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1796 >

第197章

崛起1796-第197章

小说: 崛起179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双方大军一追一逃,接连一天一夜,维克托洛维奇虽然率领着一千多哥萨克骑兵逃到了阿穆哈拜商,但是还没来得及进程身后中国的骑兵便也追到了。
  维克托洛维奇之大率军接着逃,他没有朝东跑,而是朝着西方跑。
  俄军为了王中亚方向扩扎,一直在中亚都有一只大军,维克托洛维奇想着,只要他逃到那里,自然是安全的。
  但是贝加尔湖移动的东西伯利亚可就危险了,不过现在他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他没有想到最后好似这么个结果,在他看来这场战争俄军的败局已定。
  虽然维克托洛维奇是朝西方逃走的,但是严贵并没有打算放过他,仍然派军追击一路紧追不舍。
  严贵一直率军追到鄂毕河畔才撤军,这时维克托洛维奇身边紧紧剩下了五百多人,其他的人不是被冲散了,便是丧命在华军的手里。
  严贵从鄂毕河撤军之后,便开始兵分数路,接连攻克了托穆斯克、伊聂谢柏兴等城池。严贵自己是一路一直东进,不断逼近厄尔口城。
  厄尔口城大部分已经跟随阿吉莫维奇前往了恰克图左近,如今正是兵力空虚,自然很难防备华军。
  不过好在当严贵率军来到厄尔口城之下的时候,已经开始降雪,温度骤然下降,厄尔口城通过王城墙上浇水凝结成冰,是的城池变得更加的易守难攻。
  而且华军对于骤然下降的温度,准备不足,有许多的士兵都冻伤了。
  严贵为此很是懊恼,毕竟唐努乌梁海大战的时候,已经是将近十月份了,接连的大战,加上进军,又是一个月,下雪是很正常的。
  厄尔口城没有攻克,不过也帮助恰克图接触了围困。
  天寒地冻,俄军自然也不能继续在野外四处流动作战,只能退兵回到了厄尔口城。
  难免由于严贵率领的中国军队一场大战,为此折损了不少兵马。
  阿吉莫维奇回到厄尔口城之后,便再难以出来了,只能固守城池了。
  他心里只盼望着明年从中亚能有援军,这样中国军队也许便能不战自退了,但是他也知道这不大可能。
  大军如果支援厄尔口城还不如南下进入新疆,这样反而能牵制中国军队更多的兵力。
  天气越来越寒冷,俄军在城内还好,华军在城外,住在帐篷里也难以地域刺骨的寒冷。
  如果不是恰克图运来的大量御寒的衣物的话,严贵的大军早就坚持不住了。
  就这样,大军中的马匹也早就送到了恰克图,否则在这冰天雪地里不知道要死多少呢。
  虽然现在国家不缺马匹,但是也不能因此而不知道珍惜,马匹仍然珍贵无比。
  恰克图由于是边境商贸城市,货物一直不会缺乏,如果需要华军很快便能抽调大批的物资。
  现在恰克图的物资不仅支持这厄尔口的大军,还要支援围攻尼布楚的中国大军。
  尼布楚城池,被俄军精英数百年,自然不是那么容易便攻克的。
  而且俄军也不是草包,就算是死伤惨重,仍然数次打退了华军的进攻。
  不过尼布楚也坚持不了多久,现在是隆冬,中国军队不能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因此尼布楚还能喘口气,但是开车呢之后,中国便能马上便能从东北调集大量的大军西进,尼布楚陷落也要不了多久了。
  除此之外,俄军对于满洲里的攻势也告一段落了,随着隆冬降临,另外尼布楚被保卫之后,补给一直困难,因此终于撤回了尼布楚。
  至此,中国境内的战斗已经结束,战争开始进入第二阶段。
  高鸿信对于现在的局面很是满意,不过他也再三叮嘱前线的将领,绝对不能在冬季与俄军展开大战,哪怕暂时放弃一些利益,也不能冒险。
  高鸿信可是对于俄军在冬季的作战能力知之甚详,后世战斗民族的称号可不是白叫的。
  对于中俄之间的战争,关心的可不止两个当事国家。
  英国、荷兰、西班牙在亚洲有殖民地的老牌殖民国家,也很关心,如果俄国能够一直拖着中国,那么中国对南洋的扩张便会缓和许多。
  中国在婆罗洲的扩张对于这些国家来说确实很忌惮,尤其是荷兰与西班牙。
  婆罗洲的南边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吕宋,南面是荷兰的殖民地。
  至于英国则是怕中国不断的通过海洋扩张,从而对大英帝国的海上霸权构成威胁。
  按照战略来说,如果这个时候英国能够入侵缅甸的话,肯定能牵制中国很大的精力,但英国国内,还有东印度公司一直没有下定决心。
  虽然中国与俄国已经开战,但是两国并没有宣战,因此,身在北京的俄国大使尼克拉佐夫并没有被驱逐。
  尼克拉佐夫在北京,自然能够了解到很多前线的情况,中国对于前线的胜仗可是从来不保密的。
  中国军队打了胜仗,中国人都姓高彩烈,而尼克拉佐夫只能着急伤心。
  现在战局对俄国十分不利,尼克拉佐夫很想与中国展开谈判,如果能够在此时签订停战协定,将两国的讲解维持在开战之前,那么他便完成了自己身为大使的任务了。
  不过显然中国并没有这个打算,他去了外交部好多次连陶澍的人都没有见到。
  事已至此,尼克拉佐夫只得奔走在西方列国的大使之间,开始周旋让列国的大使出面调停。
  对于俄国的要求,这些大使们处于自己国家利益的考量,都答应了下来。
  但是外交部对于各国的调停书,还是没有理会,这次尼克拉佐夫是真的着急了。
  通过尼克拉佐夫可以想想被围困在尼布楚的赫沃斯托夫是什么心情,肯定更加的着急。
  
