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顺明 >

第264章

顺明-第264章

小说: 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牛佺看着靠近的官兵骑兵,也是有些颤抖,这可是他投入闯军后,第一次面对面的和官兵打交道。

一名正当面过来的骑兵距离这马车十步左右却也是停住了马匹,在马上客气的抱拳说道:

“这位先生可是那边来的?”

对方的和蔼态度,倒是让牛佺镇定了许多,而且对方言语含糊却指向明确,更是让他心中有把握了许多,这山东兵马,果然是等着他们去谈的,想抱拳,却觉得不太合适,连忙跳下马车来,依足了礼数行礼,客客气气地说道:

“正是那边过来,还请各位带路。”

本来这牛佺是准备用“军爷”这个词,后来硬生生的打住,心想好歹自己也是闯军的使者,可不能自己失了身份。

过来的这位骑兵对牛佺不卑不亢的态度也是颇为欣赏,当下朗声说道:

“既然如此,就请先生跟着我们走吧!”

话说完,拨转马头,小跑着到了马车的前面,慢慢聚拢过来的官军骑兵都是自觉地来到这马车的两旁,列成两队,看着还真是有些迎接的庄重。

此时在黄河岸边的李孟军营之中,却正在接待开封城过来的使者——开封府推官黄澎,这开封府的推官过来,目的倒也是简单,催促山东兵马前行,尽快到开封城下解围。

接待这推官的,却不是山东总兵李孟,也不是巡抚颜继祖,而是分守青州参将赵能,推官黄澎也算是个有担当的官员。

闯王李自成围攻开封城的时候,城中官员惊怖异常,还是他和巡按一起号召民壮守城,好歹是支撑到了陈永福率兵赶回来。

胶州营在赵皮寨的渡口大胜闯军郝摇旗部,这消息也传进了开封城内,开封城文武官员无不弹冠相庆,开封城之围有救了。

而且郝摇旗失败之后,闯营迅速的收缩了攻势,只是安排兵马在开封城的西门佯攻,本以为郝摇旗大败之后,山东兵马肯定会连夜的赶来,彻底的解围,谁想到这山东过来的援军居然是毫无动静。

城内的官员顿时是着急起来,这黄澎自告奋勇,趁着闯军集中力量攻击开封城一点,其他处防守空虚,和几名护卫的官兵一同偷跑出了营寨,连夜骑马朝着这边赶来。

说起来他们倒是和牛佺差不多的时候出来,只不过这几个人都是轻骑,速度很快,倒是比牛佺他们早到了些时候。

在山东文官和武将地位平等,甚至是武将地位高些,但在这河南地界,文官们还是有些优越的意识。

推官黄澎和参将赵能的身份颇为差距,不过黄澎一来是觉得自己文官地位高,二来也的确是心急,一见面,甚至连必要的礼节都没有,直接的大声催促道:

“赵参将,开封城尚被贼军大部围攻,危在旦夕,而贵部却踟蹰不前,莫非要坐视开封城和周王殿下危急不成,还是尽快行军,打破这闯贼的围攻之势。”

赵能是个好脾气的人,但这推官黄澎这般做派,却让他皱起了眉头,分守青州参将,青州知府见到他也是要恭恭敬敬的叫声将军,地方士绅见到参将赵能,甚至有跪地磕头的,赵能倒也是以礼相待,客客气气。

青州参将,是李孟四大将里面民间评价最好的一个,但这老好人的做派,可不是让人蹬鼻子上脸的做派。

听到这黄澎如此的不客气,赵能心中也是火大,心想我胶州营从山东跑这么远的路程过来救援,你小小的推官见面之后连个感谢的词语都不说,反倒是恶声恶气的催促,哪有这等道理。

当下就是回复道:

“我胶州营远道来援,背河扎营本就是行险的处置,粮草辎重还都未上岸,怎么敢轻易行军,若是被贼军抓住了空当,有个闪失,那开封城是救援还是不救。”

