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文苑·经典美文2014年第03期 >

第1章

文苑·经典美文2014年第03期-第1章

小说: 文苑·经典美文2014年第03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春天,去看一条河在春天,去看望一条河。我居住的城市有一条大河,常年水汽蒸腾。春天,我要坐在河边,好好看看它,去想象河流里每一滴水珠的命运。它从天上落到地下,这段旅程不比一个人走过的路简单。我们常常感叹人生有多么坎坷和磨难,想来最多也就是一滴水的命运吧。我要在春天的河边,和自己娓娓谈心,接受一次浩荡春水的洗礼。
在春天,对亲人说一声,我爱你。忽然间才发觉,我和亲人们似乎变得有点陌生了。多年来,我越来越沉默地坐在他们身边,一旦听到唠叨,就没了闲心,起身便走。如今的我才明白,爱在心里扎了根才会有唠叨。爸妈,尽管我抱怨过,哀愁过,但我依然爱你们。我想多陪在你们身边,多听听你们的唠叨。如果有一天,我突然站起来拥抱你们,情不自禁地说一声:“我爱你!”请不要慌张,也别羞涩,这么久以来,我只是羞于开口。
在春天,去看看老朋友,摸摸老城墙。虽然生活在一个城市里,但很多老朋友却很少见面。和我一样,他们也在日子中喘息,在光阴里老去。去年有一天,我去火车站给人送行,看见一个男人站在风中抽烟,猛一回头,那不是一个多年没见的老朋友吗。火车轰鸣而去,两个送行的人却在站台上聊了起来。我要备壶清茶,去看看老朋友,还要和他们一起去摸摸长了绿毛的老城墙,岁月里,它已经站成了亲人的模样。
在春天,写封信寄给未来的自己。我想写封长信,倾诉一下我在这个时代的真实感受,岁月得以留存,多年后打开,便是自己和自己的重逢。
要做的事还有好多呢。为那些老作坊、小人物、石头缝里的草和山坡上的牲畜写个小传;和亲人一起品尝小吃,看场电影;去云雾袅绕的黄山,在山顶上大喊;去送别一天的晚霞,再迎来一次霞光……
摘自《生命时报》2013年12月31日

