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恐怖电子书 > 法卷传奇 >

第52章

法卷传奇-第52章

小说: 法卷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李望国还是老李的儿子呢,咋还那样似的。“啊?老叶同我的反映差不多,一下子站起来了。

凑过来问道;“真的呀?竟瞎说,哪有那么巧的事儿啊。”见老叶这个一根筋不相信我说的,我便把老李给我讲的,在原原本本的告诉他……

那时候成亲虽然已经是开始西装革履穿婚纱了,但是远远没有现在的那么高科技,规矩也比现在多的多了。

过去的喜字都是自己写的,明天就是我成亲的日子了,大清早我一进到正屋边听里面人声鼎沸,热闹的不得了,不是还传来叫好声。

我挤进去一看,老李在里面一张八仙桌之上,挥毫泼墨,大笔一挥,一个大大的喜字,跃于红纸之上。

我过去一看,老李跟我道;“小子,明儿你就成亲了,我们今天在这笔书法呢,一人儿给你写个喜字,看看谁的好。”

我一听,赶忙向着四周之人拱拱手道谢,人来的很齐,青山道长,灵空和尚韩金龙,朱先生都在这里。

老李写完了喜字,大家纷纷称赞叫好,老李笑笑拿着喜字让下人贴好,把毛笔给下一位,青山道长。

青山道长结果毛笔,也不客气挥手一个大喜字,写完之后拿过红纸,手中一抖,呼的一下红纸自燃。

我们都不明白青山道长的意思,面面相觑,只见青山道长看红纸烧的差不多了,手中一动,啪啪啪,一个尚未烧尽的喜字,印染贴在墙上。

见了青山道长露出这一手,众人纷纷叫好,就此这个写字大比赛,也变成了法术大比赛。

下一个是灵空和尚了,灵空和尚更是绝,直接不写喜字了,拿过纸来,直接三笔两笔勾勒出一副画来。

灵空和尚只画了左半边,画的是一个圆脸平头面露微笑的男子,我定睛一瞧,这不就是我么。

灵空和尚画完之后,把毛笔交给灵静和尚,意思是师兄弟二人一人画一边,做共同的心意送给我们。

下面还提上了落款,永德寺灵空,灵静和尚作,民国二十年三月二十一,赠与张思良,郑新子。

画完之后也是伸手一扔,挂在墙上等着晾干,我看了这幅画更是连连道谢,灵静和尚把毛笔要交给朱先生了。

但是朱先生似乎是有切磋的心思,没有接那毛笔,而是从怀里拿出儒门法卷的宝贝,那根金色的毛笔。

同我的铃铛和老叶的玉佩是一样的,金毛笔也是法卷之上的宝贝,岂是一般的俗物。

朱先生拿笔双指一夹,直取灵静和尚的面门,灵静和尚微微一笑,挥手拿他的普通毛笔荡开。

朱先生用金毛笔粘起一张红纸,就这么跟灵静和尚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过起招来,还不出二十招呢,朱先生叫停,一亮红纸,只见上面一个楷书喜字好像要跳出来了一样。

灵静和尚不善言辞,笑笑不语,但灵空和尚可不行了,哈哈一笑道;‘哈哈,朱施主,你这也不是你自己写的呀,这分明是我师弟写的么,这可不算啊’。

朱先生也不多加辩解,笑道;“好,既然这样,那我就写一个喜字又有何妨。”说罢,挽起衣袖,大笔一挥,毕竟人家是教书先生出身,写个字儿啥的还不手拿把掐的。

“哈哈哈,今天这是谁要结婚啊,怎么这么多人啊?”朱先生还没写完呢,门外便传来了一个问话的声音。

众人除了朱先生还在写字之外,其余的人齐齐回头,望向这个说话的人,果然不出我所料,元修和尚摇摇晃晃的的走进来了。

众人一见是元修前辈到了,纷纷上前拱手见礼,元修和尚也不拿架子,一一的还礼,缓步走到朱先生那,看着墙上桌上,各式各样的喜字。

元修和尚左右看看,转过身来扫了一眼众人,走到我跟前道;“哎呀呀,看你红光满面的,一定就是你要成亲了是不啊?”

