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宋王 >

第62章

宋王-第62章

小说: 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下来的熙宁二年,大宋王朝将注定不平静,注定了不平凡……

而不经意间促成的许多关键点的林昭已然离开汴京,快马加鞭往江宁赶去……

腊八出事之后,林昭又在汴京耽搁了几日,腊月十五左右离开南归。一般来说,从汴京到江宁需要十八到二十二日,但林昭胯下是神骏的白龙,加之归心似箭,因而途中尽可能地减少耽误,急速南归……

可人和马都是动物,短时间内体能急速消耗,人困马乏是必然的,因此途中少不得要停下来略作休息。

走到大宋南京的时候,林昭看着疲惫的白龙,觉得必须得停下来休息一晚,有道是欲速而不达,不能累坏了自己和马儿。

注意,此处的南京并非后世的长江边的那座城市,而是商丘以南附近的应天府,原名宋州,宋朝的国号正是因此而来。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前便是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宋州乃是大宋王朝龙兴之地。

赵匡胤登基之后,便改宋州为应天府,定为大宋朝的南京,因曾是归德军驻地,又名归德州。位于汴京向东南的运河之畔,是林昭返回江宁的必经之路。

可惜林昭赶得不巧,未能在天黑之前赶到,只得在城外半道上借宿。说来也巧,还正好处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仅有的几户人家都是茅屋一两间,本身居住都不够,根本无法借宿外人。不过他们给林昭指了个去处,一所尼姑庵……

这可如何是好?

去尼姑庵借宿,只怕很不方便啊!奈何寒冷腊月,外面着实寒冷,没有居所只怕会直接冻死。

好在村民告诉林昭,佛家以慈悲为怀,这座尼姑庵专门有个院子向路人借宿,已经很多年了,一直相安无事。

“这样就好!”林昭这才心安理得地前往。

走到门口看到灯火照耀下,静心庵几个字十分清晰。林昭轻轻叩门,便有个老尼出来开门,说明来意之后,便被引着去了一处单独的院落。

有几间房子灯火还亮着,显然已经有人入住了,其中一间还传出朗朗读书声,似乎是个书生居住。林昭这才放心下来,便安心住了下了,准备天明之后便启程离开。

可是睡到半夜,林昭突然被轻微却又急促的脚步声吵醒。其实若换成是一般人,未必能听见。一来是林昭的刑侦敏感,二来是最近将近半年时间跟随苏岸学武,耳根更加聪慧了。

三更半夜,月黑风高,荒郊野外的尼姑庵里来了武术高手,感觉怎么有点像武侠小说的里的情节,嘿……

林昭好奇之下起身走到窗口,想要打探一二,可是刚刚站在窗口,瞬间便感觉到一股杀气。隔着一层窗户,林昭不知道外面漆黑的夜里有一支劲弩正对准自己,但他能清楚地感觉到危险临近……

林昭心里咯噔一下,莫非是因为在汴京得罪了人,有人在途中暗杀?

看来有些低估了这群王孙公子、士大夫的品德,表面上看似君子做派,背地里尽是些龌龊行径……

林昭凝神轻轻往后退去,做好随时准备逃生的打算。没想到一往后退,危险气息便逐渐下降,甚至不复存在。

这是怎么回事?难不成是是自己多心了,不是针对自己的?林昭心情忐忑地躺回床上,却不曾除去鞋袜衣服,只要有情况随时准备逃生……

片刻后,庵堂外的小树林里,几个身影飞速跳跃而来,全部躬身向一人行礼。只见月牙儿淡淡的月光下,一个高大伟岸的男子负手而立,长袍裹身,背对众人,看不见容貌与气度,身份更是无从得知……

“宗主,根据消息,夫人应该就在这所庵堂之中……”

“确定吗?这些年老夫空欢喜了很多次了……”男子开口说话,听声音似乎是个五十岁往上的男子,声调不高,却有股威严与雄浑……

“宗主,这次应该错不了,我们已经打听过了,时间等各方面的描述都很相似,是夫人的可能性很大……天亮之后会有早课,宗主可易容后亲自去看看,确定是否是夫人!”

