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宋王 >

第367章

宋王-第367章

小说: 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这样的传统。

只是折文芯与林昭早已成婚,把关已然没有意义,只能说是好奇验证一下罢了。不过林昭仪表堂堂,她们看到之后不住点头,显然十分满意。

“毛脚女婿上门”就是这般情况,林昭十分配合。一路上遇到人,按照阿昌的提示都很谦逊地见礼,赢得了折家上下女眷们的一致认可。

不过折家的男子尚未出现,他们之中有人对林昭敬佩不已,有的充满好奇,有些的则是心怀敌意。一个大家族,良莠不齐,不同的人难免各自有些不同的想法,倒也不足为奇。

此刻,他们也正等着林昭的到来!

第四三五章府州折家

府州折氏并非汉人,而是鲜卑人折兰王后裔。

从唐初开始,折家便世居云中,开始了数百年基业的经营。最初的时候府州和后世的名字一样称作府谷,只是沿河的一座军镇。折家的先人折宗本因为在当地比较有威望,有太山公的称号,故而有许多人赶来投效。

折家真正发迹是在五代后唐时期,晋王李克用尚且担任河东节度使的时候,便知太山公可付以事,收隶账下,凡力所不能者,悉命统之。折宗本“辑睦招聚”,以功封为上柱国。

之后的折嗣祚担任麟州刺史,管控麟州与府州两地,折家也正式开始了对府州的经营,成为云中望族。后唐李存勗“以代北诸部屡为边患”,任命其子从阮为河东牙将。府从由镇升为县,再升为州,从阮即任府州副使。后唐同光二年,又升为府州刺史。他历仕后唐、后晋,累官至振武军切度使。后汉初,府州升为永安军,从阮即改任永安军节度使。

中原王朝更迭不断,折家始终早早归附,故而得意保全。在这个过程之中,府州也逐渐成为折家的私有地盘,他们自行招募士兵加以训练,从而有了名震西北的折家军。到了宋朝建立的时候,折家也是同样的策略。

因为折家有自己的城池和军队,赵宋王朝想要完全接管有一定难度。加之折家与当时定难五州的李家有世仇,可以起到分化瓦解西北诸藩镇的目的。同时因为府州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可以抵御辽国入侵,向东则可以威胁到依旧负隅顽抗的北汉政权。

正是出于这样种种考虑,宋太祖赵匡胤便默许了府州的超然存在。并且允许其世袭。当然了,有一个前提是,折家不能背叛朝廷,并且要为赵宋出力。

折家也一直忠心耿耿,在赵宋建立后的百年之中立下赫赫战功。故而也一直延续到今日。折家排行从、德、御、惟、继、克、可、彦,现如今当家的便是克字辈的折克行,他继承了哥哥折克柔的位置,担任府州刺史,永安军节度使,统领折家军。

朝廷虽然默许了府州折家这种特殊的存在。却并不代表对他们绝对的放心。比如府州的通判绝对是朝廷派来的,附近的麟州刺史也是朝廷派遣的流官。目的十分明显,为的就是监视和牵制。

今日林昭这个女婿上门,折家老少可谓是济济一堂。若是寻常女婿,折家人也未必如此重视,只因为林昭身份特别。且在西北干出了不少惊天动地的大事,出于各种各样的心态,他们都想见见林昭。

其实在此之前,他们得知折文芯出嫁为平妻之后,心里多少有些不乐意的。府州折家虽说出自鲜卑,并非汉人,却也算是名门之后。折文芯这样的嫡出女儿自然要为正室的。平妻虽说地位也不低,却终究差了些许……

奈何是太皇太后赐婚,他们也无可奈何。不过因此对林昭多少有些不满。本来想着趁林昭来府州的机会,好生为难一下。可是偏巧林昭在来之前搞出了那么大的动静,还给折家送了一份大礼,顿时让他们有些尴尬了。

