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极品闲人 >

第371章

大唐极品闲人-第371章

小说: 大唐极品闲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睿的笑容在孔颖达的眼中怎么都好像是嘲笑一样,可是既然已经死破了脸皮,他自然也不能退缩,咬着牙道:“那自有长安县查办,不是总参谋部的职责!杜大人滥用私刑,那可是越权!”

“那好!算下官当时多管闲事!”杜睿话头一转,又问道,“若是被调戏的乃是大唐开国功臣之后,又该如何?”

杜睿这句话可称得上是石破天惊,谁都知道太宗生性最是念旧,对开国功臣,不论如何一律优待,就连长孙顺德那样道德败坏之人,太宗都不忍加罪,非但如此,还让其名列凌烟阁,可见其亲厚。

功臣之后居然都被人给调戏了,这简直就是罪该万死,以太宗的脾气,不发火,那才叫怪事。

侯君集也被吓了一跳,心中不禁暗恨牛进学。

孔颖达也意识到不妙了,咬紧牙关,强辩道:“这个~~~~~~自然是要追究一番的,只是君子动口不动手!杜大人动手总归是不对的!”

杜睿见孔颖达还在强辩,脸上露出了冷厉的神色,道:“孔大人!可知那妇人是哪位功臣之后?”

孔颖达尚且没有言语,太宗已经忍不住问道:“杜睿快快说来!”

杜睿道:“启禀圣上,那妇人正是应国公武士彠之后,武大人乃太原首义之臣,高祖叙功,评其为功臣第十五位,这等功勋卓著之臣的后人,当街被人调戏,臣撞见了,自然不能视若无睹!”

太宗虽然不大瞧得上武士彠,可却也不曾无视武士彠的功绩,如今武士彠人刚刚故去没多长时间,后人就被人当街欺侮,太宗也不禁怒了。

“打得好!”

杜睿对着太宗微微躬身,接着又看向了孔颖达,冷声道:“当日那位您老人家嘴里的良家子,就是在下官的眼皮子底下调戏一位携着幼女的妇人,那妇人便是已故应国公的后人武顺娘,见那武顺娘不从,竟然命家人抢人!下官不过是出言劝阻了两句,他就嘴里不干不净,污言秽语地羞辱了下官的长辈,下官不过是打掉了他几颗牙,有什么过错!”

侯君集知道自己这一次又落了下成,听杜睿这话分明就是要置牛进学于死地,忙出班道:“圣上!那被打之人想来也是年幼无知,杜大人为朝廷重臣,说教一番,让其悔改也就是了,出手打人,总归不妥!”

上面的太宗却冷声喝道:“似这等狂悖之徒,便是当街打死了,也是死有余辜,杜爱卿太过心慈手软了!”

侯君集闻言,一下子冒出了一头冷汗,再看太宗冷冰冰的目光,仿佛能看穿他内心一样,忙道:“臣只是道听途说,还请圣上见谅!”

杜睿没想到侯君集会跳出来,他并不想和侯君集为难,见状也只好闭口不言,但是他不说话,却有人要说。

长孙无忌冷哼一声,道:“道听途说,恐怕不见的吧!”

长孙无忌说着,似笑非笑地看了侯君集一眼,看得侯君集顿时胆战心惊,道:“启奏圣上,当日之事,微臣也有耳闻!那位良家子其实是潞国公家的子侄,臣请圣上治潞国公教子不严之罪,还有孔大人,你才是道听途说,便在朝堂之上诬告国之重臣,请圣上一并治罪!”

孔颖达闻言,“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圣上,老臣冤枉啊!都是~~~~~都是潞国公,他~~~~~”

太宗淡淡的开口道:“孔卿家起来吧!老爱卿如今年事已高,有些糊涂是正常的!”

言下之意,就是孔颖达你这老不死的,都这样了,还死占着位置不腾出来吗?孔颖达虽说老了,却算不上糊涂,自然听出了这层意思,当下赶紧说道:“老臣如今年纪大了,身子骨也不好,还请圣上恩准,放老臣告老还乡!”