=
人境等“物我合一”的境界是将“物”人化,不是将“人”物化。
人  境
[王鼎钧]
古人以“桑梓”代表故乡,以“乔梓”代表父子,以“椿萱”代表父母,以“棠棣”代表兄弟,以“兰草”、“桂树”代表子孙,可见古人对生存的环境如何亲切,他们能够把周围的事物伦理化,人跟环境调和一致。
现代人则不然,他们放眼皆是陌生的事物,对这些事物的秩序来不及做满意的解释。古人看见比目鱼想起夫妇爱情,今人看见热带鱼能想起什么?古人看见圆扇想起团圆别离,今人看见空调机能想起什么?古人看见野草想起小人,今人看见高尔夫球场上的草坪能想起什么?古人夜半听见秋虫的鸣声想起纺织,今人夜半听见大卡车的喇叭响又能想起什么?
在通向灵魂的途中,你接近自己。
大  地
[唐朝晖]
你来了,植物复活。大地高举高贵的花朵。
它们的私语,喜欢你的聆听。
蹲下来,细致的声音,在土地深处流动。
脚步终于挣脱了一个又一个艰难的十字架,铁链在身上掉落,猫的灵魂理解你的疼痛。
犹豫的手,给植物一颗流血的心脏。
你一直蹲在植物的梦里,一直在,从昨天到老。
曾国藩在《冰鉴》中认为,常见的情态有四种,根据每个人的大致情形,可以看出日后谁会成为有用之材,谁会沦为无用的废物。
论恒态
[曾国藩]
有弱态,有狂态,有疏懒态,有周旋态。飞鸟依人,情致婉转,此弱态也。不衫不履,旁若无人,此狂志也。坐止自如,问答随意,此疏懒态也。饰其中机,不苟言笑,察言观色,趋吉避凶,则周旋态也。皆报其情,不由矫枉。弱而不媚,狂而不哗,疏懒而真诚,周旋而健举,皆能成器;反之,败类也。大概亦得二三矣。
衰老一年年加深了我的伤感,而我的生命却一天天繁华璀灿。
低  调
[马    德]
低调的人,一辈子像喝茶,水是沸的,心是静的。一几,一壶,一人,一幽谷,浅酌慢品,任尘世浮华,似眼前不绝升腾的水雾,氤氲,缭绕,飘散。茶罢,一敛裾,绝尘而去。只留下,大地上让人欣赏不尽的优雅背影。
朱敦儒,宋代词人。字希真,洛阳人。有词三卷,名《樵歌》。
西江月
[朱敦儒]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黄泉多少奇才。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赏析】
这首词的作者晚年以诗、酒、花为乐事的闲淡生活,用语浅白而意味悠远,流露出一种闲旷的情调。清新淡雅,韵味天成,语意俱佳。
整个上片洋溢着轻松自适的情致,行文亦畅达流转,宛若一曲悦耳的牧歌。两句一转,由物及人,既敞露心怀,又避免给人以浅显平直之感。至下片文情陡变,两个对句表达了作者对世事人生的认识,所谓人类的历史不过是几场短暂春梦杂沓无序的联缀。
末句不啻是对上片描述的闲逸自得生活之底蕴的概括和揭示。这句在结构上也是有力的收束。上片写景叙事,下片议论感叹,有情景相生、借景达情之妙。
净重是骨骼,毛重是戏。
边  界
[冯    仑]
人和人在肉体上没差别,都是一百多斤肉,在生物学上是一样的,差别是在灵魂上,你的精神世界有多大,你的视野就有多大,你的事业就有多大。一个人事业的边界在内心,要想保证事业的边界不断增长,就必须扩大你心灵的边界,因此,学习是唯一的途径。
自知,才可能了解万事万物。
中国给予日本的东西
[林语堂]
中国给予日本的东西,包括陶器、绘画、丝、漆器、印刷、写作、铜币、纸窗、灯笼、爆竹、祝火、佛教禅理、宋代哲学、儒家的君主政体、唐诗、茶艺、试泉水、艺花、亭,以及假山。中国又把她的大部分节日给予日本,例如正月的十五、七夕,以及重九。至于欣赏萤火一事,是否中国传授给日本,我却不大清楚。

