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宋王 >

第60章

宋王-第60章

小说: 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八十二章帝王心思(上)

看似林昭闯下了弥天大祸,仔细想想,其实事情没有那么严重。

唐介去世不假,可死因是背疽病发,不治而亡,至于被林昭气倒连诱因都算不上。何况当时朝堂上争论各不相让,十分正常,而且是他唐介先开火攻击林昭,可惜人家一同反驳,唐老头自己支撑不住,又能怪谁呢?

因此虽说有很多言官口诛笔伐,上疏弹劾,可真要论罪,显然理由牵强。

除此之外,还有个缘故,让林昭心情能稍微平缓点,那就是皇帝赵顼的态度。

前去登州暗中调查,选择那日在朝堂上提出来都是赵顼的主意,林昭只是奉命行事,是皇帝的先锋官而已。

那日看似是林昭骂了百官,骂了唐介,实际是皇帝赵顼对保守大臣反戈沉重一击。有心人应该能看出来,若是没有皇帝的默许支持,林昭有那个胆子骂宰相,骂翰林?当然了唐介的事情是个意外!

何况林昭的行为本就是赵顼暗示,授意所为,是帮皇帝背了黑锅。所以此事如何处理,赵顼应该不至于太绝情,会尽可能维护林昭的……

麻烦的还是拳打赵颢一事,虽说是占理的,可是传言越来越广,都说自己为了和岐王争风吃醋。没办法,柴敏言汴京第一美女的名头着实太大了。

林昭心里却清楚,柴敏言可能是受连累的,赵颢与赵仲山显然是针对自己而来,不安好心。之所以出手,也是因为那群纨绔子弟不知天高地厚,实在太过分,欺人太甚。那会只要是个男人,就不能坐看柴敏言被轻薄……

冲动也罢,不得已也罢,反正人已经打了!

林昭觉得必须得想点办法,随即让高大暗中出去寻了可靠之人,在汴京各处散布小道消息。于是乎很快一个说法便悄然流传开,称岐王殿下看中林主簿的白马,强买不成,故意找茬生事的……

同时又各种渲染,白马是林昭如何艰辛才得到的,在辽国的英勇事迹也逐渐流传开,百姓们才晓得林公子是个英雄……相对来说,岐王仗着身份权势,强买强卖,调戏女子,完全就是一副标准的纨绔子弟做派……

随后甚至连辽国前来恭贺正旦的使臣都有所耳闻,疑惑的同时表示不满,白马乃辽国皇太子赠与林昭,无论强买还是抢,都是对辽国的不尊敬。一件小事,俨然有上升到外交纠纷的趋势……

如此一来,即便是言官弹劾,问题也不是很大,相对来说比较好处理。

可此事依旧很麻烦,原因在于狠狠得罪了皇太后高滔滔。赵颢可是他的心头肉,年满十六之后依旧让其居住宫中,这份宠爱是绝无仅有的……

大宋朝能够说动这位皇太后的可能只有两人,一个是太皇太后曹氏,另外一个就是皇帝赵顼。曹氏接触不到,现在只能寄希望于赵顼了,就看他和兄弟的感情如何,是否愿意为了看好的臣子去说服母亲……

对林昭而言,该做的都做了,其他事情只能听天由命了……

皇宫里,高滔滔看着小儿子脸上、身上淤青与伤痕,高滔滔心疼不已。

“太医,仲明伤势如何?”赵颢,表字仲明,高太后嫡出次子。受伤回来之后,整个皇宫都有些不安宁了。几乎整个太医署的大夫都被请来,联合为岐王殿下检查身体。

“回太后,殿下只是些瘀伤和擦伤,并未伤筋动骨。皮肉伤不碍事,涂抹些药膏,再吃几帖活血化瘀的汤药,休息几日就会痊愈。”

林昭并非不知轻重,打了赵颢不假,却也注意着尺度,不曾真伤筋动骨。要真打出个大毛病,可针灸在劫难逃了。

高滔滔总算是放下心来,应声道:“开药吧,为岐王涂药!”

