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顺明 >

第447章

顺明-第447章

小说: 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乎是轰然一声,场面一下子变得混乱起来,鞑子大军,据说将近十万人马啊,居然都在河间府被山东的什么劳什子李大帅领着军队打败了。

打败了还不说,居然全部歼灭!!!

场面已经是乱了起来,那边的官兵很多人都是张大了嘴巴,一幅不能置信的模样,事实上,在南门这周围,根本就没有一个人相信,但却又觉得,这大胜和全歼或许是真的,在京师的人消息灵通,知道那鞑子的利害,可今日间却有这样的消息,每个人心中都如同翻江倒海一般。

那总旗已经有些压不住场面了,一边打发手下的兵丁去找上司,一边还在那里嘴硬的大声吆喝:

“妖言惑众,妖言惑众……”

车队的头目终于是火大了,在那里大声地吼道:

“老子要是鞑子的细作,怎么会在这里跟你说咱们官军大胜,怎么跟你说这鞑子的兵马都被杀光了,你一个小旗张狂什么,这是给户部罗侍郎的年货,有本事你给我拦住!!”

户部罗侍郎,那也是京师的实权人物,这五城兵马司的官兵怎么得罪的起,想来这车队的头目和伙计先前客气,是不愿意搞得太声张。

既然是说出了户部罗侍郎,那这五辆大车肯定不会是什么鞑子的奸细了,每到年节的时候,地方上都要给京师的诸位大佬送上年节礼品,想必这就是常例。

河间府山东兵马大胜,全歼鞑虏兵马的消息,尽管是不能置信,可先是在市井中迅速的流传开来,当天晚上京师各位大佬也都知道了消息,户部罗侍郎府上门庭若市,各府各衙门甚至是勋贵外戚都是来询问白天的消息。

罗侍郎是河间府阜城县人,现在的沧州知州是他的门生,每年都要送些地方上的特产给老大人贺年,来送礼的这几个人也是跑熟了的,他们说话自然是作不得假,可信度极高的。

当天晚上,御马监、司礼监、东厂、锦衣卫、京营、刑部、兵部甚至是各个勋贵豪门,所有能派出探子的机构和家族都是派出了自己的人马去打探在山东的消息,在这之前,屯驻在京师外围的那些由总督、巡抚、总兵率领的军队都是派出了自己的使者,去往河间府,去往山东打听消息。

在腊月二十二这天,京城内外的平民百姓已经是陷入了一种癫狂的精神状态之中,祸害大明这么多年的鞑虏,几万兵马居然在河北被人彻底的歼灭掉,这是什么样的大喜事,莫非大明多灾多难这么多年,终于是盼来了起色。

酒馆、茶馆都是涌进去了人,众人吐沫横飞,添油加醋的讲述着河间府的战斗,尽管他们一点不知道那边发生了什么,甚至不知道领兵的是“李大帅”,可这并不影响他们的狂喜和兴奋,众人乱七八糟的议论了一整天,终于在回家吃晚饭的时候,京师的闲人们达成了共识——“这肯定是岳王爷爷显圣,带领天兵天将把那金兀术的后人们杀了个干净。”

第412章 无功,定罪,送人头

京师中传的沸沸扬扬,说是鞑子大军已经在河间府全军覆没,各个衙门和豪族都是派出了查探消息的使者。

过年送年货礼品的使者当真是不少,在河间府那边过来的也有一部分,这些队伍经过京师外围沿途,逐渐的把这个消息散布了出去。但是大家都是瞒着崇祯皇帝,这事情实在是太过匪夷所思,在没有确定之前,谁也不敢把这个事情说给皇帝听。

从刚开始知道消息的懵懂,京师军民的胡乱猜测,一天左右的时间,京师上下的民众就已经是反应了过来。

这天子脚下的百姓和其余地方的有些不同,那可是全天下的赋税粮草供养,全天下的精英人士聚集其中,连带着京城里的百姓也都是头脑灵活,见多识广,所以这反映了过来的京师万民就开始了狂欢。

