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南明朝那些事儿 >

第35章

南明朝那些事儿-第35章

小说: 南明朝那些事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特使不负使命,带着丰硕的成果返回福州。
  然而不久,鲁监国这帮官员就发现,归统后,隆武帝并非兑现自己的承诺,换来的,是自己官位的降低,赋税的流失。
  痛定思痛之后,他们终于下了最后的决心——拒绝承认隆武政府,并再次跑到台州迎回朱以海同志复位。
  见第一次“兼并”泡汤,隆武帝马上改变了策略。
  他从紧巴巴的财政中挤出十万两白银,让都御史陆清源带着,以镐师的名义前往浙东,准备来金钱来“赎买”鲁监国政权。
  同时,他还给这位皇太侄写了一封情意绵绵的信,说自己膝下无子,只要鲁监国退位归藩,那么在自己百年之后,辛苦打拼下来的江山,将由朱以海同志的合法继承。
  但出人意料,陆清源刚进入鲁监国的辖区,就被人暗杀,十万两白银也不知所终。
  而在鲁监国随后给隆武帝的上书中,只称皇叔父,不称陛下,惹得隆武帝龙颜大怒,杀其使者陈谦。
  陆清源、陈谦两使者被杀,标志着鲁监国与隆武帝进入敌对状态。。电子书下载
  撕破脸皮后,两家展开了激烈的“不正当竞争”,都不惜以厚爵丰禄来收买对方的“高干”跳槽,结果导致官帽泛滥,人心混乱。
  至于其它在人员、物质、情报上面的合作,更是无从谈起。
  这种状况,最终使清政府得以从容调集兵力,各个击破。
  但鲁监国与隆武帝之争并不是本文故事的结束,而恰恰是一个开始。
  因为不久以后,隆武帝又得到一个确切的信息,老朱家又一位不甘寂寞的子孙也跑出来自称“监国”,向他的正统地位发起了赤裸裸的挑战。
  这个子孙,就是封地在桂林的靖江王朱亨嘉。
  明代的王,是爵位中的最高段位,但这同样的王与王之间,还是有所区别的。
  这个区别,就在于这个封号的字数上。
  如果封的是一字王,如晋王、秦王,那表明这个王是亲王,和皇帝的关系就近。
  如果封的是二字王,如枣强王、宁化王,那表明这个王仅是个郡王,和皇帝的关系就比较远。
  有明一代,亲王和郡王在政冶权利、经济待遇可是有很大区别的。
  就连清朝也是看“王”下菜碟,亲王投降过去,一年给银500两,郡王投降过去,一年只给银400两。
  现在,想当监国的靖江王,我们一看就知道他是个郡王。
  靖江王的祖上,就是那位想在朱元璋背后搞“小动作”造反,反而被其囚禁至死的亲侄——朱文正。
  朱元璋囚死朱文正后,良心发现,封他仅七岁的儿子朱守谦小朋友为靖江王,成为明代唯一一支非朱元璋直系血统的王族。
  传到朱亨嘉这一代时,已经是第14代了。
  按照大明皇位继承法,无论是监国,还是皇帝,怎么排也排不朱亨嘉的身上。
  但就在崇祯弘光相继完蛋,疏藩朱聿键称监国后,他那颗躁动的心变得开始不安分起来。
  对于拿破仑来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对于朱亨嘉来说,不想当监国的王子不是好王子。
  1645年8月3日,他终于如愿以偿了。在广西总兵杨国威、桂林府推官顾奕等“国家高干”的拥戴下,黄袍加身,面南背北,自称监国。
  称监国后,朱亨嘉改桂林为“西京”,作为首都。封杨国威为大将军,兴安伯,孙金鼎为东阁大学士,关宁箴为广西布政使。
  另外,凡在“西京”中,愿拥护他监国的大小“干部”,一律升职加薪。
  靖江王这次起事,最有创意的举措就是采用“洪武”的年号来纪元,要知道,洪武爷早已“升天”二百多年了,因此朱亨嘉颁旨时,日期落款竟然是洪武278年。
  他这样做,大概寻思着,靠洪武爷这块招牌,既能表明自己的正统地位,又能激起全体大明人同仇敌忾的决心吧!
