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闯荡北美 >

第12章

闯荡北美-第12章

小说: 闯荡北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吹氖歉叽Σ皇ず墓露馈ohn眼看着大学里的同学都前前后后或自费或公派地出国走了,他也不敢有丝毫的怠懈,最后以托福和GRE的高分,申请到了克利夫兰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大约是思进言语中不时对John流露出异常的羡慕,他才忍不住告诉我们:“你们相信吗,我曾想过自杀。一天晚上没有课,我翻遍了电话簿找不到一个可以倾心交谈的人,我发誓:今晚十二点之前如果没有人打电话给我,我就自杀。”结果是同系的一个同学向他借笔记,给他打了电话,才避免了一场悲剧。 
  以前,在杂志上曾读到过一篇文章,美国的很多老人要花钱找人说话聊天,他们的子女长大后都远走高飞打拼世界,无暇顾及寂寞退休的父母。想不到John会用打电话的方法来决定自己的生死。是什么原因使他没有了生活下去的勇气?我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前景在我看来是那么光明,再有一年做完论文就可毕业。他学费全免,每个月有一千多块钱的生活费,可以无忧无虑地读书做学问。相对于没有奖学金的思进来说,他过的是贵族般的生活。以后,John对我们慢慢坦露了他那颗孤寂的心。 
  由于他长期以来远离亲人独自生活,过的是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生活,简直一点也不快乐。山区里贫困落后的家庭背景,激励他奋发向上,养成了不服输的个性,但同时也让他产生了一种刻在骨子里的自卑。平常同学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打牌聊天,他就逼迫自己看书学习,长此以往,同学们也渐渐离他远去。到了美国,John未曾听说有人往家里寄钱的,而他则必须每个月定期给家里汇钱。按理说,这是一件引以为荣的事情,可是想法略偏一点,就变成了难以启齿的羞人之举,因为他担心别人看到自己总往国内汇钱,会认为自己家里很穷,从而被瞧不起。但是他从小到大“过五关、斩六将”所赢得的赞美声和别人羡慕的眼光,又使他滋生出强烈的自尊。自卑令John远离想接近他的男孩和女孩,自尊又促使他回到人群和大家相处。他一方面渴望友情与爱情,另一方面又怕自己受伤害。白天在图书馆和课堂里还好过一些,可是一想起晚上那漫漫长夜,实在无法忍受这份孤独与寂寞,这才有了自杀的念头。 
  正值一年之中的暑假,留在克利夫兰的同学们商定了个旅游地点——大西洋赌场。这是所谓的穷玩儿。大伙儿轮流开车,汽油费、养路费、餐饮费一律AA制,年年如此。他们一行八人,三对夫妇,两个单身汉,其中就有John。他们驾着两辆破车,浩浩荡荡地穿过宾夕法尼亚州朝着大西洋方向挺进。这时期,我和思进已到了纽约,因为要打工赚钱攒学费,我们只能望“洋”兴叹。然而,这次的大西洋之行却改变了一个人的生活轨迹,那就是John。 
  听说John一开始手气特别好,在Blackjack,即二十一点牌桌上连连得手。他心情松弛,赌场得意,这让发牌的小姐略感紧张和吃惊。在边上观战的赌场经理也耐不住了,不到一根烟的功夫,换上了老练的发牌员。John一如继往地沉着应战,像是用他的数学脑子和赌场的发牌员斗智呢!第一天他赢了大约五千块。John大大方方地给同伴们开了房间,又带领大家在赌场的剧院里看了一场真人秀,他们吃吃喝喝一直玩到了深夜。假如John就这么收手了,第二天和大伙儿一起到了纽约,他可能会沿着他自己以前设计好的路走下去,成为一名数学家或数学分析师,再或者是一位数学老师。可他留在了金碧辉煌的赌场,留在了灯红酒绿、尽显人生百态的表演舞台。 
  我们在纽约只迎来了七个朋友,其中一个掉队了。在后来的电话中证实,John把那不服输的劲儿用到了赌场上,最后连下学期的奖学金也赌掉了。没有多久,John离开了克利夫兰去大西洋赌场做了发牌员,他喜欢那儿的紧张刺激、具有挑战性和对将来未知的生活方式。John的决定让我和思进颇感吃惊,也倍感可惜。但人还是要选择他自己感到快乐的生活,既然以前令人羡慕但近似苦行僧般寂寞的生活使John生不如死,那倒不如让他快乐地生活在令他起死回生的赌场里。我们力所能及地只能是祝福他一切如愿! 
  再来说何佳。何佳是我和思进离开克利夫兰前两个月认识的。刚好小邓的太太从国内来了,还带着个孩子,因嫌那个单间小点儿,于是不久他们就搬出去独居了,何佳就在那时和我们做了邻居。 
  何佳三十多岁,皮肤白皙、身材丰腴,短短的头发衬托着秀气的五官,加上她性格开朗,做事雷厉风行,很快就和我们打成了一片。何佳的到来最高兴的人便是我,因为这清扫厨房、清洁 
  卫生间的劳动就不会只是我一个人的事了,她是北京医学院妇产科毕业的,特别爱干净,职业养成的洗手习惯让我看了都心悸,生怕水把她的皮肤洗破了。 
  何佳是以公派的身份来美 
  留学的,国家替她交学费,补足生活费,我对她是又佩服又羡慕。我还做过她的病人呢。她利用做实验的机会为我做过几个例行的妇科检查,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我一开始还不怎么信任何佳,觉得她那么年轻能行吗?她看出了我的疑虑,笑着对我说:“小看我了不是?在北京医院我还经常给病人做手术呢。”我张大了嘴巴看着她问道:“你给病人开过刀?”何佳瞧着我这吃惊的表情,悠悠然地说:“不信啊?不信拉倒。别说给病人开刀,我还给死人动过家伙呢。”于是她给我讲起了大学里上解剖课的情景。 
