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狼潮 >

第29章

狼潮-第29章

小说: 狼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南山当然知道目前会场各群体心思,就开发商的话总结了开发商意见:拆迁……无房……涨价……恐慌……抢购……接轨的逻辑。这下消费代表坐不住了。

消费代表老魏气愤地说:“房价每年以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一百十几的涨价,我们一年的工资不吃不喝也填不了这涨的差价,怎么能去买房。这好,我们工资年年加,还顶不上房价上升一个百分点。所以要想人人有房住就得降房价。就那些低保户、家里没高工资的退休户,要想买房就难上加难了,就银行里贷款关都过不去。”

消费代菲菲迎合道:“房价与造房价值简直是地面上放冲天炮……乱窜,哪暴利吓人,该不该降!现在抓药价虚高,还利于民,哪房价更要整顿了,他关系到衣食住行中的住呀,我看要降!”

消费代表乐晓明无赖地说:“如今的房价降也好、涨也好,我们这些人都不想买。不是不需要,而是买不起,就拿首付呀都凑不上来,所以与我们无关。”

讨论完后,高南山作总结,先检讨了自己的主观,然后统计出只有六票。这六票中三票要求涨房价,两票恳求降房价,一票没谈房价该涨还是该降……等于是弃权。其他来人根本不给面子,只带了耳朵当听长。于是,高南山说道:“我先抛砖引玉,不是把大家的金玉良言引出来了吗。经过这次房价听证会,少数服从多数,结果是……房价该涨。因为这是为与外面接轨,是为了拉动经济增长点,对本市发展有好处。也有反对的,虽是少数,但也反映了一种倾向,说明想买房、或意向买房的人也不少。所以房价要在涨中求稳,让人慢慢习惯与适应,让人慢慢接受。这些就靠我们去做工作,有句俗话:猴子不上树,多敲几遍锣!习惯就好了。”几个房地产开发商热烈鼓掌。。。。。。

曲二知道了这个年轻的省里干部就是兰花当年要定亲的人,不免紧紧地盯着他看了好几回,心想兰花也是命中注定,该享受不到这好的家庭生活。要是真的与这高南山成家了,那现在不是自自然然地来到临江城了,当上了年青的处长夫人。他感叹,人生就是这样,不为人的想向而转变。兰花想好仅没得到好,而那个王娟娟眼毒,一下就看准了。他想到,一个女人求麽是呀,不就是生活的富裕,衣食无求吗。丈夫有能耐,子女其膝有而矣。说白了就是丈夫子女热炕头,身上冬棉夏有绸,锅里有煮的,胯里有搞的吗?那还求什么啊,那些光明堂皇的就是不实际。可他对兰花的一见钟情,以致怀念至今的初恋他又当别论了,这就是人的两面性。

曲二对高南山的特殊眼神瞒不过见世面多、善于察言观色的高南山。不过,高南山很欣赏曲二的发言,他认为曲二发言到点子上了,于是留下曲二聊聊。一个是年轻的干部,一个是年轻的企业家,两个人都有雄心壮志要干番事业。他们两人有很多共同点,都是搞每个事不干好总不罢休的人。曲二在与高南山交谈中证实了他就是鄂南人,不免问起了他认不认识个叫兰花的女子,其实是明知故问,他觉得这样问话不会引起高南山的警惕。高南山一惊,真是冤家不碰头,这大西北的汉子怎么认识了兰花的呀,莫不是他与兰花怎样了。经曲二一讲是怎样与兰花巧遇的,只是没提高南山那恶浊事情,更不会将高南山点出来。高南山明白麽回事了,他相信兰花与这刚接触一面的年轻人不会说出让姑娘家脸红的事情来。的确,兰花把高南山要强迫她的那件事没提过,这是一个女孩的绝密。

他隐瞒了他与兰花的那件事情以及是要与兰花结婚的人,却告诉曲二兰花是自己的同村老乡,还是老婆的同学呢。曲二忙问道:“那兰花现在在什么地方您知道吗?”他很客气地称高南山为您,为的是巴结这位管民企的、年轻有发展前途人。高南山道:“这兰花在临江城,只是我们在家乡见过面,由于工作忙后来没联系了,至于她的地址也不知道,等以后我爱人来了想必兰花会找她的。”等了下又说:“只要你与我联系经常,有了她的消息一定告诉你的。你就安心地等吧。”

