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宋王 >

第95章

宋王-第95章

小说: 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这些已经成为过往,证明不了什么,一切要看今日了……

林昭同样是这样的想法,千万别让我查出来,要是让我知道昨晚沐思虹受伤与你有关,绝对饶不了你。

两人就这样互相对望一眼,眼神之中包含的太多情绪,兴许片刻间就会喷薄爆发。

林昭找个临水的位置坐下,这处厅堂修建的极为巧妙,西湖风光可以尽收眼底。远处是高高的雷峰塔,水天相接之处湖光山色更动人。尤其是湖中的莲花正好绽放,不仅耐看,阵阵幽香传来免,也多了几分恬淡幽香……

湖水直接被引到了廊下,各色的小鱼儿在就在附近畅游。林昭想到了后世西湖十景的花港观鱼,要是能在此处修建一座宅院,一定相当不错……

正在此时,杂乱的脚步声传来,廊下水中的鱼儿们似乎感受到了危险。一溜烟,瞬间四散开去,不见了踪影。

门口有人唱诺道:“王爷到!”

林昭巡声往门口看去,只见一个气度看似高贵的中年男人龙行虎步而来,身后则跟着南哥年轻后生,其中一个正是富水侯赵仲山,这厮正趾高气扬,鼻孔差点上天了。

一路过来,各路官员先后起身招呼,不用说,来人自然正是余杭郡王赵宗咏,以及他的两个宝贝儿子。赵仲山也算老冤家的,至于赵仲晔则是第一次见,不过之前明里暗里都交过手了……

赵宗咏走过来,见到赵世琚的时候。两兄弟看起来十分亲密,有说有笑打招呼。赵仲山兄弟则在后面点头哈腰。哪里像是仇人。

“子瞻,本王仰慕你很久了,可惜一直无缘得见,今次总算有机会……”赵宗咏见到苏轼,立即上前热情地打招呼。今日宴会有个说法,是为苏轼接风洗尘的,即便是装样子,也得装得像才是……

苏轼笑道:“王爷谬赞了。多谢王爷夸奖……”

不管是否真心实意,有人夸赞追捧,苏大才子还是很高兴的,不过他并不受宠若惊。赵宗咏不过才是个郡王,苏词的粉丝里还有更高级的太皇太后老祖宗在呢!

随后,赵宗咏经过林昭面前,饶有兴趣地上下打量。问道:“林昭,林东阳?”

“见过王爷,在下林昭!”表面上礼仪还是要有的,林昭拱手与赵宗咏见礼。

“果然年轻有为,一表人才!”赵宗咏说话间,眼神中浮现出古怪神色。

“多谢王爷夸奖!”一抬头。林昭恰好看到东阳郡公赵仲晔那嫉妒、仇恨的眼神。

赵宗咏轻轻一笑,走到主位之上,说道:“天气炎热,恰逢六月六节庆,今日特邀诸公前来西湖。赏荷纳凉,宴饮避暑!”

“多谢王爷!”一众杭州官员都受宠若惊。感恩戴德。

“诸位不必客气!”赵宗咏笑道:“官家登基以来,我大宋海晏河清,风调雨顺,百业兴旺,所以这第一杯酒,为大宋欣欣向荣共饮吧!”

去年又是地震,又是水灾的,哪里风调雨顺了?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林昭心中一笑,跟着众人一起端起酒杯。水酒入口,口感一般,比不上江南居的烈酒,林昭旋又想起后世有名的绍兴状女儿红!如今身在两浙路,什么时候有机会去看看,也不知会不会有什么发现。

赵宗咏再次举杯,笑道:“这第二杯酒嘛,苏子瞻乃当世才子,今次为官杭州,本王表示欢迎,这杯酒算是给子瞻接风洗尘了。”

苏轼的面子果然大,众人齐声叫好,欢呼声一片。知州郑獬的脸色有些不自然了,和名人一起为官真不是什么好事,虽然自己才是一把手,可是到哪都会被别人抢了风头,这种滋味实在不好受啊!虽然已经五六十岁,但郑獬仍旧难免有些小嫉妒。

