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龙啸大明 >

第793章

龙啸大明-第793章

小说: 龙啸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邓州也是清军驻守南阳的一个重要地点,因此城里的各种军用物资也比较丰富,虽然由于清军的火器不多,因此火药的数量很少,但各种粮食、草料、车辆、帐蓬、布匹等等,都有不少,也算是收获巨大。

而在南阳城里驻守的耿仲明这几天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急得团团乱转,他愿以为调左梦庚去救援邓州,怎么样也可以把邓州拖上几天,那知左梦庚的援军和邓州会在同一天被中华军击败,两路一共有三万人马,几乎全军覆没,逃回南阳的,只有连得城所带的两千多人马。而现在南阳地区的清军只剩下五万多人,和中华军相比,己不占任何的优势。

随着中华军占领了邓州和新野两地,南阳的西南部地区,已经被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中华军的兵锋,距离南阳,己不足五十里。这时南阳城里的守军不足三万,而通过连得城讲说中华军攻占邓州的过程,也让耿仲明清楚,如果没有足够的火器,自己就是有再多的兵力,也同样守不住南阳。

因此耿仲明这几天也连连向石廷柱发令,要求调神兵营到南阳来驻守,同时又连续给吴三桂写了两封信,请他立刻出兵,向中华军发动进攻,调动中华军的兵力,缓解南阳的压力。

石廷柱接到耿仲明的调令之后,看了一遍,随手就扔到垃圾筒里去了。石廷柱当然也知道邓州之战的结果,在他看来,邓州失守,完全是耿仲明的责任,因为耿仲明在南阳完全有足够的时间去救援邓州,但他却按兵不动,偏要等着自己出兵,分明就是想要保存实力。

现在邓州、新野都失守了,虽然中华军的目标是南阳,但石廷柱也不能不考虑,一但自己领军去増援南阳,中华军会不会趁虚来取自己驻守的唐县。和耿仲明不同,石廷柱对中华军可是相当了解的,深知中华军的战术变化多端,什么声东击西、围城打援、欲擒故纵、攻其不备样样都占全了。唐县离新野,也不过就是五六十里的距离,中华军完全可以不理南阳,先取唐县。

南阳是耿仲明的防区,丢了也不关自己的事,而唐县、泌阳一线才是自己的防区,其中的利害关系,石廷柱可是十分清楚,可别为了救援南阳,而把唐县丢了,那可就是因小失大了。另外石廷柱还有一个打算,就是一但中华军去进攻南阳,那么新野、邓州的防守必然空虚,自己正好可以趁虚去收复新野、邓州,切断中华军的退路,这样一来,就算中华军攻下了南阳,也不得撤军南返,说不定自己还能在半路上打中华军一个伏击,而守住南阳的功劳就是自己的了。

因此石廷柱一面将神兵营调到唐县来驻守,一面派人回复耿仲明,称近日发现中华军有进攻唐县的迹像,自己要全力守卫唐县,难以分兵救援南阳等等。

而耿仲眀收到石廷柱的回复之后,也气得顿足捶胸,大骂石廷柱这分明就是借刀杀人,但石廷柱不是左梦庚,耿仲明也拿他没有办法。而川军的人马虽然逼近湖北,但是否真的出战,还必须请示在成都的吴三桂下令,因此在短期内,川军也是指望不上的。

但就在这时,中华军也终于对南阳发动了进攻。

第041章 进攻南阳之战(上)

中华军是在五月十五日攻下邓州、十六日攻下新野,但在二十六日才向南阳发动进攻,这并不是李定国等人有意拖延战机,而是因为实在没有办法,因为在邓州战役中,投降中华军的人数高达近两万人。

这么一支数目庞大的降军,也令李定国等人相当头疼,因为根据商毅在宣战诏书中所说,投降的士兵是不作俘虏看待,并且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因此不可能把这两万降兵全都关进牢房里去,最多只能严加看管,并限制他们的行动自由。

现在是因为大队人马都在邓州,降兵当然不敢轻易闹事,但把这两万降兵全部都留在邓州城里,大队人马去进攻南阳,谁又敢保证他们不会在邓州生事反复呢?想要看好这些降兵,又要守住邓州和新野,李定国和李牟估计,至少也要留下一个师的兵力才行,但这次进攻南阳的兵力本来就不多,再为了看管这些降兵而浪费一个师的兵力,那就太不划算了。

因此李岩、李牟和各军军长商议之后决定,干脆先把降军的事情全都处理完,然后再去进攻南阳,这样虽然会耽误一些时间,但却能撤底解除掉后顾之忧,而且现在清军的主力还在北方平乱,也无暇顾及到河南,同时如果可以诱使驻守南阳或唐州的清军出击,来进攻邓州或新野,那就在好也不过了。

于是李定国也立刻下令,对降军进行整编,虽然这次投降的全都是汉军,但也要分出关内汉军和关外汉军,商毅的条件,只是针对关内的汉军士兵,关外的汉军,差不多已经满化了,并不值得信任,因此不能适用这些条件,一率按俘虏算。

虽然说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完全分清楚,但在大体上,还是分得眀白的。而且这次的降军中,关外汉军也并不多,还不足三千,其余全是关内汉军,随后对关内汉军,又根据自愿的愿侧,愿意加入中华军的,送回湖北去做为预备军进行训练,而不愿加入中华军的,则发给路费,遣散回家,只是告戒他们,不要再加入清军,否则下一次在战场上被抓住,那可就当作俘虏对待。如果有不愿加入中华军,但又想在南京政府的地域内安居的士兵,也送回湖北,由当地民政部门统一安排。

当然李定国也清楚,被遣散回家的,其中肯定会有回去再当清兵的人,不过这批人就算回去了,也并不可怕,一来是清廷很难再信任他们,二来有他们在清军内部宣传中华军的政策,能进一步瓦解清军的抵抗意志。

