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宋王 >

第501章

宋王-第501章

小说: 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沐思虹也道:“初时浚儿还不太明显,如见长大,多出的脚趾越发明显了。”

“好在是脚趾,穿上鞋袜别人看不见,不打紧的!”柴敏言倒是不以为意,成婚之前,天知道林昭左脚是六个脚趾,生出来的儿子也是如此!

“是啊,秋宁和秀宁是女孩子,要吃亏了,以后玉足芊芊这话和她们没关系了!”

林家的四个孩子全都如此,很显然是遗传。这种事情当然不好说出口,是以外人都不知晓。

“东阳如此,子女自然也是如此!”赵福康道:“要不然东阳怎么是我弟弟,他们怎么是我侄子呢?”

“难不成公主也?”沐思虹看着赵福康。有些诧异。

“是了,不止我,皇祖和父皇都有,所以我们都有!”赵福康道:“幸好是六趾,否则些许还事情还真不好办!”

柴敏言猜到大概,当即嘱咐道:“此事严守秘密,千万不可让外人知晓!”

好在当初接生的都是柴家和孟家府中的稳婆。应该不至于泄露消息!

柴敏言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按照公主姐姐的说法,要不了多久,这个秘密就无所谓了。

赵福康道:“不打紧的,过几天就没事了,比预期的更早!”

“提前了?”柴敏言神色一紧。她知道夫君和姐姐正在谋划大事。她因此已经好几日不曾睡好,一直提心吊胆的。夫君不回来,她心里总是不踏实,如今听到有变动,更是敏感。

“嗯,不是我们要提前,是赵顼要这么做!”

赵福康今日出宫之前才刚刚得到消息。本来曹氏是要求仁宗皇帝的生辰祭祀隆重的,赵顼却临时改变主意,打算首先隆重举办仁宗皇帝的祭日。

宋仁宗的生辰是四月十四,去世的祭日则是三月二十九,两者时间很接近。曹氏之所以选择四月十四生辰,是怕林昭来不及赶回来,有意拖延半个月时间,也好准备充分。

可赵顼觉得。既然祭日在前,那就应该先隆重祭祀。哪怕生辰之日再操办都可以,他已经压抑了很久,很需要一个大日子来扬眉吐气。虽然只是半个月的时间,但是他已经迫不及待了,反正都是迟早的事情,索性宜早不宜迟。

故而直接提前到三月二十九。反正林昭已经到洛阳了,很快就能回到汴京。还不如让他当天直接回来,直接举办一个报捷封赏仪式,正好可以彰显一下自己的皇帝威仪!

时间突然提前。这让赵福康有些诧异,她担心其中会不会有变,会不会被赵顼察觉到什么?越是大事,越需要格外谨慎!所以她出宫的理由更为充分了,首先是告知柴敏言,让她有个心理准备。

同时也需要通知明月宗,暗中调查,看是否出了什么纰漏。些许事情更需要加快准备,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如果林昭今日能回来,那自然是最好不过,也好当面商量对策。

可是赵福康失望了,不仅没有等到林昭,反而听到了一个很糟糕的消息!

林昭病了!

因为赶路匆忙,走到中牟的时候战伤复发,卧床不起,暂留当地休息!

听到夫君伤病的消息,柴敏言顿时大为着急,眼睛红红的几欲流泪。

赵福康也是大惊失色,如此紧要的关头,弟弟突然卧病。病情是否严重先不说,如今已经是三月十九了,距离祭祀大典不过十天时间,若是不能及时赶回来,那之前的安排可全都白费了!

好好的怎么会发生这种事呢?怎么有种出师不利的感觉呢?

赵福康轻轻摇头,逐渐冷静下来之后,她突然觉得,林昭这病有些蹊跷,不早不晚偏生是这个当口,很耐人寻味啊!

“你先别着急,东阳未必是真病了!”赵福康安慰几句柴敏言,转身命人暗中去通知明月宗。

她要知道,弟弟到底是真病还是装病!