  为把自己做大做强,朱亨嘉非常重视“军队建设”,履职之初,就派人到柳州、庆远、左江、右江等少数民族聚居区招募“土狼标勇”,作为自己的嫡系雇佣军。
  此时广西“最大的国家干部”——广西巡抚瞿式耜,自然成了朱亨嘉首要的拉拢对象。在拉拢未果的情况下,干脆将其“非法拘禁”。
  瞿巡抚在称帝问题上,本来是个铁杆的“拥桂派(拥立桂王朱由榔称帝)”,对隆武帝并不感冒。
  但现在顾不得那么多了,被拘禁的他连连秘密上疏,在表忠心的同时,还恳请隆武帝早日出兵平叛。
  隆武帝还没有采取措施,朱亨嘉就行动了。这主要是他认为广西是“贫困地区”,不能让他大规模地征兵征粮,就御驾亲征广东,准备打下这个沿海发达省份后大展拳脚。
  南明两广总督丁魁楚在对两个“朱”衡量后,认为实力的天平在朱聿键的一方,于是积极响应隆武帝的号召,平叛立功。
  丁总督和朱亨嘉是有些交情的,为麻痹这个对手,他打着“恭迎圣驾”的旗号,率兵赶到双方正在对峙的梧州。
  四肢不发达、头脑却简单的朱亨嘉果然上当,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丁总督的军队打了个落花流水,狼狈逃回桂林。
  敌退我进,丁总督趁热打铁,挥师直向桂林城下。
  脱险后的瞿巡抚成功策反了朱亨嘉手下的重要将领焦琏反正,协助平叛队伍顺利收复桂林城,并活捉了朱亨嘉及其党羽。
  押到福京的朱亨嘉同志受到了“特别关照”,被安排到隆武帝曾经战斗多年的地方——皇室专用监狱,去接受思想和身体的“再教育”。
  在这里,朱亨嘉度过了生命中一段痛苦而难忘的时光后,因突发“疾病”,与世长辞!
  按下葫芦起了瓢,刚处理完靖江王这档子“家丑”后,朱聿键同志就又接到益阳王在浙江龙游自立为监国的不幸消息。
  益阳王,是辽王朱植的后代。
  现在,这家伙竟对外宣称得到慈禧太后(不是大清的西太后,而是弘光帝嫡母邹太后,现投河自尽)密旨,自已将作为朱由崧唯一合法的继承人,出任大明监国,并在龙游、遂昌一带授官任职。
  隆武帝简直要抓狂了!
  不过,这位监国也没折腾起多少大浪来。
  因为这位爷的人生理想,只不过是要借助监国的名号来卖官挣钱。在隆武帝下诏严厉斥责后,就灰溜溜地躲了起来。
  隆武帝这下可真松了一口气。


第十八章 隆武帝的努力奋斗
  “家事”的纷争让隆武帝感到为难,但“国事”的不可为更让他犯愁。
  和弘光帝不同,前半生在苦水里泡大的他,当这个皇帝,的确不是奔“提高个人生活品质”的目标而来的,所以在称帝后,依然保持了“安贫乐道,艰苦朴素”的作风。
  个人喜好上:他不饮酒、不游乐、不和女人交朋友。
  个人用度上:他把原来的福建布政使的官衙,末加改造装潢,就直接拿来当作“皇宫”;宫中只许使用磁、瓦、铜、锡等便宜货,不许用金、银、玉等高档品;甚至还不许使用锦绣、洒线、绒花、帐、幔、被褥等生活奢侈品,只许用寻常布帛,实实在在保持了一个小康人家的生活水准。
  他当皇帝,是奔着“光复河山、成就大名”的目的而来的。所以在生活上保持“低标准”的同时,在政冶上却对自己“严要求”。
  他十分关心群众疾苦,以“群众的痛苦就是朕的痛苦、群众的愿望就是朕的愿望”作为自己政策的着眼点和出发点。
  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他大力整顿公务员队伍,净化官场环境,为此专门出台了“小贪必杖、大贪必杀”的强硬法律制度。对胆敢以身试法、顶风作案的邵武通判陈主谟、汀州市长王国冕、古田县太爷吴士耀等,毫不手软、严惩不贷!
