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村长的贴身神医-第1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红艳也没变,文文静静。
上了摩托艇,徐方带两女回村。
当天下午开始,柳海连这里的工人,以及徐方这边超市的工作人员,也都陆续回了村。徐方在贴吧、论坛和岳海村官网上,也发出了告示:岳海村旅游,大年初七正式开始。
……
大年初七,新年上班第一天。
闽南省,闽州市,省厅内。
庄乡南端坐在办公室,看着手中的文件。作为一省之长,哪怕是节假日,庄乡南都很少休息。也就大年三十下午和大年初一,走访了些亲友,其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办公室处理公务。
他平时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在闽南省有较高的口碑。
今年省内各市区的发展,和去年比确实有所增长,不过和往年比,发展的速度还是慢了些。
而且城市发展速度较快,农村人一齐朝城市打工,造成城乡发展差距逐渐拉大。
看着厚厚的文件,各个地区大同小异,庄乡南长叹口气。
虽然发展势头不错,但却没让他感到惊喜的东西。
随即,他把经济增长的各项报告书放一边,拿出了贫困地区的相关文件。
虽然闽南省很是富饶,但并不代表没有落后的地方,他很清晰的记得,偌大的闽南省,还有四个村子严重贫困,很难发展,必须要靠低保度日。十三个村子经济能有所改善,但却需要大额资金扶持。
打开文件一个个翻阅,上面写的东西,无一例外,全是开口要钱。事关民生大事,马虎不得,叹了口气,这些地区他也知道,想发展太难,在每个申请单上,挑选靠谱的签了字,才长舒了口气。
随即庄乡南眉头又皱在一起,咋感觉少了点什么呢?正考虑间,突然一拍脑袋,好奇念叨了句:“岳海村的申请哪去了?没交吗?”
第211章 对岳海村的好奇
又把贫困地区的资料看了一遍,还是没找到岳海村的信息,庄乡南剑眉一皱:“这老沈咋也不靠谱了,这么贫困的村子也不报,我看看你们市发展的怎样了。”
说着,庄乡南又重新找出青云市的汇报。
上面的内容,与其他市大同小异,但翻了一页,庄乡南的眉头不禁一跳。
刚刚他也只是详细看了三个市的发展,其他市区的都是大致看了遍,青云市确实没怎么关注。
第二页最上面一行字,写的“岳海村经济发展建设”,这不是自己要找的村子吗。
这种文件,越朝前越重要,放在第二页,难不成岳海村已经艰难到这种地步了?
带着好奇,庄乡南朝下看去。
“岳海村在青云市,发展迅速,短短半年时间,就已脱贫致富,人均月收入五千元。”
看到这行字,庄乡南心狠狠一跳,月收入五千元?扯啥肚子,这是两年收入吧?
再朝下看,他就越心惊:
“村长郑秀兰蕙质兰心,一心为民,与村民徐方一起,为村子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岳海村被九龙山环绕,常年闭塞,与外界很难沟通,常年处于落后状态,但经过一番努力,郑村长上任不到一年时间,就有了很大程度提升。”
难不成是真的?看到这,庄乡南心里一突,急忙朝下看。
只是看了一段,庄乡南猛地一拍桌子:“妙啊!山路走不通就走水路,这主意真好。这么多年也没人想出这主意,小郑真是人才!”
深吸口气,庄乡南又朝下看去: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岳海村得天独厚,拥有很多自然条件。秀丽的风景、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海面、丰富的海洋资源……村民也将资源利用起来,捕捞扇贝等海鲜出售,人均收入紧追城市平均收入。
随后装修民宅、打通水路,依靠优美的自然环境,创建农家乐。从游客住宿、消费等方面营收,不仅获得游客大量好评,村民收入再次提升。
当看到这里,庄乡南抬头深吸口气,这一瞬间,他对岳海村的发展也充满了兴趣。
一直到创办农家乐,人均收入达到了三千,那大家的收入究竟如何达到人均五千的?
庄乡南起身,将材料放在身后,在屋内不断踱步猜测。
一个没有政府扶持的小村子,创建了农家乐,恐怕也没那么多游客,想有这么多收入,难不成是捕捞了更多海鲜?
带着好奇的心情,拿出材料看了看,脸上的肌肉不禁一跳,只见纸上写道:
郑村长意识到,海鲜资源毕竟有限,总有枯竭那一天,后来与村民徐方商议,最终决定走可持续发展路线,办起了扇贝养殖、养鸡场,听说养鸡场已经收获,扇贝也即将收获。加上村内其他临时活,村民平均收入接近五千。
经郑村长介绍,以后的岳海村会稳扎稳打,逐步提高。而岳海村也给我市其他落后村庄,做了优秀表率,成功带动了各村镇致富热情,整个青云市农村,都在朝欣欣向荣的状态成长。
当把岳海村大体发展历程看了一遍,庄乡南才意犹未尽放下材料,嘴上不断感叹:“妙,这地方真是妙极!也不知接下来岳海村想怎么发展?真让人期待啊。”
感叹两句,本想再审阅其他档案,但刚拿起其他文件,又忍不住放下。现在他心里,已经完全被岳海村的发展计划吸引住。
想了想,庄乡南拿起电话拨了出去。
……
青云市,沈建在办公室,心情比较轻松。
这些年他打理青云市,最大的心病就是几个落后村子发展问题。
但有了岳海村的发展经验,以及徐方提供的支持,大家或多或少找到了致富法子。虽然赚的不多,但和之前比,确实是个上扬的势头,只要继续引导,总有壮大的一天。
而之前那七个最贫困的村子,徐方也提供了商机,让各村种植药材。看今天反馈上来的消息,再过几天药材就能全部收获了。
如果徐方能稳定收购药材,那这些村子的人,以后就不用再领取低保度日,如果再辛苦些做点其他活,怎么也能奔个小康了。
这些欣欣向荣的局面,让沈建心情很激动。如果把这些村子带上正轨,绝对能在自己的履历上增加浓重的一笔。
叮铃铃——
正高兴间,办公室的电话就响了。看了来电显示,沈建一个激灵,急忙拿起话筒:“庄省长,我是沈建,您有什么指示?”
