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龙啸大明 >

第319章

龙啸大明-第319章

小说: 龙啸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主要责任是吓人,而不是真正动武,因此一屡不许携带武器,每人只拿一条枣木大棍,同时没有命令,绝对不许动手打人。

明朝的中国平均身高只有一米六多一点,因此在丝农眼里,这五十名护卫都不亚于小巨人一样,吓人的不仅仅只是他们的身高,而且一个个相貌怪异,再加上又都故意做出一付凶狠的样子,虽然人数少,但在气势上完全压倒了丝农们,谁也不敢上前,就连在丝农之中煽风点火的人,也一时被吓得说不出话来。

而这时林旭升在黄泰松和几名镖师的陪同下,才缓缓从丝绸厂里出来。

在台阶上一站,看着下面六七百丝农被这五十名护卫吓退了,林旭升也觉得底气足了不少。他首先向丝农们躬身一揖,朗声道:“各位乡亲们,承蒙各位厚爱,都来关照我们的生意,在下感激不尽。我们新丝路丝绸织造厂保证会开门营业,而且也不会降低生丝的收购价格,有多少生丛,收多少生丝,这一点请大家尽管放心。但是在今天开始收购丝绸之前,我可有几句要说在前面。”

听他这么一说,丝农们也都安心了不少,加上护卫的震慑力,情绪也都稳定了不少。而人群中也有人应道:“大掌柜要说什么,就说吧,我们都听着呢?”

林旭升道:“现在整个苏州城里所有的织造作坊在隆兴堂的指使下,都降了收生丝的价格,只有我们新丝路丝绸织造厂没降,而且收购的价格还出去年要高出一些,这一点我可没说错吧。”

底下马上有人应道:“大掌柜说得对,隆兴堂里他妈的没一个好东西,只顾他们赚钱,那顾我们这些丝农死活,还是新丝路丝绸织造厂仗义。”

“对呀,要是没有新丝路丝绸织造厂,咱们可真不知该怎么办才好了,多亏了有新丝路丝绸织造厂,乡亲们说是不是啊。”

一来现在丝农都是有救于新丝路丝绸织造厂,二来这说也确实不假,丝农们也纷纷应和着:“是啊!是啊!还是新丝路丝绸织造厂仗义!大掌柜仁义!”

林旭升轻轻松松几句话,立刻把矛头转到了隆兴堂上,夹杂在丝农中那帮起哄闹事的人也都傻了眼,但现在又说不出什么来,一个个干着急却没有办法。

见自己的话起了效果,林旭升也不禁精神大振,接着又道:“但是隆兴堂就见不得我们新丝路丝绸织造厂在苏州立足下去,昨天发生的事情,不用我细说,大家也都清楚,就是隆兴堂派人在你们中间挑拔事非,鼓动你们来砸我们的厂子,你们想过没有,把新丝路丝绸织造厂砸了,不就正好趁了他们的心愿了吗?”

许多丝农听了,也都低下了头,又有人道:“林大掌柜,我们错了,不该听了小人的唆使,做错了事情,您就大人不见小人怪,饶了大伙儿这一回吧。”

其他丝农听了,也纷纷道:“是啊!是啊!林大掌柜,是我们错了,饶了我们这一回吧。”

林进旭点了点头,道:“其实我也知道,你们都是被人利用了,因此这次就算了,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以后就在也不要提。但从现在开始,每一个人都要守规据,按秩序,一个一个来卖丝,就算今天卖不完也不要紧,明天再来嘛!我己经说过了,我们新丝路丝绸织造厂保证每天都开门营业,保证不降价。但如果再有谁敢捣乱闹事,那可就别怪我们了。”

底下马上又有人应道:“知道了,我们都知道了,以后谁要再敢提砸厂的事,就一定是隆兴堂派来的奸细,不用新丝路丝绸织造厂动手,我们大伙儿就一起打死他,你们说好不好啊。”