  其次他大力争取沦陷区的民心。
  当他听说南明军队每次收复失地后,一旦发现有剃发的群众,不问青红皂白,一律以“叛民”屠杀时,就紧急颁发“有发为顺民、无发为难民”的圣旨,对沦陷区的群众,声明不论其有发无发,一体保护。
  此圣旨一下,立刻得到沦陷区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
  此后,隆武帝的军队每收复一沦陷区后,该地群众均能出人出粮、踊跃支前。与先前闻“军”即逃的情景,形成了鲜明对比。
  除此之外,隆武帝在政治上还办了两件大事。
  一是在总体政略上,改弘光朝的“平寇优先”(镇压农民起义优先)为“御虏优先”(抗击清军入侵优先)。在即位十天后,就诛杀了清政府派来的招降使者马得厂。并诏告天下,定于本年八月十八日,统率六师,御驾亲征。
  别小看这一政略的转变,南明以后能联合大顺、大西农民军,坚持十六年的斗争,均得益这一政略的转变。这也印证了那句话————“观念不变原地转,观念一变天地宽”。
  二是结束了党争,他发挥了自己的写作专长,亲自撰写了“缙绅”、“戎政”“儒林”三篇《便览》,总结了明亡于党争的现实,为结束党争创造了舆论氛围。
  随后,他下诏赦免包括阉党在内的一切政治犯,对那个已成为过街老鼠的马士英,也允许其在江浙前线“建功赎罪、以观后效。”
  做完这些工作后,隆武帝静静守在一旁,等待大明“中兴奇迹”的出现!
  但“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现实就是如此的残酷无情,努力奋斗一番后的隆武帝,看到的,不是胜利的曙光,而是落日的余辉。
  外部:清军依然步步紧逼,在湖南、江西、浙江三个战场上向南明政权发动新的攻势,各地丧师失地、一败再败的“丧报”纷至沓来。
  内部:隆武政府虽得到了南方各省“残明政府”的承认,但这些地方政府不但不向中央“交钱”,反而不停地伸手向中央“要线”。
  这下弄得隆武帝财政收分外紧张,不得已推出了“预征税于民”的政策。
  福建民众负担更加沉重,不久便唱出了“清兵如蟹,曷迟其来”的流行歌曲,表达自己对隆武朝的失望和不满。
  更让隆武帝伤心的是,福建仙游、永安、永福、永定、沙县、诏安、龙岩等地,竟然爆发了大规模农民的反政府事件。
  万余名反政府武装围攻龙岩县城,还打下了诏安县,杀掉地方官,劫走了库银。
  隆武帝如同遇到了一道复杂的方程式,苦苦求证,难得其解。
  经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反复论证后,隆武帝认为:朝纲不振、百姓不宁,根子在福建军阀头子郑芝龙的身上。
  郑芝龙,福建南安人,这个小公务员的儿子,从小就“性情逸荡、不喜读书、有膂力、好拳棒”,生就一副“梁山好汉”的底子。
  但这小子私生活不检点,十八岁时,就因勾引后妈,被父亲赶出家门。
  人生,有时会跌入低谷。
  但这并不可怕,跌入的低谷也许会成为攀登新高峰的起点。
  关键的一点,在于自己如何把握!
  郑芝龙这个小同志的人生,现在就跌入了这样的们低谷,举目四望,无亲可依、无友可靠。
  但个性顽强的他竟凭着聪敏的智慧、过人的胆识,混迹于澳门、日本、菲律宾等地,学会了葡萄牙语、荷兰语、日语,做过鞋匠、厨子和专职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