熙宁六年三月十九,桃花尚未凋谢的时候,按理说林昭应该正好回到汴京。可很不巧,走到中牟的时候,林昭突然病了!

陕西路宣抚使,云麾将军,郑国公林昭在自己的地盘上病倒了,这可让中牟县令李成华吓了一大跳。

谁都知道,林将军立下赫赫战功,如今正炙手可热,深受官家器重和百姓爱戴。要是在自己地盘上有个三长两短,自己可承担不起,于是乎及时赶来探望。

郑国公倒是没有摆架子,李成华顺利进入了林昭暂住的驿馆。走到房门口的时候,瞧见亲兵端着一盆血水出来,漂浮着带血的白布。

李成华进入房间,首先闻到隆重的药味,随后瞧见军医刚刚包扎完。林昭斜倚在榻上。大腿上缠着厚厚的绷带,依稀可见有鲜血渗出。

“将军好生养着,这几日莫要随便活动,防止伤口再次崩裂!”军医嘱咐一句,说道:“小的先下去煎药了!”

军医匆匆而去,李成华与之打个照面,上前道:“下官李成华拜见郑国公!”

“李县令不必多礼!”林昭笑道:“请恕在下有伤在身。失礼了!”

“哪里,国公为国征战,劳苦功高!”李成虎奉承几句之后才问道:“国公你的伤势不打紧吧?”

“不打紧,在兰州的时候曾中一箭!”林昭叹道:“本以为痊愈了,没想到这些日子着急赶路,伤口竟然又裂开了。距离汴京一步之遥却回不去。给李县令添麻烦了!”

“哪里?能为国公效力是下官的荣幸!”李成华道:“国公在中牟,若是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他本来打算推荐个大夫的,瞧见军医之后就改变主意了。郑国公身份贵重,万一要是治不好,或者治出个好歹,都是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好的,有劳了!”

李成华走了,林昭这才松了口气!随即便起身自由走动,哪里有一点受伤的样子?

没错,林昭确实是装病,这是邵雍的建议。让他不要着急回汴京,暂时拖延时间。

至于原因,那就是防着赵顼!

作为熙河开边的大功臣。林昭回京礼遇非同一般,皇帝赵顼已经安排了枢密使韩绛为使者,准备亲自出城十里迎接,以示恩宠。

此时的林昭不仅位高权重,威望更是空前。

大宋王朝自从立国之后灭掉南唐,后蜀等割据政权之后,从未有过开疆拓土的事情。此番熙河开边是第一次。

大宋国土往西延伸了数千里,何况还收复了一座兰州城。收复失地和开拓领土,这两件事让军中和文人士子激动不已,整个大宋王朝称赞者不知几许。虽说宋朝重文轻武。甚至看不起武将,但对边功并不排斥。

何况林将军好歹也是进士出身,由文官转而成为武将的,文武双全,文可辅佐君王,武可安邦定国,这本身也是士子们追求的理想状态。

当年韩琦一句“东华门外,状元唱名者才是好汉”,使得重文轻武之风达到鼎盛。这一次,林昭在西北金戈铁马,战功赫赫,不经意间又激起了许多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豪情壮志。

只是大宋重文轻武由来已久,想要在短时间内改变很难,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并且很漫长。

老百姓对林昭也是广为称道,尤其是黄河两岸的百姓,对林昭可以说是感恩戴德。桃花开了,黄河上游冰雪消融,汇集成洪流,称之为桃花汛。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黄河中下游的河堤加固已经基本完成,从三门峡一直到齐州,混凝土河堤更为更坚固,轻松抵挡洪峰。河床清淤已经卓有成效,但这是个漫长的工作,还需要不断坚持。

