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超陆权强国 >

第243章

超陆权强国-第243章

小说: 超陆权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方诸国兴于明末,可叹我中华因鞑子之祸,失去了最好的发展机会,未能赶上大航海之机,又有鞑子一心灭我汉家生气,内里放纵所谓‘旗人上民’掠夺我民脂民膏,外出禁海令、闭关锁国。

可笑鞑子野蛮愚昧、经数百年之后,一朝遭遇外敌入侵尚不知耻,反而一心认定所割、索赔不过出自‘我等贱民’之身,于是连连挨打、尚不自省,丧我河山、失我财富、折我气节,呓语以愚,直到东临恶邻窥境、先杀我民、再掠我财,还要割我南海宝岛,方才稍感痛疼,渴望有所改变!”

……

他这一文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几乎囊括了满清统治中原的数百年,尤其是近代所有大事基本都有点评,而且字字夺目、笔笔诛心,通篇文章都将满清鞑子批得没有一点实处,好似还未开化的野蛮贱民一般。却是完全撕破了脸,反正清军不日便要南下,哪里还有保留。

汉民族是这个世界上最奇怪的一个民族,平心而论,后世西方曾有观点,提到这个世界上最温顺适合统治的民族时,汉民族高居榜首,一举成为了西方人文行为、社会科学学术界纠结了大半个世纪都没弄明白的话题。

其实,对于‘立宪’与‘革命’之道,后世国内学术界早已经有了定论了。

即,当时满清政府的先后两任统治者—慈禧、摄政王载沣二人真要痛定思痛,拿出足够的魄力来接受‘立宪’之理论,则清皇室或可再续半个世纪,而辛亥革命之后的巨大阵痛或许也能消去。

可叹非是二人无能,盖因两人都是非常人物,早就看穿了这‘立宪’背后的巨大危机,即此理论实则不过‘保中国非保大清’之举,于是才有了光绪26年是公元1900年初的这么一道上谕:“前因康有为、梁启超罪大恶极,叠经谕令海疆各督抚悬赏购缉,严密缉拿,迄今尚未弋获”;今再次“着即北洋、闽、浙、广东各督抚,仍行明白晓谕,不论何项人等,如有能将康有为、梁启超缉获送官,验明实系该逆犯正身,立即赏银十万两。”

两位立宪功臣顶上两颗人头却被打上了十万两重赏,这里面的味道足够有心人喝上一壶了。

不过,满人不信汉人信,革命派为挤兑立宪派,以保皇帽子相扣,外加民族主义的排满号召,果然把青年吸引到自己阵营中来。一次次发起几乎是屡败屡战的暴动,让梁启超眼见年轻鲜活的生命倏忽而逝却徒唤奈何。倒是在他们之外的袁世凯看得清楚,他说满清是一棵将近300年的老树,闹革命的都是年轻人,有力气却不懂如何拔树;搞君主立宪的人懂得拔树却又没有力气。

自1894年夏孙中山上书李鸿章,阐述改革观念被拒后,立即走上了激进革命的道路。1895年底他发动的“广州起义”失败,1900年底,他又发动了“惠州起义”,用他自己的话说,前一次,举国舆论“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而五年之后已“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而这五年中,清政府并不是越来越开明、宽容,反而越来越愚昧、专制:先血腥镇压了温和的维新变法,又为了慈禧的一己之利而以全民族的灾难为代价向列强诸国同时宣战。

庚子国耻不仅彻底打醒了国内的革命先行者,也打痛了一心妄图享受的满清宗贵阶层。

在巨大压力下,清政府终于在1906年9月1日宣布进入预备立宪阶段。

对此迟来的顺应民意之举,国内依然万众欢腾,一些大城市甚至张灯结彩,敲锣打鼓,学生、市民、绅商集会、游行、演讲表示庆贺,这说明,广大民众、尤其是绅商阶层根本不希望、不喜欢革命,而是支持立宪。