“对,打死他,隆兴堂的人,他妈的见一个打一个。”

“对,不管是谁,要再敢提砸厂,我们就先打杀他。”

林进旭也十分满意取得的效果,道:“好,现在开始,收购生丝。”

第203章 生丝之战(四)

“咚、咚!”两声闷响,两个大箱子被家人拿过来,放在李格非面前的地面上。

李格非让人将这两个大箱子推到王柏和程协祥的面前,道:“两位老板,这里面各有白银五万两,两位请点一点数,看看数目对不对。”

王柏和程协祥赶忙打开了箱子,大致看了一下,道:“对、对,这是五万两白银。”

李格非又拿了两个小包,递到两人面前,道:“帐目你们两位也都看了,这是你们两位这个月的分红,再点一下吧。”

王柏和程协祥接过了小包,看也不看就扔到了箱子里,王柏道:“不用看了,一定是没错的。”

李格非淡淡道:“还是点一点吧!我也是受他人之托,来为两人办理退资手续,银钱方面的事情,还是当面点清为好。”

程协祥道:“不用了,不用了,李兄的为人,我们都是信得过的。”

李格非道:“不敢当,和两位老板称兄道弟,我可高攀不起,王老板、程老板,如果帐目银钱没错,那就请两位在这份协议书上签字画押。”

说着李格非将两份早己准备好了协议书递到两人面前,道:“这是最后一道手续,完成之后,两位老板和我们新丝路丝绸织造厂就没有半点关系了,也和我李格非,还有林大哥,没有半点关系。”

王柏和程协祥互相看了一眼,他们都是精明人,当然听得出李格非的意思,这表示林之洋和李格非将同他们断绝一切生意来往。

来到苏州的第二天,李格非就在一家酒楼里宴请王柏和程协祥两人,并且再三向他们陈明目前的利害关纟,分柝局势,希望能劝说两人回心转意,但王柏和程协祥却是铁了心要撤资,死不悔改,因此李格非也只好忿忿表示,将同两人彻底断去生意关系。然后办理了退资手续,交付了两人的股金。

其实王柏和程协祥要撤资,也并不完全是因为受到郑敬高的危胁,因为两人也看得出来,郑敬高在苏州的权威早己大不如从前了。但郑敬高并不仅仅只是危胁他们,同时还像两人承诺,只要是从丝绸厂里撤资,就立刻吸收两人进入隆兴堂,而且还不用支付任何费用。

这一点对两人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因为两人在新丝路丝绸织造厂只是小股东,而加入隆兴堂,却可以独立的进行丝绸贸易,与另十八家作坊平起平坐,正常的情况下,一年少说也有十几万白银的收入,因此两人一合计,就决定从新丝路丝绸织造厂撤资,加入隆兴堂。

现在李格非代表林之洋,宣称与两人断绝一切生意来往,对两人来说,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为两人的经营有大半都和林之洋有关。但想到加入了隆兴堂之后的光荣前途,这些损失也都是弥补的回来的,因此还是在协议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办好了手续之后,两人也自觉没脸多呆,让家人抬着银子,从酒楼里出来,也是如释重负一般。王柏道:“程兄,我们这样做好吗?”

程协祥道:“好不好又能怎么样,协议也签了,股金也撤了,人也得罪了,还回得了头吗?还是想想以后的事情吧!今年争取多收一些生丝,把损失都补回来。”

王柏也点了点头道:“对,现在也只能如此了。”

两人正说,听街上有人喊叫着:“看报、看报、《杭州时报》,三文钱一份。苏州城生丝收购大降价,丝农苦不堪言,新丝路丝绸厂独力坚持,铁肩担道义,力保生丝收购价不降。”