毫无疑问,黄河之害暂时解除了。河北之地总算是可以安居乐业了,老百姓不必在流离失所,之前背井离乡的百姓渐渐开始回归家园。黄河泛滥之后的土地,颇为肥沃,百姓们开垦土地,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河北路宣抚使文彦博见状,立即上奏朝廷,轻傜薄赋,努力恢复河北路生产,已经开始初步见效。当初在明月宗的刻意宣传下,林昭治河的事迹可以说是人尽皆知。当泛滥的黄河归于安静,不再危害他们生活的时候,朴实的百姓心中满是感激之情。

所以而今,上至宰辅大臣,下到黎民百姓,对林昭都是多有称赞褒扬,感恩戴德。一时间之间,林昭的威望空前高涨。

枢密使韩绛要前来迎接是一方面,听说还有百姓自发组织,准备夹道欢迎。

收归民心,这可是一直梦寐以求的事情,如今的效果非常之好。在这个时候获取如此高的声望,接下来将会获取更多的支持,对大局多有好处,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与此同时,却也担心的是赵顼会对自己起猜忌之心,那厮可是出了名的多疑敏感。功高震主古来下场不会好,尤其是遇到赵顼这种皇帝,过河拆桥算是给面子,干出卸磨杀驴的事情来也不足为奇。

如果自己没有别的什么身份,也没有其他打算,以目前的功勋和声望而言,下场会比当年的狄青还要惨。好在林昭还有杀手锏,功高但是不怕震主,甚至可以要震主。

不过时间长多少还是要拖延几日,一切只要拖到仁宗皇帝祭礼那日,便能大功告成。在此之前,尽可能避免受赵顼猜忌,最重要的继续保有陕西路宣抚使的职位。

该怎么办呢?小肚鸡肠的赵顼,此刻怕是已经心生怨念了吧?

答案只有一个,拖延时间,让他在祭礼之前没有对自己动手的机会!

于是便有了装病一说!

赵顼的心里却是不太舒坦,林昭有功于国,让枢密使这样的宰辅大臣前去迎接,以示恩宠这是惯例。

但百姓夹道欢迎是怎么一回事?什么万世之功?什么开疆拓土,收复失地。这些是林昭做的,但若非自己这个皇帝指挥有方,加以支撑,能进行的如此顺利吗?这是一个帝王的功绩,具体执行的将领是有功劳,但是不能如此夸大!

功高震主啊,甚至还要抢皇帝的风头!

林昭必须要遏制了,他的威望是空前高涨,而自己呢?因为邕州屠城的事情,几乎是民心尽失,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这样下去可不是办法,岂能让一个臣子威望超过皇帝?

已经过河了,拆桥,必须拆!

赵顼已经打定主意,这次要打压林昭。朝廷不能薄待了有功之臣,尤其是交趾那边还在作战,不能让前方将士心寒。

不能明着贬斥,只能明升暗降。至于以后,就看林昭自己是否识趣了?大宋朝不能容忍第二个狄青出现!

至于什么时候动手呢?

立即着手,似乎太仓促,太着急了。痕迹太过明显,反而给别人留下话话柄。必须要找个合适的机会,合适的由头!可他又想到,会不会夜长梦多?这几年,赵顼的疑心是越来越重了。

就在这关键的时候,消息传来,林昭在中牟病倒了。

第五九七章煽风点火

郑国公、云麾将军、陕西路宣抚使!

林昭的头衔很多,但真正震主的只有一个,那便是陕西路宣抚使!

主管西北军政大权,掌管大宋战斗力最强的西军,这是实权。虽说有枢密院节制,但是西军主将一旦战功赫赫,威望崇高,就很难控制。

比如当年的狄青,如今的林昭!

所以赵顼动了心思,准备解除林昭陕西路宣抚使的职位。至于接替的人选,他已经想好了,让王韶去。

本来熙河开边是主角是他,结果因为其母重病,留下尽孝了。如今王老夫人痊愈,王韶也就没什么牵挂了。他熟悉西北军务,没有军功,不至于功高震主,可保西北安定,是最合适的人选。

坐上皇位六年时间,因为他父亲赵宗实是以宗室子弟即位,环境特殊,压力很大。结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