而今还能和林昭比什么?他们虽是军事世家出身,可人家林昭的表现是何等精彩,那当真可以算得上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了。比文采?他们自己几斤几两都心里清楚。故而大部分人都心生折服,有小部分人即便是不乐意也值得勉强接受。也有些暗中心怀不满,却也无可奈何……

林昭到来之后,折克行亲自出来迎接,无比亲热。尤其是见到林昭一表人才,风流倜傥之后更是无话可说。如此年轻有为。与小妹当真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尤其是恰在此时,消息传来,皇帝册封林昭为威远侯,折文芯也因此得到四品诰命。

如此年轻的第一代侯爵,在大宋朝可是少之又少。至于折家的诰命夫人,除了早年嫁到杨家的“佘”太君,便再无其他人了。如此一来,使得折家人对林昭更是另眼相看,不敢小觑。

“东阳啊,不错,不错!把文芯交给你,我很放心。”折克行对林昭那是一百个满意。林昭的外表和功绩只是一方面,他很优秀,与小妹十分般配。更为重要的是,林昭对折文芯是真心深爱的。上次折文芯被西夏俘虏,林昭多方设法营救,最后甚至不惜孤身犯险,亲自前往绥州城救人。

这个年代,大男子主义十分严重,妻子如衣服很是常见。有几个优秀的男人会把一个女子放在眼里?会为了一个女人而冒险?所以林昭的行动着实很难得。折克行几个小妹之中,最为疼爱的便是折文芯。

何况这些年,折文芯又以一个女儿身帮他办了许多事情,稳定在家族内部的地位。可谓是贡献良多,折克行觉得亏欠小妹许多,一直想要补偿。尤其是亲事方面,本来想要寻个好男儿给小妹的,没想到七妹却与林昭一见钟情,还有了太皇太后赐婚一说。而今看过了,妹婿人很不错,对小妹也是情深意重,当真是难得,也算是了却了他一桩心事。

林昭笑道:“多谢舅兄!”

“谢我做什么?”

“当然是谢舅兄将文芯教养的如此出色,并且放心将他交给我!”他们的父亲去世的早,折克行年长折文芯二十岁左右,当真是长兄如父,一手养大的。

“难得你与文芯这般恩爱,没什么不放心的。”折克行道:“只是以后你们回了汴京,这彼此间的来往怕是有些不便。”

“不打紧,我们会时常来府州探望的,再者……”林昭顺势道:“我们是一家人,以后诸多事情还需要舅兄相助,相互扶持,舅兄以为如何?”

本来是这个道理,折克行并不知道林昭所谓的诸多事情是什么,只道是他想寻求彼此之间帮助与配合,便一口应下了:“那是自然!”有这样出色的妹婿,对折家的未来也是有好处的。

“那就先谢过舅兄了!”林昭心里也说不上高兴,是一种比较特别的感觉。此番前去府州,有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和折家拉近关系。从目前看来,效果还算不错。只是这样一来,隐约似乎有些利用折家的意思,奈何事关重大,又不能讲出口,心里难免有些歉意。

折克行笑道:“好了,晚上我们再把酒痛饮,你现在去见文芯吧,那丫头可是天天盼着你回来的。”

“大兄说什么呢!”不想说话的时候,折文芯已然在门外。

“难道我说错了嘛,这都等不及了?”折克行哈哈一笑。

“大兄!”

折克行笑道:“果然是女生外向,好了,你们卿卿我我去吧,我先走!”

西北风气开放,比如中原礼法诸多,扭扭捏捏,故而折克行敢于直接开小妹与妹婿的玩笑。

“去外面转转吧!”折克行笑道:“我怎么觉得你们折家人看我眼神都怪怪的。”

“是吗?”折文芯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眼下确实想要与夫郎有单独相处的机会,可是家中长辈与姐妹全都心生好奇,难免不太方便。

“是啊!”

“去哪呢?”折文芯自然不反对。

“府州是你家大本营,去哪里你说了算!”

