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盛明贤王 >

第174章

盛明贤王-第174章

小说: 盛明贤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祁铭匆匆收了剑,身子落地时稍显狼狈,全然没了往日的风采,脚下罕见地踉跄了一小步,嘴上似乎还发出了一道轻细的惊呼声。

“妹妹!”

这声奇怪的称呼引得众丫鬟齐齐一笑,下一刻,吕夕瑶脸上就浮起了淡淡的红云。

“妹妹,听说你剑法了得,你干脆来秋浦轩与我一道习剑,咱们双剑合璧!”

空气中弥漫起暧昧的味道,那些丫鬟笑得更加放肆了。

吕夕瑶倒不失落落大方,撇开众人的簇拥,款款走到溪边。“我习剑只为防身,哪比得了你?”

“咱们还可一起读书呀!”朱祁铭归剑入鞘,三步并着两步奔至吕夕瑶身边,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何总把一些过于脑残的话题放在嘴上,“秋浦轩藏书甚多。”

吕夕瑶莞尔,明丽的眼波洒来,一如往昔那般令他心动。“你近来在读何书?”

“。”

众丫鬟大多识趣地避到了屋中,只有满月一人远远候在甬道尽头。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不知你想做三者中的哪一类人?”

当然是做最厉害的那类人喽,这还用问么?朱祁铭脱口道:“至人!”

吕夕瑶静静望着朱祁铭,目中飘忽不定的深意随眼波流淌,扫得后者一愣一愣的。

“庄子说:‘夫若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嗯,至人无己,说得多好!你做了至人,物我两忘,已臻化境,到时候连自己都给忘了,你还记得谁?”

“诶······不是······”

朱祁铭挠头,心中大呼:庄子误我!

片刻后,胸中的热火渐渐熄灭,理智复归冷静。他凝视眼前的一池秋水,心中有分落寞。

适逢乱世,要想心系社稷便得“无己”,可是,世俗中人,岂能“无己”?等到天下安定之后,再回归小我,不知眼前这份漫长的守候,会否化作悲发的“高堂明镜”?

“妹妹,咱们回去吧,外面风大。”

朱祁铭招招手,但见门内人影一晃,秋月捧着一件披风快步奔来。

“越王殿下!”

尖细的叫唤声传入内园,瞬间撕碎了内园的幽静,下一刻,兴安的身影便抢在了秋月的前面。

“越王殿下,鞑贼攻破紫荆关,正向京城逼近!皇上命殿下去城外看看周边的情形。”

秋月猛然驻足,手上的披风差点掉落。那边满月一脸的愕然。

朱祁铭闻得警讯,心若止水,只是在转视吕夕瑶的那一刻,心头才泛起涟漪。

“妹妹,你可留在秋浦轩,也可回到婉汀居,我会派人暗中保护你,你自己一定要小心!”

他快步奔回内室,放下宝剑,拿起铠甲就往身上套。

一群丫鬟围在他身边手忙脚乱却又帮不上什么忙。

“殿下,有两百金吾卫骑兵随行。”兴安小声道。

“马,快将殿下的坐骑牵来!”堂上有丫鬟高声叫道。

“等等!”吕夕瑶取下一枚玉佩,亲手套在他脖颈上,“愿佛祖保佑你平安归来。”

“嘿嘿嘿······”

朱祁铭将那枚带着吕夕瑶体温的玉佩坠子收入衣内,贴胸而放,随即戴上头盔,转身进了正堂。

“殿下,宝剑!”

从满月手上接过宝剑,奔出秋浦轩,就见两百名身披甲胄的金吾卫骑兵列队候在道中。

最后深望吕夕瑶一眼,他跨上白马。

“驾!”

如雷的蹄声打破了皇城内的宁静,飞驰的骑队很快就出了东安门。

都市中的人们似乎早已得知了警讯,此刻,街面上行人寥寥,十里长街半隐在晨雾中,晨雾却掩不住沿街紧闭的门窗,还有门窗内无处不在的惶恐。

滚滚蹄声敲击着无数生灵的心坎,给寂寥都市添加了一丝紧张的气氛,一路朝西,终于越过阜成门幽深的过道,渐渐掠向西郊。

原野上出现了无数逃难的民众,那些青壮男丁肩扛背驮,携家带口,正朝内城方向涌去。

“越王殿下!”

