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宋王 >

第556章

宋王-第556章

小说: 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帝王重病。庙堂动摇,秦王必然会抓住机会。若再让他知己知彼,伺机而动,岂非更加危险?

高滔滔不敢轻率,淡淡道:“你们尽量想办法,尽快让官家苏醒。”

李回春大概能想到其中缘故,不敢多言,只能顶着沉重的压力,唯唯诺诺遵旨。

太医们诊脉之后,离开配药去了。向皇后走了过来,站在婆婆身边,静静看着,虽然什么话都没说,但高滔滔已经明白了。

“你想让柴敏言来给仲针瞧病?”

“是,官家昏迷,太医束手无策,婶娘医术高超,或可相救!”向皇后的语气很平淡,她知道决定权在婆婆手中,也知道其中牵涉很多。但她心里唯有丈夫的健康与平安,别的什么都不在乎!

高滔滔也静静地看着向皇后,她知道儿媳妇或许没有那么多远见卓识,但对儿子的情意赤诚,自己有什么好说的呢?

“为娘会考虑的!”高滔滔柔声道:“这几日你也辛苦了,回去歇会再来吧!”

“是!”向皇后回头看了一眼病榻上的丈夫,转身悄然离去。

高滔滔瞧着儿媳妇一步三回头的情景,心中暗道:仲针啊,你这是何必呢?不相信母亲的忠告,难道也不相信一心一意爱你的妻子吗?

也许这就是皇家的悲哀吧,若是多几分信任,何至于此!

“去吩咐狄咏,秘密带韩琦入垂拱殿觐见!”

“是!”小海急趋几部,快速前去传旨。

韩琦来的很快,狄咏的办事效率还是很高的!

“老臣参见太后!”韩琦略微有些意外,在垂拱殿里见到的竟是太后,而非皇帝。

“韩公你可回来了!”高滔滔开门见山道:“令侄的事情,吾代官家向韩公致歉。”

“太后言重了,老臣不敢当!”韩琦道:“小侄乃是触犯国法,咎由自取,何况……他是死在……”

韩琦没有说下去,但是意思已经很明确了。当日赵顼确实辜负他们这些英宗从龙之臣,韩琦心中多少还是有些许怨言的。

但直接的仇人终究是赵昭,赵顼虽算是幕后主使者,但现在看来,他也是个可怜人。韩琦觉得,赵昭早就知悉自己身份,然后利用皇帝的权力,打击敌人,使得赵顼自毁长城。

秦王好算计啊!

韩相公一辈子都在算计别人,怎么容许被别人算计呢?他愿意来汴京,除了是和赵顼母子处在同一阵线,为了保全名声和家族之外,也是为了出一口气。被秦王玩弄于鼓掌之间怎么行?自然要还以颜色,让他知道韩某人的厉害。

高滔滔对韩琦的态度十分满意,说道:“有劳韩公了,只是如今的情况着实不好!”

“怎么?”

“随我来!”高滔滔直接领着韩琦进了垂拱殿后殿,韩琦看见病榻上的赵顼,才想起官家似乎有好几日不曾上朝了。

“已经三天了,官家一直昏迷不醒!”高滔滔一声长叹,其中包含了太多的忧虑。

韩琦沉吟片刻,问道:“太医怎么说?”

“只要官家能醒来,就可慢慢调理,可是如何唤醒官家,太医却束手无策!”高滔滔沉吟片刻,说道:“秦王妃乃是雌黄圣手,或可救醒官家,我拿不定主意,不知韩公以为如何?”

“这……”韩琦老谋深算,瞬间便明白过来其中缘故,此事确实不好决断,沉吟片刻后问道:“消息可否走漏?”

“只对外说官家病了,至于昏迷之事,只有宫中知晓。”

“那庆寿宫呢?”韩琦很清楚,秦王在宫中最大的耳目便是太皇太后曹氏。

高滔滔苦笑道:“尽力瞒着的,只怕时间长了……毕竟纸包不住火!”

“时间长了,不只是庆寿宫,官家久不露面,只怕朝野也会有猜疑!”

