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宋王 >

第149章

宋王-第149章

小说: 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个杭州就两个县情况好,其他六个县一团乱麻,让他们两位地方高官情何以堪呢?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虽说不是因为他们而起。可是作为父母官还是应该全力来解决这些事情,稳定杭州局势,这一点很重要……

可是该从何处下手呢?加之自己最初的主张不同,参与过多还可能会被认为是故意阻挠。所这两位高官也是无可奈何!

一时间有些犯难了,这事情当真不好介入!

汴京城里,从去年秋天等到今年夏天,皇帝赵顼已经有些耐不住性子了。

青苗法推行了这么许久,如今总算是要有结果了,这份心情,很是期待,也很是紧张。就如同拿着一张中奖概率为二分之一的彩票,等着开奖结果一样……

夏收已经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去岁青苗钱似乎推广的不错,尤其是河南路、京东路与淮南路。这些本就是灾害容易发生,农业比较发达的地方,推行青苗法自然很是不错。

当然了,至于到底是采用什么办法推行的,具体的过程他永远不会知道的。

所以说皇帝是最为可悲的人,终其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待在皇宫那巴掌大的天地之中。虽然富有四海,可是哪里能亲自去看一眼呢?

就连所有的信息都是依赖于别人的眼睛与嘴巴,所以知道了永远只是结果,大部分时候还是有所隐瞒或者偏颇的结果。

至于事实,很难讲皇帝有多少时候能够了解到实情,其中的可信度有多少,就更不好说了。

故而皇帝是最容易被蒙蔽的人,这句话说的一点都不错!

而今赵顼接到的消息就是如此,青苗法在这三路推行的情况极好,完全符合预期。这也正是他想要看到的结果,只有如此,才能够堵住悠悠之口,才能够证明皇帝的尊严与变法的正确性!

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皇帝赵顼很满意,甚至很得意!现在就等着三路将具体实行的账目报上来,增加了多少财政收入将会一路了然,对此他充满期待。

至于远在江南的两浙路,情况似乎还不明朗,听说是因为灾荒的缘故受到影响。如此虽然情有可原,可是赵顼心里隐约还是期盼,能够出个好结果。尤其是林昭与蔡京,希望他们能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隐约有风声,听说林昭又在钱塘县搞出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青苗法到底推行的怎么样不得而知。对此赵顼充满好奇,毕竟林昭总是给人意外惊喜,这次又不知道是什么。赵顼是个不重视过程,只重视结果的人,正拭目以待!

王安石的心情也很不错,青苗法的推行的结果完全在意料之中,一片欣欣向荣,对此他很是舒心。

他坚定地认为了青苗法是大有裨益的,加之早年为地方官期间,已经有过类似的实验,取得的效果非常之好,因此很有自信。

青苗法在他眼中是完美的,所有的环节都有没有问题,所以结果只能是好的,不可能会有坏的。这就是王安石,一个固执并且很偏执的人,一旦认定了,十头牛都拿不回来,别人叫他拗相公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面对诸多反对的声音,王安石虽然看似镇定从容,实际上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他急于用事实证明自己,说服他人!

这个结果让人很满意,总算是可以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了,至于执行的过程,王安石没有多过问,想必应该是错不了。

至于民间的呼喊声,老百姓们怨声载道的声音,他全然没有在乎,甚至丝毫不知情。有个完美的结果就是了,过程已然无所谓。

不过唯一让人遗憾的是两浙路那边的结果,因为道路比较远,这些消息暂时尚未送到汴京,到底是个怎么样的情况,一切都还是个未知数。

不过王安石并不担心,因为林昭与蔡京都是他看好的人物,想必成绩会相当的突出,现在完全就是一种拭目以待的情绪。

王安石与皇帝一样,都会林昭与蔡京寄予厚望!

王安石这么想,他的儿子王雱却另有想法。因为他也收到了一些消息,林昭似乎没有下大力气推行青苗法,或者说好像有些走样,这让他很是诧异!

赵顼和王安石看好林昭,王雱何尝不是呢?所以他分外关注林昭的一举一动,如果是林昭那边出现了意外,对他,对父亲都会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此刻,钱塘,举足轻重!

在这种情况下,王雱将所有的目光对准了杭州,对准了林昭!

王雱很焦急地等待着一个重要的结果!

关注林昭的原因有很多,有善意的也有恶意的。

比如吕惠卿兄弟,出发点就与别人不同。

他们的原因是仇恨,杀害手足的血海深仇!

虽然有王雱的劝说,可吕惠卿怎么可能轻易放下仇恨呢?

林昭,绝对不会放过你,一定要让你血债血偿!

这句话吕惠卿不知道说了多少遍,一直都是咬牙切齿,恨不得喝林昭的血!

可是他很清楚一点,林昭不是他想要对付就能对付的。官家与王相公的亲睐有加,林昭的恩宠如日中天,报仇是很有难度的。

至于一些非正常手段,吕惠卿嗤之以鼻,虽说他是个伪君子,但是骨子里也有种坚持……

总而言之,他不想使用那么卑劣或者说赖皮的手段,更想要光明正大为弟弟报仇!

思来想去,吕惠卿觉得,只有让林昭在皇帝赵顼和王安石心目中地位下降,失宠,才会有机会对付他!

所以他兄弟二人一直小心地盯着钱塘县,一旦林昭有什么小失误,或者大问题,肯定不会放过的!

第一九零章蛰伏待机吕惠卿

“你说林昭在钱塘县没有推行青苗法?”听到弟弟吕和卿的说法,吕惠卿当真有些惊讶,旋即心中涌起无限惊喜!

