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龙啸大明 >

第834章

龙啸大明-第834章

小说: 龙啸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这一定是开封那边发生了重大变故,多尔衮才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决定来,而开封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变故呢?

想到了这里,两人也不禁心里一颤,甚致不敢再想下去了,这个后果实在是太严重了,因此赶快下令全军,拨营起寨,立刻转向北行,返回开封。

原来多尔衮收到阿济格被中华军包围的消息之后,虽然有些吃惊,但也并没多少紧张,早在出兵以前,多尔衮也预计到了会有这一点,安排尼堪韩岱部跟在阿济格部身后,也正是预备这一点的。而且现在也可以肯定,中华军集中了主力大军,准备在汝州府南部围歼阿济格部。如果在这个时候,清军能够再集中一支大军,赶去救援阿济格部,然后里外夹击,一举击败中华军。

因此多尔衮也立刻开始计算,现在尼堪、韩岱部有五万人马,自己在开封府一带大约还有十六万左右的兵力,分别在大名府驻守五万人马,在归徳府驻守着四万人马,开封府还有七万多的兵力,那么现在还能够抽出多少兵力,投入到豫南战场中去。

就在这时,一份告急发到多尔衮的手里,中华军的山东军区已经攻克了大名府。

这一下多尔衮也不禁大惊失守,满头都是冷汗,原来中华军在这里还留着一手。大名府是清军北返的退路,大名府这一失守,那么清军在中原地区的三十几万大军将彻底被切断了归路,极有可能全军覆没。这么看来商毅的目地并不是只想打嬴这场中原大战,或者是围歼阿济格部,而且要将所有的清军全都一网打尽。现在清廷可以说是集倾国的精锐之兵在中原战场,一但全军覆没,那么大清也确实就是亡国灭宗不远了。就算是逃回关外也没有用,因为清廷已经没有可以御敌之兵了。

而且就算现在自己出兵去救援大名府,那么势必将放任阿济格部的人马被中华军围歼,如果阿济格部就这么被中华军歼灭了,对清廷来说,也同样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也就意味着清廷在中原战场彻底失败,就算多尔衮能够救回大名府,并将剩余的人马都带回北京,清廷也一样元气大伤,情况和比清军被全歼在中原战场,也好不到那里去,不过是五十笑百步而已。到时候商毅再挥师北伐,清廷同样难以抵抗。只不过是把清廷的灭亡推延几年时间罢了,总之一句话,无论怎么样,清廷离全面失败,都只有一步之遥。

想到这里,多尔衮心里也禁不住生出一种恐惧的情绪,当年大清初入关时,是何等的威风荣耀,平定北方,完全就是一付摧枯拉朽之势,仿佛平定天下,建立新朝都指日可待了,但却没有想到,商毅在南方横空出世,竟硬生生的挡住了清廷的前进步伐,仅仅只过了六年多的时间,清廷竟然被商毅逼到了亡国的边缘,这么看来,当初清廷入关,是一个极大错误吗?或者说在清廷平定了北方之后,根本就不该急于发动南征,还是这一次自己根本不该发动这场中原大战,而是听从洪承畴的意见,放弃中原,退守京师。

多尔衮也不禁越想越后悔,越想越窝火,一时怒火攻心,忍不住嗓子一甜,喷出了一口鲜血,然后两眼一黑,昏了过去。

左右的几名亲随人员见了,也吓了一跳,赶忙过来抢救,七手八脚的把多尔衮扶到床榻上,然后又赶着去请军医来给多尔衮把脉调治。

过了好一会儿,多尔衮才慢慢缓醒过来,军医已经给他症完了脉,连药方都开好了,只说是因为劳累过度,以致于精力衰竭,只要好好休息,慢慢调养,就会康复起来了。多尔衮听了,也苦笑了一声,喘了几口气,摆了摆手,道:“我没事的,你下去抓药去吧。”

军医离开之后,多尔衮才命人去请洪承畴来。

等洪承畴来到多尔衮的住处之后,也不禁吓了一跳,道:“摄政王,您这是怎么了,昨天还好好的。”

多尔衮重重吐了一口气,道:“我死不了。”说着将放在枕边的那份急报递给洪承畴,道:“你自己看吧。”

洪承畴接过来一看,也不禁吓得脸色苍白,怪不得多尔衮一下子就又病倒了,然后又小心翼翼道:“摄政王,现在……”

多尔衮苦笑了一声,道:“老洪,当初没有听你的话,才有现在的结果,别的都不说了,你认为我们该怎么办才好呢?”

洪承畴也不禁苦笑了一声,多尔衮这是把自己当救命稻草了,当初自己给多尔衮献三策的时候,明明把拒守中原定为下策,但多尔衮偏偏就选中了这个下策,现在又来向自己问计,但自已又不是神仙,还能有什么回天之力,而且仗打到现在这一步,就是真的大罗神仙来了,恐怕也没有办法了。

但看看多尔衮的样子,洪承畴又有些不忍心,毕竟多尔衮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因此想了一想,道:“摄政王,唯今之计,只能先集中兵力,复夺大名府,将现在还剩余的大军撤回京师,这样尚有一线之机。”

虽然洪承畴没有直说,但意思已经十分明确了,就是放弃阿济格部,尽力保住现有的人马。同时洪承畴也打定了主意,如果这次能平安回到京师,自己话什么也要辞职不干了。

多尔衮闭着眼睛,沉默了半响之后,才道:“下令,调尼堪、韩岱回开封。”

第095章 豫北战场(一)

周少桓建议,开辟豫北战场,攻占大名府,切断清军的退路,实现商毅预想的,就在中原战场歼灭清军主力的计划得了南京统战部的批准,发动豫北战役,并且将这战役交给山东军区来完成。