鞭炮齐鸣,纵情畅饮,张灯结彩,把过年要用的这些庆祝手段,提前的用了出来,本来鞑子大军就在北直隶内纵横,京师从上到下根本没有什么过年的心情,这一刻,压抑了许久的感情终于是爆发了出来。

城内城外欢声笑语,就算是屯驻在京师周围的各路勤王兵马,现在也都是狂喜异常,到底不用自己去和那如狼似虎的鞑子大军拼命,又可以太平一段时间,如何不狂喜庆祝。

京师之中的狂欢喧闹,声音不可避免的传进了紫禁城之中,还有那些在外面采买和皇宫外打交道的太监宫女,他们也是早早的得到了消息。

关外的满清鞑虏,是一只无时无刻都在窥伺着大明的食人猛兽,大明这么多年的失败,等于是拿这支猛兽没有任何的办法,只能是看这猛兽不断的壮大成长,大明的居民,特别是北直隶,特别是京师的居民,对这个感触尤其的强烈,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种隐隐的绝望,那就是早晚有那么一天,那食人的猛兽成长到一定的程度,就会把大明连皮带骨头的吞下。

不光是市井百姓这么想,朝廷百官也是这么想,就连皇城内的太监和宫女也是这么想,河间府的这一场胜利,严格的分析,歼灭掉的仅仅是鞑虏的一支部队,对于关外的满清来说,还并没有伤及根本。

但这一胜,却把每个人心中藏着的那些绝望一扫而空,这或许不是决定性的胜利,但却代表大明对满清不再是束手无策,而是有了针对的办法,有了能猎杀这猛兽的英雄猎人。在北直隶京师不再会每年秋冬季节都是提心吊胆的想着,鞑虏的大军会不会入关,入关之后又是提心吊胆的想着,鞑虏的大军会不会来攻打这个京师城池。

当年明成祖朱棣把都城迁往如今的京师,想法就是天子守藩篱,就算是后代子孙为了自己的安危,也会倾尽全国之力对抗边患。

估计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到了如今会变成这个样子,天子守藩篱这件事情是不必提了,完全是把国家中枢置于险地,一出事就是各处去救援京师,反倒是耽误了正常的兵力调拨和分配。

这样的大喜事,就连皇宫内的宫女和太监都是喜悦无比,有没有管事的人说过什么明令禁止的话,结果这喜庆的气氛,逐渐是在内宫之中也蔓延开来。

腊月二十三那天,是送灶神的日子,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节庆,不过按照崇祯皇帝勤勉的作风,这一日的一切还是不能停的,朝会也是依旧。

崇祯皇帝人虽然偏执和神经质,但却不是傻子,他也能感觉到身边环境的不对,和宫内太监宫女,明显不同的神情表现。

“诸位爱卿,大敌在外,京师各处却有这般的喜气,到底是为何啊!”

朝会两班的文武大臣们彼此对视,都知道这个原因,但谁也不敢先说出来了,前些日子,大家估计鞑虏兵马进入山东的时候,皇帝那种轻松的神色,众人也都是看在眼中,谁也不是傻子,大家都明白怎么回事。

现在事情出现了这样的反复,谁也不愿意先说出来去触碰皇帝的霉头。

崇祯皇帝明明是被舆论和心腹大臣玩弄于股掌之间,可他偏偏以为自己无事不知,无事不明,最恨的就是别人隐瞒他。

看见朝臣这样唯唯诺诺的神色,和又变得安静无比的朝堂,崇祯心中的火气腾地一下子就冒了上来,站在他边上的王承恩偷眼瞧过去,发现皇帝的脸色又是变得潮红,在御座边上的他也能听到崇祯逐渐变粗的呼吸声音,大太监王承恩知道,这位勤勉圣明的天子又要发火了。

王承恩能发现,下面的朝臣们自然也能看得明白,可大家仍然不愿意起头说话,枪打出头鸟的俗语,大家还都是明白的,这种事还是缩一点的好。

“众位爱卿为什么不说话了,朕听后宫的小宦官说,眼下京城内外都在沸沸扬扬的传闻,说是岳王显圣,率领天兵天将把鞑虏大军全歼在河间府?”