  第三百三十章 临终请求
  
  更新时间2015…6…10 10:01:26  字数:2142
  远东战事失利的战报早就传到了圣彼得堡,沙皇还有大臣们自然一片愕然。
  亚历山大一世当然不认为是俄国军队实力差,而是前线将领指挥失当。
  他不相信,十几万大军日夜猛攻,竟然拿不下满洲里这座华国的边境小城。
  不可能在欧洲威风八面的俄军,到了远东便成了纸老虎。
  沙皇下令严厉斥责赫沃斯托夫,并且决定撤下他的指挥权利,远东东西伯利亚总督的职位由他的副手弗拉基米尔接替。
  同时沙皇决定继续增兵远东,一定要给华国一个惨痛的教训。
  当然,亚历山大一世也不是没有脑子,现在局势失利,如果能通过谈判使华国大军退回到开战之前那么便更好了。
  毕竟华军在远东作战,要比俄军方便很多。
  亚历山大一世虽然下令增兵,但是现在已经到了冬季,整个俄国天寒地冻,就算是俄国士兵也受不了,增兵的事情也只能等到天气转暖之后才能进行。
  俄国字沙皇以下开始忙碌起来,为明年的大战做准备。
  而远在北京的中华帝国皇帝高鸿信,此时正微服行走在北京的大街之上。
  高鸿信做了皇帝之后,虽然也经常出宫,不过每次出来也都是有事在身,这次也不例外。
  原来的原大清的军机大臣,现在华国的内阁大臣,董诰从十月开始突然病重,眼看这就要没了。
  董诰是朝廷的重臣,同时也是一名书画家,在朝堂还有学界的威望很高,高鸿信为了显示重视,决定亲自去董诰的府邸探望。
  董诰的府邸距离皇宫的距离并不算远,高鸿信为了多游览京城,故意绕了远路,不过路总会走完,没过一会儿便来到了董诰家。
  来到董诰家之后,高鸿信亮明身份,很快便被迎了进去。
  董诰现在已经不能离床了,高鸿信特意嘱咐不用他出门迎接。
  来到董诰的床前之后,高鸿信看着已经奄奄一息的董诰,凑近了说道:“董大人,朕来看你了!”
  “臣……参见……皇上……请……恕臣……不……能……起身……迎……接……之罪。”董诰断断续续的说道。
  高鸿信见状说道:“董大人,你好好修养,朕还等着你回内阁办公呢。”
  董诰听后,挣扎着急忙说道:“皇上……微臣快不行了……臣有一事禀报……请皇帝陛下思量一二。”
  高鸿信听后觉得董诰临死的话,应该涉及不小,正色说道:“董大人请说!”
  “陛下……请务必善待前朝皇室……以全陛下之名!”董诰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说道。
  高鸿信听后愕然,他没有想到董诰最后会为大清的皇室求情,接着脸上不由苦笑。