收到统战部发回的命令之后,周少桓也十分高兴,立刻在山东分派兵力。现在山东军区的四个军分布的位置为,第四军驻守东昌府,第五军、第九军驻守兖州府,第十军驻守济南府。同时山东军区又新编制了一个师二个旅,但并没有得到统战部的批准,因此还没有组成一个新的军。

周少桓招集各军的主将开军事会议,重终决定这次豫南战役,将动用第四、五、九三个军以及第十军的骑兵师和一个新编师参加,总计兵力约在十万左右,留下第十军的二个旅,可两个新编的旅留守山东。因为在攻取了徐州以后,山东和江苏彻底连成了一片,只用防住山东北面就足够保证山东地区的安全了,而且以目前的清廷,也很难出动五万以上的大军来进攻山东,因此有四个旅就完全可以胜任。

分派完闭之后,周少桓,一面将自己的作战计划以及新编制的几个部队都上传到南京统战部,一面下令分兵两路,向大名府进军。

大名府位于河北北部,是山东、河南、河北三省的交界地方,本来是一个地方的战略要地,但在北宋时代,因为当时的大宋王朝定都在开封,而且一直未能收回被辽国占领的燕云十六州,因此大名府的战略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有“控扼河朔,北门锁钥”之称,在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以大名府为大宋的北京,也将大名府也得以升级为京城级的城市,与洛阳、开封、金陵并列。在古典小说《水浒传》里,有许多故事情节都与大名府有关。

但现在的大名府城,已经不是北宋的那座大名府城了,而是明朝重建的大名府,当年的那座大名府城,在明朝初年被黄河泛滥的大洪水淹没了。

不过在北宋被金朝击败南迁之后,大名府也失去其战略意义,并逐渐衰落,明朝建立之后,设立南北二京,虽然仍在这里设府,但大名府已经不是河北的主要城市,也不复当年的光彩了。但现在清廷和南京之间展开中原大战,清军将开封府设为中原战场的总指挥部,因此大名府的作用也立刻突现出来,成为清军退军,以及运输补济线的重要地点。

当然多尔衮其实也十分注意对大名府的保护,在进入开封驻军之后,在大名府设下了五万重兵把守,其中有新军神工营的一万人马,各种火炮一百五十余门,虽然不说是固若金汤,但绝不是一座能够被轻易攻克的城市。而且从开封到大名府只有三百多里的路程,一但大名府遭到了中华军的攻击,从开封出兵,最多三天,就可以赶到大名府了,就算把从大名府向开封告急的时间算上,也只用四天就够了。而以大名府的防守力量,坚持四天时间,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因此这是令多尔衮和洪承畴百思不解的地方,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收到大名府的告急,直接就收到了大名府失守的消息,这也说明大名府根本就没有坚持多长时间的抵抗,就被中华军给攻破了。先前多尔衮和洪承畴只是震惊于大名府的失守对全局造成的重大影响,而忽略了这一点,等两人决定放弃阿济格部,全力收复大名府之后,才开始冷静下来,仔细询问大名府是怎样失守的。

原来大名府的失守,和一个人有重要的关系,这个人的名字叫做赵岳。

在差不多三年以前,赵岳被迫投降了清廷,洪承畴和清廷都一心想收伏于他,为己所用,帮助清廷训练新军,因此也对赵岳多方《“文》加以笼络,也给他很《“人》高的官爵奉禄,但赵岳《“书》却不为所动,投降清廷《“屋》只是权宜之计,主要的目地还是想找机会重新回归到南京政府的一边去。

后来赵岳与南京政府设在北京的一个情报点取得了联系,将自己的心意转达到南京,商毅得知以后,也立刻批准接纳赵岳重新回归,但也在暗中对赵岳进行观察考验。经过了近一年的考验之后,基本可以认定,赵岳是真心想要回归南京政府,于是商毅也做出决定,暂时不布置给赵岳俱体的任务,而是让他在清军中继续潜伏,慢慢提升,等待机会,并且尽力帮助其他混入清军内部的南京政府情报人员站稳脚跟,在清军内部渗透。

清廷在中华军里混进了人,南京同样也派了不少情报人员混进清军里去,双方实际是在互相渗透。但清军的管理和晋升制度虽然没有中华军那么完善和严格,但清军一向重视满蒙以及关外的汉军,关内的汉军想要晋升,在清军中获得一定的地位,可并不容易,必须要建立大的军功,而这样一来,又必须和中华军为敌,因此这是一个十分矛盾的问题。现在终于找到了这么一个合适的人物,虽然是关内汉军,但却是教官的身份,地位超然,当然要好好利用,留到关建时刻再发挥他的最大作用。

而在这近两年的时间里,赵岳一方面非常尽心的教导清军的训练,加上从南京那边得到一些支持,向清军透露一些并不太重要的战术知坊,也逐渐取得了清廷的信任,他的作用和地位,实际已经超过了另一名降将李本深,这时已经晋升为神工营统领,下面管着三千士兵;另一方面,赵岳又利用自己教官的有利身份,暗中提拔混进清军里的南京情报人员,在神工营军,在赵岳管辖的军队中,已经超也了一百人,有两人出任参领,五个出任校尉,其本将这支部队牢牢控制住了。而在其他军中,也混进了不少人去。

不过赵岳的这些工作有南京政府的情报人员直点,而且这些提拔的人员也确实是名副其实,因此也不露任何痕迹,清廷对此丝毫也没有怀疑,多尔衮还曾两次单独招见赵兵,对他的训练,以及提拔有用之兵进行了表彰。

南京方面虽然没有给赵岳分派过具体的任务,但对赵岳的动向一直都十分并注,中原大战开始前,被派驻商毅就派人通知赵岳,准备在这次战役中接受重要的任务,同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