说着说着,崇祯皇帝的嘴角居然还挂上了一丝笑意,但诸位大臣的态度却更加的恭谨,谁都知道,这可是皇帝要发作的先兆,这笑意果然只是在崇祯皇帝的脸上出现了一瞬,马上整个人的脸色都是阴沉了下来,开口冷笑着说道:

“不都是说,山东一个总兵把那鞑子大军全歼,好大的胜利,而且还是腊月初的事情,二十多天,这等大事,朕今天才知道,而且还是在后宫之中,听一名劳役的宫女所说,各位,你们执掌的那些衙门到底是干什么用的,怎么一点消息也没有!?”

若说这天子之怒,这么冷冷的质问,的确是让人惊惧,可在朝堂上的这些大臣们,都是在官场上打混了多少年的老油条,怎么会被这崇祯皇帝吓到,众人还都是在那里保持沉默,没有人出声。

每次这种滚刀肉不出声的态度,都让崇祯皇帝暴怒,但却是无可奈何,这次也不例外,崇祯皇帝重重的拍了一下书案,猛地站起:

“要你们还有什么用,河间府和山东的情况到底如何,就没有人给朕一个答复吗?……废物,废物,朕要把你们全部革职。”

全部革职,这样的重话崇祯皇帝可是第一次说,说明他的愤怒已经是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边上的王承恩久在跟前伺候,自然明白其中的分寸,看了看下面唯唯诺诺的众位大臣,不少和他亲厚的都在那里用眼神恳求。

王承恩心里暗骂了一声,心中琢磨了下,却绕到崇祯皇帝的御案之前,恭恭敬敬的跪下,尖着嗓子开口说道:

“陛下,京师周围各路兵马严防死守,务求完全,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进不来,守得如同金汤铁桶一般,这外面的消息,自然是慢了不少,这说明各路兵马忠心用事,各位大人想必也不是有心的瞒报。”

这番话倒是油滑,替下面的众人开托,下面的诸位大臣一听纷纷就坡下驴,跪下在那里诚恳地说道:

“陛下,臣等知道消息并不比陛下早太多,臣等已经是派出去打探消息的人,加急快马,想必现在就应该有回信了!”

按说这话给双方下台阶都留下了足够的余地和空间,但崇祯皇帝的怒气更盛,直接是把书案上的东西统统扫落到了地上,站起来大声地吼道:

“都是你们这些饭桶和糊涂蛋,朕的大明才搞成了这般的模样,国将不国,你们,你们都该杀……”

这下子,就连跪在前面的王承恩都糊涂了,心想大家都是这么说,基本把河间府的大声消息确定了下来,怎么皇帝还有这么大的火气,而且能听出来,这火气明显是变大了许多,到底是为什么。

朝中的大臣都是战战兢兢的跪了下来,这次皇帝可是真的走到一个极端了,不过右都御使赵玉来却磕了个头说道:

“陛下,打探消息的人虽然没有回来,不过按照京师传言和种种迹象,这大胜怕有九成的把握,在这里还要恭喜陛下贺喜陛下,鞑虏凶焰嚣张,我大明有虎将痛击之,这都是陛下的圣明,列祖列宗的护佑啊!”

这话善祷善祝,把这大胜的功劳完全是归在崇祯皇帝的身上,毕竟这大胜是振奋人心的好事,何必这么大火气,应当是论功行赏才是。

没想到这句话激起了崇祯皇帝更大的愤怒,他站在御案后面,身体晃了几下,险些又摔回到龙椅上去,伸出手指着跪在前列的赵玉来,手都已经是颤抖了起来,显然是已经气极,说话的声音都是尖利起来,开口怒喝道:

“有什么好喜的,一名总兵得胜,二十多天朕才在民间得到了消息,他眼中还有没有朕,这奴才眼中还有没有朝廷!!!”

这话说完,众人可都是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这皇帝的怒气因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