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超陆权强国 >

第598章

超陆权强国-第598章

小说: 超陆权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方自治,原则即为以地方财力,行地方之事。规根结底,为一财政问题……”

张梅生乃是民政总长,他的报告乃是先从地方自治以来各地的情况开始交代起来的。他说得抑扬顿挫和他平素做事风格一样,简单而毫不含糊。报告很长,先是各地地方自治政策地总纲。然后分项介绍财政、治安、司法、教育、实业等等项目。虽然听起来十分繁琐,但是大家伙都听得十分认真,认为从他的口中,他们听得仔细了才能更加清楚的把握现在军政府的情况,了解联合军政府的强弱与优势。

联合军政府地方自治以县为地方自治单位,不再设立前清时复杂的省道府州县的各级地方机构。大量的减少了行政机构和行政人员,不过这种制度也并不是十分的成熟,过去一年中也出现了不少的情况。比如一些拿到了地方自治权力的省份私通贼寇、污蔑当地军政府机构,导致了一些冤假错案的出现,也幸亏地方乡绅拥有的监督权现在已经逐渐被廉政公署所替代,被军政府枪毙了数十人并拍摄了照片散发到各地之后,才算是彻底的稳定了地方。

现在地方的治安还是由各地驻军维持,不过警察机构已经在陆续建设之中了。等到培养出足够的精于此职务的警司之后,将来毫无疑问地将治安权限交给地方。至于教育,因为地方财力有限,现在由军政府接管拨发教育经费,计划覆盖五省内的五年义务制教育建设已经在开始着手准备了,只不过受限于人手的不足,等到来年之后最多可以暂且满足各省大部分的县城,再往下就困难了。

一群官员们在听到去年,军政府拨款在四川、湖北修建了十七所师范学堂,七十九间小学堂,光是在教育上边投入了二百九十六万两约折合四百万元的时候,才发现连他们都感觉有些穷兵黩武的李汉,居然这么重视教育!

至于实业,由于联合军政府采取了免除厘金,只在五省范围内征收统一统税的原则,其他工商杂捐也在厉行禁止当中。这个对地方工商业发展也有着相当大的好处。虽然一时还没有太大的效果产生,但是发展势头是明显的。中国人作为最有商业天赋之一的民族,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就能发展起来。虽然免除了许多工商杂捐,但是大量增加地工商业单位在1912年免税一年的工商税之后,仅仅只是统一征收的过境税收便有近四百万元。这表明了等到明年军政府恢复了税收之后,恐怕光是工商业税收,就要超过千万元之多。

而联合军政府也投资建设了大冶冶金,郧阳钢铁、重庆钢铁、富强磷肥等等重工业基地,虽然这一批高达数千万的重工业最快的也要到明年年底才能完全完成扩建或修建,但是一旦完全修建完成之后,五省联合军政府的工业实力几乎占去了全国的85%,到时候国内便没有一个势力可以阻挡西部的崛起了。

地方上外国投资也有相当地涌入,尤其以美国、德奥资本占据大宗,集中在轻工业和农产品加工等等方面。

至于司法,西部联合军政府民法修订版已经颁布,工商新法也在紧密制定当中,湖北、四川两省内的大部分的县都已经建成了地方法院,预计到明年底,五省内都能完成!

林林种种的事实和数字罗列下来,也许军政府的高层官员们还一时不能理解这背后的含义,不过也让一些平时不过问民事跟建设的官员明白了,李汉除了建军打仗,和国内南北各方势力明争暗斗之外,在地方建设上面做了那么多。那么大的事情!特别是1913年度,仅仅湖北四川两省预计岁入将达到4782万元,他的财力在南方北方乱成一团的局面下,绝对是最雄厚的。这还是在减免了甘肃、陕西、西藏大量的税收情况之下!

真等到五省都建设完成的时候,又是另外一幅景象了!