今日的宴会注定了冗长,先是歌舞助兴,还有专门从南洋来的水戏表演,说白了不是些水面上的小杂耍而已。反正不少人看的津津有味,待到快到傍晚时分,有些人开始露出倦意,开始有些不耐烦。

不过余杭郡王不发话,谁敢随便离开呢?何况刚刚开始了一个诗词画艺的环节。

“今日虽算不得盛会,却也算是俊杰聚集,我们何不效仿古人吟诗作词,制作成集,将来也可以传为美谈!”一向视财如命的赵宗咏竟如此清高,提议作诗,当真算是一件趣闻“世琚啊,你画艺超群,何不作一副西湖宴乐图呢?”

赵世琚笑道:“那好,既然皇兄提议,那世琚就献丑了!”

宴会的气氛看起来是这么和谐,但背后却是空前紧张。这个时候,诗词宴乐,至少林昭的感觉相当的古怪,并未在意。

众人的情绪虽然不错,但都有自知之明,有苏轼这等数一数二的才子在,怎么能比?当然,也有有心之人,瞅准机会,先行赋诗,稍有出彩之处,也是阵阵喝彩。即便最后比不上苏轼的,也可说是抛砖引玉,并不丢人。

很快,便有几首不错的作品,赵宗咏连连点头:“吴楚多俊才,果然名不虚传,不知我们的蜀中才子有何佳作呢?”

苏轼今日也无奈,莫名其妙就被捧为了焦点人物,想低调都不行。身为才子,吟诗作词的活动自然少不了,何况赵宗咏一句话,众人都满怀期待看着他……

苏轼举目四望,酝酿片刻道:“既然今日是西湖宴乐,诸位的作品也都是以西湖为主题,那在下也就以此为题,作诗一首!”

“水光激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宜。”

简短的绝句。将西湖精致描写的恰到好处。今日清晨下过一场小雨,午后天气转晴。可谓应时应景。将西湖与西子作比,皆是吴越最美的人物风景,淡妆浓抹总相宜一句更是对西湖最绝妙的赞誉,语句并不华丽,意境却别出心裁。

才子就是才子,话音落地便起到莫大的震撼,众人纷纷品味赞赏。当然了作为大宋朝首屈一指,代表性的才子。这种场面已经习以为常,苏轼只是淡淡一笑,并不十分骄傲。

赵宗咏笑道:“子瞻就是子瞻,到底不同寻常!”

“听闻林东阳也擅长诗词之道,怎么今日不见作品呢?”旁边的赵仲晔突然接口。

啊?

林昭的心思全集中在私盐案,谋反,以及沐思虹的伤势上。哪里有心思在乎这里。故而有些心不在焉,猛然听到赵仲晔提及自己,不由一惊……

作诗?哥这时候哪有心思作诗?何况是苏轼大作刚刚出炉,让我来不是做垫底的陪衬吗?怎地小小年纪,心肠如此歹毒呢?

刚要婉拒的时候,赵宗咏佯作惊奇道:“是吗?怎么不早说?东阳。本王等着你的佳作!”

余杭郡王都这样说了,这事还能拒绝吗?很显然是父子联手,逼迫自己出丑。

林昭飞速在脑海中构思,奈何心有旁骛根本难以成篇章,没办法。只有继续“借鉴”了。还有,记忆里还有些存货。当即道:“既然如此,在下就献丑了,请王爷指点!”

众人对林昭的作品期望不高,毕竟已经有苏轼的丰碑在那,想要超越是难上加难啊!苏轼自然明白其中缘由,不由有些后悔,这下有些为难林昭了。

林昭却风轻云淡,沉吟片刻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静,寂静!

也是短短的七言绝句,写的也是西湖风光,不过很巧妙地选择了一个特点,那就是荷花。面前,湖面上大片的荷叶,随风摆动当真是无穷碧绿,其中朵朵盛开的荷花在阳光映照下,格外美艳。

仔细论来,与苏轼的作品做比较,到底孰好孰坏,这个很难讲!但绝对算上的一等一的佳作,不相上下。

赵宗咏父子的脸色不怎么好看,尤其是赵仲山,装逼踩人反被打脸的遭遇不是一两次了。

苏轼则是惊喜,他没料到林昭的文采竟然如此出众,完全不在自己之下,假以时日必能更上一层楼,前途不可限量。

赵世琚看着赵宗咏父子的脸色,暗中一笑,满是嘲讽。旋即又有些心惊,林昭到底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本事?