“看报、看报,隆兴堂、新丝堂生丝收购大战,谁胜谁负,都在《杭州时报》,三文钱一份。”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寻声看去,只见是几个十二三岁的男孩,都是一色青衣小帽,背着一个斜挎背包的打办,手里拿着一卷纸,在街上一边小跑着,一边喊叫着。两人也都觉得十分新鲜,他们都知道,商毅在杭州办了一份报纸,登载时事新闻,还有一些时令物价,没想到现在也传到了苏州,看来还登载着这次生丝降价大潮的消息。

而在街头上,也有人动了好奇心,三文钱对于一般人来说,还不算什么,因此许多人都叫住了报僮,买一件报纸来看。

王柏一时也动了好奇心,也叫来了一个报僮,掏三文钱买了一份《杭州时报》,两人凑在一起看,只见第一版的标题大字,“隆兴堂心冷手黑,降低生丝收购价格,吸尽丝农血汗”,文章的内容大意都是说隆兴堂为了挤垮新丝路丝绸织造厂,压低生丝的收购价格,不惜损害广大丝农利益,谋取暴利等等。而在第二版里,又有一篇文章着力夸赞新丝路丝绸织造厂:“在一片降价声中,依然坚持生丝的收购价格,保护丝农,大仁大义的行为。最后还引用林进旭的原说,保证开门营业,保证绝不降价。”

两人看完之后,虽然都觉得有些奇怪,但也都不以为然,王柏随手把报纸一折,放在口袋里,各自分手,带首家人和银子就离开了。

利用报纸对这场生丝大战进行宣传,控制舆论的导向,是商毅对隆兴堂的一个重要反击,同时也是扩大《杭州时报》影响力的一个大好机会。

借助平灭马家寨的事情,《杭州时报》在杭州和嘉兴一带着实火了一把,整个浙江地区,也差不多都知道这么一个新鲜事务,而且发行份数,也很快就扩大到了一千份。但马家寨毕竟只是一个地方的恶覇,影响力有限,风头过去之后,《杭州时报》也就渐渐归于平淡,不温不火,虽然每期一么份基本都能买完,但只是在杭州府一带有一定的影响力,难以进一步的扩大。

商毅也知道,《杭州时报》要再找其他的新闻焦点,通俗说就是找热点话题抄作,才能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其实这个时候的热点话题不少,北方的军事消息就是最大的热点。但这个热点毕竟太过敏感,商毅暂时还无法利用起来,只是在报纸上简单带一笔,不作深入的讨论。

而苏州的这场生丝价格大战,却正好为商毅提供了一个新的热点话题。不仅可以扩大《杭州时报》在江浙一带由其是在苏州的影响力,还能进一步在苏州的居民中宣传新丝路丝绸织造厂的高大光辉形像,丑化和贬低隆兴堂和苏州织造局,为以后新丝路丝绸织造厂重新整合整个苏州的丝绸织造业打下了良好的舆论基础和道义上的注脚。

在这一事情中,隆兴堂的作派也确实容易授人以柄,因此攻击起来,根本就不用费什么力气,而且谁都知道,新丝路丝绸织造厂是商毅开的,因此新丝路丝绸织造厂的形像越是高大光辉,连带着商毅和商家军就的形像就越是正面,而与他们作对的隆兴堂和苏州织造局,自然也就戌为了反面。

因此从这一期开始,《杭州时报》的发行扩大到一千五百份,其中五百份直接运到苏州来发行,同时还支划发行增刊。商毅让陈圆圆在苏州坐镇,也有很大一部份原因是为了更好的利用这一事件进行宣传。经过了近两个月的时间以后,陈圆圆对办报纸也掌握了一些心得了。

这次生丝收购价格大战己经发生了近十天,早己经传遍了整个苏州城,以及周边的地区,但不是行业内部的人,都只是抱着打酱油的心里关注,未必真的知道这里面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只能道听途说,以讹传讹,结果怎么说后都有,许多人根本就不知所云。而《杭州时报》正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详细了解内幕的机会。应该说中国人对于内幕、秘闻一类的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心,由其是这次与政治无关,更是解除了人们的顾虑。

而且商毅又照着在另一时空里,二十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