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顺明 >

第409章

顺明-第409章

小说: 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成阵势,面对骑兵的冲锋,那是集体对集体,可现在是一个人面对对面如山的骑阵,登州军新兵们面对压过来的鞑虏骑兵方队,心中惶恐异常,敌人逼近,他们想战斗,却发现没有阵势可供他们依靠,没有战友可以掩护,他们丢弃了长矛,向后跑去,又跟后面的人冲撞在了一起。一个个营方队阵线像被水冲刷的沙子一样崩解了,战线上处处是惊慌的嘶喊,整个的方阵从左翼开始崩解……

放置在左翼的传令兵疯狂的打马到中军,可在奔跑的途中却发现快不起来,因为方阵以外的空间已经是被压缩的非常局促。

能看见在左翼的一个个营不断的失去阵型,士兵们越发的散漫,但对于女真骑兵和蒙古骑兵来说,这就是打开的缺口。隐约间能在烟尘之中,看见女真骑兵的方队正在朝着左翼移动,不断的投入力量,就要把这个缺口越打越大,直到整个阵型的崩溃。

中心是列成骑兵方队冲阵的女真骑兵,边上则是大批的蒙古骑兵作为策应,就像是一把大锤,已经是找准了目标,狠命的一下下抡起,然后猛地砸下,而登州军的步兵营在拥挤狭小的空间中,不断的被冲乱。

实际上到了后来,真正去冲击方阵的不是鞑子的女真骑兵,反倒是登州军自己的溃兵,这些士兵有的丢下了手中的武器,更多的还是拿着长矛,即便是因为这武器拖累了自己的速度,被身后的骑兵撞倒。

可是拿着长矛,大部分人不知道朝着那边去刺杀,因为他们的面前是自己的战友,十几尺长的长矛甚至在这拥挤的空间中都不能平伸,而要竖立起来,还要跌跌撞撞的被人朝着后面拥挤运动。

那些还没有混乱的营,士兵们已经是放不下自己的长矛,因为人都是拥挤在一起,乱哄哄的闹成一团。

左翼和后面正在围攻登州军的蒙古骑兵因为登州军阵列的不断溃散,可以不断的抽出力量来加入攻击左翼溃兵的阵线,加入打击左翼的力量之中,左翼的崩溃势头虽然是缓慢,但这个势头却是恶性的。

“贝勒爷,这一仗咱们快赢了!!”

奉命大将军阿巴泰拿着马鞭轻轻的敲击掌心,神态终于是变得轻松,但在边上的图里琛贝勒看来,正前方这边蒙古骑兵和女真骑兵正在和对面的明军对峙,那些垂头丧气的仆从步卒现在才收拢起来。

而两军对峙之间的战场上,被火器打的尸横遍野,血水横流,明显是吃了大亏,对方的左翼,动用了威震草原的女真骑兵,可看起来不过是稍占上风而已,其他几个方向不过是僵持而已。

总的合计起来,双方最多也就是个平手,严格的讲,甚至还是明军占据些上风,怎么方才还是郑重其事调动兵马的阿巴泰居然是这么轻松了。

“对面的明军不过是依靠这阵型和火器来支撑罢了,有这两样,别看咱们满洲的大军有优势,可还是要打的苦,能不能打下来也是两说,但我现在耗掉了他的火器,打垮了他的阵型,他还有什么,等侧翼的崩溃到了中军,今日咱们就大胜了!”

科尔沁贝勒图里琛眼下虽然是对阿巴泰言听计从,但这种军阵的学问还是有些不明白,听的似懂非懂。正在这时侯,一名传令的亲兵急忙的骑马过来,低声禀报了阿巴泰的一些消息。

奉命大将军阿巴泰把马鞭攥在手中,扬声的吩咐道:

“蒙八旗散阵上前,达鲁花,你领着你的人冲上去,明兵的火器厉害,你要尽可能的把阵型散开,靠近了不要下马步射,只管靠近了射箭就是,仔细听我号令!”

