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龙啸大明 >

第759章

龙啸大明-第759章

小说: 龙啸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由于现在农业还处在免税期内,因此农业税的收入并没发生太大的变化,不过一但农业税向免税期结束,虽然和工商业相比,仍然还有相当的差距,但对于财政收入来说,将又增加一个重头。因此也可以说,南京政府的财政收入的前景,是相当光明的。

因此按照这样的发展,只要坚持发展工商业,坚持对外的交流和贸易,使工商业的收入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而且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也将得到进一步的状大,那么中国的发展,也将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前进。

而且就算是在商毅之后,也不用再担心守旧势力复僻重来。因为新的统治者,也不敢冒然的停止工商业的发展,闭关锁国,又退回到小农经济的老路上去。这才是最重要的一点,远比造出什么新式的武器,什么畅销的商品,意义要大得多。《|Zei8。Com电子书》

而就在这一片大好的形式之中,顺治五年(1649年)也全部结束,新的一年又重新开始。

————————————

顺治六年征月中旬,商毅终于收到了北京发回来的消息。

事实上北京动乱的规模和严重性,比商毅预想中的要大得多。按照商毅原来的估计,这一次能够挑起汉满之间的矛盾,在北京城里发动个几万人,闹上十多天,让清廷这个年过不安稳,就是很不错的结果了,没想到在后来局势失控,竟发展成一场全城性的大暴动,那么北京想要恢复到暴动以前的水平,没有二三年是做不到的。另外汉满之间的矛盾也极度激化,几乎难以调和了。

当然北京闹出的动静越大,乱得越狠,汉满之间的矛盾越深,对南京政府来说,自然也是越有利的。另一方面也是报了去年清廷的谍报机构在南京捣乱的一箭之仇,当然这次在北京发生的事情,巳经不能用“捣乱”两个字来形容了。而商毅也暗自窍喜,自己这一手当然比清廷玩得漂亮多了。

不过凡事都如此,有一利就会有一害,虽然北京动乱的规模对清廷造成的打击比预料中的大,但也给南京政府设在北京的情报网络造成了不小的打击,虽然这次行动中,情报网络并没有给清廷留下多少线索,但因为北京全城动乱,后来北京市民又大规模出逃,也迫使大部份的情报网络停止了工作,不得不暂时逃出了北京,否则在这个时候,还留在北京城里,实在是太危险了。

好在是这些年来,南京方面在情报工作上确实做得非常成功,有一些情报人员打入到八旗贵族家里中,也有一部份情报居点找到八旗贵族当靠山,因此还是有一部份情报网络留在北京城里,继续开展工作。

但一来是清廷查得很紧;二来北京的局势大乱,因此情报工作的效率也下降了许多。北京大乱的消息,差不多过了一个月,才送回到南京来。

而商毅在高兴之余,也马上想到,暴乱的后续手段。在策划这次暴乱之前,商毅也考虑过,一但暴乱成功,可以在山东、河南等地,向清廷发动几次进攻,以配合这次暴乱,如果能够夺取几个战略要点,也就能够为下一步全面北伐,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因为按照商毅的计划,今年还应该再打一年的基础,明年才是发动全面北伐的时候。因此今年进行几场局部战役,打几个胜仗,鼓舞自己的士气,这样的结果,就很理想了。

只是让商毅没有想到,这次北京暴乱,会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来。而面对这么好的局面,仅仅只是夺取几座城池,那怕是战略要点,但也实在是太浪废了。因此也有必要修正一下以前的计划,既使还不能大举北伐,也要发动几场大规模的局部战争,取得一个阶段性的胜利。目标是以夺取河南省或是陕北省的全境或大半的地盘,进一步削弱清廷的势力,压制清廷的发展空间,改变双方的攻守对比为主。

另外从现在南京政府的各方面的发展情况来看,扩大战争的计划也完全可行,首先是五大军区都已经完全组建成功,包括南京军区,也发展到了四个军,总兵力已经接近六十万了。而且各军区的武器更新也基本完成,因此也有足够的兵力发动战争。

而在财政上,现在南京政府的财政己完全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去年的财政收入,不仅有足够的盈余,而且南京政府还有大量的库存白银,因此钱绝对不是问题。而且这一次开战,是主动向清廷发动进攻的战斗,因化是战争并不是在本地进行,也不会对南京地区造成什么破坏,完全可以一边进行战争,一边继续发展扩大生产,两样都不耽误。

在物资方面,商毅一向重视粮食的储备工作,由其是号称天下粮仓的湖广地区,农业生产都基本全面恢复,因此在去年南京各地都获得了大丰收,加上商毅一直都不惜花重金从海外进口粮食,因此粮食储备是绝对足够应付战事的需要。

因此虽然不能说南京已经完全准备好了战争,但至少可以说,战争所需要的东西都不差了。

第287章 年度总结(下)

而站在清廷的角度来说,虽然现在清廷有效统治的地域面积,是南京政府的四倍多,但因为清廷现在仍是以小农生产为主,生产经济的发展速度要比南京慢得多,各地的农业生产才正在恢复当中,而经济、啇业更是几乎一片空白,国力远未恢复,因此在去年明知商毅远征海外,但也没有能力向南京发动全面进攻。

同时被清廷寄于了厚望的新军,这个时候也并未完全练成,因为受制于经济条件,新军应有的武器装配一直到去年九十月份的时侯,才算基本备齐,也才能开始全面的训练,不用几个人换一把枪使。但离能够成军出战,还差着一段时间。