39,定亲

曲二谈到兰花,不由得高南山想起了那个没到手的女子。这还有段他与兰花的故事。

那是好多年前的春天,鄂南山乡还是如同往日样那么寂寞。只是一望无涯的楠竹依然是绿海茫茫,在春风中碧波荡漾散发出一阵阵迷人的清香。在楠竹林中弯曲的小道上走着一赶路的女孩,年龄在十四、五岁上下。山里姑娘一般早熟,可没见到过有如此早熟的,这小的年纪就活脱成了个大姑娘,那优雅的神态与文静就好象山野中开放的玉兰花。山风吹乱了她的长发,却遮不住她那动人的面容。弯弯的细眉下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闪烁出青春之光。小小的嘴唇丰满有力地驮着那悬胆样的鼻梁。五官端正而又清秀,鹅蛋形的脸面白里透红,一看是个没怎么晒太阳的女孩。一件暗红色棉袄紧裹在那丰满的上身,墨绿色的棉裤吊三寸,正衬托出姑娘高挑、丰满结实的身材。姑娘的双眼不时看这边看那边,总是带着好奇与渴望。

姑娘来到一山涧东边的小路上,这边是建有山里祖传的竹楼的涧东村。她看了看对岸涧西村却是现代化的楼房与马路,不免羡慕涧西村的人。同是这东流的人,怎么东岸与西岸就这么不一样啊!这山涧叫东流,它汇集了这里的山溪水与山洞出来的泉水成一条小河,再流出大山而汇入长江。长江边的省城才是姑娘向往的地方,哪里有她朝思夜想的大学,有她实现理想的地方。她不是不喜欢自己的家乡,而是老师与课本把她带进了繁华似锦、日新月异的时代。如今的山外已是飞快发展,对岸的涧西村就是学外面才改变了往日同涧东村的模样。

在涧东村的村口有位四十多岁的女子正在东张西望,焦急地象是在等什么人。看着对岸的涧西村马路修到了村口,红墙黑瓦楼房建在马路靠山坡那边,这女子就想自家几时有这样的瓦房,让儿女们过上象涧西村人的生活。涧西村这气派源于村里副业搞得好,建了个现代化的竹篾加工厂,生产的竹器品种齐全、花色多样,都是出口产品。这妇人再看这涧东村还是原始生态……竹楼加小路,全村人守着这些满山的楠竹只会做些祖传的扁担、箩筐、簸箕、筲箕之类。而如今山外已是塑料制品满天飞,比起那竹制的便宜多了、好看多了,谁再会去买那些山里来的箩筐、簸箕、筲箕呢。她感叹家里要是象涧西村的人那有钱,也不会叫回女儿……

妇人埋怨涧东村的人不知道市场,各家只会搞各家的家传手艺,就是不向涧西村去学。但一回想,就是学了别人又怎样,哪有资金去办现代化的竹器厂呀。那年为了学习涧西村,村长号召每家出钱集资办厂,钱是收去了可厂没办成。村长却因受贿罪、贪污罪坐牢去了,办竹器厂的事从此就没有人再提了。

涧东村的人羡慕涧西村有个好村长,涧东村女孩都向往涧西村,都愿嫁到哪里。而涧西村的女孩却很少嫁到涧东村;肯嫁的都是不想离家太远的娇娇宝宝女,婆家穷可有娘家支援。

村口的竹林挡住了小道,这妇人边想边望路上时而走过的人有点心神不安。赶路的姑娘走出竹林时就看到了这个张望的妇人,忙喊:“娘,我回了。”

站在村口那个东张西望的妇人马上迎了上去,“兰花,可把你盼回了。”说完拍了拍女孩棉袄上的灰尘。

兰花说:“娘,这么急!么事呀?我们都转入全面复习迎接中考了。”

