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142章

小市民的奋斗-第142章

小说: 小市民的奋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俄国革命之前,俄国有接近六百万小学生,可却只有六十多万中学生,而革命成功之后。建立了俄布,俄布政府对于教育的第一要务就是紧抓中学教育,内战还没结束就已经毕业了三百多万中学生,还有六百多万中学生在校就读。而当时没有人可以理解列宁等人如此这般的行为。

但是在一九二五年俄布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后,受限于俄布本国专家不足,只能大量引用德、美技术专家。当上万名外国专家在俄布全国各地指导着工厂建设的时候。

在这些外国专家身边围绕着大量地年青的俄国技术人员,这些年青的俄布技术人员,一边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指挥工人建设着工厂。一边向外国专家学习着各种知识。

而这些年青的技术人员就是1920年毕业的俄布培育地第一批中学生,他们在毕业后,不是去了工厂,也不是去了技工学校,而是大都直接进入各类初等工科学校,其中的一部分最优秀人学员,更是进入高等工科学校就读。

当他们从学校毕业在工厂实习或工作了一到两年后,大批的外国专家带着更完整、更高深地知识到了他们的身边,这些年青的技术人员从这些外国专家那里,学会更多用于工业建设的知识。十年后,当那些外国专家离开了苏联之后。

这些原本年青的技术人员,设计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坦克制造厂、飞机制造厂、拖拉机厂等等。这第一批中学生,是俄布30…60年代的技术核心,也正是在他们手中,俄布完成了工业化!

就像在讲师说的那样“那些专家们从来没有想到,那些围在他们身边学习着的年龄过二十岁甚至只有18岁的技术人员们。就是俄布地未来四十年的工业技术核心!”

也正是因为如此。司马才会在一决定开办教育时,就要办中学。必竟时不待我,因为口外的教育环境,就是整个孔家庄也没有几个高等小学毕业生,可是在口内上完高等小学后,因为家中无钱供应等多方面原因失学地少年,却非常之多。

在19年时,中国全国拥有小学生是3843454人,而中学生却只有可怜的75595人,两者之间的悬殊,直接导致中国的根本不可能拥有足够的大学生,基础已经决定了这一切。

所以从口内招中学生,就成了司马地选择,像这个时代地的师范一样,为愿意来这里上学地学生,提供免费的教育、免费的食宿、甚至于还提供一年一次的往返路费。

按照司马的设想,这些学生到达学校后,每年只有春节放一次假,其它时间尽可能的把课程密集化,以节约教育时间,2年内上完初中学的课,然后其中的大部分学生直接进入初等工科学校学习。

而当他们从初等工科学校毕业之后,正好赶上工业区的大建设时期,那时的他们就像当年的俄布的那些年青的技术人员一样,在外国专家的手下积累经验,学习新知识,然后再进入国内或国外的高等工科学院深造。而那时就是一个国家摆脱外国专家的时候了。

可是司马真的没有想到竟然会有这么多人报考,因为口外对于像两湖、江浙等南方省份的人来说,实在是太过遥远。但是当两万多人通过考试,愿意来口外上学之后。

司马碰到了大麻烦,学校像校舍、教学楼之类的硬件设施,根本不可能一下招收如此之多的学生。但是如果在已经公布成绩后,再改变录取分数线,显然又不可能,如此一来对公司的声誉打击之大,让人连想都不敢去想。

那么只剩下了一个办法。就是扩大学校,建更多的教学楼,可是仅只有教学楼还不行,这些学生住在那?这显然是个问题,但是公司根本没有时间,能同时建足够的教学楼的同时,还建足够地校舍。

所以只能在原来的校舍上打主意,不过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原本计划用四张双层床组成的宿舍。被改造成了三层的大通铺,六米五长、两米宽的大通铺,每层睡9人,一间原本只能容纳8人的宿舍,很轻易的就改成可睡27人的宿舍,如此一来原本为5000人准备地宿舍。完全可以满足招生数扩大了接近四倍后的需求。

不过那怕就是在公司集中了几乎全部施工力量和器材的前提下,学校原本计划9月初开学的日期也不得不推迟到9月底,以完成新教学楼的施工。既使如此。各个班级的人数也增加了一倍多,达到百人左右,不过司马想到后世自己上学时,一个班都一百四十多人,到也不觉得地有什么了,因陋就简嘛!

当然在这时候;在车站的列着队依然沉浸于能够上学的王天赐等人,显然不知道公司为了能满足他们上学地需求,所付出的一切努力。

“也许,这里就是自己的下半生所要呆的地方吧!”

看着眼前的这个小站,虽说还不知道学校到底是什么样子。但是叶兴还是不禁底声感慨到,扭头看到那些年龄和自己差不多,甚至于有不少都是自己在师范时的同学、校友。叶兴不禁开始对未知的未来充满了期望。

“这里就是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吗?”