  她说上解剖课时不会害怕,但会紧张,明知躺在铁床上的尸体再也不会动弹了,当独自一个人走进去时,总感到脑袋瓜儿后面,会被哪一具尸体恶作剧般地拍一下。有一次考试前,为了沉着应战,何佳又一个人走进了停尸房,她正在考虑用哪具尸体做练习,只听见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从不远处传来,她赶紧原地站停,冷静地观察着周围。结果发现原来是停留在窗外的几只鸽子,齐齐地向远方飞去所发出的声音。事后,何佳对自己当时的冷静态度不可置信。 
  我真是服了她,换了我,还不知道会闹得怎样的天翻地覆呢?我以为何佳就像我在上海医院门诊部见到的医生们一样,给病人量量体温,问问哪儿不舒服,然后开张化验单,要么给个处方,就这样把病人打发了。想不到她还动真格儿的。有这样的好医生给我做检查,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不然她怎么会被公派呢? 
  来了美国后才深深地体会到,健康的身体是成功的必备条件,我和思进无论谁要是生了病,都将使我们以往的努力功亏一篑。我们自费留学生是要自己掏腰包买 
  医疗保险的,在付学费时一并交上,一个学期内有效。思进为了省下那几百块钱,在整个读书期间就没有买过一次医疗保险。我怎么能白白地失去让何佳给我做检查这样的机会呢? 
  临近学期结束的一天,我对何佳说了我们去纽约的决定。她也告诉我她将去加州了,因为她先生在斯坦福大学做博士后,他们的女儿要来了。由于她先生无法割舍他的研究项目,那就只有何佳放下这里所有的一切,到她先生的大学改读别的专业。再说,假如她继续用国家的钱念下去,以后就必须回国。她都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两个学期所花掉的学杂费。 
  我不加思索地脱口而出:“啊呀,那你就当不成医生了,太可惜了!再考虑考虑吧。” 
  她无可奈何地对我说:“我们家三个人不能长期生活在各个不同的地方,总要有人做出牺牲。别忘了,我是母亲。” 
  我与何佳共处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就将各奔东西,真有点伤感。我找不出一句安慰她的话,也摆不出一条让她留下的理由,因为她已为人妻,做人母。 
  我无言以对! 
  展望未来/思进/ 
  不知不觉,小玲到美国近四个月了。我们开始重新审视美国的生活,特别是我们周围留学生的生活,试图找寻出一条适合我们发展的道路。 
  有人说:不变是相对的;变是绝对的。我到美国不久,就实践了这个理论。 
  我连续变了两次。 
  第一次是我的中途转学。 
  生于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大陆人几乎都经历过“开门办学”、“半工半读”的学校生涯,但像我这样的留学生,全职在餐馆打工,同时又在学校全时间读书的“全工全读”的学习岁月恐怕很少。因为到“中华餐馆”打夜工后,睡眠明显不足,看书时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结果在工程力学的期中考试,我得了个不及格!数学是我的强项,GRE中的数学部分考了八百分(满分)。在美国上硕士生的数学课,我在大学时都学过。老师只要写一个公式,我就立刻明白了。结果,工程数学这门课倒几乎没花什么力气就拿了个A。英文课对我来说也不在话下。也许老师看我们班不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倒也没怎么难为大家。我得了个B,轻轻松松地过去了。 
  令我不安的是,工程力学期中考试得了个不及格——Fail!要在期末翻身很难。同学们建议我去申请“Inplete”(未完成),这样以后再修时就不用再付学费了。 
  我接受了同学的建议。 
  第一学期就这样在“全工全读”中过去了。 
  美国在不同的人眼里看出来都是不一样的。就像盲人摸象。有的人把美国想成遍地黄金的天堂。有的人把美国想成难以生存的地狱。而我眼中的美国,此刻还是非常模糊的,也就是眼下的所见所闻。 
  慢慢地,我有了一些体会。 
  首先是发现在我周围有不少“职业学生”。 
  住在我们楼上有一个“沈博士”,是上海来的。他到美国已经八年了,硕士读了一个,博士读了两个,都是全奖,但专业冷门。拿了学位却找不到工作,而不读书就没有合法的身份,只能一个学位接着一个学位地拿吧。 
  在美国,对 
  留学生来说,只有热门的专业才比较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可是热门专业又多半没有奖学金。 
  我渐渐领悟到,拿奖学金不是一条成功之路,而转到一个热门的专业倒是可行的。很多留学生不愿打工,怕吃苦,像“沈博士”那样就一个个博士读下去,读了这个专业再读下一个专业,读了这个学校再读那个学校,成了“职业学生”,好在美国的学校对此也无所谓。可那是浪费时间啊! 
  有些留学生则走上了另一条路,他们一来就打工,再读书时觉得将辛苦赚到的钱都付学费,太可惜了,又因为看到很多同学就是读了学位也找不到工作,于是索性一头扎进餐馆,不读书了,身份也不在乎了。有的几年后成了大 
  厨师,有的甚至当了餐馆老板。但这又不是我出国的目的。 
  若干年后,我曾告诉朋友,自己刚到美国时是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的。但是许多人出国前并没有吃苦的准备。我读过一篇文章,文章说,大陆新移民源源不绝地来临,但是,移民的路好像不是满地黄金。如何才能获得成功,是大家关心的事情。我觉得,成功在于心态和思维方式的改变,因此提出六大原则,与大家分享。 
  一是目标导向。 
  许多新移民来国外,是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