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超陆权强国 >

第750章

超陆权强国-第750章

小说: 超陆权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汉知道朱尔典打的什么算盘,装作不知道,只是说“等到一切恢复正常,我们也将努力寻求与各国建立友好关系,中华民国成立三年多了,理应当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如您所愿,巡阅使阁下,帝国政府对于维持、发展中英之间的传统友好关系抱有很高的期望,对于巡阅使阁下也持有十分友善的态度。对您力图刷新政治地努力表示由衷地钦佩。”朱尔典打起官腔来连个停顿也不需要,“我们希望巡阅使阁下能够在中国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谢谢贵国政府的好意,我只是能在过渡期间内暂时负责,将来正式选举大总统后,倘若我不能当选,我会把权力移交给国民所宣传的比我更合适的人选。”睁眼说瞎话似乎是政客的必备技能,至少现在李汉对于这一点倒完全没有不习惯。

朱尔典摇头,“不不不,巡阅使阁下说笑了,以目前中国的糜烂局势,除了阁下有能力担当起这个责任来,其余还有谁能担起这个责任来。至于国会选举,只要得到了各国的支持,相信贵国的有识之士一定会投票选举您的。这一点我可以保证,不过……”

“不过什么?”眼看朱尔典终于要谈到关键要害了,李汉不动声色地追问了一句。

朱尔典脸色一正,“我国公使先生让我代为向阁下转达,我们可以选择支持巡阅使更上一步,甚至坐上贵国大总统的宝座。但是我们的支持是有前提的,第一,中国地秩序要尽快得到恢复,阁下需要保证不可再对北京政府的诸位追求其他责任;第二,我国在华的利益要得到确认;第三,我们希望阁下能够选择更加积极与开放的经济策略。”

“这个……我想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当然,当务之急在于恢复秩序,至于其他,我相信都可以谈。”李汉模棱两可的点到为止,回答的十分含糊。

“巡阅使阁下是个明白人,对于能与您合作我感到由衷的愉快。”朱尔典见火候差不多了,端起葡萄酒杯说道,“为中国的美好未来干杯。”

在连续的玻璃杯相碰的清脆声中,李汉完成了与各国之间的穿梭拜访,除了和德国方面秘密谈到了一些具体的合作事宜外,和其他各国都是一些朦朦胧胧的声明或者宣言。李汉虽然不能在眼下开罪各大列强,以免在接管政权上有大麻烦。但也不能够许诺些什么,这是和他地内心愿望是相违背地,大丈夫能屈能伸不假,但还要看场合。

在李汉进行外交努力的同时,他所领导的军政府也在着手开始布置接管北京政权跟和谈的事宜。

“我武昌全面接管中央政权势在必然,但考虑之前打得是护国大旗,尚且需要一个名分,而且需要在议会中表决通过。”跟洋人之间达成共识之后,李汉已经开始着手接管全国政权的事情了。

“和谈的事情,还要烦劳季老走一趟了,我会派汤济武从旁佐助季老……”李汉手下的外交官们基本上都给他打发到美国、欧洲去游说‘大铁路公债’了,也多亏了张謇去年帮他经手了一次和谈,倒也有一些经验可堪使用。而且现在是他们占据了绝对的上风跟优势,这次和谈主要是为了争夺未来政府的高层席位,有张謇跟汤化龙负责,相信北京无论派遣谁当代表,他在‘本土’作战,都很难出现失误的。

鉴于大家都是熟人,李汉也不客气。他麾下联合议会一直都没解散。只因为今年年初袁世凯命令各省解散下属省议会的时候,给他借口暂缓几月以免造成治属惶恐,给挡了下来。虽然联合议会在他的几番敲打下,根本一点实权都没有,不过这样的议会才更叫人喜欢,尤其是对现在即将步上民国最高权力宝座的他。

“国会重新选举是在所难免的,瑟僧啊,共和党那边这一年来一直都是你在负责,现在该到你露脸的时候了。梁启超他们的进步党需要拉拢,但是主要还是在我们现在控制的区域内要争取到九成以上的地方席位。这一点我放权你去做,我们现在控制的地区包括新疆省、内蒙、察哈尔在内共十七个省区,所有地方政府都将配合共和党的党员吸收,我会随后让财政那边拨款三百万,用于共和党的新党员招收跟扩张。瑟僧啊,你也别高兴太早了。去年国民党墙倒猕猴散的一幕希望你能谨记于心。这一次和谈,我们尽量将新国会选举定在今年年底、明年年初,你有大半年的时间去准备。福建督军李厚基已经在前天被国民党驱赶,孙文等党人重新占领了福建拥有了一省根基。此次重选国会议员我们需要面临来自国民党跟进步党的竞争,难度并不算小……我的要求高也不高,参众两院要占六成以上席位,新内阁必须由我们来组阁。如果共和党占着这么多的优势,还不能完成这一目标,我该考虑要不要这共和党了……”

“是,请先生放心。瑟僧一定完成先生的指示!”李汉跟护国军胜利之快,不仅出乎北洋集团的意料之外,连他的麾下诸位也感觉出乎意料,因此在思想上还没有完全做好应对准备,才需要这么一场碰面会。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五百二十九章 和谈(三)

海阔集鱼跃,天高任鸟飞。

如果需要形容一下李汉现在的心情,这句话比较合适。自从穿越到这个时代之后,他的心情一直比较压抑,国势的糜烂,百姓的麻木,列强的觊觎,投机的横行,这一切都让他感到压抑。所以,他需要戴上一张面具,过着不比穿越前轻松半点的生活,除了算计便是小心经营,小心的经营着他的一亩三分地,一次次的游走在同列强合作跟软对抗的钢丝线上,用心力交瘁来形容他毫不为过。