“嗯,天亮之后老夫会去的……这么多年了,希望不要再错了……”男子一声叹息感慨万千,想来寻找之人十分重要,且已经寻找多年,定是历经艰险,已然失望了很多次,可谓是饱受打击……

“你的弩是打开的,发生何事?”男子略微回头,脸上竟带着面具,余光瞧见属下的劲弩张开,不由疑惑询问。

“适才有人似乎发现属下,略作戒备,已经了解了,是个骑白马年轻人……可能是近来汴京城里风口浪尖的那位林主簿……”

“他怎么会在这里?”男子顿时一惊,甚至还有些微微紧张。

“宗主不必担心,此人似是为了着急赶回江宁与家人团聚,偶然借宿此处……”

“那就好!”男子轻声道:“近来这小子在汴京闹出的动静可不小,还有赵顼那不孝之子,老祖宗的留下的大好江山,只怕要被他折腾完了……可惜啊,当年要是……”

林昭一夜可以说是枕戈待旦,到了天亮才发现是虚惊一场。不过这个奇怪的庵堂还是不要多待的好,加之归心似箭,便告辞离开了……

刚出门便遇上了隔壁的书生,林昭知他昨夜挑灯夜读了许久,看来很用功。见林昭牵马准备离开,书生赞叹:“足下的坐骑当真神骏,难得一见啊!”

“多谢!”林昭很礼貌地接受了赞许。

书生问道:“兄台是要南下还是北上呢?”

“南下!”林昭不由表情凝重,这庵堂本就有古怪,书生看样子和自己年纪不相上下,这样问有什么目的呢?

“可惜,在下要北上游历,准备来年科考,一路寂寥,本想找个人结伴而行的……”

“科考?那不是要在后年吗?至于这么早吗?”按时间推算,下一次进士科考试是在熙宁三年春天,如今在熙宁元年腊月,准备早也有点离谱啊!

“确实还有一年时间,可在下出自南方闽中,读书多视野却不广,故而想要好好游历中原各地,增长见闻……”

“原来如此!”那时候闽中尚未完全开化,信息闭塞也属正常。林昭笑道:“那就恭喜兄台来年金榜题名,独占鳌头……”

“多谢兄台吉言!”书生不曾想到,今日一句简单客套话,一年多以后还真得践行诺言……

“在下还有事情,告辞了!”林昭并不在意,牵着白龙离去了……

书生在庵中住了好几日,出于礼貌去向庵中师太告辞。恰好是做早课的时间,许多女尼都往佛堂走去……

书生无意间瞧见一位中年女尼,不由惊奇:“咦,这位师太的五官怎与适才那位兄台颇有几分相似呢?”

远处,一位乔装过的老者佯作是来上香,待瞧见女尼的容貌时,几乎老泪纵横。多少年了,总算是找到了……

第八十六章再见一面

静心庵始建于五代后唐时期,据说是因为当时宋州城内一个富家女儿一心向佛,家族又不忍其前往寻常佛寺庵堂受委屈,故而为其修建家庙。

庵堂附近本来有许多村庄,都曾是这家大户的佃农,后来因为战乱,百姓流离失所,居民少了许多,越发显得荒凉。

不过因为临近运河,过往的船工商家很多,经常来此上香祈求平安,似乎很是灵验,因此香火还算旺盛。

静心庵的师父们也乐善好施,救死扶伤,善举颇多。

庵中的女尼有的是一心向佛,落发为尼,自此青灯古佛常伴的。也有无家可归,迫不得寻一栖身之处。也有流落他乡,或生病遇险为庵中师父所救者,比如静和居士。

据说这位居士多年前乘船落水,幸好被外出化斋的师太所救。静和居士醒来之后,竟说不出亲人姓名,家住何方,是以无家可归。上天有好生之德,佛家以慈悲为怀,庵中师父便将其留了下来。