=
黑夜中也健步如飞的路大学四年,我听过无数次讲座和演讲。在所有这些演讲中,听众最多的,当然是那些创业成功者的演讲。
每次演讲结束之后,有三个问题问得最多:“第一,你觉得你成功的最大因素是什么?第二,你的公司去年的营业额是多少?第三,你们公司现在招人吗?麻烦给一个发简历的邮箱吧。”而最有趣的是,所有演讲的题目中一定包含着“梦想”两个字。
从那时候开始,我对“梦想”这个词产生了怀疑。
现在,当我打开电视时,听到最多的词也是“梦想”。一个又一个年轻人说:“音乐是我的生命,我不能没有它,所以我来了。”意思是“我想红”。台下的评委问:“你的梦想是什么?”台上的选手说:“唱歌给更多的人听。”意思还是“我想红”。
成为明星是梦想,成为冠军是梦想,答对五个题目打败了四个人闯了三关也是梦想。我们多容易被词汇迷惑啊,自从“梦想”这个词被滥用,它指代的内容就是“有朝一日,大鸣大放,路人皆知”。如果马丁·路德·金活在当今中国,他会不会说:“我有一个梦想……不过跟大家都差不多……”
我去台湾时,大街小巷宣传的是一部台湾本土电影,叫作《世界第一麦方》,大意是说,作为主角的年轻人有着坎坷的童年,经过不断的奋斗和挫折,终于成为世界面包冠军。“做最好的厨子”“开计程车也能有很棒的未来”,这是台湾现在对年轻人的励志教育。
我在台湾时见到一个报社的社长,他说他的儿子读了台湾最好的大学,然后去哈佛读了经济专业,又去伯克利修了EBMA。等到修完全部的学位之后,他的儿子对他说:“爸,我该念的书都念完了,我不欠你的啦。现在,我要去实现我的梦想了。”按照我们的猜测,他儿子应该去创业才对,结果,那个年轻人现在成为一名很优秀的西餐厨师。
“做世界上最好吃的面包”也能被称之为梦想,高学历的年轻人去做饭,他的父亲很为这种选择骄傲……这种种的命题,我也是经历了很长时间才承认:或许这些才是正常的,而不正常的是我们自己。
我们长久以来只承认一种“成功”,而否定其他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否定了自己的内心。
我们长久以来习惯了以他人的目光来审视自己,以他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去听来自“过来人”的每一句规劝和告诫。
我们长久以来,都陷入对他人光鲜生活的羡慕,想走他人走过的路,到达他人所在的地方。
我们长久以来都忽视的一个简单真理是:每个人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是对一条道路的尝试,是一条小径的悄然召唤。
我同意顾城的话:“一个彻底诚实的人是从不面对选择的,那条路永远会清楚地呈现在你面前,这和你的憧憬无关。就像你是一棵苹果树,你憧憬结其他果子,但是你还是诚实地结出苹果一样。”
一个彻底诚实的人,即使在黑夜中也健步如飞的人,因为他的内心只有一种声音,他人的劝诫、世俗的虚荣、生活的诱惑、权力的胁迫,这一切都无法入耳入心。当一个人有所追寻时,他只会看到他追寻的东西。
坚定地成为自己,同时关心他人的命运。学会爱这个世界,但随时准备好与之抗争。这就是我每日对自己说的。

=
给对将来感到不安的你去旅行的时候,有些人的行李总是多得惊人。
尽管为雨天准备了折伞,为应付连伞都撑不住的暴风雨准备了雨衣,还带了适合徒步的鞋子和去饭店时要穿的皮鞋,但倘若碰到倾盆大雨的日子,恐怕还需要一双长靴吧!
随着想象无穷无尽地扩散,行李也愈带愈多。
他们大都是在想象自己并不乐于见到的未来。
如果只是去旅行,那不管是去国外或国内,顶多就是在旅行期间提着沉重的行李;但如果走的是人生的旅程,问题可就严重了。
心灵的行李没有形体,包包并不会因此变重。但相反的,心灵的行李会逐日增重,渐渐重压在自己身上。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该如何是好?”对未来的不安是个棘手的问题,情况不仅会加速恶化,也不会有刹车。
而且和旅行的行李不同,不像“我担心可能下雨,得准备雨伞和长靴”这种问题,因而无法采取简单直接的对策。
但这也是理所当然的,毕竟“未来”可比“国外旅行”覆盖面更广,可能发生的情况更是五花八门。
如果放任不管,心中的不安会渐渐膨胀,一旦生出“我已经走投无路、无计可施”的念头,人很可能就会一屁股坐在地上,一蹶不振。
人生的旅途无法打包周全,不能保证“准确、安全、万事俱备”,因此有些时候,我们甚至可能会想放弃旅行。
换句话说,如果你一味想着“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是好”,任由不安继续膨胀下去,那么你很可能会落得一个人枯坐原地的下场。
一旦你这么做,孤独感便会迷雾般升起,使你陷入愈发看不见前方道路的窘境。
我觉得那些受困于“对将来的不安和寂寞”的人,对未来往往有“想太多”的毛病。
我有一个建议,你何不试着换一种思维方式呢?
那就是——只去看那些此时此刻在眼前发生的事,只处理眼前的问题。
不是把焦点放在明天或后天,也不是明年或十年后,而是把精神集中在“现在”这一刻。
假使,你已经预测到未来“可能会发生那样的情况”,在事情实际发生前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