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官居一品 >

第870章

官居一品-第870章

小说: 官居一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朕保证还不行?”隆庆无奈的点点头,话锋一转,提出自己的要求道:“不过朕有个条件。”

“皇上请讲。”徐阶心说,只要不太过分,怎么都答应你。

“朕上朝归上朝,可那些国事我是不懂的,为免误事,以后朝会上有司上奏,就由辅臣代朕答复吧。”隆庆提出了他思索良久的妙想。

“不行!”徐阶几乎要跳起来了,大声道:“国有长君,岂容臣下代庖?”把皇帝当傀儡,那是权奸干的事儿,徐阁老也来不了。

“可朕真得不行啊!”隆庆也不急,两手一摊道:“什么该答应,什么不该答应,实在吃不准,元翁也不想把国事搞成一团糟吧。”

“……”徐阶闷了半晌。又做最后的努力道:“皇上拿不准的。就先不答复,待早朝后,移驾西华殿,顾问阁臣、再行圣断!”

上早朝已经够累了,完事还要上补习班,简直是要人老命,隆庆哪能接受?却也不反驳徐阁老,便那么心不在焉的坐着,也不说行,也不说不行,一颗心早飞回后宫的温香软玉去了。

见皇帝这样子,徐阶知道欲速则不迟,只好再退一步道:“不是特别重要的,内阁先票拟,但若遇到重大事件,则还需皇上移驾西华……”

“好吧……”隆庆不甘不愿的答应下来,说完便起身道:“阁老没什么事了吧?”

“啊,没事儿了。”徐阶有些反应不过来道。

“那您先去忙吧,朕也回去了。”说完也不待徐阶告退便先往后面去了,好像有什么在勾他的魂似的。

望着皇帝来去匆匆的身影,徐阶无奈的摇头叹息,但无论如何,好歹皇帝重新早朝了,自己再着力劝谏着,尽老臣的本分吧。

隆庆还算遵守承诺,第二天,早朝终于恢复了。

沈默还是早早的来上朝,便见高拱的轿子停在西安门前,似乎在等什么人。

他心领神会,便下了轿,走到高拱的轿前,拱手道:“阁老。”

轿帘微微颤动,过了令人窒息的一瞬后,才掀开来,露出高拱那张表情尴尬的老脸:“呵呵哈……是江南啊,你早啊。”

“您早啊。”沈默很自然的撑住轿帘,方便高拱下轿,微笑道:“今天看起来气色不错。”

“哦,是吗,呵呵……”高拱从轿子上下来,便与他一道往午门走去。路上他看了沈默好几次,嘴唇嗫喏了好几下,终是低声道:“冷静下来想想,真不可能是你泄得密。”

“真的不是。”沈默微笑道。

“那天的事儿,真是对不住……”高拱歉意诚恳道:“我就这么个臭脾气,发起火来,便管不住自己,江南你请多担待。”

“阁老哪里的话。”沈默赶忙道:“您是对事不对人的真性情,我钦佩还来不及呢。”

他这马屁拍得越响,高拱就越觉着不好意思,快到午门时,他拍拍沈默的肩膀道:“总之是我对不住你,待会儿让我帮你个小忙吧。”说完竟朝他深深地作了个揖,沈默拦都拦不住。

这时候官员们,已经来得七七八八了,可都把这一幕看在眼底,心道:“这是哪一出?将相和吗?”无论他们怎么想,沈高不和的谣言,都彻底烟消云散了。

徐阶也看到了,不由微微摇头,低声道:“无体……”心中却翻江倒海,暗道:“太岳啊,你这次是失了算……”其实整件事的起因,是张居正从宫里探听到皇帝欲立储的消息,跟徐阶商量后,决定抢先一步上书,以达到一箭三雕的目地:可以提高居正的地位,为他尽快入阁造势;可以在高拱和沈默之间起到微妙的离间作用,以免两人真的成为铁哥们;逼得沈默没有办法,只能重回老师的阵营。

其实徐阶的心理很微妙,要知道在官场上的师生关系,相当于生活中的父子关系。老师给学生庇护和帮助之外,学生是老师政治生命的延续。所以才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做老师的难免将学生视为自己的禁脔,不许这块自留地上,长出杂草来。

况且做父母、老师的,有时候认识不到自己有多偏心眼,他还觉着自己对沈默不错呢……要不,怎能做师兄的张居正才三品,师弟沈默却已经从二品了呢?