“仲明,还疼吗?不打紧,只是皮外伤!”高滔滔温言安慰次子。

赵颢却撒娇道似的:“母后,疼痛的是小事,儿的名声尊严是大事,堂堂亲王被一个八品小主簿给打了,我以后还如何见人?”

“哼,林昭,当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以为在前朝立下点功劳,就敢如何嚣张,竟然欺负到皇室头上,不知死活!”拳打次子,高滔滔凤目生寒,愤怒不已。

“林昭!”想起此人,赵颢顿时怒火中烧,眼神几欲杀人,随后道:“母后,此人嚣张,目无皇室,拳打亲王,是否该抓起来严惩呢?”

“那是自然!”高滔滔随即吩咐道:“去告诉官家,忙完朝政后,得空来这里一趟!”虽说身为太后,可有些前朝事务还得皇帝出面,否则会被诟病护短。

“仲明,听闻还有柴家的女儿在?到底怎么回事?”高滔滔多少有些疑心,轻声询问。

赵颢道:“柴敏言风采动人……”

“回头再看,你年纪也差不多了,若此女有那个福分,与我仲明为妃又能如何?”高滔滔对赵颢绝对到了溺爱的程度。

垂拱殿,皇帝赵顼也正在听皇城司亲从官的禀报。

江南居本就有人盯着,加之赵顼吩咐留意林昭,因此事发之后,赵顼很快便接到报告,了解到当时的过程。

“岐王和林昭是怎么起矛盾的?”赵顼有些奇怪,弟弟与林昭第一次见面,怎么会大打出手呢?

“陛下,岐王殿下和林昭确实是第一次见面,不过……半个多月前,殿下的亲随何内侍去过江南居,殿下似乎看中了林昭的白马,估计何内侍的态度也不大好,所以购买未果,可能因此而记恨上林昭。昨日崇义公的侄女恰好在,殿下似乎对其……后来殿下他们又吃了许多酒,所以……”

赵顼大概明白,他了解的林昭不会那么冒失,不知轻重,若非情非得已,是不会出手的。弟弟和那群宗室纨绔子弟整日厮混,沾染上些不好的习气也是有的……八成是喝醉了,轻薄柴家女,新仇旧怨,以至于起了冲突……

御案上已然放着一本奏章,是崇义公柴啸紧急递上来请罪的。名义上是请罪,可实际上却是为详细解释当时情况,同时自己揽下些责任,为林昭开脱,求情……

赵顼相信奏章上描述的内容,柴啸不敢作伪,事情八成就是这样了,也不能太责怪林昭。而且此事中牵涉到了柴家,身份敏感,就更需要谨慎处理了。

“岐王最近都和什么人来往?”

“最近,岐王和余杭郡王的次子富水侯赵仲山来往较多,赵仲山与林昭似乎也有些许矛盾……”

亲从官没有说下来,但蛛丝马迹间,赵顼已经联想着,赵仲山在此事中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堂堂皇室亲王要是被人利用,那可就傻了……

“余杭郡王?他家在钱塘那边可还安稳?”

“回皇上,那边一直不大不平静……”

赵顼沉默了片刻,似乎喃喃自语道:“不知收敛,哼,稍后再收拾你们……”随即又问道:“对了,当时还有什么状况?”

“岐王殿下语言……语言直白,济国公更是行为无礼,轻薄柴小姐,好像林昭看不过眼,出面阻止,然后就打起来的……”亲从官又道:“当时岐王殿下喊道:‘你气死了唐相公……今日教训你为唐相公报仇云云……’”

“他真这么说的?”

“是的!”

赵顼眼中浮过一丝不满,一闪即没,不易察觉……

就在此时,有内侍在门口禀报道:“陛下,太后请你得空过去一趟!”