“韩公的意思是,赞同?”高滔滔看着韩琦,表情有些复杂,说不上是惊讶还是疑惑。

“秦王妃来了,那么长安那边必定对官家病情了如指掌,毕竟王妃之尊,无法扣留宫中,太皇太后那边肯定也会庇护的。”韩琦道:“若不请她,长安那边只能猜疑,多少会有所忌惮;只是官家何时醒来难以确定,恐日久生变啊!”

“那以韩公之见该当如何?”高滔滔知道韩琦必定是有所顾虑,沉声道:“昔年先帝继承大宝,多亏先生鼎力支持,如今关乎官家安危,还请韩公如同当年一般,不必顾虑。

稍后,吾会以官家名义,以你为集贤殿大学士,主持政事堂,此事官家之前已经应允。”

一句话,给你宰相之位,全力以赴保全我儿九五之位!

韩琦沉吟片刻,语气凝重道:“臣何德何能蒙太后与官家器重,自当肝脑涂地,有几句话,请太后先恕臣不敬之罪!”

“但说无妨!”间韩琦答应,高滔滔稍微安心,至于所谓的不敬,倒是不以为意。

“太后是否该先考虑下,秦王妃为官家诊治的后果!”

高滔滔眉头一动,问道:“此话怎讲?”

“如果治好了自然好,可若是秦王妃趁此机会谋害官家呢?”话及此处,韩琦的眼神变得有些阴冷。

“谋害?不至于吧!”高滔滔倒是没想过这个问题,有太医协助,柴敏言哪怕医术超群,又能做什么小动作?

“如果会呢?或者治不好呢?”

高滔滔陡然间明白过来,沉吟道:“此事……”

她不敢再想下去,韩琦的意思很明确,之前他从未想过这个问题,难道……高滔滔的目光落在病榻上,难道儿子会就这么离去?

“恕臣大逆不道,凡事该早作打算,以防万一,尤其是……”韩琦的目光扫过殿中内侍宫娥,欲言又止。

第六六六章议立储君

高滔滔屏退了左右,等韩琦说出“立储”两个字时,还是陷入了沉默。

皇帝重病昏迷,为了稳妥起见,是该早日立储君,否则容易国本动摇。

尤其是如今的情况,赵顼并未立储,若是就此一命呜呼,皇位谁来坐?她这个皇太后有权说话,太皇太后也有权发言,宗室与大臣也有参与的权力。

最糟糕的情况是出现公推,秦王赵昭作为仁宗皇帝亲生子,年轻有为,威望甚高,完全有问鼎皇位的资格。

如此一来,他就有了直接公开抢夺皇位的理由和机会了。

这是高滔滔不愿意,也不容许出现的情况。

所以韩琦的建议很中肯,必须早日立储。一旦确立储君,那么秦王的夺权就是不合法的,得不到朝野认可,百姓支持。

只是这个储君该立谁呢?

赵顼有四个儿子,可全都年幼,最大的不过才两岁多。主少国疑先不说,在这个年代,两岁的孩童夭折率是很高的。国无长君,天下不安,根本难以稳定局面,怕是大宋臣民都难以接受。

那么除了父死子继之外,还有便是兄终弟及,像是太祖传位给太宗那样。那么最合适的人选应该是次子扬王赵颢!

想到这里,高滔滔目光落在昏迷的长子身上,如此结果,他能接受吗?

“可是诸皇子年幼,如今立储怕是不妥!”

听到高滔滔如此回答,韩琦如何还能不明白皇太后的心思,这种事情本不该他多说的。但如今紧要关头,又得太后如此信任,也只好妄言了。

“太后,储君并非只有太子!”

“韩公的意思是……”

“国之储君身份不定,通常为皇太子,却也有例外。昔日南唐有李景遂为皇太弟,辽国有耶律重元为皇太叔。此事需要太后和官家商定决断。”韩琦略微停顿,轻声道:“如果官家一直昏迷,太后或可做主!”