但清廷并不珍视民情民意。在立宪原则上,它对权力的垄断甚至超过了日本的明治宪法。结果连温和的立宪派都极表反对:“政府宁肯与人民一尺之空文,不肯与人民一寸之实事”,开始号召“人民与之争者,宜与争实事,而不与争空文”。从1910年1月起到11月止,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以地方士绅为主的“立宪派”发动了四次大规模的国会请愿运动,声势浩大,遍及全国。但清廷就是毫不妥协,不愿让出点滴权力,拒不开国会,反而采取越来越激烈的手段镇压立宪运动。

这样,在“立宪”与“革命”的“赛跑”中,支持革命的人越来越多。本来纯从“道理”上说,立宪派无疑更有“道理”。然而,它的理论的前提是清政府在压力下必能“让步”,实行立宪。如果这个前提不存在,则无论说得多么“有理”,终将无济于事。这一点,反对革命的梁启超十分清楚,他看到了广大留日学生因清廷“假立宪”而由支持“立宪”到倾向“革命”的转变,确实,是清政府的所作所为才使青年相信革命派的宣传。所以1907年初他发表《现政府与革命党》一文指出:“革命党者,以扑灭现政府为目的者也。而现政府者,制造革命党之一大工场也。”确是一语中的。

辛亥革命前夜的1911年5月初,清廷出台了垄断权力的“皇族内阁”,实际向世人宣示清廷根本不愿放弃权力,结果使作为其统治基础的士绅阶层与其迅速疏远,最终弃它而去。清政府在政治上拒不变革,经济政策也倒行逆施,就在1911年5月推出“皇族内阁”之时,它又宣布要将原本股份制的民营铁路收归国有。为了保卫自己的产权,以绅商为主的几省股民自然要发起“保路运动”。四川保路风潮相对激烈,最后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索。然而,四川的保路运动的绅商首领一开始坚持的是毫不过激的“文明争路”,他们刊发光绪牌位和以前谕旨中“庶政公诸舆论”“川路准归商办”两句话,令各家各户张贴,还要设案焚香。凡此种种,不可谓不文明、不温和、不理性、不克制。但清政府还是在9月初逮捕了领导保路运动的绅商首领,随后在成都开枪打死30余名手无寸铁的和平请愿者!在此种情况下,立宪派都不能不倾向革命,革命就成为“宿命”。

苛捐杂税越来越重、民间愤怒越积越重、革命血仇越积越深,这才有了武昌一声枪响,天下群起响应,至如今不过区区半个月的时间,关内已有‘湖北、陕西、湖南、江西’四地革命者群起拥护,眼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鞑子之清廷即将寿终正寝了!

李汉的这一篇文,所用文笔甚是粗陋,便是易均室自认乃是贫苦出身,读起来也是不断皱眉,他、若不是这文的确扣人心扉、实乃近年难得的革命之拷问,以他之秉性是断不能允许这篇文登上报纸头版的首页!

也实在难为了张梅生,通篇文章立意甚好,所鞭所笞无不直指问题中心。只是以他之能想为其着色几分,却惟恐失了文章本来的意思,只好皱眉苦思,反复推敲有什么地方可以做些修饰!

这份报纸共有八页,其中不仅只有些有关天下大势、革命理论之辩,还刊登了不少军政府的施行政策、纲领,甚至还有军政府的一些岗位招聘,比如他最近便深感不足,想要多招募些高文化的学生兵,稍微培养一下,这些未来可都是军政府的高层将官、甚至科研人才。

见二人还忙着做最后一次校版,准备在中午前将出版确定并开始印刷,李汉打了个招呼之后悄悄离开了,他还有着一堆的时间需要去做呢!

出了就位于军政府驻地附近刚划出来的《中国之声》报纸的总部,他带上几个警卫,一路往李东来的办公处走去。

第三卷 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第一百九十七章 卡伦·比利斯·韦伯

“斯蒂芬·泰伯?不,是卡伦·比利斯·韦伯先生,好久不见…您好!”