“别这么正式,我也就随便跟你聊聊,这个年过的好吗?”
听着庄乡南温和的语气,沈建心里微微一松,笑道:“劳庄省长挂念,挺好的。”
“那就好,咱们作为人民公仆,也就过年这两天能放松下,今儿开始又得忙咯,”打了句官腔,庄乡南才问了目的:“对了,我看了你们市今年的资料,有些小问题想问一下。”
“您尽管问,我一定知无不言。”
“我看你在资料上,着重提了下岳海村,我看完后也感觉不错。不过资料上,你就写到了他们饲养山鸡、扇贝,接下来岳海村发展步骤却没提,你能介绍下吗?”
听到岳海村,沈建心里了然,一个村子发展这么快,庄省长肯定好奇,整理了思路道:“资料上写的,都是村民现有的财产,当然还有些隐形的财富,我没朝上写,也不知怎么写。”
“你慢慢说,咱们就随便聊聊,还有,那个村民徐方又是什么身份?”庄乡南对岳海村越发感兴趣。
“岳海村的发展,不仅仅是郑村长的功劳,村民徐方也功不可没,岳海村就被他承包下来。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只是他一个小目标,他最终的目的,是把岳海村建造成国内知名风景区,而且已经在建设了。宾馆、海滩、海边栈道、必要的马路、观日台、超市等等,虽然距离建成还有不少距离,而且现在比较简陋,但我相信不出几年,一定能建成不错的地方……”
沈建对徐方的计划,知道的也不多,不过把有限了解的东西说出来,最后补充一句:“我知道的就这么多,具体的发展计划,他们也没说。我最近去他们村看一看,详细了解下情况。”
把沈建说的消化一会,庄乡南才道:“不用,最近我会亲自过去,这事儿也不用朝外说。对了,有岳海村这样的榜样,可以给其他落后村借鉴下,我看今年除了岳海村,其他村还要申请低保、扶持。”
听省长提这个,沈建微微一笑。
第212章 按响门铃
“这应该是最后一次,这两个月内,大概有三十多个村子,情况都会扭转。”
听沈建如此笃定的话,庄乡南惊讶问:“原因呢?”
“还是岳海村的徐方,与别人合伙创建了秀兰集团,公司很有实力。因为他们需要一些药材,干脆就把药材种植的任务分到各村,一共有十七个村子与徐方合作。而这个月,那些药材陆续开始成熟,只要处理好就能盈利了。剩下的一些农村,本就有不少资源,受到岳海村的启发,也开始发掘村子的潜力,一些村子成功转型,手工业发展比较迅速。”沈建报喜道。
“不错!”庄乡南肯定了沈建的工作,笑道:“好好干,以后我们或许能做同事。”
沈建心里一喜,和庄乡南做同事?那必须得进了省内才行啊。虽然他淡泊名利,但入了这个圈子,谁不想更进一步?当即保证道:“不会让您失望的。”
……
岳海村,各项工作也都开始展开。
景点的重新开放,以及村里工程重新动工。
徐方家里,徐方几人正聊着公事。
“红艳,最近出海感觉怎样?海鲜有明显减少吗?”徐方询问道。
“咱们这片海域,几乎没人捕捞过,海洋资源很丰富,我们一天捕捞两次,其实只是毛毛雨,并不影响生态,”提了一句,赵红艳也说出了隐患:“当然也不能盲目乐观,这样的量是正好的,如果再多捕捞,应该会逐渐打破这种平衡。不过你那些酒店不断发展,对海鲜的需求很大,如果还想用野生海鲜当原材料,可能得未雨绸缪一下,想想办法。”
徐方看了眼邵静,问:“一些海鱼可以人工饲养吗?”
“可以,小黄鱼、大黄鱼、石斑鱼、多宝鱼……这些咱们常见的,都是可以养殖的。如果想用野生鱼苗的话,还得现培育。从鱼卵到成鱼,哪怕用国际最先进的技术,也得要两三年的时间,才能把第一批鱼养殖成熟。总的来说,以长远的目光来看是值得的,但前期要投入太多。”
“那这事儿先放放,到时再说。”酒店不断发展,海鲜肯定是源源不断的需要,但饲养的时间太长,需要的场地也大,究竟划不划算,等郑秀兰回来再商议一下。
“海连,你这边的情况怎样了?”徐方又问。
柳海连笑道:“我这工作进度很稳当,再有两月,那两栋住宅楼就能住人,到时你直接让村民搬进去就行。酒坊下周能建好,你要是着急使用,现在就可以采购酿酒设备了。”
“不错,”徐方称赞一句又问:“现在建设有什么困难吗?”
柳海连沉思片刻才道:“困难倒不多,毕竟你这资金给的很及时,工期不会影响。唯一不足的就是绿化问题,咱们村的土质不行,酒店周围就没绿化,已经很影响美观了,如果住宅楼附近也没绿化,可能会显得没活力。”
提到绿化,徐方也想到了自己的蚯蚓养殖场,笑道:“这个不用担心,最近我会运来一批蚯蚓粪,可以直接种植。”
柳海连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