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宋王 >

第241章

宋王-第241章

小说: 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府州和清涧城都在西北边境线上,再往西不远便是西夏了。是抵御西夏大军的前沿阵地,大宋朝立国百年来,一批有一批的好儿郎在这里热血奋战。

因此也产生了不少的名将,以及名将世家,清涧城有种家,府州的折家军历史更为悠久。实力更加不可小觑。

府州折家世居云中,乃是当地大族!

折家并非是汉人,而是党项(或鲜卑)折兰王的后裔。到了唐朝,折氏的领袖折宗本,在唐末的战乱中崛起,被任命为振武军缘河五镇都知兵马使。之后他的儿子折嗣伦,孙子折从阮都在府州为官。乃是镇守一方的将领。

在经历五代十国这个动荡的战乱时期,府州实际上一直在折家的掌控之中,俨然是割据西北的一方诸侯。折家军也有些私兵的性质,使得折家在西北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

实际上,与西夏的前身定难五州李氏家族没有什么差别。只是李家的占领的土地更广,实力更为强大。又遇到了李继迁、李元昊这等实力强悍的首领,所以才敢于与宋朝叫板,继而单独立国。

也是运气好,西夏赶上了好时候,向西北之地夸张了许多,形成了今日强大的西夏国。

单纯这个角度而言,府州折家似乎也是可以的。

但是他们与人家定难五州李氏有着很大区别。至少在地利这方面就差的远了。

府州在黄河边上,东边就是河东地区,是大宋朝控制的要地。北边则是强大的辽国,还有一个麟州。南边是大宋朝的关中之地,西北则是李氏家族的定难五州。

府州压根就没有扩张的可能,仅凭一州之地如何成事?正是因此决定了府州的地位和未来走向。

宋太祖赵匡胤建国之后,对于这些西北的军阀采取的都是怀柔拉拢的态度。

当时府州折家家主折德扆还曾入汴京朝见赵匡胤,折家表示尊奉大宋朝。为了保证有人能够节制定难五州李家。并且抵御北方的辽国和依旧苟延残喘的北汉,宋太祖赵匡胤答应,折家对府州却保有很大自主权。

府州就相当于是个国中之国的小诸侯,折家的掌控权依旧很大。也正是从此开始,就奠定了折家相对特殊的了地位。

开国百年以来,府州军权完全是掌握在折家手中,基本上是世袭的。对此大宋皇帝一直默许。因为他们都知道府州的地理条件,折家翻不起太大的浪花。

而起折家和西夏党项拓跋氏是世仇,彼此征伐数百年,不可能合作。也就不会轻易反叛。加之折家一直忠心耿耿,很注意自己的行为,宋朝对于府州的掌控也颇为严密,故而一直默许了这样的状况存在。

相比之下,清涧城种家则是范仲淹时代才崛起的,手下的兵马完全是大宋官军,自主权并不高。根本无法与底蕴更加深厚,牢牢掌控府州的折家相比。不管是实力还是影响,都是如此!

在杨家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情况下,种家和折家无疑是大宋朝最炙手可热的军事世家,在西军中的力量与影响都是别人不可比拟的。而折家可以说是当前大宋朝第一军事世家!

现在府州折家家主是折克行,是折德扆的第五代孙,年纪在三四十岁,官居府州知州。

最近一段时间,折克行的日子也不好过。

他接管折家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是接替叔父折继世的位置。这种并非是父系嫡子的传承难免就会有点问题。

折家内部多少就有人不满,折克行想要稳固自己的地位着实费了一番力气。

按理说这种事情,有自己的亲兄弟或者同宗同房的人帮忙是最好不过的。偏巧折克行的父亲就他这么一个嫡子,几个庶子年纪都很幼小,不过妹妹倒是有许多。

折家男儿英勇豪迈,女儿也是巾帼不让须眉。几个妹子都给他了很大的帮助,其中以七姑娘折文芯为最。

故而当初折文芯以辛文哲的身份出现,自称家族内部斗争倒也并非是说假话!

好不容易稳定了折家内部,却又出了一桩麻烦事。

本来该从环庆路牧场拨付的两千匹战马被李复圭给截留了。

按理说,此事只要上报给枢密院,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奈何折家当时正好欠了李复圭一个人情,而且还牵涉到了折家内部的一些事情。

错过了最好时机,也就无法与李复圭争论了。折家也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缺少了两千匹战马,这是非常严重的事情。直接会影响到折家军的战斗力,万一要是与西夏军发生冲突,可是要吃大亏的。折家损失人马不说,还没有向朝廷交待。而且枢密院每年都会查验统计战马状况,府州的情况终究是纸包不住火。

无奈之下,小妹折文芯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从吐蕃购买战马!

这种事边军将领们都做过,因为缺乏马匹,所以大宋朝廷对此一直是睁只眼闭只眼。只是很少有这么大规模的,折克行也是没办法,只能让小妹去试一试。

只是万万没想到,尝试的结果让人有些意外!

两千匹战马买到了,已经运送回来府州。可是小妹折文芯还没回来,就在折克行焦急等待的时候,另外一则重大消息随即传到了府州!

第二九九章款款深情说出来

庆州李复圭那边出事了!