我点点头;“呵呵,前辈高明,的确是我明天成亲。”哎呦呦!元修和尚自嘲道;“你成亲,这老和尚我也没准备什么呀。”

我哪敢要这位传奇人物的礼呀,赶忙道;“不用不用,前辈来了,我就已经很荣幸了。”

哎,元修和尚一摆手;“那怎么能行呢啊,这样吧,老和尚考考你,你要能答对,老和尚送你个大礼,怎么样啊。”

说罢,元修和尚也不管我答不答应,便开口问道;“你说,古往今来一共有三个和尚书法写的最好,你就说说是那三个和尚吧。”

哎呀和!这可真是难住我了,我唯一知道的就是唐代的怀素和尚一手狂草写的最好,剩下的我还真不知道了。

我摸着下巴,暗自揣摩了一会,怎么也没想出来个结果,我只得转头望向朱先生,朱先生聪明绝顶,希望他给我些许提示。

只见朱先生趁着元修和尚喝酒的时候,眼睛一瞥他,登时我便反应过来,这其中一个和尚一定要有元修和尚才是。

“好,我知道了,第一个是唐代的怀素和尚,第二个是济公和尚,至于第三个嘛,就是元修和尚。”

“哈哈哈。”元修大师露出了招牌笑容,拿起毛笔一个不同寻常的,大大的狂草喜字,跃然于纸上。

众人见了无一不拍手叫好,叫好声差点儿没把房盖儿都给掀了,这一点儿都不掺假,元修和尚这一个字实在写的是好。

一气呵成,始终一贯,保持一种气势,笔势相连而圆转,字形狂放多变,苍劲有力,字中似乎饱含无穷的奥妙。

韩金龙招呼下人来,把这个字挂在了正位之上,的确令人赏心悦目,把其他的喜字都比的下去了。

现如今,万事俱备就差明天的东风了,元修和尚拍拍我道;“小新郎官儿,明个可一定要请老和尚我来啊,老和尚给你们主持啊。”

“哈哈,既然元修大师乐意,晚辈荣幸之至。”

第六十四章 洞房花烛

在我成亲的前一晚,我回到屋里的时候,老叶已经收拾的板儿板儿的了,在那坐着等着我回去呢。

我故意装不知道似的问他;“呦和,你这是干嘛去呀,怎么收拾的这么利索了呢,你也学李望国呀。”

老叶瞪了我一眼,阴阳怪气的道;“我这不是给那位伟大的新郎官儿腾出地方,洞房么。”

“噗。”听我的一下子就笑出来了;“你可别说的那么夸张,这不是为你换换环境么,怕你腻歪。”

老叶拿起了自己的东西走到门口了,转过头来跟我道;“你可打住……你快过你俩的甜蜜小生活吧,我去找韩金龙再给我找个地方住了。”

“呵呵。”我看着走出门去的老叶笑笑,我知道他只是嘴上这么说说罢了,自己兄弟儿要结婚了,他心里不知道多高兴呢,哪里还会怪我。

我四处望了望新房,红彤彤一大片,喜字,灯笼,红烛,红棉被,总之就是一片红啊,好像我自己蹲在一个红灯泡里一样。

一夜无话,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夜翻来覆去左右睡不着觉,就是想着明天我就要成亲了,这就要成亲啦。

直到后半夜,我才浅浅的睡了一小觉儿,起来之后,可能是太兴奋的原因吧,一点儿也不困,就这么坐着。

心中暗道;“今天就是结婚的日子了,哎呀妈呀,唉呀妈呀。”站起来围着屋子转了几圈儿,心里……

吱嘎,郑新子推门进来了,我一见她进来了,惊讶的道;“呀,你今天咋起的这么早啊。”

郑新子跟我道;“你都睡不着,我能睡得着么,我心是的有多大呀,哎,我告诉你个事儿啊。”

“说吧,告诉我啥事儿啊,你是不要反悔,要悔婚吧。”我有些开玩笑似的跟郑新子道。

郑新子抬头问道;“啊,那你喜欢男孩儿还是喜欢女孩儿呀,我猜你呀,你一定是喜欢男孩儿是不是啊。”

