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宋王 >

第239章

宋王-第239章

小说: 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见韩绛是需要勇气的,毕竟按照李复圭的说法,他种师道现在也是在通缉之列。但是为了林昭,为了家族,种师道必须硬着头皮过来。

只是韩绛毕竟是陕西路宣抚使,不是他想见就能见的。好在他的老师张载最近正好回了长安,恰好求告有门。

张载完全相信学生的人品,自然是要维护种师道的,见韩绛这点小事自然是能轻松办到的。

张载乃是大宋朝有名的学术大家,地位崇高,他要求见,韩绛自然是要见的。

于是乎,种师道也就顺利见到了陕西宣抚使韩绛,反应了庆州的状况!

听到种师道叙述,韩绛大惊失色,如果他所言属实,西北的真相当真骇人听闻。

到了这个时候,身为陕西路宣抚使的他已经不能袖手旁观了。

庆州的事态继续下去,无疑会威胁到整个陕西路的边防安全,尤其是李复圭的为人更是让他暗暗心惊。

陕西路的边防要是出了问题,韩绛必定是难辞其咎!除了怕担罪责之外,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感。

食君之禄,担君之忧!

大宋的士大夫,确实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圣人教训。

不过出面的方式需要有技巧!

他明确告诉种师道,他可以出面保全林昭的安全,但绝对不会收留或者接受种师道的诉状。

毕竟种师道现在是通缉要犯,贸然收留要犯,偏听偏信显然是不合适的。

这样一来。他出面就有失公允,说不定还会牵连到自己。加之韩绛更加不想因为此事与王安石有什么冲突,故而只能道这个地步。

另外还有一个缘故,林昭刚刚从河湟吐蕃回来的时候,曾将给他来过书信。说是有一批战马运送回来,若是方便的话直接分配各州县,请他予以协助。

当时韩绛并未在意。觉得此举十分方便直接,加之与林昭也算有些许交情,便点头同意了。现在想来,这其中似乎有什么猫腻!

林昭罪名之中的两千匹战马,与这个有关系吗?韩绛难免有些心虚,弄不好很可能会牵涉到自己!

所以这件事不能不管。却不能管的太深入,这是韩绛的原则!

种师道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为今之计,韩绛出面已经算是不错了。至少可以保全林昭和伯父的性命。

本来种师道打算直接前往汴京去告御状的,但是思虑在三,他决定还是先回一趟清涧城。设法见到伯父种谔或者父亲,听从家族的指示!

毕竟此事关系到整个种家,他不敢掉与轻心!而且他终究还年轻。遇到如此大事,还真有些不知所措!

至于张载,十分关心学生,而且此事关系重大,自然不能置身事外。随即匆匆赶去了洛阳,看看好友司马光与邵雍能否帮上忙!

为今之计,能出点力就多尽一份心!

韩绛就是这么到了庆州!

因为王安石的缘故,还有种师道所言。他对李复圭没有什么好感。实际上不经意间,在内心里已经开始偏向林昭了。

韩绛的到来,有些出乎李复圭的预料,顿时叫苦不迭!

有韩绛在,他自然就不敢轻举妄动。

好在庆州的局面他已经布置妥当,否则韩绛这样突然“袭击”,很可能就会露馅。

“韩宣抚。你怎么亲自到庆州了?有什么事情吩咐一声就是了!”李复圭看似客客气气,实际上内心之中早已将韩绛骂了很多遍了。

“林昭一案事关重大,本官身为陕西宣抚使,不能不过问。朝廷已经下诏。将林昭押送会汴京去,此事本官亲自负责。”

韩绛义正言辞,官大一级压死人,韩绛如此做法并无不妥,李复圭也是无可奈何。

不过韩绛这么一出面,一个很明显的结果出现了,林昭无疑是多了一层保护。想要在路上动手,杀人灭口的难度无疑是增大了许多。

李复圭不禁头大,林昭的运气怎么这么好,甚至连韩绛都出面帮他了。

此事越发的棘手了!