其他人则是一片惊讶与赞叹,林昭与沐思虹的风流韵事已经传遍杭州。很多人不理解,沐思虹何以对倾心林昭,现在似乎有答案了!

林昭只是淡淡一笑,幸好还有一手,否则今日就抓瞎了。旋即看了一眼,偷鸡不成蚀把米的赵仲晔,嘴角一抹嘲讽一闪而过。

赵仲晔恼怒不已,奈何今日作为主人,必须要和颜悦色,急忙起身祝酒,免得尴尬!

宴会一直没有结束的意思,每当意兴阑珊的时候,赵宗咏父子总会弄出点别出心裁的东西,将众人留下来。

果然好计策,要是被他们这样无休止的拖延下去,可不是办法啊!看来得想想办法,尽快开溜才是……

也不知道苏岸那边进展如何了?随即抬头看了一眼赵世琚,这厮仍在全心全意作画。林昭不禁心中打鼓,他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杭州郊外一个靠近运河的村落,村中本没有几户口人家,直到近几年有外乡人来定居,才兴旺起来。

这些人大兴土木,在此修建了不少坚固的房舍。村口的码头也经过整修,偶尔有大船来往。

“宏儿有消息吗?”钱塘县令陈琦哪里生病了,此刻正生龙活虎地来回走动,只是脸色有些忧虑,或者说有些担心。

儿子陈宏从昨日开始便不见了踪影,甚至完全杳无音讯,这不免让陈琦有些担忧。到底是傻小子做什么冲动之举去了?还是遇到了什么危险?

陈琦虽然算不上什么好东西,可天下父母爱怜子女之心都是一样的,儿子不见了,他怎么能安心。尤其是昨夜妻子噩梦惊醒,一些不好的念头便一直浮现在脑海之中。

“还没有,老爷不必担心,公子不会有事的,眼下当务之急是装船!”

“嗯,大船来了吗?”陈琦轻叹一声,压力着实不小。

“马上就到!”

“那好,做好准备,以最快速度装船,不得延误!还有做好安全警戒……”

他们自以为小心谨慎,不想村庄之后一双眼睛一直盯着他们的举动。眼见大船驶来,有货物抬出,便悄然离开了。

杭州城里,余杭县令李逢接到报告,点头道:“去,想办法将这个消息透露给通判属下的差役!”

“是!”

“夫人,我们该动手了!”

一个妖娆妇人从屋里走出来,点头道:“好吧,动手!”

李逢道:“夫人,你带人去王府,我想办法去让城中混乱,然后打开城门,接应我们的人进城!”

“好,速战速决!”妖娆妇人问道:“夫君的安全有保证吗?”

“将军那边没问题,你放心好了!”

第一二七章叛乱

夜幕降临,西湖宴会仍在继续。

即便很多官员士绅已经有离开的想法,奈何余杭郡王似乎兴致仍高,根本没有散场的意思。

正在此时,州府衙门的一位差役从侧门进来,附在苏轼耳边说了几句话。

“子瞻,有什么事情吗?”赵宗咏心中有鬼,故而对一举一动都十分在意。

苏轼客气微笑道:“回禀王爷,在下可能要先告辞了!”

“哦?子瞻何必着急呢?今日还未尽兴啊!”赵宗咏看似挽留,实际上心中已经有种不好的预感,言语多加试探。

苏轼道:“多谢王爷盛情,不过……差役发现有人偷运私盐,兹事体大,本官必须尽快前往处理。”

“哦?”赵宗咏父子心里顿时炸开了锅,如果是这样,岂不是意味着陈琦那边暴露了?怎么会这样呢?赵宗咏努力地装作若无其事,但表情终究没有那么自然,对一个财迷而言,这可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