吕和卿在扶灵南归,安葬了哥哥吕升卿之后及时返回了汴京。一来是因为大哥吕惠卿需要帮手,另外一个就是想要尽快谋划个办法,对付林昭,报杀兄血海深仇!

不过回到汴京之后,大兄吕惠卿却变得很谨慎,不让他随便轻举妄动。

吕惠卿深知,贸然动手,不见得能占便宜!

吃一堑长一智,这次要还是不长记性,那可就真有些可悲了。何况王安石已经让其儿子王雱打过招呼,让自己与林昭先行放下恩怨,以大局为重。

这种情况下,吕惠卿有选择吗?他不敢轻举妄动,生怕再次出现赔了兄弟又折兵的状况!

再者,吕惠卿发现,皇帝对他的态度似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越发的冷淡了,这让他很不解,也很是担心。

皇帝的宠信程度直接关系了地位与前程,吕惠卿很是诧异,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会突然间就失宠了呢?并没有得罪官家啊?

对此吕惠卿多有不解的,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利用皇帝的伎俩已经被看透,兀自恍若未闻。殊不知皇帝赵顼早已经了然于心,只是看着他还有价值,还用得着,故而没有为难他罢了!他更不知道实际上是林昭暗地里的算计,尚且一头雾水。

但是这种明显的信号,即便是摸不着原因,也让吕惠卿有些惶恐,故而需要格外的小心翼翼。加之制置三司条例司被裁撤,他这个风光一时的检详文字也瞬间失业了。

虽说他还有很多头衔,比如司农少卿,太子中允,甚至还有崇政殿说书的荣誉。可到底有些今非昔比了。无论是权势,还是自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检详文字虽然职位不高,可变法的条文都是自己一手起草的。起草一个国家的律法,责任是何其重大,地位之高不言而喻。尤其是那种感觉,更是让吕惠卿享受,可是现在。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了。

所以吕惠卿低调了许多,这段时间一直蛰伏着,虽然恨透了林昭,却并没有贸然出手,而是一直在静静地等待机会。

蛰伏待机,因为此番的变化。吕惠卿学会了一件很重要的特质。在此后的政治生涯之中,这一点对他影响甚大……

吕惠卿变得低调了,很多人并不知道内情,还以为他是因为弟弟去世,尚未走出悲伤的缘故。实际上这厮越发的开始装深沉,越发的让人看不透。

一直到了四五月间,夏收开始之后。谋划制定许久的青苗法开始初见成就。各种好消息传来汴京的时候,吕惠卿才露出久违的笑容。

毕竟这些都是他参与制定的,自豪与兴奋那是应该的。

不过更让人兴奋的消息还在后面,那就是吕和卿从杭州打探而来的消息——林昭竟然没有推行青苗法!

这绝对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吕惠卿得悉之后,顿时兴奋不已!

他是王安石的左膀右臂,平日里也是在中枢之地,天子身边出入。对于皇帝赵顼和王安石的心态都有所了解。

知道他们对林昭寄予厚望,正是因此才让他的报仇之举多有忌惮,不敢贸然。

不过有句话叫做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官家与王相公亲睐有加,寄予厚望是好事。可若是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会让他们更加的失望!

唯有如此。当林昭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下降之后,才有报仇的机会!

原以为林昭会很谨慎,自己要蛰伏等待许久才会有把柄可抓,万万没想到。林昭竟然如此大意。不推行青苗法,林昭的脑袋让驴给踢了吗?吕惠卿一想到这里,就忍不住好笑,似乎遇到了奇葩一般,乐开了花!

皇帝赵顼与王安石如今最在乎的是青苗法,钱塘县更是最早成为推广试验地,去年秋天林昭已经耽误了。那个可以说是因为秋雨灾害和粮食问题造成的,可是今年呢?林昭还是迟迟不见动静。

不管他有什么理由,抑或者有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掩饰不了抵制青苗法的事实。没错,不推行就是抵制!

别人不推行,抵制青苗法也就罢了,可是你林昭……

在很多眼中,林昭新法一系中的佼佼者,王安石最看重的人物,是可以拿出来做招牌的。

加之因为林昭搞过那么多惊天动地的事情,满朝文武对其很是熟悉,关注度很高。现在搞出这么一出,算什么?林昭抵制青苗法,难不成是内斗?心腹之人都不支持,让外人怎么能接受呢?

这个表象会被无限放大,成为别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保守官员会以此说事,无疑会给王安石一记响亮的耳光!皇帝赵顼必然也会脸上无光……

这可是触霉头的事情,官家与王相公得知之后会是什么表情?吕惠卿已经预见到龙颜大怒,以及王相公愤怒的咆哮!

林昭啊林昭,这是你自己找死,怪不得别人啊!

吕惠卿清楚地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对的好机会,报仇雪恨的好机会。

此番兴许根本不用自己出手,林昭就会倒霉,怕是在劫难逃。这种绝好的机会,吕惠卿自然不会放过,落井下石是他们这些官员的拿手好戏!

吕惠卿已经决定,找机会推波助澜。这是一件小事,也可以成为大事,一定要让它在大宋朝掀起轩然大波,将林昭真正推上风口浪尖。

让他挣扎去吧,此番即便是死了不,林昭也必然会失去皇帝赵顼和宰相王安石的信任。

没有了这两个强大的后台,小小的林昭又有何惧?为弟弟吕升卿报仇还不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想想这样的结果,吕惠卿就很开心,相当得意!他仿佛已经看到,林昭从杭州被押解入汴京,被罢官甚至入狱的样子,心中忍不住一阵狂笑……

“三哥,这件事情你亲自盯着!”吕惠卿吩咐道:“想办法把这件事扩散出去,记住不可以泄露我们的行迹。其实也不必着急,想必要不了许久,钱塘县的情况汴京就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