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第一妹控 >

第329章

三国第一妹控-第329章

小说: 三国第一妹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洛阳学府,每个老师带一个班,教学也是有所规定的,当第二日司马懿将洛阳学府的课本换掉,自顾自的讲教新东西时,学府内其他的老师就对他有意见了。

大家都是拿统一的‘课本’做教材,你司马懿就能自己随便教?本来就看司马懿是大家族子弟而不爽的寒门教师,这下更是有理由折腾了,似乎就是要做出一副不把你赶出学府,我们就誓不罢休的架子。

最后这事便传到了名誉上的学府院长田丰耳朵里,学府乃自家主公慎重交代要特别注意的,田丰也认为这样有助于大汉,自然不会轻怠。

将司马懿找来府上,田老头子摸着胡须开口道:“仲达,他们都来老夫这告状,说你胡乱教学,败坏学府之名誉,可有此事?”

面对老一辈的大汉名儒,司马懿还是保持了晚辈的恭谦,低身答道:“懿确有删减‘课本’所教内容,但却无败坏学府之事。”

“这一点老夫也相信。”当初能将司马懿收入学府,出任执教年龄段最高的学生,就是看中了这小子的才学,又因为他不肯出仕,否则司马懿早就入仕为官了。“可学府内,众多讲师却与你不和,况且你又随意更改课本与课程,此事老夫也未必能帮你。”

“州牧,懿有一言。”司马懿再次行礼,开口道:“如今大汉几近安定,何须太多智谋高绝、军法韬略娴熟之辈?如今学府内诸多学子,还需八至十年,尚能学成出仕。而那时,大汉或许已然一统,州牧以为晚辈所言为实否?”

田丰捋着短须的手不禁顿了顿,两眼直视司马懿良久,才开口道:“与老夫细说。”

司马懿当即答道:“懿删减学府课本中过于高端之文段,去其兵法韬略之战例。只教众学子其十里文吏之小道,亦是为他们着想。”

“试问,当十数年后,天下太平,众学子肩负旷世之才有何用?十里之才与万里之人杰,所学本就不同。此乃懿一人之偏见,请州牧示下。”

“十里小才,万里人杰?此论老夫记下了。”田丰有些新奇的看了眼司马懿,暗自将他所说于脑海中比较,虽然说未必全对,但亦是有其道理。

“懿,告辞。”司马懿当即躬身,缓步离开州牧府议事屋室。

司马走后,田丰仍旧坐在首座上思索着,约莫半柱香时间,才睁眼叹道:“司马懿,司马家幼子,此人不好再留于洛阳。还是进言于主公,看主公之意吧。”

而田丰并不知道,他这么做,却是高好中了司马懿下怀。司马懿要完成家族给他的目标,就一定要去毋极,不过半月,机会就来了。

若是换做寻常人,在有家族托付之下,肯定会弃了教师一职,直接前往毋极出仕。但司马懿不同,他不会做的太过主动,就像现在,他的举动与他的目的,从表面上看似乎就一点关系也没有。可他却偏偏达到了目的,这就是司马仲达的老成谋算。

洋洋洒洒数百字,先是把司马懿提出的‘十里、万里’之论简单讲述一遍,然后就说到现在大汉各州郡的学府应该做出的变革。在最后,田丰也就顺带着提了提司马懿,正也算是一种举荐了。封了信,交给府内传信兵,让他带去毋极。

从洛阳到毋极,路途虽然,但因为中途有不少城池驿站,有专门送信的兵丁,所以这封信砸路上并没有半分停歇,仅仅十日就到了毋极,并呈递至甄尧的案桌上。

事情便是这么奇妙,甄尧不久前还在想司马懿会在那个角落里看戏,现在便有书信提到他。看到信中所说这家伙已经在洛阳学府呆了有三四个年头,甄尧却是有些意外,看来最早有所动作的,还是这个闷声发财的‘死马’。

不过在这封信中,甄尧最关心的并不是司马懿,而是司马懿所提出的问题。自己所创学府,并且让州郡依例创办,其中有多少弊端?

