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历史真的很有料 >

第15章

历史真的很有料-第15章

小说: 历史真的很有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这一步你没有做到,那么抱歉,你现在就得马上开始。文人

对抗:大观园的贾宝玉,得天独厚地拥有着最优越的教育资源,但最终他却成为了一个教育失败的典型,正是因为对他的教育失败,才引来了世人的无限同情。我们都不希望别人来教育我们,我们希望自己一如荒原中的野花,自由地生长。

毒害:一个青年询问苏格拉底,如何才能获得知识?苏格拉底将青年带到海边,将他的头按入水中。苏格拉底问:沉入水中的时候,你最渴望什么?年轻人回答:呼吸。苏格拉底高叫道:没错,你必须像在水中追求呼吸一样,追求知识,否则你就会被愚昧淹死……此后不久,苏格拉底被处死,罪名是,毒害广大青少年。

教育家:胡适在考试的时候瞎考,当时的题目是《论无规矩不以成方圆》,可是胡适根本不理题是怎么问的,竟然搞起考据来,把规矩两个字的来龙去脉考据了一番,评卷的老师一看:这死孩子,跑题了,给满分吧……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家啊,他是依据学生的长处来打分,而不是挖空心思地非要把孩子塞进死框框里去。

奖励: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经在一所教会学校任教,一个男学生和人打架,罗斯福问:为什么打架?学生答:那人欺负我妹妹。罗斯福听了大喜:打得好,奖励你一美元……居然真的掏出一美元,奖励给那名学生。校方对此目瞪口呆,当天就将罗斯福轰出了学校……唉,一个窝囊的国家,大概容忍不了这种血性的领导人吧?

宣言:1919年,蔡元培发表他著名的《不愿再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宣言》,说:我绝对不能再做不自由的大学校长。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学的通例。北京大学,向来受旧思想的拘束,是很不自由的。我进去了,想稍稍开点风气,于是教育部来干涉了,国务院来干涉了……总之一句话,思想自由,民族才有希望。

家教:海上闻人杜月笙,在临死前,将别人写给他借钱的借据统统焚毁,说:不希望我杜月笙的后代,成为四处追账讨债的人。

评价:高锟曾出任香港大学校长,备受学生杯葛。有一次校庆,学生们突然拥上讲台,夺过话筒,哇哇哇乱说一气,还硬塞给高锟一个裹了避孕套的公仔,意思是说他高锟把学生都教傻了。还有学生发表公开信,说高锟出任校长以来,一事无成。高锟不争辩,不和孩子生气,离任3年后,拿下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高考:民国时,臧克家报考国立青岛大学,国文考试两题选一:一是你为什么要报考国立青岛大学?二是杂感。臧克家选择第二题,全文是: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无边的苦海……写完,连标点算在内,不过30个字。考官是闻一多,给了98分,再看数学,考了零分。零分就零分,录取。

写作:曾有学生问国学大师刘文典:如何才能写好文章?刘答:观世音菩萨。什么意思呢?观:多多观察生活。世:明白人心世故。音:文章要讲究音韵节奏。菩萨:就是文章的思想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要有关爱众生的菩萨心肠……

智慧:犹太家庭的孩子都要回答大人这样一个问题:“有一种没有形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任何人都抢不走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孩子回答不出来,大人就会告诉他:“孩子,它比金子、宝石更值钱,只要你活着,它就永远跟着你,它——就是智慧。”

教育:犹太人对教育高度重视,每个家庭的父母,为了子女的求学,往往不惜倾家荡产;国家和政府对教育也有严格的规定和优惠政策。以色列的《义务教育法》规定5~16岁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义务教育,如本人愿意,到18岁仍可享受免费教育。重视教育,成了犹太民族的优良传统。

教育:柳传志是中国企业界教父级人物。在2003年父亲的葬礼上,他讲了这么一件事情。在他17岁那年,突然面临严峻的考验,父亲和母亲对他只说了一句话:“我的孩子不管做什么,只要做一个正直的人都是我的好孩子。”正是这么一句话,指导柳传志好好走过了40年的路程。

心事:对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来说,曾祖父有一句话曾让他苦苦思索:用心做事,有多少心做多少事。曹父对曹德旺说:当你悟透这个道理的时候,我不在了。现在,曹德旺承认了这一点。当时,喝醉了的父亲说了二十几个“心”:人必须要有自尊心、自信心、良心、诚心、苦心……有多少心就做多少事。

文凭:劳丽是沃尔玛集团创始人沃尔顿的外孙女。她于2004年5月在南加州大学安嫩伯格传播学院毕业,被授予学士学位。不料室友马丁内斯在电视上爆料称,大学期间,她为劳丽“代笔”学期论文和学科作业达三年半之久,“酬劳”为2万美元。这导致了劳丽不得不于日前自动放弃学士学位,向母校南加州大学退回了大学文凭。

义:所谓教育,是教导孩子做一个有良知、有尊严的人。良知就是不做昧心的事。尊严就是不做丢脸的事。如果教育回避良知,抹杀人性的尊严,而以所谓集体的尊严而代之,那么我们生存的环境就会恶化,妇孺得不到保护,平民横遭盘剥。公职人员必须要学会对丧失天良的指令说不,否则,下一个被伤害的就是你。

良知:教育旨在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良知与自尊。一旦教育误入歧途,以群体替代个体,无视个体的独立性,漠视个体权利,片面强调牺牲——尤其是毫无意义的牺牲,就会导致个体尊严丧失。丧失尊严的个体所构成的群体,必然是缺乏良知,趋奉权力意志,沦为暴力的附庸。掌权者必然厚颜无耻,以戏弄愚众为乐。