张梅生足足说了三四十分钟,只是却好像没有人感觉到时间的流逝一般。等到他搁下了稿子宣布讲完了,不用李汉带头,屋内已经响起了哗啦啦的掌声。掌声持续了好一阵,才渐渐的平歇下来。李汉也笔直的站了起来。许是最近脸上蓄出来胡子的缘故,让一些许久都没见到他的人感觉到了,现在的他看起来多了一些成熟稳重地气质。

“军政府的总结报告,想必诸君都已经听到了。民国肇造,我们这些人既然在这个位置上面,就应该把国事搞好。有人说我虽然有的时候因为心系国事,但行事就未免操切了一些,导致外间多有认为我是穷兵黩武的。不过,外间有想法让他们尽管说去,只要诸君不乱,则我不乱,这就足够了!”

他的发言跟以往一样,总是十分的平淡,很难有什么激动人心的说辞感动大家,不过却也十分朴素!

“今天召集大家来,一是到年底了,这民国元年眼看着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过去了,是该把今年好的成果,不足之处都拿出来亮一亮,让大家看个仔细,瞧个清楚,看清楚了,弄明白了……大家也就心中都有底了!”

“年底总结说完了,下面咱们要谈另外两件事情。你们知道刚刚我在想什么吗?我进屋的时候再想,昨晚百里先生来我那里拿了一份文件,那么,现在大家会不会都知道了今天要开的会议内容了呢?”

他笑着看了蒋方震一眼,发现下面众人脸上遮掩不住的笑容,苦笑着摇了摇头,示意蔡庆将他准备好的文件给诸位分发下去!

“诸位请看仔细了,这里面有两份文件,都十分重要,是我这段时间来一直苦思的结果,可能会有些疏忽跟想不到的地方,不过请诸位万万不要吝惜指点才是!”

他脸上的表情十分严肃。因为这半个月来他发现和平的日子恐怕就要过完了,因为国会大选之后就将是民国兵戎相见的时候。民国有了他这支大蝴蝶,现在还会不会像历史上那样走已经不可确认了,所以在那之前,他必须尽快的增加自己的实力才是。

这个年代的国人太穷了,出了武昌、汉口这样的勉强算是城市的地方之后,一走一望无际的都是农田,许久才能看到几个破落的农庄。这还是湖北这个他占领的五省中算是最富有的省份的情况,更偏远的西藏不必说,除了那些吃得脑满肠肥的神棍外,连那些鱼肉人民的土司都谈不上富有,更别提被剥削的农奴跟贫民了。四川因为道路,导致除了重庆、成都少数地区外都处于贫困线以下,陕西被一场大仗彻底毁掉了,到处都是流民跟破落的村庄,甘肃更是一穷二白。

这些省份已经被这个健忘的国家忘记了太久了。以至于,人们都已经忘记了,这里曾经是这个国家最富有、最豪华的地方了。

李汉想到了很多,要加强自己的实力其实十分简单,只要他把道路平了、水利修好了,铁路通了,人民有钱了,就足够了。

于是绞尽脑汁的想了许久之后,扔掉了一个又一个计划经济时期曾经创造了无数辉煌的选择之后,他最终想到了在后世既能守卫边疆、又能富裕一方,还能生产、创造的生产建设兵团。以军队的方式管理数十万甚至更多的民众拓边,不但将各省内的大量荒凉土地重新得到了应用,还能为军政府创造更多的财富。要知道中国的民众都有很浓重的恋土情结,一般不是到了活不下去,根本不愿意走出养活了祖辈的土地去奔活路。所以,即便他想移民汉人进西藏,将藏人的比例压制到十比一以下,也很难招收到人。剩下就只能用如今施行了一年,已经被全国各地知道的军保跟军人待遇来引诱民众了!

第二个他所想到的方案,便是后世大名鼎鼎的——供销社体系!