陈桥只得安慰道:“并非没有机会,再想办法就是了!即便是到了汴京,林昭想要翻案也是难上加难!”

随后,韩绛便亲自出面,押送着林昭离开了庆州,往汴京赶去。

牢狱之中的林昭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为了自己,已经惊动了这么多的大人物。

不过韩绛出面,至少让他间接到了一个消息,种师道成功逃出去了。

消息也就能带出去!

林昭认为,至少韩绛能够保全自己的性命!

离开庆州,相对会安全一些。等到了汴京,脱罪的机会也会大许多!

林昭并不沮丧,他坚信自己一定会安然无恙!

只是漫漫回京之路,能够一帆风顺吗?

第二九七章上上大吉

长安到洛阳,中间隔着一个潼关,沿着渭水和黄河东行,几乎是直线,距离并不是很远!

虽说张载年纪有些大了,身体不是很好,并不适合快速的跋涉。

但是关乎到学生的身家性命,整个清涧城种家,何况还有一个大理寺少卿林昭,分量着实很重。

当初在洛水天津桥头,邵雍的安乐窝宴会上,林昭的那一番关于“心”的言论对他影响很大,很是震撼,也引发了他许多的思考。

实际上,张载此番返回长安,本来是打算潜心研究学术的,尤其是受林昭启发的这一部分,不想被学生种师道的突然到来打断!

从小处着眼,林昭通敌叛国?抛开所谓的证据来说,张载是不愿意相信的。一个如此有学问,年轻有为的俊杰,会做出如此勾当?虽说只有一面之缘,但是他对林昭的印象很好。敢于不惧得罪王相公,直言青苗法弊端的之人,会是一个轻易为荣华富贵所动?唯利是图的卑鄙小人吗?

张载先生并不相信!加之司马光和邵雍等人都会林昭评价甚高,更加坚定了他的看法。

更为重要的是,种师道几乎是他看着长大,一手栽培教育的,性格人品最了解不过。他绝对相信自己的学生,说种师道与林昭勾结叛国,简直就会无稽之谈!

如果没有这点把握,张载先生也就不会是大宋朝泰斗一般的人物了。

从大处着眼的话,种师道所言的李复圭在庆州的诸多作为,更是骇人听闻。倒行逆施,陷害忠良,于国家利益而不顾,如此之人着实可恶。其中的任何一件事拉出来,都让人惊骇,让人发指的!

这些事情,但凡是个大宋臣民。便不能袖手旁观,尤其是他们这种心怀天下的泰斗人物。更有责任来参与惩恶扬善之事。

所以这件事张载不敢耽误,拼着将一把老骨头抖散的架势,飞速赶到了洛阳城。

到洛阳能做什么?能起到什么作用,或许一时之间,张载自己也说清楚。

至少洛阳有司马光和邵雍,他们都是很有影响。很有能力的人!

尤其是司马光,毕竟是担任过翰林学士的,是皇帝近臣,在大宋官场中的影响更大,即便是告御状也容易的多。

更为主要的是,他想请两位好友帮忙分析此事。看看如何应对?

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司马光来营救,帮助,甚至是求情!

到了洛阳城,直奔西京留守府,却得知司马光去了邵府!

张载先生又马不停蹄,迅速赶去洛河之畔,天津桥畔的安乐窝!

此刻中原之地的洛阳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安乐窝邵府的菊花开的不错,邵雍便以赏菊之名邀请司马光到来。

至于真是目的,只有邵雍自己知道了!

此刻二人正在花园里散步赏花,邵雍笑道:“人常言洛阳牡丹甲天下,实际上这菊花也开的格外绚烂!”

“那是!”司马光笑道:“不过与尧夫兄这里的风水宝地也分不开关系!”

“哈哈,君实兄说笑了!”