原则:哈佛大学建校350周年大庆时,邀请当时的总统里根先生光临主礼。里根借此机会让手下向学校转达了一个意向:希望哈佛授他一个名誉博士的头衔。哈佛董事会却认为:总统从未搞过学术研究,名誉博士之衔还是不能给他。结果哈佛大学校庆,里根没有出席仪式。对此,哈佛的反应是:你不来是你的自由,我得坚持我的原则。

傲骨:世界计算机软件巨头比尔·盖茨,曾在哈佛大学读过书。当时他因看到计算机软件开发大有商机并害怕错过机会,便中途退学创办微软公司。成名后,比尔·盖茨托人恳请哈佛发给他大学毕业文凭,而哈佛大学拒绝答应,理由是他在商界取得的成就不能代替他在哈佛应该修完的课程。

回归:李嘉诚指出,人类因追求效率及效益,生命可以变得无情,人性也可以很迷失,他深信通过教育,可令迷失的人性得以复归。

一个毛毛雨天,龙应台带着儿子,在湖边散步。龙应台想为儿子打伞,儿子一闪一缩地推开。然后龙应台给儿子指点风景,看,那里多美……儿子的反应竟然是把母亲的手按下来,我看到了,别指……教育就是一个放手的过程,无论什么时候放手,孩子都会磕磕碰碰,鼻青脸肿。可如果舍不得放手,孩子就不会成熟。

以前,北大有个教授马仕俊,是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研究介子理论。有一次开学,马仕俊对一名学生说:上学期,你考了59分,我给你加了1分,所以这学期你得多考1分……考试分数这种事,往好里搞,能够引导孩子向上,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搞不好,考试分数就成了折磨孩子的工具,让孩子家长,饱受痛苦。

说个冯顺弟的故事。她是个懂得教育孩子的母亲,从不在别人面前批评儿子,以免伤到儿子的自尊心。但每天早晨,她都要对儿子晨训,儿子说错的话,做错的事儿,全都跟儿子讲清楚道理,告诉儿子错在哪里。不管家境多么窘迫,她也要为儿子买书……后来她的儿子胡适,成为大思想家,一生得过35个博士头衔。

讲个家教的故事。三国时有个女才子,姓吴,超美貌爱读书。有个古惑仔跑来,看到她就求婚,族人拒绝。可吴才女说:你不答应这厮,万一他发了飙,岂不惨了?于是就嫁过去。此后她把自己的老公孙坚、大儿子孙策,培养成了盖世英雄;把二儿子孙权,培养成了帝王。吴才女的教育方法,没有一定之规,灵活多变。

古风:程德全,晚清四川秀才,去黑龙江做了候补知县。时俄人侵袭,程德全奉命与之交涉,俄人不理,悍然开炮轰击,程德全冲上去,用身体挡住炮口,俄人大骇,停止炮击。俄国公使夫人把这事告诉慈禧,于是程德全升任江苏巡抚。辛亥革命时多有旗人遇害,唯江苏一境安平,是因为程德全有言在先,禁止滥杀。

林肯出门,一个破衣烂衫的老乞丐向他行礼,林肯停下,恭敬地脱帽致意。这个叫教养,教是外部力量的施加,养是内心的自我培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激活你内心的自尊意识,赋予被教育者以人生的责任,与追求思想境界的崇高自由。教育如果不以此为目标,就会成为死板僵化的东西,让受教育者只感受到痛苦。

1932年,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说:……吾认为,教授责任不尽在指导学生如何读书,如何研究学问。凡能领学生做学问的教授,必能指导学生如何做人,因为求学与做人是两相关联的。凡能真诚努力做学问的,他们做人亦必不取巧,不偷赖,不作伪,故其学问事业终有成就……点评:教孩子做人,比教孩子读书更重要。

民国时,四川有个教授蒙文通,大师啊。这个大师,有何能为呢?每次考试,蒙教授不是出题考学生,而是让学生出题考他。实际上这是考学生的学问深浅,只有学明白了,才能问出有水平的问题。而且蒙教授的考场,设在茶馆里,一旦学生出了有水平的考题,教授大喜,就请考生喝茶……如今大师绝矣,只余喝茶。

金岳霖认为,各种学问都有它自己的系统,既为系统,就不能离开逻辑。所以他讲逻辑学。可是学生觉得这门课枯燥,就问他:为啥子要搞这东东?金岳霖回答:我觉得它很好玩……其实,学问的价值,不在于它有什么用,而在于有趣好玩。如果越来越多的国人,能够于知识与思想中体验到乐趣,这个国家就牛气了。

说个梅贻琦先生的事。梅先生有句名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有大师之谓也。梅先生在西南联大时,云南王龙云大力支持,支持之后,就来找梅先生,说自己儿子差几分,没考上,看是不是通融一下……梅先生没二话,立即派老师去辅导龙少爷,第二年再考。当然,龙家必须要付高额补课费,那年月,教授值钱啊。

1937年,为保留文化火种,大学南渡长沙。蒋梦麟与张伯苓两位校长去巡查学生宿舍,发现房屋破败。蒋梦麟说:不能让学生住这种地方。张伯苓说:不对,就应该让学生住这种地方。蒋梦麟说:我不会让自己孩子住在这里的。张伯苓说:倘若是我的孩子,一定要让他住在这种地方……两种教育理念,你支持哪一个?

比尔·盖茨的父亲说:我们不允许孩子多看电视,但会给孩子买大量的书。如果孩子读书读到很晚,我们不会强迫他休息。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总会有人翻书查找答案,念给大家听。让孩子形成这样的观念:如果你有问题,答案一定存在于某个地方,你要做的就是找到它……为什么比尔·盖茨比他父亲更强,这就是答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