供销社是共和国成立后,国家领导人认识到了农村的贫穷将会影响到国家的发展,于是高瞻远瞩的制定的为满足农村生产和生活需要而设立的销售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和收购农产品、副业产品的商业机构。李汉在这里稍微做了一些改变,借鉴了一些后世沃尔玛连锁百货的经验。比如,他增加了军政府的主导作用,由军政府出面,跟五省内的大量米店、粮行、五金工厂、纺织厂、制衣厂等签订大量采购单子,并趁机将他们的利益压缩到最低。然后由军政府在各村庄建立的供销社中低价出售给村民们。他计算了一下,一般如棉衣等,毛利率都在52%上下。军政府完全可以通过大量且长久的订单,将生产方的产品利益压缩到只有20%,军政府完全不保留任何利益,最终送到农村销售时,可以让农村通过供销社买到比市面上便宜了32%以上的商品。

虽然看上去还亏了一笔运费的军政府是亏损了。但是不要忘记了,生产方生产购买原料需要缴税、生产销售需要缴税,农民购买也需要缴税,仅仅一件商品无形之中便能创造数笔税收,可比军政府抽的那点利息要多数倍!

充足的低廉物品销售到农村,同时相对较高的价格直接从农村大量的收购农产品,这样军政府的纺织厂、面粉厂都就有源源不断的低价原材料,这无形中又节省了一笔巨资,还能富裕农民。供销社的成立势在必行!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四百一十四章 三人游

12月7日,国会大选第一天。

一大早杨度换了一身新装来到袁世凯的大总统府邸,等到下人领他入了袁世凯的书房,陈宦赫然已经坐在那里品了半杯茶。袁世凯在低头处理文件,看他眉头轻皱的样子,不知道是为了这今个就要掀开的大选烦心,还是正在一心处理文件。总之连他来了也好似没有发现一般!

袁世凯麾下,陈宦跟他关系最差,两人都是袁世凯麾下最高智慧,笔杆子也都刷得非常自如。但是似乎有些文人相轻,打从第一次见了面就互相瞧不起。

杨度看去的时候,陈宦勉强跟他点了个头,他也见怪不怪,往旁边拉着一张板凳坐下,顺便将有些冻僵的手放在炭盆上烤着,倒也显得怡然。

“皙子,你来了!”

那边的袁世凯已停了办公,他伸了伸懒腰,本想喝口水润润喉,但是端起茶杯却发现碗中的参茶已经凉透了,眉头才刚皱起,一旁陈宦便十分机灵的站起身来,同一旁的炉子上拎起一直都在温着的水壶,为他添了些热水。

袁世凯笑着点了点头,端起热茶饮了一口,才道:“今早仲公(李经羲)遣人送来一幅画,请我做题跋,说的是等过会大选之后挂在参议院内留作镇宅,本来我的字是拿不出手的。可盛情难却,到底还是厚着脸皮写了几行字。”

李经羲,辛亥革命前就任云贵总督,地位与袁世凯一般尊崇,乃是李鸿章三弟李鹤章之子。袁世凯本来跟他交情只能算是一般,只是李鸿章倒了之后李家以前的政敌尤其是来自皇族的那些宗贵折腾的厉害,两人又都是汉臣,最后才私下有了联系,彼此互通关系,免得给人个个击破了。当年袁世凯‘犯了足疾’,满朝文武、地方盟友之中只有这李经羲站出来为他劝阻朝廷,袁世凯记下了他的好,辛亥革命后他给党人撵出了云贵之后便将他从安徽老家接到了北京。这一次更是投桃报李,暗示参众两院要给他留个位子。

陈宦、杨度都是袁世凯的心腹,这里边的事情在北洋内部并不算是秘密,他们都知道。但也知袁世凯叫他们几人过来并不是为了卖弄书法,于是也没接口。只是放下茶站起身,垂手而立,等他说话。

袁世凯在屋内闲走了几步,才指外头,说道:“屋里太闷,还是去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