我点点头儿;“是呀,这还用你说呀。”郑新子又道;“啊,你知不知道我今天早晨找元修大师看了一卦,你知不知道他怎么说的呀。”

我摇摇头,希望他给出下文;“我不知道啊,元修和尚怎么说的呀。”郑新子道;“他说我二十八岁那年才能够怀上你的孩子呢。”

“呃……”我不急不缓的大道;“那就二十八岁要孩子呗,这有什么的呀,这就值得你大清早晨屁颠儿屁颠儿的来了。”

郑新子拍我一下道;“啊?你真的一点儿也不着急啊,你这人咋么。”我疑惑的望着他;“我着啥急呀。”

郑新子左右望望,显然是对我的回话很惊讶;“妈呀,那…那没啥事儿了。”元修和尚的卜算之术的确是很高明,无人不服。

既然他说郑新子二十八岁才能有孩子,那就是二十八岁有孩子,基本上错误率是很小很小的。

我刚要跟郑新子多说几句话,韩金龙进来了道;“哎呀,天都这么亮了,新娘子,新郎官儿快跟我去打扮打扮。”

径直把郑新子跟我拉走了,来到偏屋,郑新子被拉近屋里穿上红衣,盖上盖头,我结婚并没有选择西方简单的礼节,韩金龙告诉我一方面,中日法会在即不能弱了中国的名头,而来这些个阴阳先生都是些老家伙了,难以接受西式的礼节。

我的婚礼就是这样的,我穿上大红衣,怎么就觉得这一身上下这个不得劲儿啊,哪儿哪儿的勒得慌。

韩金龙在一旁开解道;“哎呀呀,就穿这一天,一辈子可就结这一次婚,忍一忍吧,习惯了就舒服了。”

我无法左动右动了一会儿,就这么安稳下来了,屋子外面宾客济济,都在等着看我们成亲呢。

我这心里暗自的这个激动啊,韩金龙更能整,在后面用花轿抬着郑新子进门儿。还告诉我一会儿去催妆

我这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我那懂得这些啊,都是韩金龙一个程序有一个程序的告诉我,我才知道,原来是这么回事儿啊。

拜堂花轿进门,奏乐放炮仗迎轿。停轿后卸轿门,由一名五,六岁盛妆幼女(俗称“出轿小娘”)迎郑新子出轿。

用手微拉郑新子衣袖三下,始出轿。新娘出轿门先跨过一只朱红漆的木制“马鞍子”,步红毡,由喜娘相扶郑新子站在喜堂右侧位置。

这时候韩金龙让我出去迎接了,我看见轿子进门了,暗着韩金龙说的,佯装躲别处,由捧花烛小儇请回,站左侧。

我跟郑新子齐齐的站在一起了,这时候元修大师出来了,高声道;“一拜天地。”我们便向外远处一叩头。

复道;“二拜高堂,”高堂之上做的是老李,我想来想去,唯有这么一个老李是我最亲近的长辈人了,所以让老李作于高堂的位置。

郑新子那面实在是没有人选,只好空着了,我们齐齐的拜过了老李之后,元修和尚又道;“夫妻对拜。”

我们两个面对面的,相互一叩头,“共入洞房。”喊完由两个小儇捧龙凤花烛导行,我拿着彩球绸带引郑新子进入洞房。脚须踏在麻袋上行走,有5只,麻袋,走过一只,喜娘等又递传于前接铺于道,意谓“传宗接代”、“五代见面”。

入洞房后,按男左女右坐床沿,称“坐床”,哎呀我的妈,我心里暗道;‘成个亲可真是要麻烦事了,真是费事儿啊’。

这时候一名妇人用秤杆微叩一下郑新子的头,而后挑去“盖头篷”,意示“称心如意”,谓“请方巾”。

我还只能稍微坐坐就得出来,郑新子换妆,客人吃“换妆汤果”。而后,我和郑新子还得行“拜见礼”,论亲疏、辈份依序跪拜见面,称“见大小”。

拜的时候还起音乐,堂上摆大座两把,受拜者就是老李一个人,拜完之后赐红包给郑新子,俗称“见面钱”。

郑新子还得与同辈见面则作揖,如老叶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