太宗自然是装模作样地推脱了一阵子,这才“勉强”同意下来,然后赏赐了不少财物,温言勉励劝慰了一通,也就顺水推舟了!

接着太宗又看向了侯君集,他知道孔颖达是被侯君集给利用了,这让他的心里大不畅快,他平生最为反感的就是那些心机深重的人,你和同僚耍弄心眼,也就罢了,等到所有人都斗不过你的时候,你要如何,难道要和皇帝耍心眼吗?

“侯君集!”

侯君集闻言,顿时后背发冷,跪了下来,道:“臣在!”

太宗看着他,心里也是犹豫半晌,他并不想办侯君集,而且也能看得出来,杜睿并不想为难侯君集,如果不是侯君集自己跳出来的话,这件事或许也就揭过去了,誰知道侯君集这个人的心眼儿这么小,小到了让自己都作茧自缚了。

一旦办了侯君集,接下来的事也不好料理,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侯君集是李承乾的岳父,动了侯君集,势必会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生了妄念,这可是大不妙的。

好半天,太宗才说道:“自家的子侄要严加管教,你那子侄狂悖无礼,居然当街调戏功臣之后,不可不严惩!”

侯君集闻言,急道:“圣上开恩啊!牛进学是臣亡妻唯一的侄子,微臣养在身边,做个养子,还请圣上念在臣往日的功劳份上,法外开恩!”

太宗顿时一阵气闷,他处理了牛进学就是为了能保住侯君集,没想到侯君集居然这般不识好歹,这让太宗也是大为光火。

“那牛进学是你这功臣之后,难道那武顺娘就不是,你让朕法外开恩,那朕如何面对已经故去的武士彠?”

李承乾见太宗发火,赶紧连连给侯君集使眼色,让他闭嘴。

可侯君集却视而不见,只是让太宗开恩!

太宗被侯君集逼得也恼了,道:“传旨!牛进学当街调戏功臣之后,发往辽东戍边,永世不得回长安,侯君集教导后辈不言,罚俸一年!退朝!”

太宗说完,挥袖便走,满朝文武都看得出来,太宗终究还是顾念着往日的情分,没有严加惩处侯君集。

可是侯君集却不这么想,在他看来太宗分明就是直看得见他的小错,却忘记了他往日的功劳,还有李承乾,身为他的女婿,却不肯帮他说话,特别是杜睿,要是没有杜睿的话,他今日岂会如此颜面扫地。

见太宗已经走了,李承乾连忙上前,想要将侯君集搀扶起来,却被侯君集躲开了,冷声道:“罪臣可不敢劳动太子殿下的大驾!”

李承乾闻言,也是面色微变。

侯君集怒视了杜睿一眼,道:“好个宋国公!山水有相逢,他日莫要落在老夫的手里!”

杜睿一愣,看着侯君集含怒而去,他突然预感到要有事情发生了。

李承乾也是无奈,道:“承明!此时你也无需在意,潞国公不过是一时想不开罢了!”

杜睿苦笑着摇摇头,也没有言语,对着李承乾躬身一礼,也跟着离开了。

这一次杜睿是当真觉得累了,朝堂之上,蝇营狗苟,让他的心都跟着累了。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故,进亦忧,退亦忧,杜睿还真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才能真正的抛开一切,享受欢乐了。

第四篇 拓土 第五十九章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侯君集对李承乾心怀怨念,谁都看得出来,朝堂之上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虑。

要说谁最为高兴,无疑就是晋王李治了。

一直以来,他虽然窥伺大位之心,未曾稍减,然而却也对李承乾那庞大的实力,心怀畏惧,身旁有杜睿出谋划策,在外还有侯君集以为依仗,可以说如果这番势力一直稳固下去的话,李治纵然再怎么蹦跶,也是无济于事。

可是现在不同了,因为一个牛进学,侯君集和李承乾之间已经出现了裂痕,李治要做的就是稍加利用,将侯君集彻底打掉,到时候,杜睿一个人势单力孤,便是有天妒的才华,也是无能为力了。

“好!好!”李治回到自己的府上,还在欢呼雀跃,“如今侯君集和李承乾生了龌龊,这可是本王的好机会,先生!你来谋划一番,看看如何才能将这件事做大?”