他这是典型的强盗逻辑,把嘉靖对沈默的栽培,据为己有了。但徐阶自己不觉着,他还为沈数和高拱走得越来越近,而感到心酸不已呢。所以在得到张居正的消息后,他决定故技重施,效仿当初离间高拱和张居正,同样在沈默和高拱之间,制造一道裂痕。

他当然知道沈默会猜出是谁干的,但徐阶不担心,因为师生关系的纽带,是你扭不断、抛不开的。况且以徐阶对沈默的了解,知道他是个很实际的人,一旦发现别处无路可是,肯定会回来找自己的。徐阁老都打算好了……到时候不咸不淡说他两句,再用温言抚慰,让他感受到“世上只有老师好”,最后运作他和张局正手拉着手,一起入阁。则沈默那点小小的怨气,肯定如春日残雪,转瞬融解。

结果和设想有出入,他第一个目的完美达成,张居正率先提出立储,算是在皇帝、贵妃、甚至未来太子邵里种下善缘了,好处又岂止是入阁?第二个起先也达到了,高拱那暴脾气,果然当众和沈默闹掰了;但第三个只达到了一半,就向反方向发展开了,还把第二个给推翻了一十沈默在短暂的混乱后,竟泛起了拗劲儿,宁肯收起自尊心,去找高拱修复关系,也不肯来找他这个老师服软。

如果在十年前,这种行为肯定是幼稚冲动,但十年后的今天,却是老辣辛辣甚至毒辣的——早看准了师生关系是相互的,当学生的固然不能反对老师,当老师的又岂能戕害自己的学生?

譬如徐阶,就算心里把沈默恨死,也不能像怨妇那样跟人倾诉,更不能在他没有对不起自己之前,明里暗里对付他,虎毒还不食子呢,做老师的总不能禽兽不如吧?

呵呵,睡了一会儿,又觉着有心事,赶紧起来写完……

第七七二章 言官们(上)

随着午门缓缓敞开,百官开始列队。一场足以影响未来政局走向的风波,彻底消弭无形,甚至夹多数人都浑然不觉,只有当事的几位,才能体会其中三味。

一套繁琐的礼节之后,百官终于得见阔别数日的龙颜。微明的天光中,只见皇帝面带倦容,仿佛还处在半睡半醒的状态,尽管穿着精美威严的龙袍,但难掩一身慵懒之气。

无论如何,皇帝能出现,大家就很高兴,因为他要是不来,大家就没法开早朝,就没有吵架的机会。所以哪怕隆庆真变成一尊木偶,对大家来说,也是聊胜于无的。

“启奏陛下……”已经有些习惯了皇帝的渊默无语,通政使开始念起了积压的奏折:“刑部、都察院并奏,遵先帝遗诏和陛下登极诏,三司着手平反冤错狱案,已经初步拟定一个名单,其中已殁者杨继盛、沈束等四十五人,尚存者有魏学曾、艾穆等三十三人,凡七十八人,请陛下御览。”

“接来。”隆庆打起精神道。

“另外”,通政使把那本奏章交给太监,又拿起另一本念道:“工部已经折除建于西苑以及京城各处的神坛道观一百余处。为建造此等不经、劳民之工程,征收的大木费,等十余项岁费,共计二百五十万两,户部奏请一并裁剪。”

皇帝望向他的首辅大人,徐阶赶紧出班拱手道:“启奏陛下,取消此等摊派,乃是民心所向,刻不容缓!”

