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超陆权强国 >

第960章

超陆权强国-第960章

小说: 超陆权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俄国内因为德国人的要求掀起了一场激烈讨论,列宁主张接受德国的条件,签订和约,为新生政权争得喘息机会,季维诺也夫、索柯里尼柯夫、斯大林、阿尔乔姆、斯塔索娃、斯维尔德洛夫等六名中央委员支持列宁;布哈林为代表的“左派共产主义者”反对签订和约,主张对帝国主义继续世界大战,中央委员布勃诺夫、乌里茨基、洛莫夫支持布哈林;托洛茨基则主张停战,复员军队,但不与德国签约(即不战不和),中央委员克列斯廷斯基、捷尔任斯基、越飞支持托洛茨基。

11月29日,苏俄政府召开中央和地方负责人会议。60人出席的会议上,赞成布哈林主张的32人,赞成托洛茨基主张的16人,赞成列宁主张的仅15人。最终,列宁的主张因处于少数而未能被通过。

12月8日,苏俄政府召开中央会议,重新表决签约的问题。托洛茨基的主张以9票对7票的多数通过,列宁的主张仍然没有被多数党员所接受。

因为德国未能在两周内为东线的百万大军补给完成物资,于是德国再一次做出让步,又给苏俄留下了两周的讨论时间。

12月20日,布列斯特谈判恢复。作为外交人民委员(即外交部长)、谈判代表团团长,托洛茨基临行前与列宁约定:如果德国下了最后通牒就让步签约。结果德国果然向苏俄下了最后通牒,托洛茨基向列宁电报询问对策,列宁立即复电坚持:接受德国条件,立即签约。但是托洛茨基没有接受列宁的建议,而是发表了拒绝签约的声明,率团离开布列斯特。

而此时,前线的德军已经补给完成,于是,德国政府以苏俄政权毫无和谈之诚意,重新向俄国发动大军进攻。

战争迅速迫近苏俄首都彼得格勒,一时之间首都区震动。苏维埃政权为了保护自己,开始全力武装工农红军,在彼得格勒的街头巷尾、工厂、制造厂和机关里,都张贴出号召性的标语,上面这样写道:“共产党员同志,你会使用武器吗?你受过训练吗?你能使用机枪、手榴弹和迫击炮吗?共产党员,你必须随时准备全副武装去捍卫社会主义事业。”

当时,革命司令部设在斯摩尔尼宫,从彼得堡四面八方向斯摩尔尼宫拥来的志愿者,在这里组成了武装队伍。

彼得格勒的青年工人也没有落在参加革命队伍父兄后面,12月25日,全市青年工人活动分子大会决定:“将各市区的工作减少到最低限度,集中全部精力建立战斗游击队。”彼得格勒青年工人社会主义联盟委员会通过决议,凡是能拿起武器的人员,包括女子在内,都应当立即加入战斗队伍。告青年宣言中说:“同志们,拿起武器来!要万众一心地加入青年战斗队,万众一心地站在苏维尔红旗下来保卫革命!”12月29日,青年工人社会主义联盟所组织的第一支游击队开赴纳瓦尔附近的前线。

在斯摩尔尼宫里,挨近列宁房间的司令部,在日日夜夜地进行工作。斯摩尔尼宫收到从各地寄来的关于工人决心去前线支援首都彼得格勒的汇报,许多城市的工人都拿起了武器。第一批苏俄红军队伍从莫斯科开赴前线。在彼得格勒省、普斯科夫省、诺夫戈罗德省及其他省也建立了红军部队。成百上千的工人、共产党员、贫农和雇农加入了红军和游击队。

在彼得格勒组成的红军第一军团到1月中旬底已经有1。5万人。到1月31日,彼得格勒志愿参加红军部队的约有2。2万人,报名参军,决心起来捍卫革命的工人共有数万人,其中大多数派去进行防御工作。