“那去黄河边吧,林郎没见过府州的黄河是怎生模样吧?”

府州本身就在黄河岸边,距离不是特别远。两人随即驰马便除了府州城,自有李承与阿昌带人跟随在后,近身保护。

与延州那边不同,虽说都属于黄土高原,可府州与北方草原地带已经十分接近,自然条件也略微有些迟疑。尤其是府州靠近黄河,相对来说气候湿润。一出府州城,从黄河而来,带着水汽的凉风拂面,那是相当的舒坦。

“文芯,我本想在府州多留些日子,不过此番来西北已经好几个月,若颖又有孕在身,所以……”折克行今日也是盛情邀请,折文芯本意也是想夫郎多留些时日的,可是……

“好了,我明白了,这几日我们便动身回汴京就是了。”

“文芯,你不介意吗?”

“有什么好介意的,应该的。”折文芯一脸幸福道:“此番夫郎为了做的已经够多了,文芯很满足。”

“我们家文芯当真是善解人意!”林昭迟疑了一下,又笑道:“当然了,为夫我也善解人衣!”

“呸,大白天在外面就开始说胡话了,真是的!”折文芯面带娇羞,微微一嗔,模样极为诱人。

“好了好了,知道这这几个月孤身一人,那个什么……晚上……晚上回去……”

“嘿嘿,真是我的好文芯!”

说话间便已经到了黄河岸边,滔滔黄河谁流过宁夏平原与河套,刚刚拐弯,在晋陕峡谷之间奔流。或许是尚未完全流进黄土高原的之故,河水也算清澈。正值夏季,两岸郁郁葱葱,风光也很是不错……

“怎么样?与中原的满是泥沙的黄河不一样吧!”

“那是自然!”

“唉,怎么了?好好的怎么下雨了?”折文芯一声惊呼,本来两人游玩的兴致正高,可艳阳天却突然变脸了,雨说下就下。

第四三六章北宋之殇(上)

黄河,华夏民族的母亲河,华夏文明的发祥地。

从三皇五帝时期开始,百姓们便生活在黄河两岸。肥沃的土地,湿润的气候,便利的水源造就了这片富饶的土地。

百姓们生活安定,王朝也逐渐的兴旺。黄河沿岸,孕育了一个个的强盛王朝,周秦汉唐的主要疆域与政治中心都在黄河流域,这边是最好的明证。

在这期间,黄河当真是母亲河,养育沿岸无数的儿女。可是人往往却只知道索取,不懂得回报,抑或者说他们不懂可持续发展。

富饶的黄河流域人口越来越多,就需要开垦更多的土地来养活他们,生态逐渐受到破坏。加之修建房屋宫殿,砍伐森林,战争的破坏等诸多因素,使得黄河流域的生态受到了很严重的破坏。当时的人不懂得治理,于是乎问题就越发的严重了。

黄河沿岸多是土质疏松的黄土区,一旦植被受到破坏,很容易导致水土流失。随着越来越多的泥沙进入黄河,黄河水患也就随之出现了。

泥沙淤积,河床越来越高,河道越来越窄,平日里流通还行,可是一遇到大雨,黄河水暴涨的时候,就会出现洪灾。河道无法及时排洪,洪水便只能自己寻找宣泄之处,于是乎黄河便决口了。

历史上第一次较为严重的黄河决口出现在东汉时期,时黄河决口,在洋渠一带泛滥了六十余年,兖、豫等数州多被水患所扰。

汉水平十二年,汉明帝擢用王景,发民卒数十万治河。王景测量地势,开凿山阜。建立水门,自莱阳五千乘口筑堤长千余里,使河、汴分流,黄河由东北入海,沐渠由东南入泅水。河水侵注。

一年之后的。汉水平十三年四月初二日,河渠成,从此洋渠得安流运漕,资河受南北两堤约束,水势是以冲击沙上通流入海,幽冀延豫四州。得免较大的河患。

不得不说,王景功劳是伟大的,不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