若是赵能当年在贩卖私盐的时候,这番话肯定是说不出来,可这些年的地位水涨船高,也是统领万人的大将,这官腔打起来倒也是有模有样。

这句话毫无客气的顶回去,那推官黄澎被噎的够呛,这才是反应过来,对方并不是自己可以吆喝驱使的,但方才那硬话已经说出来,再要说什么都是有些不合适,一时间有些尴尬了起来。

他们所在的地方是河滩边大营的左翼,是赵能自己的营帐,倒是赵能看着营内的气氛尴尬,同来的那几名开封城的军兵都是有些窘迫的模样,他倒是好心肠,开口招呼说道:

“各位连夜赶路,去喝点热茶,用些饭食吧!”

那几名军兵本就是觉得黄澎说话未免有些莽撞,自己这些跟着出来的都觉得不合适,在军帐内跟着丢脸,黄澎也是觉得表现不合适,当下开口说道:

“你们几个也是累的紧,快谢谢赵将军的好意,下去休息,等下叫你们!”

这几人连忙的谢过,跟着赵能的亲兵走出了营帐,一看这些人一走,黄澎连忙站起来又是一个大礼,开口说道:

“黄某方才催兵心切,言语上有些唐突了将军,还望莫要见怪。”

这文官倒是明白事,赵能笑着点点头说道:

“黄大人也是一心为公,本将也是理解,哪里谈得上见怪两次,莫要提了,黄大人也是没有吃过早饭吧,安排伙房给大人做些?”

赵能说这些话的时候,脸上虽然是带着笑容,可浑身上下都是微微出汗,让他打这个官腔实在是不太合适,这些话还都是袁文宏提前教给他的,城内来人催促兵马前行,赵能就是这个出面推搪的人。

这些打着官腔的客套话都是预备好的说辞,黄澎发火的时候有一套,若是好言好语的相求,还有另外一套来对应。

“赵将军,虽说贵军大胜,但闯贼巨寇仍然屯兵于城下,开封城内依旧是危急,大军若是不及早的前往救援,要是情况有变,那可就是大祸啊!”

对方说话客气,赵能这边却也是及时的跟上,笑着说道:

“黄大人也不必如此的担心,这几天军报文告的不少,平贼将军左良玉正在沿着黄河顺流而下,保定总督杨大人的北兵也是即将渡河,到时候里应外合,三面合击,必然是大破于贼兵于城下,我山东军何必去抢这个风头呢!”

黄澎听到这话,心中着急,却不敢像是方才那般怒火填膺,无奈的站起来又是作揖鞠躬,想要继续劝说。

赵能这边却有些不耐烦了,缓声的开口说道:

“黄大人,可记得去年贼寇‘宋江’围攻开封城的那件事?”

听到对方说起这个,推官黄澎自然是记得,不过去也是突然想起来,去年来解开封城困局的也是这山东总兵李孟率领的兵马,一时间不由得有些窘迫,心想这山东兵马明明是有功于开封城,可自己却这般的作态,实在是惭愧,当下连连的点头说道:

“自然记得,要不是贵军千里驰援,开封城怕是没有今日了……”

赵能冷冷的回答道:

“当日,开封城门紧闭,不敢让我山东兵马入城,反正也是进不得城,何必急这一日两日,开封城撑得住,等其余几方的援兵一同来到,我山东兵马在城下也有个做伴的,孤零零的过去,岂不是遭人耻笑。”

去年那次驰援,赵能虽然没有参加,但事后听人讲述开封城门紧闭,防备胶州营,如同是防贼一般,心中也是颇有火气,这话袁文宏可是没教过他,但一说出来效果却是极好,黄澎脸色涨红,支吾了几句,颓然的坐回了椅子。

这边打着太极拳,牛佺那边在太阳偏西的时候,就已经到达了河滩地这一边,尽管牛佺不知兵,可看见胶州营这大营之后,还是能看出来这山东兵马和闯军的不同,营盘的严谨,士兵们的精神风貌,一举一动,都是可以让敏感的人看出很多东西。