满载全副武装人员的列车向普斯科夫和纳尔瓦方向开去。在极短时间内,一支数量虽然不大、却有坚强毅力和决心的战斗队伍组成了。

然而,意志的坚韧并不能够弥补军事上的差距,1月14日,德国攻陷了普斯科夫,大军距离彼得格勒行军只需要8个小时。

前线军事上的失败,令主张对德妥协的列宁十分担心。他在跟托洛茨基的书信中如此说道:“布尔什维克党作为拥有世界上最先进思想的政党,我们的工农政权在马克思主义的武装下,必然将成为未来世界的救世主。但,我们需要时间。亲爱的伊万,我觉得我们之间还存在一些关键性的分歧,而这些个人之间的分歧,很可能将使我们这个新生政权因此遭遇重创。欧战是人类自诞生以来最邪恶的战争,我们这个国家已经为它流干了血液。这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跟资本主义国家的邪恶战争,协约国是邪恶的,同盟国同样是邪恶的。我认为我们可以做出妥协,甚至不妨暂时接受德国人的苛刻要求。只有喂饱了一头怪兽,它才能有力气去跟另一头觊觎我们工农政权的怪兽战斗。我们需要时间!”

列宁不愧是世界级的战略家,只可惜他那不在乎一城一池,而将目光放在未来的大气战略,在国内却得不到多少支持。为了挽回不利的局面,他下令在全军代表大会上向复员军队代表列出10个问题的表格,要代表们在短时间内向广泛的部队征求意见。在10个问题中有:“德军如发动攻势,我军在战斗力方面能否抵抗住?”,“能否有秩序的退却,能否长期地阻止德国向俄国腹地推进?”“是否应该立刻加紧进行反对德国兼并政策的鼓动工作和主张革命战争的鼓动工作?”“如果军队能够举行表决,那它会赞成接受兼并的(丧失所有被占领地区)条件和对俄国极其苛刻的经济条件而立刻媾和,还是会赞成尽最大的努力来进行革命战争,即赞成抵抗德国人?”等等之类。

而军队则普遍对继续的战争抱有不满跟反对声,填写了表哥的6700多位军人中,有78%的军人赞成‘接受兼并的(丧失所有被占领地区)条件和对俄国极其苛刻的经济条件而立刻媾和’。

战争发生在俄国,经过了三年战争,人民疲惫不堪。列宁旋即再一次召开中央会议,列举各种数据指出,士兵大多数是来自农村,因而,士兵不愿打仗,也就代表着农民不愿意打仗,而再打下去很可能就像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一样,被愤怒的人民所推翻。

经过他的积极争取,中央委员会终于达成了妥协,列宁以一票的微弱胜利击败了托洛茨基,支持他跟德国媾和退出欧战的声音总算占到了上风。

但是,虽然已经下了和谈的决定,苏俄也不准备立刻就向德国媾和,因为他们这个时候选择媾和,无疑将领军事上正处于胜利的同盟国开出完全无法接受的代价。

1月24日,列宁下达了“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竭尽一切,保护苏维埃政权!”的命令,集中全力甚至连一些被复原的军队士兵也重新得到了武装,大量的军队源源不断的向前线集中,尽可能的掣肘跟阻止同盟国军队的进攻。而德军更是苏维埃重点阻击的目标。

1月25…2月7日,两周的时间内,苏维埃共集中了14万军队,游击军民40余万人不间断的骚扰跟阻击德国的生命线。

德国人占领了距离彼得堡只有8小时的普斯科夫后,就觉得不会遇到任何抵抗就能冲入俄国首都。毫无顾虑前进的德国先头部队碰到了从彼得堡赶来的苏俄红军队伍,在开始的几次战斗中,苏俄红军击退了德军先头部队的进攻,迫使德军重新回到普斯科夫。苏俄红军在纳瓦尔也表现了这种英勇。在10天之内,德军没能前进一步,德军在俄国战场陷入了持久战,更糟的是西线的英美也准备进攻德国。