“哼哼!”高滔滔只是淡淡应了一声,韩琦到底老奸巨猾,不过言语之间意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只怕他也不赞成册立一个两三岁的小孩子为太子,若是皇帝身体健康没问题,倒也无所谓。慢慢培养就是了。

可赵顼如今的情况,说句不好听的,感觉随时有可能挂掉,黄口小儿为太子如何服众?至于皇太叔,直接立赵昭为储君?可能吗?很显然,最合适的人选只能是次子赵颢。兄终弟及,最为稳妥。

只是长子能答应吗?若是他的身体逐渐好转,次子还有安全可言吗?

韩琦虽然委婉表达,可以先立扬王为皇太弟。若是官家身体康健,诸皇子逐渐长大,皇储易主便是了。

有这么容易吗?高滔滔的心里还是有些担忧。

历朝历代,皇储变更。都容易江山动摇,发生变故,鲜有安然无恙,顺利交接了。将来次子能主动放弃储君之位吗?即便放弃,以长子多疑的性格,又能放心吗?高滔滔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手足相残。

这事最好还是与长子赵顼商量,若能取得他的理解和支持,皆大欢喜。可是他久久昏迷。如此状况持续下去,那就只能按韩琦的意思办了。

高滔滔最终还是同意了,至少心里已经开始酝酿准备。

韩琦续道:“如此一来,秦王妃为官家诊病时,蓄意谋害的动机就有了,若是善加利用,效果或许会更好。”

“是了。若是晌午官家还未苏醒,那就去请柴敏言!”高滔滔也是实在等不住了,有些事情必须早下决断。

天下至尊的太后,与权倾朝野的宰相谈话时。并未注意到病榻上的皇帝赵顼微微动了一下手指。

“以防万一,哼,除了立储还能有什么事?”长安城里,赵昭做出了同样的推测。

虽说高滔滔及时屏退左右,但前面的谈话还是的泄露出去了,从“上下文”与韩琦的语气来看,很容易做出推断。

“立储,韩琦是想要以立储之事试探殿下心意,若是殿下不反对,那么将来储君就有合法继承权……若是反对……”李承摇头道:“反对就比较难办了!”

“韩琦不愧是韩琦,一上来就给本王出难题!”赵昭道:“那立储会立谁?皇六子还是赵颢?”

“倘若赵顼立即死了,必然是赵颢,高滔滔也肯定乐意次子为帝王,她还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后,待遇和成就感怕是要超过汉朝的窦太后了。”李承哈哈大笑,他也是读书人出身,自然懂得其中缘故。

“那赵顼呢?他希望立谁?”赵昭这么一问,李承顿时眉间一动,若有所悟。

“赵顼素来多疑,对亲弟弟多有忌惮,焉能轻易立赵颢为储君?赵顼那么匆匆忙忙,不惜透支身体生出来四个儿子,为了什么?他怎么愿意白费功夫呢?”

“哈哈,没错,赵顼肯定不愿意!”

一直不说话的狄青开口道:“现在需要小心的是王妃那边,王妃前去诊病,很容易被赵顼和高滔滔做文章的。”

“高滔滔愿意让王妃去诊脉?”李承很是不解,赵顼的病情遮掩还来不及,怎地还会公开呢?尤其是要防着秦王府才是啊!

狄青沉声道:“不要以为去是什么好事,固然可以知己知彼,可若是治不好,或者中间有什么闪失,该当如何?”

“怎么可能,王妃医术超群,妙手回春,不可能……”李承话说了一半,反应过来,顿时愕然了。

赵昭也是脸色铁青,对付他也就罢了,若是因此连累到妻儿,那就不可饶恕,这是他不容许出现的情况。

看来是该加快步伐了,赵顼的身体是个变数。若是他早早挂了,可就麻烦了。

如果自从仁宗之后,皇位在旁系宗室传承三代,自己再想夺位就不容易了,至少法理性和臣民的态度会有所改观。

所以,无论如何,不能有除赵顼之外的任何人再坐上龙椅!

如何保全柴敏言,立储的事情如何对策?当真是麻烦!

柴敏言的医术举国皆知,若皇太后真的提出,根本拒绝不得。病人太特殊,进病房之前必须要撇清医者责任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