不过现在,李汉已经没有那种压抑感了,他确实有资格真正的高兴一下,而这个资格是他一手打出来的。

在河南陕西击败了北军主力,袁世凯又被炸死之下整个局面为之一变,他跟护国军真正引起了世人的注意,而以国防军为主力的护国军武装力量也以一种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现在,基本上已经没有人怀疑他李汉的崛起了,不论是自己人还是敌人。

这样的形势下,李汉的心情当然非常的惬意,惬意中甚至还带着一点得意。当然,更多的还是自信,一种前所未有的自信。他完全坚信,自己能够在短时间内接管这个没落国家的最高权力,而一旦掌握了这个权力,他就将以自己这种超越时代的战略眼光引领这个国家走向更强。

和谈在即,带着这种惬意的心情,李汉乘坐火车往河南而去。一来武昌现在不需要他亲自坐镇;二来慰问那些奋勇作战的将士;三来考察民国以来发生了数场大战的河南被打烂成了什么样子,以便以后尽快回复这千里中原沃土。

最最主要的,他却需要往河南亲自部署最新的总兵力调动……一来防范段祺瑞等北洋集团被逼急了铤而走险,二来根据他给军政府和谈代表团的谈判底线,一旦掌握了最高政权,他将调集至少三个主力师进入京畿地区。京畿素来都是北洋军的传统势力范围,这里面牵扯到的利益跟矛盾实在太多了。

其实此次的谈判之中,李汉特别增加了一条有关国都的议题。因为在李汉的心中,北京并不适合当首都,这一点后世共和国从08年奥运之后国内已经有不少的军事专家提议迁都了。从国家安全上来说,北京距离俄国、日本两大强国的军事力量太近了。日俄两国在东北、辽东、朝鲜半岛上部署重兵,列强的海军随时可以从辽东湾登陆。面对日俄两国跟列强在北京驻兵的威胁,仅在京畿附近,李汉至少需要常驻三到五个主力师,以便应付陆地上日俄的长驱直入。

否则一旦开战作为一国首都,没有一支强大的海陆空军力量守卫,北京几乎等同于无防无险。这个时代,一国之都对民国来说不仅是政治中心还是军事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鸦片战争跟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北京都曾遭遇敌人最疯狂攻击之地,一旦北京彻底瘫痪,对中国将是最为悲壮的灾难。不提明朝时候的悲剧,仅仅现代的历史,便足以令李汉警惕了。

没办法,有国无防是这个时代羸弱的民国最真实的写照。

之所以认为北京不适合作为首都还有几个主要原因。北京作为满清两朝皇城,尤其是几年前才刚退位的清朝在北京有着太浓厚的潜在影响力了,不仅不安全,而且前朝统治者的奢靡作风已经形成了一股不良风气跟文化,腐蚀了这个城市。这也是北洋入主北京之后快速腐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北京作为一座古老的城市,它的经济完全是堆积在前朝跟民国庞大官僚体系及其家属的奢侈生活所堆积出来的。本身并不具备出色的工业基础,就连新教育基础也十分薄弱。作为一国首都,一切都还需要从头开始,并不能够快速的给李汉增加什么东西。

从环境上来讲京畿地区水源缺乏,华北地区雨水量本来就少,主要水系以黄河为主。百姓用水绝大部分为地下水资源,但是地下水源有限,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居民用水和工业用水!随着华北西北的自然环境持续恶化,戈壁和沙漠面积逐步增大,草原退化严重,水资源严重匮乏。政治中心的吸引力,带来集聚效应,并愈演愈烈,并不会因为环境的恶化而停步。

而且北京偏处一隅,离国家地理中心太远,特别是离西部民族地区太远,不利于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容易引发民族、矛盾。

这种种的观点,都是李汉根据后世共和国的定都北京的突出问题做的总结,实际上还有很多的不利之处。

总而言之,北京并不是李汉认可的最佳国都所在位置。

和谈已经被李汉委托给了下属,自然也不会因为他的北上而停止。

在国人的殷切中,自辛亥年以来的第三次南北和谈于4月15日这一天,在湖北汉口德租界德华洋行名下的一处产业内低调召开。

国内南北双方除了知道北方领队的两人为徐世昌跟盛宣怀,尽是曾经的北洋重臣之外一无所知。护国军这边也是一样,李汉将刚回到武昌的汤化龙推了出去跟张謇配合,无论他是为了拉拢海军还是如何,汤化龙的复出并得宠负责谈判,都暗示了他恐怕将重登权力高峰。

除了这场战争的主角之外,赶到汉口各国租界领事均有前来,报馆派来的记者,作为此次和平谈判“公正与公平”的象征。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主持会议的列强代表,由寻常惯例的英国变成了英德两国汉口领事联手。这叫寻常外人旁议李汉之余,也开始暗猜这种转变是不是代表着英国在远东话语权的旁落以及德国的崛起。

因为此次和谈将事关未来谁署国家政权,因此双方之间你来我往的谈判倒也精彩,只是军事上北军连连遭遇惨败。护国军虽说后撤出了京畿,但是距离北京最近的军队已经行至了距离北京只有四五百里处。军事上的失利再加上北洋主心骨袁世凯被炸死。北军严重底气不足之下,不得不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让步。

“临时约法乃是民国元年无数前辈努力的成果,虽说有些纰漏,法案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漏洞。但作为一部预备宪法,在国会制定并通过全新的‘宪法’之前,它的存在不容置疑。前总统罔顾民意,私下炮制的‘中华民国约法’置我国民、我前辈英烈于不顾,其中四章十九条都只顾自己权利。乃是一部伪宪法,理当废除袁氏宪法,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