看着眼前的小站,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李明复不禁轻声说到,毕业只不过几个月,一直在武汉地一家中学里教着书,原以来这一生就这样渡过。

可是李明复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买了那份报纸。看了那么一份广告,鬼使神差的到西北公司武汉分公司报了名。然后如鬼迷心窍一般,来到了这里,看到这个小站,李明复心中难免有些异样。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这是西北公司在各地报纸上地打招学校教师广告开头第一句话,硕大的十个字,让每一个看到这份广告的人都无法忘怀。当然这句话是司马剽窃自后世,曾经就是这么一句话,让几代中国青年献出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

正是祖国这两个字,挑起了像叶兴这样的师范毕业生、教师们地神经,看着广告上用最煸情地文字表达的西北公司兴办教育地决心,还有兴办教育于国于民族之重要,这些人的神经被挑动了。

当然这只不过是用来吸引人的眼球罢了,更深层的原因是因为西北公司开出的报酬同样不菲,也正因为如此,办学校的老师没怎么费事,就已经在各地招到了足够的教师。

“仅只是湖北一省就来了一千一百二六名来此求学的寒窗子弟,一百四十八名教师,再加上其它各省,这次西北公司的中学从内地各省招来了多少名学生?”

站在办公室内看着窗外楼下站台西侧,成群结队的少年在那按顺序登上西北公司用来运货的窄轮货车,孙铭礼不禁一边想着什么,一边轻声喃喃道。

“孝若,看到没有,一路上看着这些来自湖北此地求学的学子,我才知道,什么叫雄心壮志,这个司马总是时不时有着出人意料之举!过去只知道这西北公司机器造的好,可是现在看来,好的不仅是他的机器,光是办教育的这份心,国内就没几个人能与之相比。”

想起在天津时曾匆忙见过一面的司马,张謇看到车窗外的那些正在上小火车的那些学子们,便开口对自己的长子张孝若说到。

这次作为江浙商界赴西北工业区考察团团长的张謇,在来的时候就已经打定主意这次来西北定会投资几家厂子,作为在过去的小一年之中,西北公司对大生纺织公司的支持的一种回报。

但是在一路上,张謇却看到了这些让他震惊的事情,就是在北京换车时看到地那上车的千名从湖北到西北求学的学子,虽说在南通时就已听说西北公司在各地招生。并为学生提供免费教育、免费食宿。

虽然报纸上用所招学生愈万人来形容,可是更多的是对西北公司的这种行为的赞扬之词,因为很多投资实业成功的财东们,都会不约而现的投资办学,所以最初张謇并不觉得的有什么,可是在看到同车地这一千多名从湖北一省出来的学生时,张謇还是被惊了一跳。

“父亲,您这些年不也是在南通各地开了数十所学校吗?小学、师范、技校不都不收学费,也提供食宿吗?虽说规模不及西北公司。可是西北公司办的这个免费中学,也许他西北公司家大业大,他们并不在乎养上两万多名学生,可是明年呢?明年也许会更多,光是建学校是一笔多大的开支,这几万名学生。看似西北公司的未来,可是这也是几万张吃饭的嘴,读书地人!一年就拖掉西北公司一个大工厂!这西北公司如此这般实在是有些不智!”

看着窗外的那些学子。虽说对于司马这种不惜工本办教育的心思很是钦佩,可是张孝若在钦佩地同时,也同样觉得的司马这种办教育的方式,会拖累整个西北公司。

不仅只是张孝若一个人,那怕就是坐在火车上的其它江浙考察团的成员们,看到这些学生时,也同样为之一惊,尤其是现在看到人潮涌动的站台上的那些学子时。

虽说对于西北公司的投资教育的作法很是钦佩,但是同样也心存着不解。但是更多的却是对西北公司未来地一种担心,担心西北公司会被自己现在这种。疯狂兴办教育的作法给拖垮,进而影响到自己和西北公司之间的合作。

“也许应该考虑另一种合作地方式!”

一些实业界的企业家们看到站台上那些兴奋的学子们,心里不禁开始对西北公司提出的。西北公司以土地、机械、技术入股的合作方式,产生了一丝动摇。

而这种动摇正是因为这些企业家们,担心西北公司会被自己地行为给拖垮,从而直接影响到与其合作地企业。

但是这些企业家们,却绝对不会拒绝西北公司的提供地技术和设备。必竟之前西北公司和江浙实业界之间已经有着广泛的合作。

早在司马建立西北公司。开始生产国内实业界所需要纺织机械、机床等其它机械设备的时候,扶持国内实业界发展。就是司马最初的想法。

在这个时代,中国企业购买设备,大都只能花高价购买二流设备,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司马才介入的装备制造业,有了这些机械设备显然不够。

更多的时候,国内除了这些设备之外,需要更多的是就是技术,而恰恰就是这个技术卡住了中国企业的脖子,因为这些企业并没有多余的资金引进技术,使得国内企业的只能使用落后的技术工艺。

为此解决这个问题,司马在每售出机械设备的同时,还会提供一些技术资料,以供购买设备的企业参考学习,以改良自身生产工艺,增加产品品种。

其中最成功的莫过于,在向各地机器厂出售大量的机加设备的同时,西北公司向这些机械厂提供的大量的小型简易生产机械的图纸。

这些在几十年后的70…90年代各地小厂,为满足那些乡村、街道、甚家庭工厂,而特意研制的小型生产设备,在二十一世纪时早已经没有了市场,可是在这个时代没有比这些小型生产设备,更适合国内实业界的了。

这些适合家庭生产小型的纱机、布机以及其它小型加工设备的出现,几乎一夜之间,就受到国内大量想投资实业,但是却受限于资本而无力办厂的人士的欢迎。

只需要投资上几百元,就可以在自己的家里闲置地房间里办一家小工厂,生产诸如棉纱、棉布、针织品、食品、小工具等等各类小型工业品。

在有供电的地区,自然可以直接使用本地的普通民用电源为设备供电,就是没有电力供应的地区也不需要担心,只需要他们那有柴火、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