静和居士容貌温和甜美,若是落发出家当真可惜了满头青丝。为人也温和恬静,平日里很少说话。不过她眉头似乎从来不曾舒展开,似乎有太多的伤心,太多的牵挂。

多少年了,一直如此。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师父认为她尘缘未了,红尘俗世牵挂太多,才一直不曾为她剃度,因而静和十几年来始终只是个带发修行的居士。

一如往昔,做完早课,扫去院中的落叶,静和便走到远处的小丘之上,这里恰好能远眺前方的运河。

看到运河滔滔水波,往事就不由自主地浮现在脑海中。她依旧清楚地记得,当年就是在那里,不甚坠入河中的。好在福大命大,被河水冲到岸边,被静心庵中师父所救……

而他最为牵挂的还是那艘开走的小船,船上何五抱着孩子走了……

快二十年了,她每时每刻不在想,他们是否安然无恙?现在身在何方?

如果那孩子能够平安长大,应该已经弱冠之年了,可惜天各一方,不曾相见……

也许此生已经再无相见之日,只希望孩子能够平平安安长大,快乐生活。

可身为一个母亲,哪有不想孩子的,如果能再亲眼见一面,听他叫一声娘该多好啊!

昨天夜里还梦见孩子向自己跑来,从一个小孩童变成了一个英俊的少年……

可惜这些全都是奢望,自己一个弱女子,根本无法远行,有心无力,又能到何处去寻找自己的孩子呢?

至于何五与孩子,恐怕他们都以为自己死了……

此生再难相见,母子骨肉分离,天各一方,生死未卜,让她怎能不担心,不记挂?

“夫人!”

妇人正在感伤之际,一声呼唤在身后响起,十多年的时间让她已经对这个称谓感到很陌生,几乎淡忘。

回过身来,见一个男子站在身后,帽子取下来,露出那张标志明显的脸时。静和居士惊诧不已,若非及时掩住口,几乎喊出声来。

“你……你不是已经……”女尼虽然身处佛寺,但男子的名头实在太大,当年去世的消息传出曾让很多人唏嘘不已,如今怎么又活过来,站在自己面前!

“夫人不必惊慌,在下当年也是迫不得已,演戏而已……”

静和居士很聪明,安定心神后问道:“你是为何?难不成是先夫……”

“是先主的意思,也是我自己的意思,为的就是找寻夫人和公子……或者……,十八年了,天可怜见,总算找到夫人了!”

静和居士略微思索便了然心中,这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只可惜迟来了好多年。不由叹道:“若是几年前,找到我们兴许还有用,可是现在,还有何意义?”

“先主也曾这样说过,但我不心甘,尤其是看到那卑鄙之徒的作为,才矢志要找寻夫人和……”

“找到又能如何?往事已矣,如今已经改变不得,你连孩子是男是女都不知道,找到反而对那苦命的孩儿没有半分好处,是个女儿兴许还好,可偏生……我早已没有丝毫奢望,只希望他平安生活。”

“夫人诞下的是个男孩?天可怜见,先主总算留下一丝血脉!”

“是又如何?如今他身在何方,甚至是死是活我都不知道!”静和居士突然间潸然泪下,提及孩子,触及内心最柔弱,最伤痛之处,她哪里还忍得住,顿时泪流满面……

“什么?夫人不知道公子下落?”之前他已经了解静和在庵堂中孤身一人,心中曾有疑问,只是一切都来及确定,还设想着会不会是夫人为保护孩子,另置他处了。现在听到这话,无疑是五雷轰顶,是个男孩很好,可要是找不到,那岂非……

“夫人可有线索?”男子很不甘心,追问线索,想要找到这个孩子。

静和居士犹豫了,她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