各州郡的课本,其实都是毋极内城所印刷,可以说是大汉各学府都是一样的。学生们从最简单的字词开始,到最后便是学习朝堂为官、将帅征战之道。

究竟有没有必要让学子学这么深的知识?这是一个必须想清楚的问题,当初创办毋极学府时,甄尧也是想让它为毋极供给人才。而现在随着大汉一统的趋势更加明朗,自己的治地越发稳固、兴盛,学府是否应该进行削弱?

这种事情甄尧自己一人肯定是无法决断,当即便把郭嘉、贾诩,连带着学府里的胡昭给找来,将田丰所写信件递给他们看,自己则继续思索。

其实这种事,对于郭嘉等人而言,是毫无压力的,虽然学府内可以学到很多,并且有名师指导,但要成为像他们这样大汉屈指可数的顶尖人才,那就更需要的天赋与运气。

不过这不代表几人就能无视此事,特别是胡昭,身为毋极学府最早的老师,他已经能隐隐察觉到这其中的不安定因素。

以毋极学府现在的教学能力与学生的刻苦程度,一百个学生学文,出现八十个可塑之才是肯定的。而这八十人中,有三十人左右能达到百里之才,接近半数的人可以达到千里之才,而剩下的少部分,则有可能成为万里人杰。

若是十几二十年前,战乱横生、灾祸遍野,即便成才学生更多,也是可以安排上合适的职位,甚至还会有空缺。但现在,大汉大部州郡已然安定,百姓生活安康,治地亦无匪患灾荒,为任官员至少能有三十至四十载的仕途寿命。

现任官员人数充足,入仕学子又渴望展现抱负,双方必然会有矛盾,到时候该怎么处理?是让官员就此隐退,还是放弃年轻才俊不用?或者让千里之才行十里之事?

文官尚且如此,武将矛盾更为激烈,以在座几人的眼光,不难看出大汉分合之势,不会太长,短则七八年,长则十余年。

只待战事一经结束,大汉内部、周边疆土都已安定,兵将何去何从?到时且不说出仕为将的年轻一辈,便是老辈将士,如何安置都是麻烦。

大汉其余诸侯都还在为手上可用之人太少而烦恼,甄尧却是已经开始考虑给文武减员了。毋极学府每隔几年就会培养出许多优秀年轻后辈,还有其余各州郡的学府,届时甄尧要安排这么多人的‘工作上岗’,都得掉光满脑袋的头发。

不过也正是因为甄尧事事都走在各路诸侯的前列,眼光永远比他们要远,思虑也比他们多,所以才能一步步的拉开各路诸侯并随之超越。

贾诩、胡昭两人还在思索如何能在保存学府的情况下,解决这个矛盾,郭嘉却似想到什么一般,双眸闪过亮芒,躬身道:“主公,嘉以为,主公当年所思分层教学一事,可以开始部署了。”

第418章 小甄昂初献策

“教学分层?”甄尧眉目微挑,若不是郭嘉提醒,他都快要将这些记忆给遗忘了。

记得自己和郭嘉说这些的时候,毋极学府也才刚刚成型没多久,那时郭嘉并不赞同将学府分为低级与高等不曾层次。但是现在,时机却是成熟了。

学府分层的念头,自然是脱胎于后世的教学模式。小学、中学、大学,在前世是大部分学生都得经历的一个过程,想躲也躲避不了。

而现在,甄尧想做的,就是把这样的教学模式稍作改动,运用至眼下汉代。乡学,县学,郡学,州学,甄尧当年连等级名称都已经想好了。

见贾诩、胡昭对此并不是十分明白,甄尧便将自己心中所想说了出来。因为有后世的教学制度可以借鉴,所以整个框架还算完整,胡昭两人认真听着,也是可以听明白的。

“若以此分层,恐天下士族不允。”贾诩老头眼光毒辣,一眼就看出了甄尧的心思,但困难就更多了,士族与寻常百姓间的矛盾,会因为此事剧化。

大汉的先进科技,或者是入仕之道与求学之道,一直都是被各大士族把持,就算有名儒开设学园,收的也大家族子弟,这之间并没有任何不妥。

可一旦让下层百姓也掌握了先进的知识,那对士族可谓是最大的冲击。眼下虽然各地县城内都有学府,但因为身处战乱,官员变更本就很快,人才凋零的快,就显现不出这种矛盾,或者说矛盾被暂时压下,可一旦战争结束,开始大治之世,矛盾将不可调和。