  对于这些前朝的大臣,他不得不用,对于他们心怀前朝也丝毫不在意,可是现在董诰临死还惦记着前朝的皇室,心里不由得不高兴。
  不过看着董诰一脸的哀求,想了想,然后笑着说道:“董大人忠贞情操,朕也很感动,你放心朕会一直贯彻现在的政策,不会改变的。”
  高鸿信的话并没有直接回到,董诰不由有些失望,还想挣扎着说什么。
  只听高鸿信接着说道:“朕决定给你董家后辈一个进入皇家学堂的名额,董大人务必好好斟酌,朕还有奏折要处理就不便多留了,你主意好好休息,过几天朕再来看你。”
  高鸿信说完之后,不等董诰说话,便转身离开了。
  看着高鸿信的背影,董诰一脸失望,接着躺在了床上,昏睡了过去。
  高鸿信走后,董诰便一直昏迷,知道晚间猛然转醒之后,交代了一番便骤然逝世了。
  董诰逝世对于朝堂上的大臣来说,无疑是一件大事。
  他在前清的时候已经位极人臣,供职一直勤恪,进止皆有常度。另外他熟谙掌故,对于政事得失,皆能洞鉴本源。朝见时,一旦有献纳,都是当面陈说,从来不用奏牍。他平生所学,也都在一“诚”字,以为天下无不可与外之人。
  正是因为他品行端方高洁,朝堂上下从来没有人敢小看他。
  即使后来投降了华国,他的性子也依然没有改变,同时也受到了高鸿信的格外重用。
  现在董诰还是原来大清众臣在朝堂的领袖,如今领袖没了,以前在大清身处要职的官员们都很伤心。
  不过日子还有继续,悲伤总会随着时间而不断变淡。
  令这些大臣赶到高兴的是,高鸿信给与了董诰高规格的身后待遇。
  高鸿信亲临祭奠,并当场作诗以表达对董诰品行的赞许,最后赐谥“文恭”,并且董诰的一名孙子还被特许进入皇家学堂。
  董诰去世之后,戴均元、曹振镛两人便成为了原来大清降臣的代表任务,在内阁之中的地位也进一步攀升。
  其实按照岁数,曹振镛甚至比董诰还要大,只是曹振镛属于大器晚成的人,名气并不比董诰大。
  高鸿信从董诰家会到皇宫之后,直奔御书房而去,他有些事情要好好想一想。
  现在华国已经立国十四年了,经过高鸿信这十几年的努力,天下总算恢复了元气,百业昌盛,百姓也开始富裕起来。
  但是现在仍然还有人对前清抱有幻想,这不得不另高鸿信格外的警惕。
  虽然说现在原来大清的近支皇室都已经被安置到了北京,时刻处在情报司的监视之下,但是经过今天的事情,高鸿信觉得这样也许还不够,也许时间久了情报司的人会放松警惕,也许有人会想方设法的将这些人搞出去。
  总之时刻提防着总是不靠谱的,以前高鸿信还没有下定决心,不过现在他决定不能在任由这些人逍遥下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