李汉笑着看着这个如今面上青肿,脸上额骨已经饿得凸起来的洋人骗子,笑得十分开心,在他的眼中,或许此刻的李汉就好似来自地狱的恶魔一样危险、恐怖了!

“真是太让我失望了,我将你从地狱中救出来,结果你是怎么报答我的?谎话、谎话、一个接一个的谎话!”

脸上遽然冷了起来,声音也寒地好似冰块一般,李汉冷哼连连,“比利斯先生,你终于说一句真话了!”

他心中的确十分的愤怒,竟然被这个年代的一个骗子给骗住了,而且,他还是第二天手下来报这骗子几次想逃走的时候才发现的不对!

他当真是栽了个跟头,而且还是自己最擅长的领域中,清末花旗银行在中国经营的都是无本的买卖,纯粹就是雇佣一帮骗子,然后到贪官、军阀甚至地主、江湖大佬家中忽悠一遍,然后吸收他们的存款,再放贷给清政府、地方实权总督。完全是将空手套白狼发展到极致,根本就没有多少财产,更别提涉及实业了。甚至连庚子国耻,清朝的借款都是花旗银行拿的中国储户的存款给的,论起两边赚钱的功夫,以钱立国的美国若说第二,便是到来后世也没人敢说是第一!

这段历史他记得有些模糊了,只是隐隐记得,好像花旗银行真正开始实业经营的时候好像都要到了一战之后了,不提那个什么‘gelire’机械公司他根本就没听过。

结果果然如他所想那般,在他命人撤了这骗子的所有待遇之后,又名李东来派人严加审问,用了整整一周的时间才收拾服帖了他,从他口中听到了些真实的东西!

“将…将军阁下,能给我点吃的吗?或者让我睡一觉也行!”

那年轻的洋人骗子卡伦·比利斯·韦伯可怜巴巴的询问道!

他脸上的笑意更浓了几分,“你说呢!”

他的心情不错,昨天合并了汉川,终于拿到了他期待已久的汉川县,他如今不但掌握了汉江水道的入江口,而且昨日梁氏兄弟离去的时候,竟然意外的没带走汉川水师,虽说只有四五艘不足五百吨的木质战船加上四百多水师,不过他仍然激动了好长一段时间,要知道无论是在进攻新堤还是石首、江陵的时候,军政府都没能收复当地的水师,大部分如今都已溃散成了水贼,其余逃去无踪,只有光化县那边被俘获了一些,但也不堪大用!

当然好心情也在见到这洋骗子的瞬间消耗一空了,让情报司招呼了一段时间之后,李汉今天终于抽出了时间,派人请来了他,准备好好聊聊了!

打了个呵欠,这个年轻的洋人骗子显然已经彻底撑不住了,昨天晚上他又被晾了一夜没能睡觉,如今正处于最困的时候。

“我说……我说,将军阁下,我全交代了,保证没有谎话,真的!”

卡伦·比利斯·韦伯(以下简称‘卡伦’)并不是什么意志坚定的人,事实上早在他收到‘照顾’的第二天他便哭着喊着要坦白交代了,只不过李汉当时的意思是怕他再耍花枪,便命令情报司对他多多照顾一些,每天不给他吃饱,一些招呼也是少不了的,后来连续多天他都忙着应付京山之变后带来的机会,于是又晾了他好几天,直到今天他才想起来此人,叫人把他带了过来,准备好好审问一番!

“说吧,你是谁,哪国人……为什么来湖北,目的、目的地!为什么要撒谎!”

“是…我叫卡伦·比利斯·韦伯,将军可以叫我卡伦,我真是英国人,嗯,是犹太裔爱尔兰人,我是一名地质工程师,也做过一段时间的机械销售员,真的。我来自湖北是接到了一家洋行的委托,希望我能够帮忙寻找一些东西!”

收到了几天的招呼之后,这年轻的洋人骗子显然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