一直在身旁的一名蒙八旗的军官打马上前躬身领命,刚要转身回队,阿巴泰在身后肃声说道:

“达鲁花,不要怕死人,领着人靠近了打,本将这边就先保你一个前程,若是打的好,再给你加一个!”

前程可是了不得的东西,很多人和全家老小的荣华富贵,就都是靠这个前程带来的各种好处,平日里在历次的战斗之中,就算是佐领、参领这样的军将,能得到半个前程的许诺也会激动的了不得。

可阿巴泰在这一次,几乎是把这前程到处乱撒了,如果阿巴泰不是皇太极钦命的奉命大将军,恐怕早就是有八旗的亲贵和他翻脸了,但这仗几乎是满清这些年打仗打的最辛苦的一战,相对来说,许下的这赏格也不太夸张,也没有人质疑。

不过这两个前程的许诺还是让这个蒙八旗的军将达鲁花兴奋的满脸通红,在马上行了个大礼,抽打着坐骑回到了本队。

过了片刻,一直在前面游弋的蒙古马队稍微一整队,猛地撒开向着赵能所在的前阵冲了过去,奉命大将军阿巴泰调动蒙古马队进攻的时候,正是赵能稍微有空余的时间,调拨部队去左翼压住局面的动作。

前排的火炮和火铳的队列现在还是整个阵型中力量最强的所在,即便是这蒙古马队悍不畏死的压过去,可火炮、火铳轰鸣打响,还是能抵挡住这个势头,但这不是多少年后的八里桥,也不是燧发枪对付弓箭的时候,在骑马射手远远多于火铳兵的时代,未必能完全封锁住对方的攻势。

如果被对方趁这个机会攻打进来,唯一还占些优势的前线崩溃,那可就是满盘皆输了,但要是不动,眼见着左翼的崩溃逐渐的蔓延过来,早晚也是要局面大坏。

随着后面的蒙古马队不断的加入攻击登州军左翼的队伍之中,登州军左翼差不多有六个营已经开始溃散,鞑子的女真马队不断的向里面冲撞,杀人的却主要是这些蒙古骑兵。

不过,六个营溃散,后方敌人不断的转移到左翼,原本被敌人和自己挤压的非常局促狭窄的空间,开始变得有些宽阔了,士兵们也渐渐的跑散了开来,骑兵大队的冲击,也不能起到方才那么良好的效果。

如果说是其他的明军,眼前这局面,只不过是败亡之前的乱象,肯定就要崩溃了,可对于胶州营的部队来说,此时的局面尽管人人心慌,并且几个营被压迫的垮掉,可大部分的士兵还在琢磨着如何去继续战斗。

胶州营是这些士兵安身立命之地,从东光县这里纵马奔驰不用一天一夜,就可以到达山东,山东有他们的家乡父老,有他们这些年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产业,和好不容易获得的自由民,军属身份。

登州军的官兵之中,甚至包括军官和士官大部分都是屯田兵出身,军官和士官们依靠着功勋和资历获得了自由民的身份,而士兵们则是因为前一段时间的“屯田军户改籍策”获得了平民的身份。

这些屯田户出身的官兵,他们经历过大灾来袭,官府催逼,看着亲人饿死在身旁的地狱景象。

同样的,他们也经历了在绝望中被屯田田庄收留,全家人可以活下去的那种绝处逢生的狂喜和希望。

不管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平民身份的胶州营官兵们,他们都知道只要是这个体系长存,他们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就会变得越来越好,甚至超过从前的平民生活,这些胶州营的官兵失去过,所以就会愈加的珍惜。

如果放任鞑子大军踏过自己的身体,直接是进入山东的话,毁掉他们现在的生活,毁掉他们来之不易的生活。

而且每个人都明白,只要是鞑虏击溃自己这支部队,进入山东的话,可能不会深入青州、登州、莱州几个地方,但自家大帅和自己付出这么努力建立起来的山东军民体系,马上就要土崩瓦解。