“怎么这快就把初三的功课学完了,不是还有半个学期吗?”兰花妈不直接回答女儿的提问,而是问她学校的事情。

兰花说:“是为了迎接中考呀!您想,全县只两所普高,而初中却多如牛毛,不把成绩搞好那中考不就泡汤了。如果学校考得不好那毕业班的老师就倒霉了,不仅工资升不了级,有的还要下放到小学去教书,您说会不会抓紧呀。再说我们学生也想考上正规高中啊,谁想去那职业高中去学农机,学竹器加工呀。娘,好多同学想日后考上大学飞出山沟,到大城市里去赚钱、去成家。”

娘摸着女儿黝黑的头发,问:“那你想不想呀?”

女儿天真地说:“谁不想,读书就是为了那天。只是小弟也六年级了,也要上中学,不知您们还让不让我读呀?”女儿担心父母重男轻女,到那时上高中读大学飞出去的梦就会破灭。

娘没回答,只是摸着女儿的头发。那漆黑的长发是女儿特地留的,扎了条又长又粗的辫子。女儿快同她一样高了,已是个小美人。她高兴自己会生,先生个美丽的女儿,后生个虎头虎脑的儿子,老公对她是百依百顺。原先山里交通不发达,结婚后生了几胎都没存活下来。后来建设三线,又怀孕的她才在刚成立的鄂南军需厂职工医院里生了兰花。记得女儿出生时丈夫不喜不忧,只是在她面前提隔壁山菊花家有了女儿后盼来了个小子。

生了兰花后兰花娘几年不生,这下急坏了兰花爹。为了他山家有后,兰花爹为兰花娘抓药、煎药、强逼吃药。在生兰花后第四年兰花娘又生了个壮小子,这下把兰花爹喜得漫天叫:“我山家有后了!”还对兰花娘笑道:“先生女后生儿,一儿一女一枝花。古言道,儿多女多是冤家,不再要了。先生女儿后生男好,女儿长大了好带小弟疼娘亲。”

的确是这样,兰花从小懂事,很体贴娘,六岁就带小弟、学做饭。上学后也没闲过,只要一放学回家就屋里屋外、灶上灶下、打杂带小弟,乡下姑娘从小就做惯了。

兰花不知道母亲在想心事,又问:“娘,学习这紧把我叫回来么事?”

娘叹口气道:“等回家后你爹对你说吧。”

那个娘不想让自己的女儿过得好,女儿学习好、人又长得好将来说不定会冲出这穷山沟过她自己想过的日子。可为了小儿子兰花娘不得不违心地叫回女儿,听从丈夫的安排。

兰花预感不祥地问娘:“是不是为我要不要上高中的事?”女儿多么想问出个究仅,只见娘不回答又说:“我知道小弟要读初中了,若家里负担不起那我就不读了,全家一心支持小弟读书。”

娘看着善良的女儿,一把抱紧她,“好姑娘,还是回家说吧。”

吃过晚饭,全家人围坐在火塘旁。初春鄂南山区还是很冷的,尤其是晚上那就更冷了。山里人兴烧火塘,做饭炒菜、烧水煨汤、烤火取暖都是用这火塘。厨房里的横梁上一根长长的铁钩悬在火塘上方,做饭挂上铁锅,烧水挂上铁壶。厨房四壁与梁上挂的是薰肉、熏鱼、干辣椒、干竹笋。

刚吃完晚饭,吊锅里腊肉汤还香气四溢,兰花为爹娘各递上一碗热茶后坐在娘身边望着爹,等待他的发话。爹抽完了一支烟后才对兰花说:“姑娘,你也这大了,家里情况你也知道。谁叫我们涧东村不如那涧西村,别人村里爆了富,可我们村穷得叮当响。你小弟也这大不小的还没定个亲,好在对岸赵信田家看中了你小弟。我们想那有小弟先在姐姐前定亲的,于是想先给你定下亲后再为你小弟定亲。那男的是对岸高乡长的独子,是涧西村竹器厂的厂长。你见过,只有十八、九岁,是个好小伙子,读到高中毕业。还有,他伯伯是县里干部没有儿子,就把他当成了他高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