作为西北边军将领,立足云中数百年的军事世家,折家的消息非常灵通。庆州那边事情刚出来,折克行就知道了。

此事从表面上看与府州折家并无关系,但是略微深入,关系可就大了。

庆州之事的两个核心人物是李复圭和林昭,因为那两千匹战马的问题,折家与李复圭的关系算是走到头了。折克行不想与他再有什么关联,因为人家背后有王相公,也不宜与之爆发冲突。

与折家大有关系还是案件所谓的罪犯林昭,而且罪名更是可怖。

折克行没有见过林昭,却知道此人与他们折家已经是大有关联。

两千匹马已经到府州了,阿昌也回到了府州,折克行理所应当地知道了这两千匹战马是因何而来,林昭出了大力。

单是从这一点上而言,林昭对折家是有恩惠的。报恩的事情是一回事,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两千匹战马成为林昭很大的一个罪状。

只是此事没有涉及到折家,而是被安放在了青涧城种家的身上。兴许是因为种咏的缘故吧,单从这一件事的张冠李戴上,折克行就能断定,林昭通敌叛国的罪名有很大问题。

与折家无关算是很好的情况了吧?但是折克行却没有一点庆幸的感觉,表情反而格外凝重。

第一个担心,随着案件的身份,折家购买战马的事情会不会曝光出来?种家不是替罪羔羊,折家就必要承担这个责任。

折家百年来一直忠于大宋,是宋朝的将领,臣子。但是折家有自己的特殊性,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有自己的折家军,有很大程度上的私兵性质。

宋朝很大程度上是招降了折家,百年时间众人已经习以为常。但是折家的特殊性一直都存在。大宋朝廷对他们一直多有猜忌和关注,只是折家一直忠心耿耿,这些年更是立下汗马功劳。

但是这样,并不代表大宋朝廷放松了对他们的警惕和关注。一旦知道他们私自购买战马,猜忌之下,会是什么结果?

这些年来,折家一直保持在府州的特殊地位。但是他们毕竟实力有限。大宋朝廷对府州的控制越来越强,一旦发现他们有什么不轨举动,雷霆之怒下,折家将无力抵挡。

小小折家,还没有和大宋朝廷叫板,对抗的实力。因此折克行很是担心。万一要是事情到最后曝光出来,折家将何以自处?祖宗数百年的基业,可不能就这么断送在他手里。还有,折家上下还有数百口人,安危前程都是要考虑的。

这已经是很棘手了,但更为棘手的情况还在后面。阿昌告诉他,他的妹妹折文芯去了庆州。去找林昭了。并且很含蓄委婉道出了折文芯与林昭之间的感情,没想到一向对男儿不假辞色的小妹竟然动情了?

这是折克行始料未及的,本来这该是一件惊喜的好事。林昭年纪轻轻便是大理寺少卿这等高官了,很受皇帝重用,难得的少年俊杰,前途一片光明。

而且他愿意为了小妹冒险购买和运送战马,从阿昌口中可以得知,若非林昭。战马肯定是买不到的。而且从河湟吐蕃运送到府州也非常困难,若非林昭说动了陕西路宣抚使帮忙,根本不可能办到。

而且林昭还几次救了小妹的性命,看得出来,他对小妹是有感情的。小妹嫁给他不会辱没折家门楣,而且还是郎情妾意,情投意合的好姻缘。父亲已经不在了。长兄如父,他也乐见其成。

可是眼下,林昭成了通敌叛国的侵犯,这件事就另当别论了。

与林昭划清界限?目前折家本来就置身事外的。可是难保后面不会出闪失。牵涉进来也完全是有可能的,如何才能万无一失呢?

抑或站出来承认事实,相助林昭?

如此难免有些冒险,皇帝会不会猜忌?折家会不会因此获罪?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即便是折家出面,证明在战马一事的真实情况,如此可以帮青涧城种家脱罪,但是能保证林昭一定无罪吗?

折克行无法断定,此事牵涉太大,变数也就大了许多!

想想李复圭身后是权势如日中天的王相公,事情结果如何还不好说呢?若是轻举妄动很容易将折家也陷进去。

两千匹战马未必能说清楚,要是有个勾结西夏的罪名,可就更不得了。折克行作为府州折家家主,必须要考虑这些,为整个家族利益谋划。

他是这样想的,但有个麻烦的事情,小妹折文芯还在庆州。她会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以小妹的才智,有什么对策在情理之中,真怕他深陷情障,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危及整个折家!折克行难免有些担忧!

没想到,就是在他担忧的时候,折文芯回到了府州!

折克行顿时老怀大慰,对小妹的评价又高了几分。虽说是个女子,但是巾帼不让须眉,智谋和大局观都非同一般。

虽然折文芯很想营救林昭,很想说明真相,但理智告诉她,涉及到家族利益,不可任性妄为,必须要回府州请示兄长。

见到小妹回来,折克行放心不少,总算是长出了一口气!

“文芯,你总算是回来了,在庆州没遇到什么麻烦吧?”折克行轻声询问,家中妹妹好几个,但是对自己帮助最大的无疑是折文芯。此番前去吐蕃,千里迢迢,对于一个女孩子而言,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途中更是几次遭遇危险,险些有性命之忧。虽然阿昌说的很平淡,但折克行完全可以想象,当时的情况是何等的艰难和危急。正是因此,他对折文芯有很多的愧疚和感激,以及更多的怜爱。

“还好,大兄不必担心!”折文芯兴致不是很高,风尘仆仆,眉宇之间满是忧色,内心之中更是着急不已。

折克行轻声道:“此番西去吐蕃,辛苦了,回来了切先好好休息几日吧!”

“不辛苦,却也休息不得!”折文芯的表情十分凝重,说话也是直截了当,直奔主题。

“怎地?有什么不对吗?”折克行心中浮起来一丝很不好的预感。

折文芯道:“大兄,那两千匹战马的事情尚未解决,怕是还会有麻烦!”

“你的意思是?”折克行心里清楚,两千匹战马回来填补了一个窟窿,却又产生了一个窟窿,当真有些麻烦!

“李复圭冤枉好人,将那两千匹战马诬陷给了种家,可终究纸包不住火,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