“准。”隆庆便点点头,算是允了。

“户部另奏请蠲免全国赋税逋欠。”通政司诵读第三本奏疏。

隆庆望向徐阶,徐阶便道:“这也在情理之中。”

皇帝便想准,却听一个浑厚的声音道:“全国皆可免,但东南不能免!”不用看,也知道说这话的谁。

徐阶心中一阵阵腻味,户部尚书高耀便出声道:“请问高阁老,为何还要区别对待?难道因为东南富庶,就要杀富济贫吗?”

“东南富庶,与朝廷何干?”高拱冷冷道:“淅江一个省,论富庶就超过其余的十个省,但每年解送国库的税银,竟还不及山东的多,其中的猫腻人人皆知,只是不知何故,人人不言。对这样的省份,应当重新厘定税率,改革征收办法,把该收的税收上来,而不是再给他们锦上添花,连能收的都不收!”

“高阁老此言不妥。”高耀摇头道:“东南再富,也不是家家都有聚宝盆。其抗偻绵延十余年,国帑所出不足十一,军费基本出自东南的赋税、加派,许多负担重的地方,比如淅直,每年额外提编数百万两,累积已有数千万两,东南富户因其破产者无数,更不消说普通百姓了,许多人铤而走险,出海为寇,又加重东南匪患!如此情形,恶性往复,民生早就困顿已极。此时最当与民休息,使东南恢复繁荣,才能有更多的赋税。”说着他竟痛心疾首道:“竭泽而渔可万万要不得!”

一番话说得许多人大点其头。

沈默冷眼旁观,心说高肃卿又要犯众怒了……要知道朝堂众卿,十有七八是南方人,高拱公然反对免除东南所欠税额,还要对其进行税费改革。不管这些官员,是不是徐阶的人,都会因为这个提议本身,而跟他过不去。甚至会将其视为,对整个东南的挑战。这真是一竿子捅了马蜂窝,以后日子岂能安生?

高拱和高耀,两个姓高的争论不休,徐阶却在边上沉默不语。老狐狸心思通明,只要自己不说话,就说明高拱所说的,是他个人的意见,并不能代表内阁。这便足以使很多人敢于跟他过不去了。

徐阶惬意的展示其首辅风范,皇帝每然渊默不语,朝班中又响起一片嗡嗡,的议论声:

“高阁老如此咄咄逼人,置内阁于何处?”这是一个反感高拱的。

“难道高阁老没有发言的权力吗?”这是支持他的。

“有高胡子的地方就有争吵,首辅大人怎么也不管管?”反感的。

“高阁老只是就事论事!”支持的。

“我看无事生非!”反对的。

总体来说,各三七开,反对的占多数。

~~~~~~~~~~~~~~~~~~~~~~~~~~~~~~~~~~~~~~~~~~~~~

见又一次陷入无休止的争吵,当值的鸿肚寺官员,只好出声维持秩序:“肃静,肃静……”

待人声渐去,徐阶这才轻咳一声道:“不要再争了,还是恭请圣裁吧。”

说完却迟迟听不到那声“接来”大家等了一会儿,还是没声儿。抬头一看,皇帝在那里目光迷离,身形摇晃,似乎神游太虚去了。

“皇上……”马森赶紧小声提醒隆庆道。

“呃?”隆庆倒没睡着,只是走神了而已,闻言回过神儿道:“退朝……”

官员、太监、宫女、卫士,甚至大殿上的乌鸦,顿时全都呆若木鸡。

望着御阶下徐阶等人目瞪口呆的样子,隆庆也知道自己说错话了,赶紧打个哈哈道:“退朝……还早呢,众卿还有事儿吗?尽管说,别客气。”

徐阶强忍着眩晕,对仍在发呆的通政使道:“把奏本先呈上吧,待皇上朝会后御览。”

通政使赶紧照办,徐阶给他个隐蔽的眼神,又道:“还有什么重要的事吗?”

通政使徐学馍,正是徐阶的门生,因为最能体会老师的心意,所以被安放在这个重要的位置上,闻言便会意地找个皇帝感兴趣的奏本,念概要道:“礼部上呈《册立太子仪注》,请皇上御览。”

隆庆果然来了精神,道:“太子乃是国本,应当从速册立,内阁看过后,没有问题便照此执行,”顿一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