等这些事情都处理完之后,时间己过去了十余天,两万降军中,除了认定的三千关外汉军之外,愿意加入中华军的,有七千余人,而想在南方定居的,约有三千多,其余也全都遣散了。投降的两员主将中,左梦庚当然清楚,自己就算是回到清廷,估计也没有好下场,因此愿意在南方定居,从此以后,在乡里务农,渡过余生。而徐得功是耿仲明的心腹大将,觉得自己如果在中华军里混不到一官半职,还不如回到耿仲明那边去,不管怎么样,耿仲明也会收留自己。因此加入遣散的士兵当中去了。

正好这时湖北军区派出一支运送后勤物资的部队,有一个团的兵力,到达邓州,因此李定国将三千关外汉军,和其他末遣散的降兵全交给运输队,让他们押送俘虏、降兵,返回湖北。

虽然为了处理降兵,耽误了一些时间,但在此其间,李定国也收到了一个好消息,就是南京统战部已经从南京军区是,抽调第十九军,到达湖北参战,并受湖广军区的指挥。

第十九军是南京军区在去年年底才组建的两个新军之一,军长叫彭瑞,下辖二十一师、二十三旅、二十五旅。总计兵力约有两万五千人。而且援军最多在十天之内,就可以到达邓州。

虽然这是一支刚组建的部队,但对于现在正感觉到兵力不足的湖北军区来说,却正是雪中送碳一样。而李定国和李牟也马上决定,将十九军二十一师暂时留在湖北驻守,而调二十三旅、二十五旅赶来,支援南阳战役。

在运输队离开邓州以后,没有了降兵的拖累,又知道马上会有两个旅的部队会赶来増援自己,全军的士气更是高涨,而在这段时间里,南阳的耿仲明和唐县的石廷柱都驻守各自的防区,并没有任何的动静,显然是不敢来进攻邓州、新野,于是李定国下令,留下第八军二十二旅分别驻守邓州和新野两地,而自己和李牟率领其余部队,去进攻南阳。

南阳古称宛城,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与湖北省、陕西接壤,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交界地区,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之北而得名。东汉时期为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因此又有“南都”、“帝乡”之称。眀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封二十三子朱桱为唐定王,在南阳定据,在南阳城内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唐王府,当然现在唐王府成了耿仲明在南阳的住所和处理公务的地方。

得知中华军真的向南阳发动进攻,耿仲明也十分害怕,一面调遣兵力,加强城防,并且对守城的士兵许下了重赏:有斩首中华军士兵一级者,赏银二十两;受伤者赏银十两,阵亡者发恤银三十两;而出战不利,畏刀避枪,不拼死力战者,一率斩首。一面又遣人去向石廷柱求救,几乎都是在挨求石廷柱,念在一殿之臣,共同为朝廷效力,务必要来救援南阳。

好在是南阳历来都是河南、湖北、陕西三省交界的战略要地,因此城防建设十分坚固,比邓州更好,而且三面环山、一面临河,地势也十分险要,不仅城外的护城河面宽水深,而城墙分为内外两城,外城墙的普遍高度都在三丈以上,确定是一座坚城。

尽管中华军并不害怕攻城,但南阳城的护城河非常令人头疼,因为南阳的护城河直通白河,河面宽达数十丈,还要用填平的办法,显然是不行的,只能用船筏一类的工具强渡护城河,然后才能对城墙发动进攻。好在是中华军在等待的时间里,也没有闲着,砍伐了大量的树木,大军到达南阳之后,立刻就开始扎起木筏来了。

两天之后,一共扎好了两百余个木筏,中华军也对南阳发动了进攻。

因为南阳的东边是白河,北边是百重山,因为中华军的主攻方向是西、南两面。在第一天里,付责主攻南阳的,是第六军的第九师、十八师。两个师的部队首先将火炮都架在护城河,对着南阳城展开炮击,而爆破队在炮火的掩护下,乘坐着木筏,向南阳城逼近过去。

南阳城的城墙要比邓州高厚得多,而且有了邓州的经验之后,清军也有了一定的准备,将数量有限的火炮架在城垛口上,两侧和顶上都用木栅竖起,周围在堆一些砂装,形成了一个简易的小碉堡,到是可以防住开花弹的爆炸,可以开火轰击,而清兵的弓箭手则都退后到相对安全的位置,采用抛射的办法,向城下放箭。因此中华军的火炮虽然猛烈,但并不能完全压制住清军的反击之力。

但清军对城下的打击也并不强,而且爆破车上也都有安装了挡板,可以防住一定的箭矢,当然在渡河、以及上岸突进的过程,也有一些爆破的士兵中箭中炮,但最终还是将大部的爆破车推到了南阳城的城墙边。

随时几次巨大的爆炸声,南阳城西南两面的城墙也都被炸开了几个大小不等的缺口。但就在这时,中华军的突击却发生了一些意外,因为这还是中华军比较少遇,突击队首先要渡过护城河,才能抢占缺口的情况,因此在爆破队出发之后,突击队都留在护城河边,等着爆破成功之后,才开始渡河。

但数十丈宽的距离,如果是在平地,突击队只用几秒钟的时间就可以通过,而乘木筏度河,却需要几分钟的时间,虽然这段时间也不算长,但也足以让守城的清军反应过来,首先守住缺口。而且这次清军也做了一些准备,因此在缺口被炸开之后,马上有清兵用砂袋将缺口堵住,并且在缺口处派遣了守卫的士兵。

等中华军的突击队渡过护城河之后,清军已经牢牢的堵住了城墙的缺口,突击队只能向缺口发动强攻。

尽管中华军的士兵表现得非常英勇,而且在火力、射击上也占有绝对的优势,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