或许是鞑子的大肆破坏,或许是因为此次失败,大明其他的将官进入这里,甚至是有可能,因为此战,山东兵马失却了震慑其他人的能力,流民大军或者是本地那些想要作乱的人捣乱。

好不容易获得的大好生活都要跟着烟消云散,他们又要恢复到在当兵之前那种人不如禽兽的生活,那是地狱,比死亡还要凄惨的局面。

有这样的想法和意志,却不代表一名新兵可以在战场上有足够的表现来对付方才的那种局面,在没头苍蝇的一般的乱跑之后,那些侥幸没有被卷入骑兵冲杀的步卒,却渐渐的回过味来。

眼下任谁都是知道,如果在这么被鞑子的骑兵方队这么冲下去,恐怕全盘就要崩溃了,这时候有人要站出来去号召,此时需要英雄,但在明军之中,永远不可能有这样的人出现,只有在胶州营才有可能,只有在胶州营这样的体系之中才有可能。

“我是第五营第三把总王韬,愿意杀鞑子的站到我身边来,以我为基准列阵!!”

一名军官在散漫慌乱的人群中大喊,他笔直的站在那里,斧枪竖立,脸上充满了决心和刚毅。

这名把总王韬就是这个时刻的英雄,因为他的挺身而出,想要战斗却不知道如何战斗的散兵们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基准点,原本如同是散沙一般的登州军左翼溃兵迅速的汇集起来……

第391章 打完了,或许

对于这个时代的军队来说,打散了就是打散了,要想收拢只能是去几十里之外的安全地带。如果在战场上就地收容,更大的可能是被这些溃兵把手中还能掌握的队伍冲散,那是更大的危害了。

满八旗的结果大方队好像是一根凿子一样打进胶州营登州军的阵型之中的时候,对于冲散的士兵压根不去理睬,而在两侧遮蔽的蒙古骑兵也是如此,能杀掉就杀掉,他们的任务是保证女真骑兵方队的前冲,至于那些够不着的,则是根本不去理睬了,分散在战场上的溃兵对他们来讲已经根本没有战斗力了。

不过,胶州营是胶州营,他不是这个时代的军队,散漫逃跑士兵的混乱不是因为恐惧和慌张,而是因为他们想要找到如何继续战斗。

即便不是王韬站出来,还会有李韬、刘韬站出来,胶州营的军官、士官、普通的士兵甚至是山东自己的民夫丁壮,他们在作战的时候都不会想着我这是为朱家一家,为皇帝一人拼命作战。

他们都是舍生忘死的加入战斗之中,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他们自己而战,为了保卫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为了这难得的出人头地的机会,这样的心气和意志自然是战意十足,很难被打到崩溃。

长矛方阵列阵的时候,都是以右翼某人作为基准点,这个人一般就是该营的千总,在他身后就是这个营的掌旗官,第一列以这名千总对齐,然后后面的队伍又是以这第一列排队,列成方阵。

按照操典中的规定,整个的部队在营千总战死或者重伤,千总下面的把总们按照排列顺序次第取得指挥权。

可在这样的情况下,登州军军阵的左翼已经是混乱成了一团,各个营的士兵混合在一起,官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官,完全是失去了有效的指挥。

把总王韬慨然出列,让众人以他为基准列阵,心中慌乱,到处没头苍蝇一般乱跑的登州军士兵们一下子找到了聚拢的方向,纷纷朝着这边跑过来,如何列队对齐,如何成为方阵的阵型,这在平日的训练中都已经成为了士兵们的本能,如今他们需要的只不过是一个人,一名英雄出面。

王韬站出来了,极为迅速的,大批的散兵朝着他这边聚拢开来,尽管散兵不少,可众人都是极为有序的排列,以王韬为右侧的基点向左排列,眼下这王韬虽然仅仅是个把总,但按照操典,他就是这个临时聚拢起来营的千总和指挥官。

四个骑兵大方队在突破六个营之后,溃兵和后面蒙古骑兵的加入,让空间渐渐的大了起来,也就是说,那些还没有崩溃的营,已经可以勉强组织起来守御了,而且鞑子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