进入营门,本来牛佺还想请求那些领着他来的官兵骑兵搬运箱笼,谁想到那两辆大车根本不让进入军营,牛佺还特意的说明:“这箱笼里面都是金银珍玩,特意送给你家大帅的礼物”,那领路的骑兵只是沉声的回答:

“大帅只要见使者,没说要见礼物……”

一路上这些两边护送他的官军骑兵虽然是不苟言笑,但却让他心中更加平定,可一进这官军的大营,牛佺又是心中忐忑起来,不住的重复着腹稿“将军眼前就有大祸……其余兵马未至,而将军立大功,必遭宵小嫉恨……左良玉、杨文岳都是心胸狭窄之辈……若显得将军兵马精强,莫非要去关外与鞑子死战不成……”等等等等。

他在这里心中念叨,都已经是说出声了还不自知,四名胶州营的亲兵两前两后的,听着中间这年轻人嘴中念念有词,都觉得颇为可笑,不住的回头看他,可牛佺还恍然不觉,依旧那模样。

“先生,帅帐到了!”

护送他的亲卫一声吆喝,有些不安的牛佺脚下一个趔趄,差点是摔倒在地上,稳住身形尴尬的笑笑,不过那几个亲卫也没有理会,就看见这边和方才经过的区域有很大的不同,空出一片地,戒备也是森严了许多。

站在门口的那名卫兵和带路的几人交换了下眼神,立刻扬声道:

“大帅,人到了!”

这通传倒是简略,什么人,为何而来都是没有说,但这却让牛佺心中笃定了些,说明对方也是早预料到自己要来,那就是有的谈,自己这次安然回到闯营,应该是问题不大了。

而这对方的姿态,想必闯营中的诸将肯定不知道,自己这孤身犯险,和自己父亲的顾全大义,一定可以让牛家在闯营之中站的更稳。

要是等下商谈有一点点的功劳,也都是意外之喜,只会让自己在闯营之中得到更高的评价。

只是牛佺现在依旧是忐忑,全家加入闯军,也确实是看到了闯军对官兵的优势,这让他们对自己的选择更加的有信心,可今日看见这山东的兵马,却让人心中禁不住发颤,原来官军也有这样的。

方才马罡在营帐中和李孟商议了半天,各个营启程前往开封城下的开拔次序都已经是定好,但也要在这赵皮寨的渡口这里维持三千人左右的兵力,而且要足够的精悍,这可是胶州营返回山东的后路。

而且指望开封城和河南支应自己这两万多兵马需要并不现实,黄河作为胶州营的粮道也要保持住,这点黄平倒是做过保证,黄河上唯一拿得出手的武力居然是黄河上跑私船的匪盗,其余势力都没有什么水师,这些匪徒自然也不放在胶州营的眼中。

马罡提议胶州营应该是派出一支偏师,尽可能的把郝摇旗赶的尽量远些,郝摇旗收拢了兵马之后,居然还有一万八千多人,目前距离胶州营河滩的大营四十多里,虽说不敢靠近,却也不远走。

不过马罡的这个提议,李孟却没有同意,李孟的命令是,如果郝摇旗的兵马有靠近的迹象,那就立刻把他彻底打垮,如果没有动静,就是在哪里呆着,那不久之后,他们肯定会自己撤走,并不会有什么危险。

对于李孟的命令,尽管马罡有些不理解,可还是一丝不苟的执行了,李孟在胶州营之中,通过历次的事件和战斗,已经是建立起了一种权威,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听李孟的,不会有错”,胶州营的武官文臣,普通士卒,人人都是这么想,因为自从胶州营建立以来,这个道理每次都被证明。

马罡告辞之后,袁文宏把记录的几件事情给李孟过目,字写的有些歪歪扭扭,但这不是才子的能力不行,而是从左到右横着书写确实是不习惯,这也算是李孟的一点小小特权,还是这样阅读舒服一点。

袁文宏这边记录的东西并不是刚刚谈论的那些,除却那些必须亲自禀报的机要之事,各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