尽管德国是世界上拥有飞机种类最多,同时也是拥有飞机数量最多的国家,但是此时正处于诞生之初的飞机只能用于战斗和轰炸,未能用于运输。何况寒冷的天气增加了发动机的负担,可以说是俄国特有的高纬度寒冬再一次拯救了这个国家。在战争开始时,俄国由于军事力量薄弱不能保住前线要地。但是随着德军阵线的深入,战线拉长,使德军的运输线薄弱,补给运输更为困难。同时,各地方游击队,不断破坏德军的运输线,夺取德军补给物质,德军疲于迎战。

德国统帅部担心时间拖久了恐成为拿破仑第二,这一切迫使德国人又重新回到了谈判桌上。

1918年2月25日苏维尔代表团与德国签订了停战和约。尽管苏维埃政权赢得了保护的休养生息的时间,但却严重的损失了民心,虽然从政权跟国家战略上而言是胜利,但是在俄国民众跟各阶层、各势力看来,苏维埃政权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卖国政权。

随着《布列斯特和约》签订,苏俄被割去了近100万平方公里(包括乌克兰在内)的领土。苏俄失去了北方建立了革命政府的芬兰、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失去了被称为俄国粮仓的乌克兰和盛产煤的南俄,加剧了苏俄粮食的短缺和煤的供应不足。割去了大片领土,就失去了三分之一的居民(4,600万人),也就是减少了三分之一的兵源。更重要的是失去了这部分居民中的大部分拥护苏维埃的民心,为后期的国内战争埋下了祸根。

在德国方面来说,合约的签订大大的鼓舞了军心、民心,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德国的军事机器。德国人从苏俄身上取得粮食和煤,使国内严重缺乏的粮食危机得到缓解,也就缓和了国内人民日益不满的情绪。

根据保守估计,从1918年3月到7月,德奥从乌克兰就取得的农产品有:52000吨粮食和饲料,34000吨糖,45000万只蛋,53000匹马和39,000头牛。有一半工厂因缺少原料和燃料而停工或半停工的得到从苏俄掠夺得来的煤和原料使工厂能开工,增加了产量,也就缓解了人民生活必需品供应不足的困难。这些都能起到和缓国内阶级矛盾剧化的作用。

即使这样,德军依然不断越出布列斯特和约的界线,继续侵占俄国领土。4月开始谈判,到7月27日在柏林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附加条约》。

条约承认利夫兰和爱沙尼亚最终脱离俄国,把土耳其占领的巴库交还俄国,而俄国答应把巴库石油产量的三分之一提供给德国。德国保证不越过《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和约及附加条约》所规定的边界。德国撤出新分界西南侧的占领区。俄承认格鲁吉亚独立,俄国要支付60亿卢布的赔款给同盟国,俄国又失去了一大片领土,而且要支付巨额赔款。这个附加条约比布列斯特和约还要更加“屈辱”,进一步加剧了苏俄国内对无能的苏维埃政权不满的声音。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迫使苏俄政权签订屈辱的和平协议退出欧战后。同盟国军队从东线战场上腾出手来,一时间数百万军队西进,欧洲西线战场上,眼看着将迎来一场更加残酷的战争。

而此时,新生的中国在做什么?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六百八十一章 刀

“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让革命的红旗插满全世界!”

李汉带着笑容看着桌子上摆放的那份来自调查局的秘密报告,“好好好好好!”

他连说出五个好字,让着急赶来跟他汇报来自俄国国内机密情报的李东来也多少有些惊讶。

“天助我中华,天助我中华!”

俄国九月革命的爆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布尔什维克党推翻,红色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一切资产收归国有,打击、消灭贵族、资产阶级及地主阶级,最重要的还有拒绝承认俄国被俘了数百亿外债的沉重包袱,并趁机收缴了列强在俄一切资产。同时苏俄还宣布不承认沙皇时期与协约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