北侧有百余骑人马操小路斜刺里驰来,当先两人正是徐恭与唐戟,在他们的身后,紧跟着那帮勋戚子弟,还有数十骑越府护卫。

双方驻马,一时间,战马的嘶鸣响成一片。

“参见越王殿下。”

“殿下。”唐戟往前策马缓行数步,“紫荆关已失守,据传那里的守军只有少部分人马与鞑贼血战,其他人一触即溃。”

“居庸关那边呢?”

此言一出口,朱祁铭便意识到自己是多此一问。当此之时,居庸关一带的敌情或许只有兵部知晓!

“苍天有眼,咱们总算回京了!”

西侧响起一道突兀的叫声,朱祁铭循声望去,就见一队明军从林中徒步现出身来,旁若无人地朝京城方向奔去,瞧一个个急匆匆又不无兴奋的样子,显然是在为自己捡了一条小命而深感庆幸。

“可耻的逃兵!”勋戚子弟中有人斥道。

朱祁铭冲那边打量了一小会,见来者约有三百人,身上大多染红,且有不少伤重者被人用木板抬着。瞧这情形,他们显然不是逃兵,而是力战之后的幸存者。

那些勋戚子弟却不这么看,他们瞥见这三百来人的落魄样,目中甚是不屑,不时有低斥声响起。

忽见一名伤者从木板上坐起身来,直直盯着朱祁铭,“殿下,在下终于活着见到您了!哇······”竟咧嘴哭嚎起来。

周霖?朱祁铭从那张满是血渍的脸上,终于分辨出了周霖的模样,当即吃了一惊,定睛一看,见周霖胸、臂、腿上各有一处刀伤,看样子伤得极重。

正想与周霖打声招呼,却见他白眼一翻,一头倒在木板上,昏死过去。

“呸,废物!”

一人开了口,其他勋戚子弟立马附和道:“切,周霖就是一个废物!”

两名抬着周霖的士兵已越过人丛,走到了离朱祁铭二十余丈远的地方,闻言驻足,落在后面的那名士兵回过头来,目中满是怒火。

“不准辱骂周百户!周百户一人杀死五名鞑贼,身中数刀仍不肯罢战,要不是咱们救他回来,他恐怕早就殁了。换作是你们,指不定尿裤子做了鞑贼的刀下鬼!”

什么!一人杀死五名鞑贼?那帮勋戚子弟一个个惊得差点没从马背上一头栽下。

:;;!!


第三百八十七章 兵临城下

正统十四年十月初九,也先兵临紫荆关,都指挥韩青力战而死,右副都御使孙祥率余部坚守不退,阻敌四日。

鞑贼以喜宁为向导,操隐秘小道绕至明军身后,前后夹击,孙祥率众与鞑贼展开巷战,在战事最为惨烈的关键时刻,又是明军战斗意志率先崩溃,士兵溃散,孙祥战死。

眼前这三百来号人就是紫荆关一战幸存的士兵。

朱祁铭虽不知紫荆关一战的真实战况,但闻得周霖一人就杀敌五名,当即跳下马背,上前仔细查看周霖的伤势。

周霖嘴唇紧闭,但鼻息清晰可闻,看样子应无性命之虞。

“你们速去阜成门内,那里有人收容各处归来的军士,还有医士就地医治伤者。”

“是。”

那三百来人愈行愈远,最后走过旷地,消失在了另一片树林中。

突然,急骤的蹄声自北一路响来,一道中气十足的叫声远远飘来,“皇上有旨,城外各路人马速退回城内!”

朱祁铭返身上马,就见北侧的林间小道扬起了一路的烟尘,迷蒙中依稀可见一队快骑朝这边驰来。

“参见越王殿下。”

蹄声骤歇,马的嘶鸣声响过之后,一名锦衣卫千户装束的军官和一名内侍模样的人先后翻身下马,朝朱祁铭行礼。

朱祁铭移目望去,瞧那个锦衣卫千户面生,而那名内官倒是面善,像是御前近侍。

“本王的护卫军也要退回城中么?”

