见是这架势,洪涛炎暗暗叫苦,心道这扇门只怕不好进,一咬牙笼起袖子递上了一根小手指粗的金条,笑道:“这位小哥请了,我是罗统领故人,多年不见,特来相访,万请通报一下。——这是点黄的,不成敬意,小哥带回去给媳妇打个钗子什么的。”

那青年门馆乜了一眼金条,又看看洪涛炎,忽地一笑:“统领爷以军法治家,先生好意,少不得剁我一只手,请恕小的不敢愧领!——既是统领爷故人,敢问尊姓大名,小的好去通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