意料之中的事情,赵顼的眼神更加复杂了!只是应了一声,并不动身。反而吩咐道:“派人前去通知林昭,在大庆门前等着,朕要出宫一趟,去吊唁唐相公……”

第八十三章帝王心思(中)

唐介现任参知政事,官至宰辅,又是大宋谏官的一面旗帜,死后的礼遇必定会非常隆重。

加之这次阿云案的影响,使之更显特别,备受关注。

很多言官皆以唐介为楷模,为榜样,为师从,此刻都义愤填膺,认定了唐相公是被林昭气死的,因此弹劾的奏章一份接着一份递上去。他们祭奠唐相公的同时,也等待着朝廷的处理意见。

几位宰相也都很低调,并未轻易开口,也许他们是在等众怒减轻,也许是在等待登州复核的结果,也许是在等待皇帝赵顼表态……

出乎意料,皇帝赵顼没有拖延,更没有打太极,很爽口地承担起责任,迅速拿出了实际行动。

官家亲自来吊唁唐介,这绝对是莫大的殊荣,唐相公要是知道,兴许能够含笑九泉。不过官家不是一个人来的,还带着风口浪尖的主角林昭。

接到官家传召,在大庆门等候一并前去吊唁唐介,林昭便知道麻烦有转机了。至少皇帝赵顼愿意帮助自己,在这件事情上帮助,那么拳打岐王一事的自然而然也可能柳暗花明。

不过,人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凡事要一步一步来,去吊唁唐介只是第一步,不过已经是个很好的开头了。

对于林昭而言,与唐介之间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现在的局面完全就是个意外。只可惜此事被人抓不住不放,甚至被居心叵测之人加以利用,于是乎被放大了不少,矛头全部对准了有些无辜的林昭。

死者为大,既然唐相公已经不幸去世,那么为了解决问题,退一步又有何妨?何况是皇帝出面让你这么做的,有道是不看僧面看佛面,何况唐介本身也算是长辈,前去吊唁祭奠也是应该的。

因此林昭早早地赶到大庆门,皇帝赵顼只是看了他一眼,并没有说什么,便乘辇走了,林昭只好亦步亦趋地跟上。

辇车上的赵顼不由笑了,林昭是个惹事的主,惹下不少麻烦。可这些麻烦对自己无疑都是大有好处的,说来也真是巧,这厮是歪打正着,还是天生的福将?

官家降临,唐家满门诚惶诚恐地出迎。赵顼却摆手免礼,亲自到唐相公灵前吊唁,随后道:“东阳,你替朕为唐相公上柱香!”

今日前来吊祭的官员不少,不少人见到林昭都恶狠狠的,目光狰狞,仿佛与林昭有杀父之仇一般。气死了唐相公,还有脸来吊祭?还有人打定主意,要是林昭去上香,他们会出面阻拦,让其下不来台。

可是现在,官家让林昭去上香……行为者是林昭,可代表的是官家,谁还敢出面阻拦呢?

还有许多有心人看懂了,知道弹劾的奏疏都将是一堆废纸,官家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正如此刻,至始至终林昭都只是官家的代言人,谁再不长眼弹劾林昭,那就是自找没趣,自己找死……

当然了,皇帝赵顼丝毫不曾亏待唐介,临走时便发话追授唐介礼部尚书,赐谥号“质肃”,质者,本性,朴素;肃者,严正,认真。所谓盖棺定论不过如此,给予的评价相当高了,生前身后名,唐相公算是齐全了。

从唐府出来,林昭才完全回过味来,看似很严重的事情,皇帝用了这么一招就轻松化解了。林昭很快意识到一个问题,之前有些小瞧了皇帝赵顼,在权谋方面,现在的自己还差很远。

先帮自己解了第一难,那么第二件会如何呢?林昭不好开口问,皇帝也没有说,便打发了他先回去……

林昭知道,这是个好兆头,静观其变就是了。

皇帝赵顼似乎是个救火队员一样,因为吊唁唐介有些晚了,次日午后才去见皇太后高滔滔。

“见过母后!”

“嗯!皇儿最近很忙,可要注意身体啊!”高滔滔笑容满面。

“儿没事,娘娘勿要担心!”宋时皇子直接称呼嫡母为娘娘,相对随意。

“听闻皇儿去吊唁唐相公了?还带着林昭?”高滔滔似乎话里有话,有些抱怨赵顼来的太晚。

赵顼的脸色微微一变,瞬间恢复正常,点头道:“回娘娘,是的!”

“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