“是的。”那名内官道:“越王殿下,小的方才在西直门那边遇见了于尚书,于尚书托小的捎话,请殿下速去奉天殿。”

“知道了。”朱祁铭转视徐恭、唐戟二人,“速回营集合队伍,开赴京中指定地点待命。”

“是。”

······

战争的阴云笼罩着京城四野,城内家家户户闭门不出,纵横交错的街道上再无往日里的喧嚣声,只有各路军士来来往往的脚步声与清脆的马蹄声响个不停。

在京城内城的中央部位,鲜有闲杂人进出,驸马都尉焦敬奉旨巡视皇城四门,提督人马严加防备。

内嵌于皇城中的紫禁城更是戒备森严,前朝与后宫气氛肃穆,宫道上难得见到一个人影。

因鞑贼入寇,景泰帝亲告昊天上帝、后土皇地祗、七庙太皇太后、皇考宣宗章皇帝。

“兹者虏寇猖獗,越山进入居庸关内,布列野外,欲窥京城。已命总兵等官统率大军剿杀,尚祈洪造默相敷佑:将勇兵强,虏寇迎夕瓦解,国家、社稷永保康宁。伏惟鉴知。”

来到午门外,朱祁铭将宝剑解下,交给门前禁卫看管,而后不携任何兵器入内。

方进奉天门,便与于谦、石亨相遇,双方匆匆叙罢礼,于谦即谈起了正事。

“越王殿下,进犯紫荆关的有三万鞑贼,也先另有两万人马将从古北口入寇。还有,据杨洪羽书来报,脱脱不花、阿剌共带领三万人马过顺圣川、洪州堡,欲犯京师。”

鞑贼共有八万人马?朱祁铭蹙眉,想鞑贼的人马并不算少,即便是八万人,也够明军为之大感头疼的。

“京中集结了近三十万明军,我众敌寡,料鞑贼必将无功而返。”

石亨撩起长须,开口说话时声如洪钟:“素闻越王殿下善战,不如由在下领军十万,殿下领军十万,在野外摆开阵势与鞑贼大战一场,不让鞑贼兵临城下。”

应该说,石亨的主意立足于主动求战,还是极为大胆的,但石亨显然忽略了对政治因素的考量。土木堡惨败殷鉴不远,朝中文武百官遇事稳字当头,根本就不敢有任何的冒险之举,大明也实在是没有多少冒险的本钱了!而集结大军于野外力战鞑贼,这无异于冒险,有土木堡惨败的阴云在那里罩着,此议很难得到文武百官的认同。

大明再也输不起了!

更何况,莫说一个亲王不可手握重兵,就是石亨这个总兵官,恐怕也难以如愿统率十万大军。在当前的政治气候下,朝廷不敢有任何的疏忽大意,铁定会以景泰帝为中心,以京城为依托,构建一道既集结了重兵,又让重兵分散于诸多将领手下的兵力部署体系,绝不会让任何一个将领拥兵自重。

于谦身为兵部尚书,说到底,他是一个掌兵事的文官,对即将到来的战事,他既会做军事考量,也会做政治考量。

“京中守军来路纷杂,一时之间难以做到号令如一,故而若由一人统率十万人马,战力反而会大打折扣,还不如由诸将分散统兵,便于号令。”

石亨还想说什么,却见兴安风急火燎地一路小跑而来,“请越王殿下、武清伯、于尚书移步,皇上已到了奉天殿。”

三人打住话头,随兴安疾走片刻,进了奉天殿。

殿中站满了文武大臣,在九卿、五军都督府掌事勋戚身侧,还站着十余位奉旨入京“勤王”的亲王、郡王。

身为亲王,朱祁铭只有听政的份,却不便发声。

这次的廷议效率极高,眼下鞑贼分三路逼近京城,情势危急,文武重臣不敢再存半点私心杂念,一番热议后,景泰帝已对备战事宜了然于胸。

“于卿,鞑贼入境深寇,宣府已成孤城,辽东亦无虏患,命杨洪领兵二万,辽东副总兵官焦礼、施聚领兵三万入援。另调朝鲜军、建州女真军、陕西吐蕃兵移师京师,以为应援。”

于谦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