赵恭存听李治说了今天朝堂上发生的事情之后,也意识到了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只要能利用好了,未必不能断李承乾一条臂膀。

关键就是要怎么做?

李治满脸期待的看着赵恭存,见赵恭存的表情也是不断变化,心中不免惴惴,生怕赵恭存会说出什么让他失望的话来。

“殿下了解侯君集这个人吗?”赵恭存突然开口了。

李治一愣,道:“还算了解,侯君集这个人,不爱钱财,不爱美色,只好权势声名,而且做事不择手段,还有就是气量狭小!”

赵恭存点点头,笑道:“殿下的评价,也算得上公允了!那侯君集最大的弱点就是气量狭小,如今我们最能利用的也正是这一点!”

李治好奇道:“先生怎么说?”

赵恭存道:“依在下之见,那侯君集此刻恨的恐怕并非太子和宋国公,还有当今圣上!侯君集此人最好虚名,今日圣上在朝堂之上让他如此下不来台,他如何肯咽得下这口气,必然会有所动作,而且侯君集好权势,他一身的利益都系在太子身上,而太子对他却不见得有多亲厚,反倒是更为信任宋国公,这让侯君集不能不怨恨!”

赵恭存的话还没说完,李治的脸上突然浮现起了一丝惊异,道:“先生的意思是说,那侯君集有可能会~~~~~~~~~~”

赵恭存连忙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笑道:“殿下不可说破,此事我等只需推波助澜,静观其变就是了!”

李治闻言也跟着点了点头。

#¥#¥#¥#¥#¥#¥#¥#¥#¥#¥#¥#¥#¥#¥#¥#¥#¥#¥#¥#¥#¥#¥#¥#¥#¥#¥#

那件事过去了半个月,太宗不愿意再提起,自然也就没有人去找那不痛快,倒是侯君集的气量未免太小了些,那日散朝之后,转天就跟着太宗告了假,说自己身体不适,连着十几天都没来上朝,摆明了是在向太宗示威。

太宗对侯君集也是无可奈何,只能装聋作哑的忍了,还派了太医道潞国公府去诊治,在旁人看来也算是对得起侯君集了。

一切好像又全都回到了原点,杜睿也暂且将这件事放到了一旁,每日里只是上朝下朝的当起了上班族。

这一日,长安西市之中,武媚娘有些疲倦的从一家绣房走了出来,她俏脸上泛起了一丝愁容,家中已经没有余钱了,如今她们虽然落魄,但毕竟还是官宦人家出身,平日里总得做上几件新衣,虽说不求大鱼大肉,饭桌上总要有些荤腥,武京娘也大了,还得买上一两件首饰装典,武顺娘眼看着又要生产,身子却因为营养不足,总是发虚,需要进补一下,可这一切的前提,就建立在钱上!

杨老夫人年纪已经不轻了,还得每天纺纱织布,一天总要织上一丈左右的绫缎,累得腰酸背痛,却也卖不了几个钱。武顺娘和武京娘也是要不停地做一些绣品,拿出去贩卖,贴补家用,甚至没有学过女红的武媚娘也开始学着做女红,她已经很久没有买书本笔墨什么的,只是为了免得给家里增加负担。

她们毕竟都是大户人家出来的,那女红本来只是消遣,手艺自然不比那些专门的绣娘,每次拿过来,都要被挑三拣四一番,才能拿到一点儿钱回去。那些钱若是放在别处,也能过上一段不错的日子,偏偏是在帝都长安,这可是寸土寸金的所在,物价自然也是极高,想要维持一家的生计,总需要不少的银钱,而她们一家又都是女流,寻不到什么太赚钱的活计,只能就这么凑活着过日子。

武顺娘低头看看自己几乎满是针眼的手指,几乎是要悲从心来。她几时过得如此艰难,父亲亡故了,那两个异母兄长几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