州学、郡学要实施,反弹不会太大,因为天下州郡不多,十三州,百余郡,至多也只能教万余学生。而其中肯定是以士族子弟居多,所以高端学府,要办起来难度还不算太大。

但县学、乡学就不行了,可想而知,到时候入读乡学的,除去少部分士族子弟,更多的将是寻常百姓。而大汉有多少乡县?百千之数,不可计也。

大汉各士族,绝不会允许过多的‘文盲’百姓,忽然有一天能看得懂檄文了,能够张口闭口之乎者也了,这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挑衅。

甄尧也知道,自己如此做是在走钢丝。历史上,曹操办设‘招贤馆’,就已经惹得士族不满。而现在,自己不但大半学府,还想让士族失去他们数百年来所掌控的知识力量,那几乎是要断他们的根,结果很有可能是天下士族群起反抗。

但甄尧更清楚,若是不拉近中下层百姓与高高在上的士族的距离,矛盾也会越来越尖锐。而且将知识力量禁锢于最顶层的人群中,本来就是一种浪费。

现在甄尧行事阻力不大,一是因为乱世尚未结束,各士家主要的注意力还是瞄着乱战的局势。并且甄尧自己本身的实力与人脉也足够,寻常家族想要跳出来找事只是寻死罢了。

“主公,嘉以为,其细节还是要再做变更。”作为寒门的代表,郭嘉虽然是荀爽的徒弟,但他却从没忘记自己的身份。他希望教学政策能够执行下去,这是有利大汉千万年的决策。

甄尧略微皱眉,开口问道:“如何变更?”

郭嘉虽然希望下层百姓与寒士也能饱读诗书,但眼下局势还是要注意,当即抱拳道:“主公若要另设乡学,所教内容还需考校,短时内,文字是万万不可的。”

甄尧眉头一皱,沉声道:“不教习文字,那要县学、郡学何用?”

“此事急不得。”郭嘉摇头苦笑:“主公可使人开办乡学,教化乡间百姓。以故事之说,如毋极幼儿课本那般,口头传教。”

“而县学,所教内容也要删减,只教习简单短文,与寻常儒文。同时,学费也要再加重,入学百姓,不宜太多。”

“郡学,主公可细分各类学科,不过以大汉目前形势而言,郡学中几乎都是各地士族子弟,也就不必删减,只需要做出侧重。”

“最后的州学,嘉记得主公曾说过,可进行考校测试,便从郡学中选出优秀学子,送入各地州学。州学内有名儒教导,肯定不少人打破脑袋都想进去的。”

郭嘉说了这么多,甄尧其实已经想明白了,他的意思其实就是把前世的‘幼教’给搬出来取代‘小学’。先行教化,缓缓图之,日后再从乡学中加入‘小学’部分。

这不失为一个缓解自己与士族间矛盾的办法,毕竟识字的百姓不会因此多多少,而就算县学可以学到系统知识,那高昂的学费也能让众多百姓望而生畏。

甄尧右手轻点案桌,片刻后开口道:“奉孝、贾诩,此事便由你二人琢磨,若可行,便整理成册递交与我。孔明兄,还望你在此事上,多多相帮奉孝二人。”

胡昭、贾诩都是士族大家之后,郭嘉现在也算是士族新贵,但他们有共同点,那就是没有那些老牌士族的守旧与自私,能够于天下有益的事,他们也乐意去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