再加上现在北京又发生大规模暴乱,汉满矛盾急据激化,北京的局势受到很大的冲击,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好转起来,也不知道还会波及多远。正可谓是趁你病要你命的时侯。因此从这个角度说,也确实是向清廷发动战争的大好时机。

另外商毅也还有一层考虑,那就是国外的局势,准确的说,是海外的局势。以前的中国对海外的世界不感兴趣,不管海外怎么拆腾,也影响不了中国。但现在南京政府对海外的依赖要比任何朝代都大得多,由其是商毅实行全面走向海洋的政策,因此也不能不考虑海外的因素。

现在商毅已经占领了吕宋群岛,也就意味着正式参与了南中国海的贸易竞争,而在这个时代,竞争一般也就代表着战争。南中国海一带地区本来是荷兰人的势力范围,但随着商毅的强势介入,双方几乎可以肯定必然会发生根本性的利害冲突。

由其是现在,欧洲三十年战争已经结束了,西班牙虽然彻底衰弱,但做为胜利者的一方,荷兰却可以从欧洲抽身出来,全力投入到亚州的竞争中来。因此也可以说,在商毅与荷兰殖民者之间,早晚将会有一战。而海上马车夫的实力,可远不是已经衰弱的西班牙人所能比的。

而且由于商毅扇动蝴蝶翅膀,使英国人的势力也提前了一百年的时间,进入到南中国海地区,也使海外的局势进一步复杂化。虽然现在商毅和英国人正处在蜜月期,但商毅十分清楚这样帝国主义者的贪婪本性,都是只重利益,不重信用,只尊强者,欺压弱者。

因此尽管商毅和英国人已经谈好了条件,英国人也同意帮助中国在印度建立殖民地,但也要尽快兑现,否则也是夜长梦多。谁都不能保证英国人会不会翻脸不认人。虽然说商毅确实有可以随时关闭英国在中国的商馆,停止和英国人进行贸易这个优势在手。但现在南京政府对海外贸易的依赖性也在加强,一但停止和英国的贸易,南京政府的利益同样也会大受损益,说白了贸易是一把双刃剑,祭出去只能是两败惧伤的结果。而且如果同时和英、荷两个海上强国恶交,目前商毅的实力还差了一点。

更何况商毅的目光不仅仅只在南中国海,还有更为远大的目标,不仅要打通欧洲的航线,而且还有非州、美州、澳州等地,也都急待着中国去殖民征服。但这一切的实现,都必须拥有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才行,每每想到这些,商毅也颇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之感。

因此在这种情况,商毅也觉得有必要尽快解决国内的问题,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够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向海外的世界,真正实现全面开放,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诤。就算现在还不能马上就彻底消灭清廷,但也应该再给清廷来几次重创,大幅度的削弱清廷的实力,使自己对清廷占据比较大的优势,这样一来,一担海外也发生了战争,自己也有足够的力量去应付两条线作战。

这么看来,那么这一次战争的规模到底扩大到那一步,还真不好说,只能视先期战斗的结果而定,如果势头良好的话,提前发动北伐,直接灭掉清廷,也不是不可能的。

当然目标虽然远大,但俱体的事情却还是要一步一步来做,目前首先要完成的,还是访问英国的事情。

————————————

顺治六年二月,在杭州城内的一家酒馆里,几名凤凰军事学校的第三期学生正聚在一起,把酒畅饮言欢。

因为第三期的学生虽然还没有正式毕业,但在这个时候也都已经接到了通知,将被分配到各个部队中去,开始自己正式的军旅生涯,因此在这几天时间里,一些关系不错学生也都纷纷聚在一起把酒告别,并且互相鼓励,到了部队之后,多立战功,争夺早日晋级,日后何时相见等等。

而第三期学生中的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夏完淳被分配到了淮南军区。而另一名优等生陈永华,却选择了一条和他们都不同的道路,他报名参加了这次访向英国的代表团,也马上就要随团出航。因此他们和几个平素关系要好的同学,也聚在一起互相告别勉力。

酒过三巡之后,夏完淳才道:“复甫兄,这一次你真的要去英国吗?”

另一个学生黄敬忠也道:“是啊,说实话,当时复甫决定报名参加访问英国代表团的时候,我确实吓了一大跳。这英国可比当年三宝太监下西洋所到之处还远了数倍,而且听说一路上要经过无数的险山恶水,凶险之极,所来往之船,十有七八难以幸存,听说还有妖怪,我真有些替复甫担心。”

陈永华笑道:“你们在地理课上都白学了吗?这世上那有什么妖魔鬼怪。何况泰西诸国之人,到我中华己有百余年,有人己往返不下十数次,也不见途中有什么凶险。否则的话,皆不是他们人人都是九死一生了吗?”

又有一个学生郁鸿伟道:“虽然没有妖魔鬼怪,但这中国去英国远达十万余里,总是不错,而一路航海,必然经受风浪之险,虽不说是九死一生,但也绝不是一路坦途啊。”

陈永华道:“风浪之险,只要是在海上就会遇到,去年我们随舰队出征吕宋,也不是没有见过,并不足为虑。何况你们留在国内,也不是各自将上战场,要说凶险,也未必在我之下。”

夏完淳道:“这到不是凶险大小之分,只是现在清虏仍占我中原京师之地,国难尚未平定,就这样远赴海外其国,我总觉得复甫兄选得并不合时宜。”

陈永华摇了摇头,道:“驱逐清虏,并非一蹴可就之事,而且等我从英国回来之后,不是同样可以从军参战,为驱逐清虏尽力吗?”

夏完淳苦笑了一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