司马光笑道:“哪里,天津桥头,唐时可是最繁华所在。对面不远。可就是皇宫了,这里的风水能差吗?”

“哈哈,如此我算是占便宜了?”邵雍笑道:“也是最近天气好,依旧温暖,要是放在长安,若是更远的西北,怕是早就凋零在秋风中了。”

“那是!”司马光应了一声。心里不由一动。最近一段时间,邵雍与自己谈话,经常有意无意地提到西北,今天又是这个节奏吗?

果然。没几句,邵雍便问道:“对了,西北最近似乎不安宁啊!”

“是啊,很不安宁!”司马光沉声道:“大顺城血战,全军覆没,李复圭虽然夺回了堡寨。但是……林昭却多了个通敌叛国的罪名……”

讲到这里,司马光也有些疑惑,连声叹息。因为林昭提及青苗法弊端,司马光对他印象很深刻,而且很有好感。

所以林昭出使河湟吐蕃,经过洛阳的时候,他才会那么优待。

没想到一别不过两三个月,竟然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司马光着实有些难以接受,难以相信!

邵雍眉头一动,说道:“林昭现在何处?”

“庆州的大牢里,官家已经下旨,要将他押送回汴京受审!”司马光轻声回答。

那边邵雍大师的神情有些游离,远处的洛河也是水波不兴,可他内心之中已经泛起了惊涛骇浪。

兵戈之祸如此,牢狱之灾也是如此!

一切都很符合,难道只是巧合吗?邵雍在心中询问自己!

事实俱在,让他很难否认。可是又很难相信,毕竟眼下国朝稳定,大宋国祚绵延,不至于有非常举动才是啊!

百思不得其解啊!邵大师似乎陷入了一个思维怪圈!

不过他对自己的眼光还是很有自信的,也许这就是天意吧!至于到底是哪里不对,终有一天会闹明白的。

司马光心中不由好奇,邵雍每次谈到西北,总是有意无意地问到林昭。

这个年轻人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让邵雍大师如此在意?司马光当真有些好奇!尤其是联想到邵大师的职业之后,更加的容易浮想联翩。不过司马牛素来也是以君子做派,所以断然不会有大逆不道的想法!

“君实兄,你相信林昭会有如此举动吗?”邵雍轻声询问。

司马光摇头道:“我本人倒是不愿意相信,但凡事都是要讲证据的,如果他确实有谋反之举,不相信也没办法!”

“可是很多时候,证据这东西也不好说……”邵雍言下之意已经很清晰了。

司马光相顾愕然,有些事情他也能想到,只是插不上手,不明就里,也就不能妄下结论,也不合适开口发言。

正在此时,气喘吁吁的张载先生到了!

“横渠先生,你不是回长安了吗?怎地突然回了洛阳?”司马光和邵雍都有些惊讶!

“自然是有急事!”张载喘了口气,喝了杯茶,才将种师道所言之事情娓娓道来。

司马光与邵雍一听,顿时大惊失色,庆州竟是这般情况?

“如此说来,林昭与种家都是冤枉的?”

张载沉声道:“彝叔的人品我敢保证,所以我相信他,反倒是李复圭……”

种师道,表字彝叔!

“横渠先生的学生人品自然没问题!”邵雍似乎也笃定了这一点。

司马光沉声道:“那这个意思是,是李复圭在制造冤案?”

“很有可能,与之前种咏他们一般无二!”

邵雍趁机道:“此事当真是令人愤慨,不知君实兄意下如何?可否有什么打算?”

言下之意很明显,你司马光是否出面?

司马光道:“如果当真能够证实,是李复圭制造冤案,光自然义正言辞,上疏弹劾。横渠先生高足之言我们自然相信,可是拿到公堂上,朝堂上,作不得数的!”

“彝叔已经回清涧城去了,相信种谔将军不会坐以待毙的,西北那边不可能没有丝毫证据!”张载当真希望司马光能够出面,以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